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 期末综合检测期末综合检测 第一五章第一五章 (60(60 分钟分钟100100 分分) )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2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3636 分分) ) 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体的密度约为 1.0103kg/m3 B.中学生的课
2、桌高约为 1.5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kg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 20m/s 【解析】选 A。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量的估测。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大致 相同,约为 1.0103kg/m3,A 选项正确。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0.8m,B 选 项错误。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C 选项错误。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 是 9m/s,D 选项错误。故选 A。 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 被弹开。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 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 验是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3.(2013大连中考)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 为这两种声音的() 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频率不同 【解析】选 B。本题考查对声音特性的认识。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声音 的高低,它与频率大小有关,故A、C、D 错;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是 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B 正确。 4.(2013成都中考)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声现象知识的综合运用。动物能产生和听到一定频
4、率 范围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故 A 说法正确。禁止鸣笛即从声源 处禁止噪声的产生,但也可以通过公路两边植树,即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 故 B 说法错误。因为海豚的听觉频率范围很大,所以能听到除超声波以外的声 音,故 C 说法错误。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交响乐 队中所有乐器音色不同,故 D 说法错误。故选 A。 5.(2013枣庄中考)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 【解析】选 A。本题考查的是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 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6.(多选)
5、(2013聊城中考)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 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解析】选 B、D。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 用。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 A 错误;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二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 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 B 正确;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
6、放大 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 C 错误;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阳光 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于一点,热量集中,温度升高可以点燃纸屑,故D 正确。 7.(2013株洲中考)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 他三幅不同的是()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综合应用。水中鱼反射出的光, 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故属于折射现象;放大镜是凸透镜,光经过凸透镜时, 发生的是折射,故属于折射现象;湖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 形成的,是光的反射现象;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在空气与水的界面 发生了折射,属于折射现象。故选 C。 8.(2014四川忠县期末)据
7、人民网报道:近日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 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 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 50%60%, 全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 4 亿!中国学生的近视率排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新加 坡。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 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解析】选 B。本题考查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 与书的距离越来越近,所以小华患上了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
8、晶状体曲度变大, 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要让像落在视网膜上, 需要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选B。 9.(2013阜新中考)小丽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 2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则凸透镜到地 图的距离应() A.小于 20cmB.大于 20cm 小于 40cm C.等于 40cmD.大于 40cm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 平行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得到最小最亮的 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
9、距,所以凸透镜的 焦距是 20cm,用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 20cm。故选 A。 1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 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 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4s B.48s 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解析】选 D。由图可知乙在 0s 时开始运动,而甲在 4s 时开始运动,即甲同 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4s;由图像知 48s 内甲、乙的路程和时间都成正比,即速 度不变,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08s 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两 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10、;8s 末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此时甲用时 4s,乙用时 8s,由 v= 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选 D。 11.(2013大连中考)在保温杯中装适量 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 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设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 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A.水的质量增大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D.冰的比热容增大 【解析】选 B。本题考查晶体熔化条件。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 时间的冰,说明了该冰的温度低于0,放入绝热容器的0水中,水达到凝固 点放热,凝固成冰,温度保持0不变,故冰的质量变大、水的质量变小。比热 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冰的比
11、热容不变,故选 B。 12.用密度为 2.7103kg/m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 们的边长分别为 0.1m、0.2m 和 0.3m,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 分别为 3kg、21.6kg 和 54kg,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 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为废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B.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密度知识的应用。甲的密度为 甲= =3 103kg/m3,乙的密度为 乙= =2
12、.7103kg/m3,丙的密度为 丙 =2103kg/m3; 甲铝, 则甲为次品; 乙=铝, 则乙为合格品; 丙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物距一定时,焦距增大,像距逐渐增大,像距增大, 则成的像也变大。 (4)若小明将物距调整为 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此时的像一 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 20cm2f,f10cm,所以选择 f=8cm 的凸透镜。 答案:(1)大于(2)幻灯机(3)大大(4)8 24.(10 分)(2013达州中考)下面是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设计的“测食用油密 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3、 (1)小李同学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向烧杯内倒入适 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m 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 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1 ;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_。 (2)小张同学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 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m 3,然后将烧杯内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再测出烧杯和剩余 食用油的总质量 m 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V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 式为_。 (3)请你对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按_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 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 (4)如图是按小张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某
14、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 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烧杯和剩余油的倒出油的 的总质量/g 34.1 总质量/g体积/cm3 油的密度 /(kgm-3) 【解析】本题考查液体密度的实验探究。(1)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 m2,空烧 杯的质量为 m1,则量筒内油的质量为 m2-m1。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 V1,根 据密度公式= 可得: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油=。 (2)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 m3,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为 m4,量筒内油的 质量为 m3-m4。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 V2,可得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油 =。 (3)小李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入
15、量筒来测 体积,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 偏大;而小张先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 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避免 了容器壁粘液体带来的实验误差,能使实验误差减小。 (4)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m=10g+5g+2g+0.3g=17.3g,倒入量筒中食用 油 的 质 量 为m=m0-m =34.1g-17.3g=16.8g , 食 用 油 的 体 积 : V=20mL=20cm3,食用油的密度是= =0.84g/cm3。 答案:(1)油= (3)小张 (4) (2)油= 烧杯和食用油 的总质
16、量/g 34.1 五、计算题五、计算题(12(12 分分) ) 烧杯和剩余油的 总质量/g 17.3 倒出油的 体积/cm3 20 油的密度/ (kgm-3) 0.84103 25.(2014安徽芜湖期末)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是 由我国科学家造出的“全碳气凝胶” ,如图所示,即使把 它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 这种材料的密 度为 0.16kg/m3。 (1)一块 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多少克? (2)“轻”仅是这种材料众多特点之一, “全碳气凝胶”还是迄今已报道的吸油 能力最强的材料,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 900 倍的有机溶剂例如原油,可 用于处理海上的漏油事故,已知原油的密度=0.9103kg/m3,则100cm3的“全 碳气凝胶”最多能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公共空间的应用前景
- 心理学在提高学生专注力方面的作用
- 2025届山东菏泽市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项目3家用洗涤剂品质检验94课件
- 教育心理学在培养未来领导者中的角色
- 2025年河北省邢台市南和一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滩中学2025年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心理学视角下的有效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
- 安徽省现代智能综合交通创新基地
- 养老护工消毒培训课件
- 网络钓鱼攻击与防范策略教学课件
- 安全评价技术协议书
- 三防专项方案
- 《结直肠癌的影像诊断》课件
- 伐木合同协议书范本
- 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症
- 民宿托管运营合同协议
- 2025年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云浮新兴天堂肠粉米浆流变特性与酱汁配伍研究
- 系统化停车场管理方案数据分析与智能优化停车流程
- 2025年贵州贵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