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 “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 景(意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形 象,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体要求 (1)把握形象的特征 (2)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3)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鉴 赏 指 导,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鉴赏角度 (1)所写人物身份性格 (2)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作者
2、对所写人物的态度,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 再以此为“中心论点”,结合全诗的文句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点明其是如何体现的。 概括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 (2)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形象的意义,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课堂示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
3、,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规范答题技巧,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
4、、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常见人物形象举隅,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
5、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常见人物形象举隅,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 .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2.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6、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在今北京市):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参考答案: 1、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2、诗人登楼眺望,俯仰古今,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感慨万千。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可以感受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3、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1)寒冷、寂静(或:冷峭)
7、,(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超脱,孤傲一世。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 (总说),2、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 (具体说明) 3、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
8、。(表达效果),2、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1、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2、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豪兴未尽、希冀择日再往的心绪和情致。,3、表现了主人公激情洋溢,豪兴遄飞 和狩猎归来的喜悦心情。,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9、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古诗鉴赏示例,1、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子)形象。 。,2、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3、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3、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 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1、塑造了一个活
10、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3、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3、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析】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11、逸士形象。 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知识准备意象,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 象 举 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
12、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意 象,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意境的概念,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一些概念:,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看画面,从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13、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具体表现为: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画面美。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
14、成画面。 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二)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
15、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
16、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乐景衬哀情,春草碧色,春水绿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
17、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意境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分析意境型,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步骤,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
18、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答题套路,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答 题 示 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
19、心境(步骤三)。,总说 图景画面,氛围特点,练习: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画面美。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答题指导: A、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 B、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可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分析。 C、概括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分析:A、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B、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
20、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C、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巩固练习,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2、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3、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总说,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
21、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种意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1、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2、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3、这种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诗前两句写景,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中人物形象是怎样的?,1诗首联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个寻常的乡村秋夜的清静图画。画面清凉疏淡,行人绝迹,小虫有声,秋色浓重。诗中人物可理解为诗人自己。一个
22、秋夜独立不落俗流,且有所瞻望的形象,他面对皎洁的月色和雪白的麦花,努力在排遣满心的孤寂、落寞。,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泼剌鸣。,答题指导: A、选取了哪些意象? B、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后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参考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
23、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朱淑真,宋代女诗人,自号幽栖居士,出身仕宦之家,曾随夫游宦吴越荆楚之间,相传她婚姻不遂,抑郁而终 。,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参考答案: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春光,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
24、夜已深,人无寐。 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练习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 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 (2)杜甫在诗中
25、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三闾祠 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江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才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这首诗首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意境?,首联描绘了萧条冷落的意境(总说)。作者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放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由远及近,渐渐收回目光,却看到古老的三闾祠背城而立(具体说明)。面对荒芜寂寥的眼前风物,不禁感慨万千,对屈原痛惜追念的情怀油然而生(表达效果)。,雨 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
26、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练习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颔联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
27、观的情绪。,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答案要点: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 (2)答案要点: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鉴赏诗歌的物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
28、想感情。 此物是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生不逢时的激愤之情。,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全诗写了石灰的四个特点,即出山
29、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而作者也以石灰作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请简要分析石灰的艺术形象,请简要分析石灰的艺术形象,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开头两句描写“小松”怎样的特征? 这首诗歌表达怎样的思想? 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2.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是一个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的形象。,首句,以“芳草”、“垂杨”、“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