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医.ppt_第1页
认识中医.ppt_第2页
认识中医.ppt_第3页
认识中医.ppt_第4页
认识中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识中医,医乃仁术,说到中医就不能不提起一个人,千百年来他的大医精诚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杏林学子。这个人就是-孙思邈,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嶮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

2、,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中医到底是什么? 平常人眼里: 中医治疗慢性病,或者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另外一些人眼里: 中医很玄;讲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像算命一样,没有科学根据。 还有一些人认为: 中医只是打鸣的公鸡,你叫,天也亮,不叫,天也亮。,或者干脆就说中医只能治疗那些西医帮助度过了危、急、重的难关,然后让中医来收尾、调养,说到底就是一治疗些死不了的病。

3、 那么中医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首先来认识几个人,赵绍琴,北京市人,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三代御医之后,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在温病治疗上,赵绍琴善于运用叶天士“透热转气”法救治高热不退、昏迷等危重病证。 在内科临床方面,赵绍琴以善治疑难重证而著称。以至于当时北京境内的很多知名的大医院,如协和、301、中日友好医院等在遇到危急重症时,特别是在经过西医界内各知名专家会诊已经束手无策的时候,最后均请他会诊。赵先生曾经无数次以几毛钱一付的中药,奇迹般地把整天用

4、着进口抗生素都救不活的高热、昏迷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令医学界很多专家叹为观止,心服口服。,他创造性地把温病卫气营血的理论应用到内科杂病治疗中,对一些疑难病证主张从营血分进行辨证,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汪逢春(公元18841949),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启迪后学。 汪先生一生信佛,喜读书,二者常结合在一起,自来京住在江苏会馆起,每早五时起床,即读佛经、打坐(气功)、读医书。每天食饮定量,作息按时,虽忙而不紊。临终前正在打坐,一笑而亡,毫无痛苦

5、。一生中收藏图书甚丰,且喜爱古玩字画,故后书籍归汉文阁,字画归故宫博物院收藏。,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四川省三台县人。生于1870年2月13日,卒于1960年10月20日,享年90岁。京城四大名医之首,萧龙友曾为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蒋介石、段祺瑞、吴佩孚等名流诊治。 由于萧龙友医道精妙,在古都北京,他的大名妇孺皆知,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推崇和信赖,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冠。当时有一句话:“南有陆渊雷,北有萧龙友。”,连当时北京医院的德国医学博士狄博尔,对萧大夫的医术也相当看好。如遇到他们所谓的疑难杂症,总是要邀请萧大夫去他们医院会诊。 在这之前,中医师能进入西医院会诊,尚无先例。 许多被萧龙

6、友先生治愈的社会名流赠送匾额,虽然书法、装饰优雅上乘,但淡泊名利的他从来不挂起来,积攒多了还叫人刨平改为制作家具的木料,其高风亮节令世人景仰。,伤寒大家-胡希恕,胡希恕,1898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北郊区东伍旗村。,其师王祥徵,乃清末国子监举人培养出的进士,在国子监就学期间,某太医与其同室,看到王祥徵,才学横溢,遂教其学医。有句古语叫做:“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又如快刀斩豆腐”,很快入门,尽得太医之真传。 王祥徵用两年时间为胡希恕等弟子讲完了伤寒论。 胡希恕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乃王祥徵弟子中最出色的一位,最终成为声誉中外的经方大师。,著名医家刘渡舟先生每每赞叹胡希恕老先生说:“每当在病房会

7、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也。”晚年仍孜孜不倦于教学、讲座,他最后讲授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全部录音已被日本留学生带回国保存。其经方研究成就,已由其弟子整理成册,著为经方传真伤寒论传真金匮要略传真等书出版。,胡老病例: 病例一 患者,男,84岁,1983年11月5日初诊。咳嗽、咯血2个月,拍胸部X线片,确诊为左下肺癌。近一周来胸闷胁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面目及双下肢重度浮肿。经X线胸片证实,左胸腔大量积液,右胸腔少量积液,于左胸腔抽出血性胸水500ml,症状不见缓解,小便少、大便干、苔白腻

8、、脉弦滑。证属痰饮停滞,与十枣汤: 芫花、甘遂、大戟各10g,大枣500g。,结果:先煮大枣,煮烂,去皮核,内上述诸药,上火再煮两沸,去渣滓。每次服1小勺,每半小时服一次。服至第四次时,大便连泄10余次,小便也连续不断,停止服药。第2天浮肿全消,能平卧入睡。4个月后死于脑转移,胸水、浮肿未见复发。 病例二 患者男,55岁,1955年,京西煤矿总工程师、政协委员,肝硬化腹水,经中西医治疗一年多,病情越来越重。时腹胀如鼓,卧床不起,自觉腹胀腹痛,大便干结,苔黄腻,脉弦滑。,给服十枣汤。 芫花、甘遂、大戟各6g,大枣250g。 用法:甘遂、芫花、大戟研细末备用。大枣用文火浓煎汁300ml,送服三味药

9、面,小量开始,逐渐加量,当小便增多,大便通利时,停止服药面。仅吃大枣。三日后腹痛已,腹水减。后改用茯苓导水汤调理3个月,腹水全消。,中医理论落后了吗?,时隔数千年,西方医学飞速发展,突飞猛进,中医界却异常平静,没有发展,没有进步的中医的理论是否就落后了? 非也:“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皆是人类文化之早熟品。”近代著名学者-梁漱溟。 正因为其早熟,而且早熟的跨度之大,所以不但不落后,甚至还超前。,中医治病的机理,调整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阴,阳,生活中到处都是阴阳:身体前后、手掌手背、上下等等。 简而言之:阴阳就是一对对立的矛盾体。,五行学说

10、,木、火、土、金、水,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五行:木、火、土、金、水 为什么叫五行?“行”是什么意思?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行,人之步趋也。在现代汉语辞典里,“行”,仍然是迈步往前走的意思。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行,就是运行,运动的意思。,五行学说的含义,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行不是五种物质 代表五种运动方式 木:代表向西周伸展的运动方式。 火:代表向上的运动方式。 土:各种运动的平衡。 金:向内收敛的运动方式。 水:向下的运动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郝万山教授在百家讲坛上给我们回大了这个问题。,木:代表向外舒展的运动方式。

11、(春天的木) 整个大自然都处于一种向外绽放的状态。,火:向上的运动方式。(夏天、做饭) 整个大自然欣欣向荣、生机勃勃。,金:向内收敛的运动方式。(秋天) 整个大自然一片内敛、萧瑟的景象。,水:向下的运动方式。(冬天) 大自然一片低靡、消沉的景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土:各种运动方式的平衡。(长夏:夏季后18天) 大自然一片万物孕育的景象。,郝万山教授: 当五行和阴阳结合起来的时候:因为气的展放运动和气的上升运动,是气的阳性运动。气的内收运动和气的下降运动,是气的阴性运动。气的运动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时候,它会有一段平稳的过渡。这种平稳的过渡,发生在夏末秋初。也就是夏季的最后18天,在这个季节,在我们的大地上,阴雨连绵,暑热未退,秋风未到,气候闷热潮湿。,大家都觉得这个季节不好过,是桑拿天,不像春天那么舒展,不像夏天那么火热,不像秋那么清爽,不像冬天那么凛冽。这个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