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中“是”的用法_第1页
浅谈《论语》中“是”的用法_第2页
浅谈《论语》中“是”的用法_第3页
浅谈《论语》中“是”的用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论语中浅谈论语中“是是”的用法的用法 摘要:指示代词“是”在古代汉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古汉语语法中的 重要语法成份。本文以论语为例,分析其中指示代词“是”的具体 用法,以明确指示代词“是”的语法规律。 关键词:论语是指示代词 在论语中,指示代词“是”字一共出现 60 次,其中 6 次是与其它词组 合形成一个固定词,在句中起边接作用。其句法功能分布如下表: 句法功能主语宾语定语谓语状语 出现次数2318634 一、 指示代词“是”作主语,一共出现 23 次。 如: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 论语为政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为政 )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

2、政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 论语里仁 )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 论语季氏 ) 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 ”曰: “是知津矣。 ” ( 论 语微子 ) 在“是知也”这一例中,指示代词“是”作主谓谓语句中的主语,复指“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在“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中指示代词“是”指代的是前文所 提的颛臾这个人。 “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 曰: 是知津矣 ” 这个例子例来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主要争议是这三个“是”到底是指示代词 还是系

3、词。 徐德庵先生认为这三个 “是” 都是系词, 他认为 “ 是鲁孔丘与” 中的 “ 是” 字是替代上文的系词“为” , 而不是指代上文的“ 孔丘” 。而第三个句子应为 “ 是, 知津矣” , 是一个紧缩假设句, 译为 “ 如果是的话, 他就晓得渡头了” 所 以“ 是” 字是系词。 王力先生与郭锡良先生则认为“是鲁孔丘与”与“是知津矣”中的“是” 依旧是指示代词,作主语。而 “是也” 中的“是”是指示代词作谓语。三个“是” 字依旧是指示代词。 本人赞成王力先生与郭锡良先生的观点。 虽然先秦时期 “是” 作为系词确实出现,但还不普遍。所以“是”在论语中还是以指示代词的 身份充当句子成份。 二、指示

4、代词“是”作宾语,一共出现 18 次,其中 4 次是出现在倒装句中。 如: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论语里仁 )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 论语述而 ) 君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论语颜渊 ) 在“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中,指示代词“是”指代“有酒食, 先生馔” ,作前置宾语,正常语序是以是为孝。 在“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中,指示代词“是”指代的是“仁” ,作介 宾短语“于是”中的宾语。 在“我无是也”中,指示代词“是”指代“不知而作之” ,作“无”的宾语。 三、指示代词“是”作定语,一共

5、出现 6 次。 如: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论语学而 )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 论语述而 ) 是道也,何足以藏?( 论语子罕 ) 诚哉是言也! ( 论语子路 )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 论语子张 ) “是”作定语,表示这、这些,修饰后面的名词。对于“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这个例子,有的学者认为“是”在这是泛指代词,而不是近指代词。 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个句子的意思为: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 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 “是”在这里并不是特指某一个国家,而是带上了 泛指的色彩,指普遍的国家。 四、指示代词“是”作谓语,一共出现 3 次。 如:偃之言是也。 ( 论

6、语阳货 ) 曰: “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 ” ( 论语微子 ) 滔滔者天下皆是。 ( 论语微子 ) “偃之言是也”中指示代词“是”作判断句谓语,表示正确、对。 “曰: 是也 ”这个例子常被用一些学者用作是“是”已作系词的例证。 但我认为这里的 “是”是上文的问句“是鲁孔丘与?”的肯定判断式缩答,也 就是说, “是也”意为是鲁孔丘。所以这里的“是”还是指示代词作谓语,而不 是系词。 五、指示代词“是”作状语,一共出现 4 次。 如: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 论语子罕 )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 论语子路 ) (该句出现两次) 丘何为是栖栖者与?( 论语宪问 ) “室是远而”中的“是”意

7、为这样地,修饰形容词“远” 六、指示代词“是”位于倒装句中,复指前置宾语,一共出现 4 次。 如: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壮者乎?( 论语先进 ) 有是哉,子之迂也! ( 论语子路 ) 无乃尔是过与?( 论语季氏 )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 论语尧曰 )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壮者乎?”与“无乃尔是过与?”这两处的指 示代词“是”是帮助倒装之用的词,复指前置宾语,分别是“与论笃” 、 “过尔” , 和“唯你是问”中的“是”用法一样,句型是:宾语+是+动词。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中的“是”是复指前置宾语“善人” ,也属于宾 语+是+动词格式。 “有是哉,子之迂也”这个句子的结构与愚公移山

8、中“甚矣,汝之不 惠”一样,属于谓语前置倒装,意为你太迂腐了。 杨树达先生认为这类句中的“是”是“语中助词” ,外动词之宾语倒置于外 动词之前时,以“是”字居二者之中助之。郭锡良先生把这种“是”当作代词, 以复指前置宾语。我比较倾向郭锡良先生的看法。 七、指示代词“是”与其它词联用,形成一个固定的词,作连词,表示所以, 一共出现 6 次。 如:是以谓之“文”也。 ( 论语公冶长 ) 是故恶夫佞者。 ( 论语先进 )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论语公冶长) 其中“是以”在文中出现 3 次, “是故”出现 2 次, “是用”只出现 1 次。 三者在句中起着连接上下文,形成因果关系。 由以

9、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古代汉语中,指示代词“是” 主要作主语、宾语、定语,同时也做谓语、状语,起指代作用。 关于指示代词“是”在先秦时期是否是系词这个问题,例来多有学者争议。 我比较赞成以黎锦熙、王力先生为代表的意见, “是”为代词,起复指作用,意 为“这”,相当于先秦时期的指代词“此”或“斯”。系词在先秦时期是已经出现,但 只是极少数的例子,直到汉代才是比较常用。 论语是在春秋时期完成,因而 我认为“是”在这还是当成指示代词看待。 参考文献: 1 王力. 古代汉语M . 北京:中华书局, 1962. 2 王力. 汉语史稿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3 郭锡良,等. 古代汉语M .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1. 4 段德森. 古汉语指示代词的转化J. 语文研究, 1992,(01) 5 高小焱. 谈论语中的“是”J. 山东行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