LTE-M系统总体架构及系统功能规范_第1页
LTE-M系统总体架构及系统功能规范_第2页
LTE-M系统总体架构及系统功能规范_第3页
LTE-M系统总体架构及系统功能规范_第4页
LTE-M系统总体架构及系统功能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 市 轨 道 交 通 装 备 技 术 规 范 CZJS/T 00622016 LTE-M 系统总体架构及系统功能规范 General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 specification for LTE-M 2016-02-04 发布 2016-05-04 实施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 发布 CZJS/T 00622016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 3.1 术语和定义 . 2 3.2 缩略语 . 3 4 指导原则和应用场景 . 4 4.1 指导原则 . 4

2、 4.2 应用场景 . 4 5 业务与功能 . 4 6 系统总体架构 . 4 6.1 仅支持数据功能的 LTE-M 系统架构 . 4 6.2 支持集群功能及数据功能的 LTE-M 系统架构 . 5 6.3 网络实体 . 6 7 接口要求 . 9 7.1 LTE-M 系统内部接口 . 9 7.2 LTE-M 系统外部接口 . 10 8 编号与编址原则 . 11 8.1 编号原则 . 11 8.2 IP 地址分配原则 . 12 9 用户管理 . 12 9.1 优先级管理原则 . 12 9.2 优先级处理策略 . 12 9.3 呼叫限制 . 13 10 同步要求 . 13 10.1 同步源 . 13

3、 10.2 时钟保持 . 13 11 安全要求 . 13 11.1 鉴权和认证 . 13 11.2 空口安全 . 13 11.3 业务信息安全 . 13 11.4 网络安全 . 13 CZJS/T 00622016 II 参考文献 . 14 CZJS/T 00622016 III 前 言 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和信息传输综合业务承载的运用需求,在遵循3GPP、B-TrunC相关规 范的基础上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规范。LTE-M是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 业务承载需求的TD-LTE系统,它在保证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车地信息传输基础上,可同时 传输视频监控

4、(IMS)、乘客信息系统(PIS)、列车运行状态监测、集群调度业务等信息。 本规范由17个子规范组成, 包括: LTE-M系统需求规范 、 LTE-M系统总体结构及系统功能规范 、 LTE-M系统空中接口规范、LTE-M系统核心网间数据接口规范、LTE-M系统核心网间语音接口 规范、 LTE-M系统互联互通测试规范、 LTE-M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LTE-M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LTE-M系统承载CBTC业务及接口规范、LTE-M系统设备测试规范、LTE-M终端设备测试规范、 LTE-M系统测试规范、LTE-M系统工程设计规范、LTE-M网络IP地址分配规范、LTE-M系统 设备编码规范、LTE

5、-M系统施工规范、LTE-M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等。 本规范为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规范之一,规定了LTE-M系统的网络业务需 求、网络配置需求、车载终端需求和手持台需求。 本规范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核人: 主编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交控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大唐移动 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卡

6、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铁电 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 究所 主要起草人:娄永梅、楼建军、刘晓勇、赵红礼、蔺伟、杨雪涛、李靖、褚丽、陈迎、展锋、 谭源春、蔡杰、黄辉、杨世华、李小龙、韩琛、葛淑云、杨刚、李学成 主要审核人:李中浩、唐涛、张艳兵、吴明、王小波、戴克平、朱翔、朱东飞、代津岳、徐淑鹏、 谢锡荣、马丽兰、刘键、蔺伟 CZJS/T 00622016 1 LTE-M 系统总体架构及系统功能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LTE-

7、M系统的指导原则和应用场景、业务与功能、系统总体架构、 接口要求、编号与编址原则、用户管理、同步要求和安全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地铁、轻轨、单轨等城市轨道交通领域LTE-M系统的网络规划、工程设计、产品设计、 工程建设、工程验收和运营管理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 25602013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一阶段)(所有部分) YD/T 25612013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

8、口层二技术要求(第一阶段)(所有部分) YD/T 25622013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层二技术要求(第一阶段)(所有部分) YD/T 25662013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S1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所有部分) YD/T 25712013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YD/T 25752013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YD/T 2620.12013 演进的移动分组核心网络(EPC)总体技术要求第1部分:支持E-UTRAN接入 YD/T 26222013 演进的移动分组核心网络(EPC)接口技术要求

9、S3/S4/S5/S8/S10/S11/S16 YD/T 26242013 演进的移动分组核心网络(EPC)接口技术要求 S6a/S6d/S13/S13/Sta/SWd/ SWx/Swa/SWm/S6b YD/T 2689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YD/T 2741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空中接口 YD/T 28592015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集群核心网到调度台接口 CZJS/T 00612016 LTE-M系统需求

10、规范 3GPP TS23.401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enhancemen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access IEEE 802.3 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 802.3 CSMA/CD 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IEEE 802.3u 媒体访问控制(MAC)的参数,物理层,媒体附加单元,100BASE-T类型100兆/秒运 行的中继器(I

11、EEE 802.3u Medial Access Control (MAC) Parameters, Physical Layer, Medium Attachment Units, and Repeater for 100Mb/s Operation, Type 100BASE-T) IEEE 15882008 精确时钟同步协议(IEEE 1588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CZJS/T 00622016 2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 c

12、 communicommunication ation b based ased t train rain c controlontrol (CBTCCBTC) 通过不依赖轨旁列车占用检测设备的列车主动定位技术,连续车-地双向数据通信技术以及能够执 行安全功能的车载和地面处理器而构建的连续式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3.1.2 长期演进长期演进 l lo ong ng t term erm e evolutionvolution (LTELTE) 是3GPP制定的以OFDM/FDMA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无线技术标准。 3.1.3 宽带集群宽带集群 b broadband roadband t trun

13、kingrunking 基于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 支持宽带数据传输业务、 语音和多媒体形式的集群指挥调度业务的宽 带无线通信系统。 3.1.4 乘客乘客信息系统信息系统 p passenger assenger i information nformation s systemystem (PISPIS) 是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 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 以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务 的系统。 3.1.5 视频监视系统视频监视系统 i image mage m monitoring onitoring s systemystem (IMSIMS) 是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和安

14、全提供视频摄像、 监控和存储功能的系统。 视频监视系统由各 车站、停车场电视监视系统、车载电视监视系统及控制中心电视监视系统组成。 3.1.6 路由路由 r routingouting 是指在通信网中两个节点之间为建立一个呼叫连接或传送信息的途径。 3.1.7 服务质量服务质量 q quality of uality of s serviceervice(QoSQoS) 指网络提供业务的质量水平。 3.1.8 语音语音组呼组呼 v voice oice g group roup c call all 向预定义的一组用户提供半双工通话。 在一定范围内, 对预定义的组成员发起的呼叫, 在任何时刻,

15、 组内只能有一个成员讲话,其他成员接收。 3.1.9 语音广播语音广播 v voicoice e b broadcast roadcast c call all CZJS/T 00622016 3 特定用户呼叫其当前所在组内所有用户,并与之进行点对多点的单向通话。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TP:列车自动防护(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ATS:列车自动监控(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B-TrunC:宽带集群通信(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 BBU:基带处理单元(Base Ba

16、nd Unit) 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s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 eHSS:演进的归属用户服务器(Evolved Home Subscriber Server) eMME:演进的移动管理单元(Evolved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eBBU:演进的基带处理单元(Evolved Base Band Unit) eRRU:演进的射频拉远单元(Evolved Radio Remote Unit) eNodeB:演进的NodeB(Evolved NodeB) EPC: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17、 Packet Core network) E-UTRA:演进的陆面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HSS: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 GW:网关(GateWay) IMS:视频监视系统(Image Monitoring System) IP: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 LTE: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 LTE-M:地铁长期演进系统(Long T

18、erm Evolution-Metro) IPH:应急对讲电话(Imminence Phone Handle) MME: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NAS: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 PDN:包分组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 PIS: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 PTP:精确时钟同步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 P-GW: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QoS: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

19、ice) 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U: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 S-GW: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 SIM: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TCF:集群控制功能体(Trunking Control Function) TD-LTE:分时LTE(Time Division LTE) TMF:集群媒体功能体(Trunking Media Function) xGW:表示S-GW与P-GW合一 ZC:区域控制器(Zone Controller) 3GPP:第三代合作伙

20、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CZJS/T 00622016 4 4 指导原则和应用场景 4.1 指导原则 4.1.1 综合承载 LTE-M系统应以满足各地城轨车地通信业务需求为原则, 保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性的同时, 综合承载车地通信业务。 4.1.2 互联互通 LTE-M系统参照国内外成熟稳定的标准,应支持不同设备厂家在标准开放接口的互操作,实现不同 厂商LTE-M系统互联互通。 4.1.3 兼容性 a) LTE-M 系统应基于 3GPP TD-LTE Realease 9 版本,保持对 Release 9 的后向兼容; b) LTE

21、-M 系统也可保持对 Release 9 的前向兼容。 4.1.4 可扩展性 LTE-M系统架构和协议设计应具备扩展性,支持后续阶段的功能和性能增强。 4.1.5 模块化 在符合系统总体架构的条件下,LTE-M系统可分解为多个逻辑实体,并且各个逻辑实体相互独立。 系统各个逻辑实体可以灵活的组成实际网元。 4.1.6 安全性 LTE-M系统应具备高等级的安全性,保证数据和集群业务的安全。 4.2 应用场景 LTE-M系统在各种城市轨道交通场景中都应保证业务的完整性,主要场景包括: a) 地下及隧道场景; b) 高架轨道场景; c) 地面轨道场景; d) 车辆段/停车场场景; e) 室内场景。 5

22、 业务与功能 LTE-M系统支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地通信业务、 列车紧急文本下发业务、 列车运行状态监测业务、 车载视频监视业务、PIS车载视频业务、集群调度业务等。 LTE-M系统功能和业务需求符合LTE-M系统需求规范(CZJS/T 00612016)的相关规定。 6 系统总体架构 6.1 仅支持数据功能的 LTE-M 系统架构 CZJS/T 00622016 5 6.1.1 系统架构 对于仅支持数据功能LTE-M系统架构,应符合3GPP TS23.401的相关规定,由数据终端、LTE基站、 LTE核心网和运营与支撑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网络管理子系统网络管理子系统 监测检测子系统监测

23、检测子系统 PISPIS/ /IMSIMS系统系统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业务系统业务系统 列车运行状态列车运行状态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 BBUBBU RRURRURRURRU . 数据终端数据终端 车载台车载台车载台车载台 LTELTE基站基站 UuUu 运营与支撑子系统运营与支撑子系统 SGiSGi UuUu S S1 1S S1 1 MMEMME S S- -GWGW P P- -GWGW S S6 6a a BBUBBU HSSHSS LTELTE核心网核心网 X X2 2 RRURRU BBUBBU RRURRURRURRU . BBUBBU X X2 2 RRURRU M

24、MEMME P P- -GWGW S S- -GWGW S S5 5 S S1010 S S5 5 SGiSGi SGiSGi 图1 仅支持数据功能 LTE-M 系统架构图 注1:点划线表示业务系统。 注2:LTE基站的BBU、RRU为逻辑功能单元,可分立或合并设置。 注3:与互联互通有关的接口:Uu、S1、S5、S10、S6a、SGi。 6.1.2 支持数据功能的 LTE-M 系统架构参考点 Uu:数据终端和LTE基站之间的参考点,3GPP标准接口。 S1:LTE基站和LTE核心网之间的参考点,3GPP标准接口。 S5:LTE核心网S-GW与P-GW之间的参考点,3GPP标准接口。 S10:

25、LTE核心网MME之间的参考点,3GPP标准接口。 S6a:HSS与MME间的参考点,3GPP标准接口。 SGi:核心网和数据业务网之间的参考点,3GPP标准接口。 6.2 支持集群功能及数据功能的 LTE-M 系统架构 6.2.1 系统架构 CZJS/T 00622016 6 对于支持集群功能和数据功能业务的LTE-M系统架构,基于B-TrunC架构(YD/T 26892014),由 无线终端、集群基站、集群核心网、调度台和运营与支撑子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 网络管理子系统网络管理子系统 监测检测子系统监测检测子系统 PISPIS/ /IMSIMS系统系统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26、业务系统业务系统 列车运行状态列车运行状态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 eBBUeBBU eRRUeRRUeRRUeRRU . eNodeBeNodeBeNodeBeNodeB SnSn- -T T 集群基站集群基站 UuUu- -T T 运营与支撑子系统运营与支撑子系统 SGiSGi 调度台调度台 UuUu- -T T eMMEeMME TMFTMF x x- -GWGW S S1 1- -T T TCFTCF S S1 1- -T T eMMEeMME TMFTMF x x- -GWGW TCFTCF S S6 6a a- -T T eBBUeBBU eHSSeHSS 集群核心网集群核心网 X X2

27、 2 eRRUeRRU eBBUeBBU eRRUeRRUeRRUeRRU . eBBUeBBU X X2 2 eRRUeRRU D D 车载台车载台 数据终端数据终端 手持台手持台车载台车载台 集群终端集群终端 固定台固定台 SGiSGi SGiSGi 无线终端无线终端 图2 支持集群调度及数据功能 LTE-M 系统架构图 注1:点划线表示业务系统。 注2:集群基站eBBU、eRRU为逻辑功能单元,可分立或合并设置。 注3:与互联互通有关的接口:Uu-T、S1-T、Sn-T、S6a-T、SGi、D。 注4:待3GPP宽带集群标准颁布后,可参照执行。 6.2.2 支持集群功能及数据功能的 LT

28、E-M 系统架构参考点 Uu-T:集群终端和集群基站之间的参考点,B-TrunC标准接口。 S1-T:集群基站和集群核心网之间的参考点,此接口不开放。 Sn-T:集群核心网和集群核心网之间的参考点,B-TrunC标准接口(待开放接口)。 S6a-T:eHSS与集群核心网之间的参考点,B-TrunC标准接口(待开放接口)。 SGi:集群核心网和数据业务网之间的参考点,3GPP标准接口。 D:集群核心网和调度台之间的参考点,B-TrunC标准接口。 6.3 网络实体 6.3.1 概述 CZJS/T 00622016 7 仅支持数据功能LTE-M系统网络实体应为标准的3GPP网元,符合演进的移动分组

29、核心网络(EPC) 总体技术要求第1部分:支持E-UTRAN接入(YD/T 2620.12013)的规定,本标准将不再描述。本标 准针对支持集群功能LTE-M系统网络实体进行描述。 6.3.2 集群核心网 6.3.2.1 概述 LTE-M集群核心网提供宽带集群业务和数据业务,包含eHSS、eMME、xGW、TCF、TMF五个逻辑实体, eMME、xGW、TCF、TMF逻辑实体根据实际部署可合设形成实际网元设备。 6.3.2.2 eHSS eHSS是签约数据管理中心和鉴权中心。eHSS包括下列功能: a) 用户数据管理; b) 用户位置信息管理; c) 用户安全信息管理; d) 移动性管理; e

30、) 支持接入限制功能; f) 处理 MME 发来的 Notify 请求; g) IP 地址分配; h) 位置注册功能; i) 集群用户签约信息管理; j) 集群用户业务签约信息管理; k) 集群组签约信息管理; l) 集群用户鉴权、授权、完整性保护和加密的安全信息管理; m) 集群用户位置注册功能; n) 集群用户状态和业务状态信息管理。 6.3.2.3 eMME eMME是移动管理实体,负责移动性和承载管理。eMME包括下列功能: a) 接入控制功能; b) 合法监听功能; c) 移动性管理功能; d) 会话管理功能; e) 网元选择功能; f) 设备安全管理功能; g) 协助 IP 地址分

31、配功能; h) 无线侧网元间标识管理功能; i) 集群 NAS 信令及其安全功能; j) xGW 的选择功能; k) 集群承载管理功能; l) 集群业务的移动性管理、接入控制和会话管理功能。 6.3.2.4 xGW CZJS/T 00622016 8 xGW支持集群业务承载管理、集群数据路由和转发。xGW包括下列功能: a) IP 地址分配功能; b) 会话管理功能; c) 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功能; d) QoS 控制功能; e) 合法监听功能; f) 安全功能; g) 许可控制功能; h) 支持多 PDN 连接功能; i) 接入外部数据网功能; j) 集群承载建立、修改和删除功能; k) 集

32、群数据路由和转发功能。 6.3.2.5 TCF TCF负责集群业务的调度管理。TCF主要包括下列功能: a) 支持包括语音、视频、数据在内的多媒体集群业务调度; b) 集群业务的鉴权和授权、注册和注销; c) 集群呼叫的建立和释放; d) 话权管理; e) 集群组信息订阅及更新。 6.3.2.6 TMF TMF负责集群业务的数据传输。TMF主要包括下列功能: a) 集群用户面管理; b) 集群业务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c) 集群业务数据的复制和分发; d) 集群业务媒体编解码转换。 6.3.3 运营与支撑子系统 运营与支撑子系统负责对系统网元进行操作维护, 包括网络管理子系统和监测检测子系统,

33、主要包 括下列功能: a) 提供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日志管理等网管功能; b) 提供系统设备的维护接口,收集、监视网络的运行信息和状况,并能够按照操作人员的要求生 成系统运行报告; c) LTE-M 系统整合后的告警信息应能通过北向接口上传。 6.3.4 集群基站 集群基站应支持3GPP TD-LTE基本功能,应能通过Uu-T接口,支持数据终端和集群终端接入。同时 应支持下列集群功能: a) 集群业务相关的 RRC 信令; b) 集群系统消息在空中接口的调度和发送; c) 集群寻呼消息的调度与发送; d) 集群业务相关信道的映射控制; CZJS/T 00622016 9 e

34、) 集群业务无线承载建立和控制; f) 集群业务用户面数据转发; g) 集群业务空口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数据的加密。 6.3.5 无线终端 无线终端包括数据终端和集群终端。 数据终端支持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 25752013)基 本功能。 集群终端除支持数据终端的功能外, 还应支持集群业务和功能。 集群终端应能通过Uu-T接口连接到 LTE-M集群基站,实现LTE-M分组域基本业务和集群业务。 6.3.6 调度台 调度台是集群系统中的特有终端,通过有线连接到LTE-M集群核心网,为调度员或特殊权限的操作 人员提供集群业务的调度功能、管理功能。调

35、度台主要包括下列功能: a) 调度功能,包括单呼、组呼、强插/强拆、动态重组等; b) 管理功能,包括信息获取、遥晕遥毙复活等; c) 其他功能,包括界面显示、拨号等。 7 接口要求 7.1 LTE-M 系统内部接口 7.1.1 概述 本规范只规定了互联互通需要的LTE-M系统内部接口。 7.1.2 仅支持数据功能 LTE-M 系统内部接口 7.1.2.1 Uu 接口 Uu接口为数据终端和LTE基站之间的接口。Uu接口基于3GPP TD-LTE R9要求,支持LTE数据业务。Uu接口 应符合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一阶段) (所有部分) (YD/T 2560

36、2013) 、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层二技术要求 (第一阶段) (所有部分) (YD/T 25612013) 、 TD-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层二技术要求(第一阶段)(所有部分)(YD/T 25622013)中相关要求。 7.1.2.2 S1 接口 S1接口为LTE基站与LTE核心网设备的接口,LTE核心网接入点包括控制面MME逻辑节点和用户面SGW 逻辑节点,面向MME的为S1-C接口,面向SGW的为S1-U接口。S1接口技术要求应符合LTE数字蜂窝移动 通信网 S1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所有部分)(YD/T 25662013)中相关章节的规定。 7.1.2

37、.3 S5 接口 S5接口为S-GW和P-GW间的接口,基于3GPP R9要求,提供S-GW和P-GW间的用户面隧道和隧道管理功 能。 S5接口技术要求应符合 演进的移动分组核心网络 (EPC) 接口技术要求 S3/S4/S5/S8/S10/S11/S16 (YD/T 26222013)中的相关规定。 CZJS/T 00622016 10 7.1.2.4 S10 接口 S10接口为MME之间的接口,基于3GPP R9要求,用于传递MME之间的信息,可以用于MME之间控制信息传 送。S10接口技术要求应符合演进的移动分组核心网络(EPC)接口技术要求 S3/S4/S5/S8/S10/S11/S1

38、6 (YD/T 26222013)中的相关规定。 7.1.2.5 S6a 接口 S6a接口为MME和HSS之间的接口,基于3GPP R9要求,用于传输与用户相关的数据和鉴权信息。S6a接口技 术要求应符合 演进的移动分组核心网络 (EPC) 接口技术要求 S6a/S6d/S13/S13/STa/SWd/SWx/SWa/SWm/S6b (YD/T 26242013)中的相关规定。 7.1.2.6 SGi 接口 SGi接口为P-GW和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数据网之间的接口。P-GW通过该接口与LTE-M业务系统交互。 7.1.3 支持集群功能 LTE-M 系统内部接口 7.1.3.1 Uu-T 接口 U

39、u-T接口为集群终端和集群基站之间的接口,除支持8.1.2.1 Uu接口技术要求外,还支持多媒体集 群语音和数据业务。Uu-T接口技术要求应符合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 要求(第一阶段) 空中接口(YD/T 27412014)中的相关规定。 7.1.3.2 Sn-T 接口(待定义) Sn-T接口为两个LTE-M集群核心网之间的接口,该接口支持LTE-M集群终端在两个LTE-M集群核心网 之间的漫游和切换。除支持8.1.2.3 S5接口,8.1.2.4 S10接口技术要求外,还支持多媒体集群语音和 数据业务的漫游及切换。Sn-T接口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40、 7.1.3.3 S6a-T 接口(待定义) S6a-T接口为LTE-M集群核心网与eHSS之间的接口,除支持8.1.2.6 S6a接口外,还支持多媒体集群 语音和数据业务的用户数据和鉴权信息传输。S6a-T接口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7.1.3.4 D 接口 D接口为调度台与LTE-M集群核心网之间的接口,实现调度台和LTE集群核心网之间的通信,提供集 群业务的调度功能和管理功能。D接口技术要求应符合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 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集群核心网到调度台接口中的相关规定。 7.2 LTE-M 系统外部接口 7.2.1 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接口 7

41、.2.1.1 与车载系统及地面控制系统间接口 该接口为IP标准接口,接口技术要求应符合IEEE 802.3协议簇中规定。 LTE-M系统为CBTC提供车载系统(如ATP)至地面控制系统(如ZC)车地无线通道。 7.2.1.2 与 ATS 系统间接口(集群语音调度) 该接口为标准的IP接口或RS422接口。 CZJS/T 00622016 11 ATS为LTE-M系统提供列车位置、车次号、车组号、司机号等信息。 7.2.2 与 PIS 系统(含紧急文本信息)接口 该接口为标准的IP接口,接口技术要求应符合IEEE 802.3协议簇中规定。 LTE-M系统为PIS系统提供车载播出设备与地面播放设备

42、间车地无线通道。 7.2.3 与车载视频监视系统接口 该接口为标准的IP接口,接口技术要求应符合IEEE 802.3协议簇中规定。 LTE-M系统为列车视频监视系统提供车载视频监视设备至地面监控平台间车地无线通道。 7.2.4 与通信系统接口 7.2.4.1 与传输系统接口 该接口为标准的IP接口,接口技术要求应符合IEEE 802.3协议簇中规定。 通信传输系统为LTE-M系统提供HSS(eHSS)与核心网、核心网与基站间、LTE-M系统与业务系统间的 有线传输通道。 7.2.4.2 与广播系统接口(可选) 该接口类型为该接口为标准的IP接口,接口技术要求应符合IEEE 802.3协议簇中规

43、定。 LTE-M系统与车站广播系统互联,实现LTE-M集群手持台对指定车站分区进行广播。 7.2.4.3 与时钟系统接口 该接口类型为数据接口。 通信时钟系统为LTE-M系统提供统一的时间信号,实现LTE-M系统全线时间同步。 7.2.5 LTE-M 与车辆接口 7.2.5.1 与车辆供电接地接口 车辆为LTE-M系统提供直流110V电源和接地端子。 7.2.5.2 与车辆广播系统接口 该接口类型为语音和数据接口。 LTE-M系统为控制中心调度员对列车或旅客进行广播提供车地语音及数据通道。 7.2.5.3 与车辆 IPH 系统接口(可选) 该接口为语音和数据接口。 LTE-M为车厢应急对讲电话

44、(IPH)提供语音及数据通道。 8 编号与编址原则 8.1 编号原则 LTE-M系统编号应符合下列原则: CZJS/T 00622016 12 a) 线网统一编号; b) 尽可能缩短号码长度,具有规律性,充分运用号码资源,便于用户使用; c) 保证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便于用户身份识别和权限限制; d) 具有相对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e) 使路由选择的方案简单; f) 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为网络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8.2 IP 地址分配原则 LTE-M系统采用静态、私有IP地址。IP地址分配应符合下列原则: a) 唯一性:同一城市 LTE-M 系统内任何网元或终端不能采用相同的 IP 地址; b) 简单性:地址分配应简单,易于管理,避免采用复杂的掩码方式; c) 连续性:网元 IP 地址尽量采用连续地址段,缩减路由表的规模,提高寻址效率; d) 可扩展性:充分考虑网络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留有一定的余量; e) 可管理性:地址分配应具有层次性,提高 IP 地址的利用效率,便于管理和维护。 9 用户管理 9.1 优先级管理原则 用户优先级管理应符合下列原则: a) LTE-M 用户在签约时系统可设置用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