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政管理学第一章行政环境第二章政府职能第三章行政体制第四章行政组织第五章行政指导第六章人事行政第七章机关管理第八章行政道德第九章行政决定第十章行政执行第十一章行政监督第十二章依法行政第十三章行政方法第十四章财务行政第十五章行政效率,二绪论,一、 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学1 .狭义的行政说2 .广义的行政说3 .最广义的行政说4 .对马克思主义的行政概论的理解,所谓行政,是指国家立法、司法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进行的活动。 以美国行政学魏劳完为代表。 行政和政治分开,是为了达到国家目的的实行活动。 以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为代表。 行政是指国家所有机关对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各系统所属部门和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在
2、内的行政事务的管理和处理。 以美国学者西蒙等为代表。 第一,行政是国家的活动,即国家的职能。 第二,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国家不通过行政组织就不能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 第三,行政对国家立法机关。 3、行政管理: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组织活动。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客体是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行政主体活动的主要方式和目的是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国家意志。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和探索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律的科学。 行政管理学又称公共行政学或行政学。 绪论、四、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畴和方法范畴:15M目标(aim )、规划(pr
3、ogram )、人员(man )、经费(money )、物产(matter )、组织(form )、绪论、五、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绪论、法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为主义研究法、历史研究仿真研究法、案例研究法、6,3、行政管理学的研究目的和学科特征1 .行政2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技术性、发展性。 绪论,七,四,行政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 .科学管理时期2 .行为科学时期3 .系统科学时期4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绪论始于19世纪末,停于20世纪30年代。 较早提出行政学概念的是德意志学者斯坦共和国入。 他在1865年写了行政学。 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
4、逊发表行政研究,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了独立学科行政学。 1926年,美国学者霍特写了行政学导论泰勒、法约尔和网络星空卫视。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提出实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院分立制度,标志着中国行政体制从封建向现代转变。 我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第一批行政管理学专业萩是1935年张金鉴萩行政学的理论与实践。 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和行政管理具有创造性意义。 始于20世纪30年代,停于20世纪六十年代,喷燃器提出了发挥非官方组织作用的理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的理论。 行为科学时代的主要行政学者有喷燃器、狄摩、西蒙、夫奥尔多伍。 从六零
5、年代开始。这一时期行政管理发展的一个显着特色是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行政管理的研究,行政管理学已成为越来越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end,8,第一章行政环境,一、行政环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概念:人们把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行政管理主体周围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称为行政环境。 特征:多样性、复杂性、可变性、人机交互性、第九章行政环境、行政环境的类型第一,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第二,从社会结构上可以分为物质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精神文化环境。 物质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的物质技术和社会经济制度。 政治法律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的法律制度。 精神文化环
6、境包括社会公众的思想品德状况和社会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状况。 第三,从行政环境的具体作用过程可以分为行政外部环境和行政内容环境。 第四,可以区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第五,从行政环境对行政主体的影响范围来看,可以分为宏命令行政环境、微观行政环境和中观行政环境。 十、第一章行政环境,二、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关系1行政环境制约和影响行政管理系统及其活动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系统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行政环境决定行政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性质。 行政环境决定行政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2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良好的行政环境起反作用可以为行政管理提供有利条件,恶劣环境对行政管理起到限制作用。 许多环境因素可以
7、通过行政管理来改变。11、第一章行政环境,三、中国的宏观环境和行政管理1 .国内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环境的关系2 .自然环境的特征决定政府行政管理的内容3 .国际环境和行政管理,12、第一章行政环境,四、组织环境和行政管理、政党、社会团体、立法一、政府的职能和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14、第二章政府职能、二、政府职能的特征和分类特征3360广泛性、适应性、可行性、阶层性、动态分类3360、修订、军队指挥、协调、控制、监督、组织、15、第二军事防卫职能第三、社会治安职能第四、民主职能、16、第二章政府职能、三、政府职能和作用、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提
8、供财产权的定义和保护第二、宏观经济控制第三、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第四,进行收入再分配,缓解收入分配不公三、政府职能和作用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第一是科学文化教育发展总体战略、修订和修订第二是重大科学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律规范第三, 组织力量协调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工程的第四,指导监督协调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国家科学文化教育发展规划第五,有序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改革的第六,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工作团队,对其所属部门的引导者进行考核、任命和监督,18, 第二章政府职能、三、发挥政府职能和政治职能的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第一,建立健全合理的社会福利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福利的指导、修订和合
9、作,社会保险专项基金第四,建立各种社会福利事业,解决人民群众福利问题; 四是大力保护、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开展环境污染综合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四是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职能体现了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阶级专政军事、社会治安的增加:民主建设, 一是通过政权有组织地灌输民主思想,特别是领导干部二是加强制度和实施过程建设三是加强法制建设,用行政权力保障法律和法律规范的实施。20、第二章政府职能,四、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第一、宏观经济第二、国有资产第三、基础设施服
10、务第四、经济运行第五、社会分配,第二十一、第二章监督政府职能四、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科学教育职能是重要的“科学教育兴国”战略: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建设高水平的科技教育工作团队。 稳步提高人民教师社会地位第三,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教育投资。 第四,广泛开展科技、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22,第二章政府职能,四,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需要在中国政府的许多社会职能中加强社会保障职能。 建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社会保障职能,第一,要加强、完善社会保
11、障立法,做好依法强制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二是加快社会保障社会化进程,政策统一化、管理制度化。 第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系统,改变当前救济贫困的单一结构。 第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第五,建构适应现实要求的社会保障通融资金模式。第六,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保值、高附加值反应历程,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集约化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七,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社会保障干部工作团队。23、第二章政府职能、主题:政府企业与政府企业不同的政府企业认识的根源是:第一,将组织国家领导和社会经济的职能解释为政府直接工商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实践中执行这一职能。 第二,将国家领导和组织经济职能解释为经济管理上高度
12、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解释为社会整体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修订规划管理。 24、第二章政府职能、政治企业不分的危害,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困难,企业也难成为真正的企业。 市场体系很难健康有序地发展。 宏命令联谊会特罗尔很难实现政党的进展和顺利的目标。 政治企业不加区别,权利金结合,为腐败提供了繁殖土壤。 对政府的其他社会机能产生不良影响。 企业难以增强活力,国有资产流失现象难以根治。 不利于政府实现管理现代化和提高生产效率。 很难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5、第二章政府职能分离政府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开展多学科研究,实现政府企业分离,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关系,为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提供
13、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逐步解决企业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问题。 积极进行国有财富管理体制改革。 以建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政府法制建设,必须明确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形成促进政治企业分离的全力。、26、第二章政府职能,五、实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1有力推进一盏茶认识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和影响2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4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27、第二章政府职能6、 实现中国政府职能转换的途径政市分党政分
14、政事分政金分,end,28,第三章行政体制,一、行政体制的概念和特征1行政体制的含义、类型制度体制的特征是社会为人们制定的共同和根本的行为规范,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方式政治组织, 社会团体及个人行为规范的总和、稳定、普遍、权威、不稳定、可变、29、第三章行政体制、行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要素:核心要素:行政体制、对权力区分行政效率影响的大局性、各构成要素的可变性、31、第三章行政体制、二、行政体制功能积极发挥的消极功能, 政府行政组织的框架,对控制和制约的作用,促进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保证和保护作用,政府行政体制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导致行政管理的行政体制的惰性,第三章行政体制,三、行政
15、体制的构成要素,行政权力体制,行政指导体制,人员管理体制,行政监督体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体制, 行政区划体制、三权分立、议行合一、33、第三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首长制与合议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级制与职务制、完全制与分离制、总统内阁委员会制、34、第三章行政体制、三、行政体制的构成要素、行政权力体制、行政指导体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身份制、级别制、35、 第三章行政体制、三、行政体制的组成部分、行政权力体制、行政指导体制、人员管理体制、行政监督体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行政指导体制、人员管理体制、行政监督体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37、第三章行政体制、三、行政体制的组成部分、行政权力体制、行政指导体制、人事管理体制、 行政监督体制、中央和地方有关体制、行政区划体制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38、39、第四章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产业研究:旅游与文化遗产融合的协同发展模式
- 江西外贸进口管理办法
- 智能设备远程诊断-洞察及研究
-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研究
- 物联网技术促进金属制品业协同-洞察及研究
- 注塑车间高效管理策略与实践案例
- 饮食文化人类学-洞察及研究
- 村级债务管理办法天门
- 团队作风建设管理办法
- 装配式建筑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 市政设施维护服务项目方案
- 横纹肌溶解症课件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GB/T 23312.1-2009漆包铝圆绕组线第1部分:一般规定
- 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调查制度
- SAP联产品生产订单结算过程x
- 2021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宫外孕右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分解术、右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手术记录模板
- 教科版 科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基础题)
-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说明书
- 弱电设备维护保养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