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年第9期 (总第416期) No. 9, 2014 General, No. 416EDUCATIONALRESEARCH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象透视* 程秀兰 摘要 如何看待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象, 调查发现, 幼儿园教师中肯定的占 9.4%, 否定的占10.9%, 中庸立场的占74%, 家长中有70%反对, 专家学者认为是幼儿园师 资水平不高、 家长急功近利和对学前教育监管不力造成的, 小学教师则从对教学的影响上 表示担忧。从不同学科视野分析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象的存在的原因, 社会学认为是 由于社会机会匮乏、 成人欲望扩张、 缺乏对规范本身的情感支持
2、等, 心理学认为是残酷的 社会现实剥夺了教师和家长的主体意识, 现象学认为是幼儿园教育生活实践中的一种现 象存在。针对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象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提出转变教育观念、 调整 学段设置、 融通园校管理、 衔接教学内容和跟进教学方法等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 “小学 化” 倾向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 小学化现象; 教学 作者简介 程秀兰,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教育学博士 (西安710062) 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 教育 “小学化” 倾向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重要工作。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 育的若干意见 第八条明确要求, 加强对幼儿
3、 园玩教具、 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 为儿童创 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 教育 “小学化” 倾向。怎样看幼儿园教育的 “小学化” 现象?造成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 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弄清这些问题与形成 的原因, 才能找到纠正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象的有效路径。为此, 笔者对幼儿园教师、 家长、 专家学者和小学教师进行调查, 了解他 们对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象的态度, 并从 社会、 心理和现象学视野进行分析。 一、 如何看待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象 据笔者调查和观察发现, 幼儿园日常教 学中的 “小学化” 和 “学科化” 倾向严重。有的 幼儿园一天中安排大量的
4、特色课程, 如英语、 计算机、 蒙台梭利课程、 舞蹈、 钢琴等, 甚至开 设了数学、 生字、 拼音等一些小学课程, 给幼 儿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 活动形式以集体上 课为主, 增加了幼儿不应有的学习负担, 自由 游戏与活动的时间过少, 且可供活动的材料 不足; 大部分幼儿在园的时间被大量课程占 据, 缺少自由活动, 限制了与同伴的交往互 动, 保教活动严重偏离了幼儿园教育正确的 发展轨道与方向。那么, 幼儿园教师、 幼儿家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 “十二五” 项目 “陕西省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 问题及案例研 究”(项目编号: SGH13059)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69 长、 幼儿教育专家
5、和小学教师是如何看待幼 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象的呢? (一) 幼儿园教师的态度 调查发现, 肯定 “小学化” 做法但有前提 条 件 的 占 9.4% , 完 全 否 定 “ 小 学 化 ” 的 占 10.9%, 感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占 5.7%, 持中 庸态度的占74%。 肯定的教师持以下几种观点: 在一定前 提条件下是可以教授拼音、 写字、 计算等内容 的, 只是要按照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 把握住 不过量、 不 “填鸭” 式的强行灌输原则就可以; 这一做法是有必要的, 孩子在生活中已经从 多种渠道对拼音等有了一定了解,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了解到正确的知识而不应 该回避; 可以以游
6、戏的形式初步了解有关拼 音、 计算的知识, 而不应该过分强调知识技能 和结果; 现在为了幼小衔接, 幼儿园教拼音、 写字、 计算属普遍现象; 适当的教授也是可以 的, 但必须在幼儿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 比如 时间上, 写字时间不宜过长, 不宜强调书写是 否工整等, 应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运 用更多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 随着幼儿 年龄的增长, 应该增加一些课程, 大班幼儿可 以有拼音、 写字、 计算, 培养他们入学前的一 些基本能力; 学习拼音、 写字、 计算不能简单 地定义为 “小学化” , 若能遵守幼儿的学习特 点与规律, 以游戏化的方式寓教于乐的教与 学, 还是可以的。 持否定
7、态度的教师则认为: 拼音、 写字、 计算是小学的内容, 幼儿园可以培养幼儿简 单的 “数” 的概念, 以及初步的阅读能力, 还不 到教拼音、 算术等内容的时候; 幼儿园应该根 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游戏教学, 拼音、 写 字、 计算超越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 容易使幼 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产生厌学、 畏惧等不 良情绪, 既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又会扰 乱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幼儿园不应该 开设拼音、 写字、 计算等学习内容。 感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师认为: 幼儿 园不应过早开设拼音、 写字、 计算等内容的课 程, 而应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并以游戏的形 式在玩中学、 做中学, 让其快乐成长,
8、但在当 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 学前期学习汉字 和拼音的孩子入学后占有一定的优势, 对此 我们只能随波逐流;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 象, 是由于幼升小必须考这些内容, 所以幼儿 园教拼音、 写字、 计算等内容实属无奈, 是受 社会上的 “择校” 现象所迫, 如果不教, 孩子不 能顺利通过升入小学考试; 满足家长所需, 很 多家长会将孩子所在园与别的幼儿园相对 比, 如果不教, 孩子学到的知识不多, 家长就 会感到孩子所在幼儿园不是一流的, 幼儿园 要生存, 必须满足家长的需要; 此外, 受小学 课程的影响, 认为孩子上小学后有很多知识 都会很快地学完, 如果在幼儿教育阶段没有 学习的基
9、础会跟不上。 持中庸态度的教师认为: 拼音、 写字、 计 算都属于 “小学化” 倾向, 是在小学之后涉及 的课程内容。如果说这些课程内容放置于幼 儿园,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讲究方式方法, 而 不是枯燥无味地为了教而教, 如果能让幼儿 在玩中学进而掌握课程内容, 我觉得效果更 佳; 不能简单地说教拼音、 写字、 计算就是 “小 学化” 教育, 在幼儿园教这些内容对于孩子升 入小学以及入学以后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但 如果以小学的教学方式强行灌输给幼儿就是 错误的, 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的, 也是幼儿不喜欢和不适合的学习方式, 应 该予以制止。 (二) 家长的态度 围绕幼儿园教育 “小学
10、化” 的现象, 笔者 除了对家长进行访谈外, 还从期刊、 网络上搜 集了家长的博文, 将他们的观点大致归纳为 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赞同者, 认为幼儿园还是要学 点东西的, 现在的孩子到了一年级进度很快, 如果不提前学习相关知识, 入学后孩子会跟 不上而且很累。第二类是否定者, 主张要还 70 宝宝一个快乐的童年, 孩子小, 还是多做游 戏、 多开心, 心情好了, 学习效率才会高; 幼儿 园还是以玩为主, 寓教于乐, 培养孩子好的学 习和生活习惯是最重要的。第三类是矛盾 者, 认为小学入学要考这些知识, 就不得不 教; 家长也想给孩子快乐的童年, 但看到别人 家的孩子都会背唐诗、 会数数能数到
11、100、 会 加减法, 而自己的孩子不会, 在这种环境中感 到有压力, 孩子不快乐, 其实家长也为难。 对这三类家长进行统计, 有近 70%的家 长反对幼儿园 “小学化” 的教育方式, 主张以 玩为主, 寓教于乐, 培养良好习惯, 给孩子一 个快乐的童年; 而 30%的家长既反对幼儿园 教育的 “小学化” , 又觉得幼儿园还是要教些 东西的, 否则, 难以应对现在的 “幼升小” 考 试, 感觉很无奈, 处于十分矛盾尴尬的境地。 (三) 专家学者的态度 有专家认为, 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是学前 教育的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有学者认为, 幼儿园师资水平低下、 家长的急功近利以及 学前教育质量监管体系不完
12、善等是造成幼儿 园教育 “小学化” 的主要原因。 1还有学者指 出,“小学化” 已成幼小衔接教育的顽疾 , 很 多公办园, 每到大班阶段, 就会因不提前教拼 音、 识字等小学内容而导致生源大量流失, 而 一些以 小学化 教育为特色的民办园大班和 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则招生火爆。迫于家长压 力和幼儿园生存需要, 一些公办园不得不在 大班课程中增加小学内容。在这种环境中, 一些孩子除了在幼儿园或学前班接受 “小学 化” 教育外, 节假日也被家长安排参加了多个 幼小衔接班, 忙得不可开交。 2另有报道, 2011 年 “两会” 期间, 政协委员们被一道 “幼 升小” 试题所难住, 显而易见, 组织这类
13、“幼升 小” 考试, 不仅违反了 义务教育法 所规定的 “免试就近入学” 的原则, 更是与幼儿身心发 展规律、 科学保教方法背道而驰。这样的考 试, 给家长及幼儿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错 误的评价导向。 3 (四) 小学教师的态度 多数教师认为,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是 幼儿教师和家长们的事情, 与小学教师关系 不大, 而小学教师关注的是孩子入学以后的 情况。甚至有教师直言不讳地指出, 对于拼 音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多半孩子已经在幼儿 园学过了、 会了, 如果再按部就班地教这些内 容, 就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那我们就只 好加快教学进度了。对于 “幼升小” 考试的问 题, 小学教师的看法
14、是, 学校也是被迫的, 家 长都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可现有的优质教 育资源不足, 学校只有通过考试以选拔的方 式解决问题。 无论是什么理由和借口,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的做法是不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与方 式的, 其实质有悖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那 么,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象到底是什么原 因造成的呢? 二、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学视野: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是一种失范现象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倾向是幼儿教育 的一种失范现象。从社会学视角最早提出失 范并将其纳入社会分析之中的当属法国社会 学家涂尔干, 他主要从现代道德的视角来探 讨这种失
15、范, 认为 “人是有限的存在。从生理 上讲, 他是宇宙的组成部分; 从道德上讲, 他 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 若他不去牵制自 己的本性, 他就无法超越方方面面的限度 人的本性无法成其自身, 除非他受到纪 律的约束。 ” 4社会的变化是不可阻挡的, 变 化的结果使现代自由及其连带出来的欲望无 限扩张, 集体意识逐渐被消解而走向衰落, 这 种衰落必然会使社会陷入道德真空状态, 于 是, 社会成员失去了社会的凝聚力, 在意识领 域内各处闲散游荡的状态。美国社会学家默 71 顿从社会结构的视角来看待失范, 认为失范 的根源就是文化目标与制度手段之间的张力 结构。由此他提出, 偏差可以被看成是由文 化
16、确定的意愿与由社会结构提供的实现这种 意愿的途径之间所存在的分离状态。从这个 意义上说, 失范的根源是这样一个过程: 一方 面, 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竭力获取未经 合法化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 人们又在夸张 化的文化目标中逐渐丧失掉对规范本身的情 感支持。此外, 美国现代社会学奠基人塔尔 科特帕森斯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失范的 根源不在于这些成员缺乏获其所需的能力和 机会, 而在于他们对这些需要没有明确的认 识。 ” 5 以社会学视角分析幼儿园教育 “小学 化” 失范现象的原因, 可以归结为社会机会的 匮乏、 成人欲望的扩张、 丧失了对规范本身的 情感支持以及成人不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等 四
17、个方面。由于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的匮乏, 成人对孩子期望值的不断攀高, 使得很多家 长把孩子入托的目标定位在省级示范幼儿园 或是市级一类幼儿园的标准上, 家长一方面 指责幼儿园教育的 “小学化” 现象, 一方面又 埋怨教师教给孩子的知识太少, 不能满足考 入重点小学的需求; 还一厢情愿地为孩子报 各种各样的 “兴趣班” , 而多数 “兴趣班” 并非 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价值取向, 实则成 了家长的 “愿望班” 、“理想班” , 不顾及孩子 的感受如何, 丝毫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需 要。诚如涂尔干所言,“人们渴望各种新奇的 东西、 未知的享受和不可名状的感觉, 但是这 些新玩意儿被认识以后, 它们便
18、失去了一切 兴趣。从那时起, 突然发生最危险的挫折, 人 们就无力承受使他能够欺骗自己的是, 他总是想在不久的将来找到自己还未曾遇到 过的幸福无限的欲望像一种道德差别的 标志每天都显示出来, 而这种欲望只能在反 常和把反常当作规律的意识里产生。 ” 6同 时, 丧失对规范本身的情感支持以及不理解 自己真正的需要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 “小学 化” 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少家长缺乏对 科学规范的幼儿教育的情感支持, 在这些家 长的思想意识中, 幼儿园中的管理者和教师 都是站在自己对立面的人。事实上, 绝大多 数幼儿园和教师都愿意按照科学的规律教育 和引导幼儿成长, 在幼教工作中尊重幼儿身 心发展的规
19、律和特点, 尊重幼儿的本能、 天 性、 兴趣和需要,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组织幼儿 的生活和学习可是, 不少家长对这些科 学的育儿理念和做法持否定态度, 他们更渴 望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一方面渴望孩 子在幼儿园获得快乐与幸福, 身心健康地成 长; 另一方面又不支持教师按照科学的规律 和方法教育孩子, 甚至还要直接干预幼儿园 的教育教学。在这种情形下, 教师和家长都 处在一种矛盾和纠结之中。其中, 家长的纠 结是, 不知道什么对孩子的成长最有价值, 如 何面对 “应试教育” 带给幼儿的冲击, 成人应 该给予孩子什么; 教师的纠结是, 到底是按照 家长的要求去做, 还是遵守幼儿教育的科学 规律去教
20、。 (二) 心理学视野: 社会竞争环境影响着 教师和家长的主体意识 默顿将失范划分为个体的失范状态与社 会系统的失范状态, 从而引发了失范在心理 学层面的讨论。苏格兰裔美国社会学家罗伯 特M麦基弗指出:“心理学意义上的失范状 态直接来源于当代社会的特殊情境, 至少表 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文化冲突中社会个体 已经陷入了茫然无措的状态; 二是现代竞争 中蕴含着价值意义的规范已经被仅仅具有组 织意义的规范替代了, 工具理性强占了实质 理性的地盘, 借助外在强制形式剥夺了个人 的主体意识, 手段俨然成为目的和价值本身; 三是社会的急剧变迁使暴力采用符号形式渗 入整个社会的文化结构中, 既在深处使个人
21、 形成了虚假的自我认同, 也表面瓦解了集体 意识的同一性。 ” 7 72 从心理学意义上解读幼儿教育实践中的 失范现象, 可以直击人们的心灵深处, 警示人 们认真思索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象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 中, 教师和家长真的陷入了茫然无措的状态, 特别是家长被无数的价值体系包围、 困扰着: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入托一流的幼儿 园, 多学习各类知识和本领, 考入期望的重点 小学, 幼儿阶段安全和健康最重要, 希望孩子 天天都是快乐幸福的种种观念与要求使 家长既要面对现实, 又对未来充满期望。现 实是别人的孩子都在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我的孩子不学就会落后
22、; 别的幼儿园教孩子 拼音、 识字、 算数和英语, 我孩子所在的幼儿 园若不教将来进入小学就会跟不上, 还是现 实一点让孩子学吧。竞争的社会环境影响着 家长的主体意识, 孩子学习的手段和内容成 为家长追逐的目的和价值。所以, 除了要求 幼儿园教拼音、 算数外, 为孩子报各种类型的 兴趣班成为家长的杀手锏, 学习音乐、 舞蹈、 美术、 英语几乎变成了每个幼儿的 “兴趣” , 原 本使幼儿获得健康快乐成长的 “手段” 变成了 教育的 “目的” 。教师和家长这种主体意识的 缺失, 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只能形成虚假的 自我认同, 以获得些许心灵的慰藉。就教师 而言, 要尊重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是事实, 幼
23、 儿园各种各样的质量评价是事实,“幼升小” 需要考试而且还很有难度也是事实, 要满足 家长的需要还是事实, 在诸多的事实面前教 师也失去了自我, 这在教师心中也是非常纠 结的, 他们同家长一样被 “小学化” 的失范现 象困扰着, 不能自拔。所以, 调研中发现持不 得已而为和中庸态度的教师占到近80%。 (三) 现象学视野: 由必然的失范向自然 的衔接过渡 现 象 学 讨 论 的 主 题 是 “ 日 常 生 活 实 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指出, 生活世界实际 上有不同的层面, 而且不同层面的不同特征 都是由特定的意识张力造成的; 美国哲学家、 社会学家舒茨认为, 日常生活并不是现代社 会的唯一
24、规定性, 而是各种意义域之间相互 缠绕、 搅扰和冲突的张力结构; 英国哲学家、 数理逻辑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认为, 正 是多种相互交织的生活才造就了不可言说的 世界。 8从现象学视角审视幼儿园教育实践 中 “小学化” 的失范现象, 似乎可以理解为 “失 范” 是幼儿教育生活实践中的一种现象存在, 有其客观原因, 幼儿园教育中的 “小学化” 现 象之所以在当今时代能够存在, 说明在这个 时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是特殊时 代的产物。多年来, 我国的应试升学体制使 得家长和教师更看重对学科知识的学习, 更 看重眼下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 这种 “应试教 育” 的压力已经从中小学开始蔓延到幼儿
25、园, 致使幼儿在社会和家长的高压下背负着与其 身心发展和年龄特征完全不相称的重负, 使 这枝含苞待放的花朵无力绽放。就教育本质 而言,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是一种违背学前 儿童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的做法, 这种做法 虽然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客观地存在着, 但它 带给幼儿教育实践更多的是失序、 混乱、 反常 和病态, 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儿童的成长与 发展应该从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自然的衔接 与过渡, 而非人为的揠苗助长。 尽管 “失范” 是幼儿教育实践中的一个 方面, 正是由于不同方面教育现象的存在才 构成幼儿教育系统的复杂性, 也正是由于 “失 范” 与 “常态” 的交织才使得幼儿教育实践五 彩缤
26、纷; 但是, 它带给幼儿教育实践的 “失 序” 、“混乱” 、“反常” 、“病态” 等倾向, 影响到 社会多个层面, 几乎涉及每个家庭, 是需要坚 决防止和纠正的。 三、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倾向的路径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在保证幼儿身心健康 的前提下,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成长与 73 发展, 教育部发布的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 展指南 中也明确提出, 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 展的整体性,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 由此可见,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的做法, 既不 符合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 也 是不尊重幼儿学习方式与特点的表现。所 以, 要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 “小学化
27、” 倾向, 既 需要实施以幼儿为主体的 “活动” 教育, 又需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改革。 (一) 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科学合理的观念方 能指导行动的正确方向。幼儿教育观念犹如 一座灯塔指引着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航 向。幼儿教育的目的与过程不是看幼儿获得 多少外显的知识和技能, 也不是看幼儿是否 考入了理想的小学, 更不是看是否满足了家 长的期望; 幼儿教育是在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的前提下使之获得快乐幸福的教育, 幼儿教 育重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培养幼 儿初步的良好习惯并使其心智得到科学合理 的启蒙。所以, 幼儿成长最直接的指导者家 长和教师要树立这样的教育观
28、念: 清楚区分 幼儿教育学段与小学教育学段的差别, 认真 对待幼儿成长的独特性; 同时, 还应通过各种 媒介和途径向全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和独特性, 让全社会形成对幼儿和幼儿教育 的科学认识, 不再盲目追求过早、 过快、 过多、 过难的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不 尊重幼儿学习特点与方式的教育。 (二) 调整学段设置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紧密相连的 学段, 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准备和基础已 毫无异议。当前, 导致我国幼儿园教育 “小学 化” 现象有多种原因, 也与学段划分不合理有 关, 来看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在这方面的做 法。美国年满5周岁的幼儿可以免费进入学 区内小学附设的幼
29、儿园就读, 幼儿园与小学 一、 二年级形成 “K-2” 学制; 9加拿大多个省 份的幼儿教育是为35岁儿童提供的, 56 岁的儿童就被放入小学设置的学前班,“一些 省份的学前教育与初小教育 (一至三年级) 的 课程尽量相衔接, 呈现出连续性与过渡性的 特点” 10。我们国家现实的情况也比较适合 这种学段设置, 即将56岁的儿童放在小学 的学前班进行学习, 5 岁以前的儿童进入幼 儿园游戏与生活。这样设置学段的好处: 一 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的问题, 因为这样设置以后, 5 岁以前的儿童 就可以完全实施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的课程, 无需考虑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问题; 而对
30、56岁学前班的儿童教育, 既要依据该 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来实施, 又可以考虑幼教与小教如何衔接的问题, 为 儿童 6 岁以后真正进入小学学习做好过渡。 二是调整学段能够加快我国义务教育的进 程。将 56 岁的儿童放入小学的学前班试 行一年免费义务教育, 不但能够加快推进学 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也将逐步推动我国义 务教育年限由9年制向12年制延伸。 (三) 融通园校管理 将学前班置于小学之中以后, 其教育目 标和任务的一部分与小学教育相交, 另一部 分与幼儿教育相联系, 这种相交与联系使学 前班处于由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状 态。在这种状态下的小学教育管理, 并非完 全按照小学的
31、教育目标和任务、 过程和方式 来进行, 而是有区别的。小学校长对学前班 的管理既要照顾到幼儿思维直观和操作学习 的特点, 以及幼儿教育以 “活动为主” 的独特 性; 又要考虑到幼儿向小学生身心过渡的特 点, 以及学前班与小学一年级教育的衔接问 题。在课程方面, 以国家小学教育课程标准 为目标, 逐步实行由幼儿园 “以活动为主” 的 课程向小学 “以学习为主” 的课程过渡; 在师 资配备方面, 以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为基 本, 逐步实施由幼儿园 “以保教结合为主” 配 备教师向小学 “以班主任管理为主” 配备教师 的方式过渡, 必要时两个层级的教师可以在 74 教育教学等活动方面进行合作交流;
32、在教育 教学活动实施方面, 以小学教学计划为任务 目标, 逐步实现由幼儿园 “以非规范性课堂学 习为主” 向小学 “以规范性课堂学习为主” 的 方式过渡。 (四) 衔接教育内容 人类学习知识遵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的逻辑顺序, 从学前班到小学段教育内容的 变化亦应当遵循这一规律顺序。幼儿教育的 内容是以幼儿学习知识的整体性特点为依 据, 相应地划分为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和艺 术五大领域, 这五个领域的内容与知识相互 渗透、 相互融合, 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 感、 态度、 能力、 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而 我国现行小学学段的教育以学科门类为基 准, 划分为语文、 数学、 英语、
33、体育、 音乐、 品 德、 科学、 社会、 美术、 综合实践等课程。两个 学段的教育内容虽未完全一一对应, 但其中 又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幼儿教育的五个 领域都能够为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学习具体的 学科内容奠定基础。以语言领域为例, 幼儿 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重在培养幼儿 “倾听与表 达、 阅读与书写准备” 方面的能力, 学前班儿 童可以在阅读与书写方面适当做些准备, 做 好了这些准备就能为进一步学习小学阶段的 语文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幼儿教育只需完 成该学段的教育内容, 无需以强迫的、 机械化 的方式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学段才应该接触 的知识内容。 (五) 跟进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学段的教学方
34、法因 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差异, 幼儿教 育实行以游戏、 操作为主的方法, 小学教育则 采用以谈话、 启发为主的方法; 而处于幼儿教 育末段的学前班与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又是紧 密相连的两个学段, 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连 续性使得这两个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又存在 着一定的交叉, 即学前班儿童具有一年级儿 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萌芽, 一年级儿童还保留 着学前班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基于这 一状况, 在小学一年级仍保留对学前班儿童 教学的某些方法, 在学前班要采用一些教小 学生的方法逐步跟进, 这是在两个学段教学 方法的有效衔接。以科学教育为例, 幼儿科 学教育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 体验探究过 程,
35、 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以观察、 操作、 实验 为主的方式进行; 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激 发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培养对科学的兴 趣, 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 以主动探究、 亲历 探究为主的方法进行。两个学段的科学教育 方法都强调实践操作, 这是符合该年龄段儿 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也是教学方法逐步跟进 的体现, 这种合理的梯级坡度也能有效地纠 正幼儿园教育中的 “小学化” 现象。 总之, 幼儿园教育中的 “小学化” 倾向是 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 它背弃了 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是幼儿教育过程 中的畸形现象, 应予以禁止。同时, 幼儿园教 育 “小学化” 倾向又在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
36、革 与发展的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 而且可能会 在一定的时期内继续存在, 要彻底摒弃这种 现象, 需要国家、 社会、 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的 共同努力, 通过净化社会环境, 转变人们的观 念和心态, 在教育制度与机制方面进行改革 方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3苏令. 别让 “超前” 教育毁了孩子童年 N . 中国教育 报, 2011-05-17. 2原晋霞, 等. 幼小衔接并非超前学习小学知识 N . 中国 教育报, 2011-08-26 . 4 5 7 8渠敬东. 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 M .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6. 75、 78、 8081、 89. 6埃米尔 迪尔凯姆. 自杀论
37、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274. 9许艳. 美国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启示 J . 教育探究, 2009, (4) . 10和学新, 杨静. 新世纪以来加拿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 启示 J .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3,(6) . 75 Analyzing the Phenomena of Turn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to Primary School in the Multi-disciplinary View Cheng Xiulan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n how to treat t
38、he phenomenon of turn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to primary school, the positive attitude of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takes up 9.4%, the negative attitude of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takes up 10.9%,moderation standpoint takes up 74%, and there are 70% parents are against of it;specialists and
39、scholars believe that this phenomenon is due to the low level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qualification,parents seeking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s and unfavorable supervision on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hile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re worried about the impact on their teaching. Anal
40、yzing from the multi-disciplinary view on the causes for the existence of turn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to primary school,sociology thinks that it is due to the deficiency of social opportunity,expansion of adult desire and lack of emotional support for the norms themselves, etc.;psychology th
41、inks that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is because the cruel social reality deprive the principal awareness of teachers and parents;phenomenology thinks that it is a kind of phenomenon existence in the practic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life. Due to the bad influence of turn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to primary school on the society, we shall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paths to avoid and rectify the phenomenon by chang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s,adjusting 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二中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湖南省怀化三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黄石市重点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不锈钢货架设计与安装工程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租赁合同租赁保证金退还流程
- 二零二五年度OEM贴牌家具生产委托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安装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5G通信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办公室保健、颈椎、腰椎病防备讲座》
-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检验设备的管理课件
- 摔伤安全培训课件
- 体育之研究白话翻译
- 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课文(附中文对照)-日本初级课本
- 个人股东权转让信息表填写范本
- 道路护栏拆除施工方案
-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
- 中华大蟾蜍养殖基地技术手册
- 区块链技术及应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