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ppt_第1页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ppt_第2页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ppt_第3页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ppt_第4页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节:中枢神经系统,3。小脑,1。小脑支:小脑半球和蚓部。小脑,(1)小脑的形状和分叶,小脑扁桃体,脑疝,2。小脑脚,三对,与脑干相连,其间有第四脑室。1)枕结节叶:保持身体平衡。2)小脑前叶:传导深层感觉冲动,调节肌肉张力。3)小脑后叶:调节大脑皮层的随意活动,起调节躯干和四肢肌肉张力的作用。3。小脑叶:小脑前部,小脑后部,1。小脑皮质:从外向内分为分子层、梨形细胞层和颗粒层。2.小脑髓质3。小脑核:4对,接受来自脊髓和脑桥的纤维。(2)小脑的内部结构,(3)小脑的功能,1)维持身体平衡;2.调节肌肉张力;3.协调肌肉和肌肉群之间的自主运动;4.接受大脑皮层的自主运动。第二部分的中枢神经系

2、统和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的间脑可分为五个部分。(1)背侧丘脑:也称为丘脑1。白质:Y形,称为内髓板。2.灰质:1)前核:内脏活动;2)内侧核: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心;背前腹侧核、中间腹侧核、后腹侧核和腹侧层;3)外侧腹外侧核:接收躯干和肢体感觉;后腹内侧核:接收头部和面部感觉;后腹侧核是整个身体深层和浅层感觉的中继站内侧膝状体:从外侧丘系统接收听觉纤维并向大脑皮层发出听觉辐射的听觉通路。外侧膝状体:接收视觉束的传入纤维,并向大脑皮层的视觉中心发出视觉辐射。(2)后丘脑;(3)上丘脑的主要结构是松果体,松果体是一种内分泌腺体,能分泌褪黑素,与生物钟现象有关。(4)丘脑底核:也称腹侧丘脑,属于

3、锥体外系。(5)下丘脑:包括视交叉、视束、灰结节等。功能:它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形成自主神经的皮层下中枢,表现为:1 .内脏活动中心;2.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调节和控制垂体的分泌。3.参与情绪、睡眠和其他反应。第2节中枢神经系统,第5节端脑(脑),(1)脑形态,分叶:侧沟,中央沟,三沟五叶;(1)脑形态,分叶:三沟五叶,顶枕沟;(1)脑形态、分叶、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将(1)脑形态和叶,(1)脑形态和叶,(1)脑形态和叶,(1)脑形态和叶,(1)脑形态和叶,嗅叶,(1)脑形态和叶,边缘叶(圆顶)边缘系统:它由边缘叶和皮层下结构(如杏仁核、下丘脑、上丘脑、前丘脑核等)组成。);它是内脏和情

4、感活动的调节中心。新皮质的组织结构:6个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层,内颗粒层,内锥体层和多态层。大脑皮层P290是神经元聚集的地方。大脑皮层分为P291、布罗曼分区图:52区,属于神经组织学分区和功能中心接触区。为了便于形态学研究和功能分析。(2)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1)躯体运动中心,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半部。管理侧身骨骼肌的自主运动。颠倒,即运动中心的投影区域是倒置的,但是头部和面部处于正确的位置;身体各部分的投影面积与其大小不太成正比,但与其运动功能的复杂程度成正比。运动中心的特征是:左右交叉,即控制对侧骨骼肌的自主运动(头部和面部的大部分肌肉是双侧控制的);运动中心定位示意图,(

5、2)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以及(2)体感中心,位于后中央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管理对侧身体的总体感觉。感觉中枢的特征:头朝下,但头和脸的位置正确;身体各部分的投影面积与该部分的大小不成比例,但与该部分感受器的灵敏度正相关。左右交叉;(2)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3个视觉中枢位于距离沟两侧的楔状叶和舌回,4个听觉通路,(2)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位于颞横回,(2)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5个嗅觉中枢位于海马旁回和钩,(2)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6个言语中枢(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听中枢(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2)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8)位于额中回后部的书写中心(视觉语言中心);(2)大脑皮层的功

6、能定位;(9)位于角回的阅读中心(视觉语言中心);(2)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10)内脏运动中枢位于边缘系统。该系统与内脏活动密切相关。与情感和记忆有关。大脑半球的基底核、埋在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基底核、旧纹状体和纹状体的功能:它们是锥体外系的重要中继站,参与协调自主运动和维持身体姿势。纹状体损伤会导致舞蹈病。大脑半球的白质(髓质)、连接纤维:连接纤维:投射纤维:连接侧半球各皮质区的神经纤维、连接两半球结构相同的神经纤维、连接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神经纤维分为三个系统:1连接纤维、2连接纤维、2连接纤维、胼胝体、3投射纤维投射纤维:内囊,部分麻醉:身体另一半失去知觉。(丘脑中央辐射损伤)偏瘫:对侧躯

7、干和四肢运动障碍;(皮质脊髓束损伤)对侧下面部肌肉和舌肌麻痹。(部分皮质损伤)偏盲:双眼对侧视野为偏盲。(视觉辐射损伤)内囊损伤的一侧,主要表现为“三偏综合征”:为什么没有出现部分性耳聋?心室:心室霉菌:脑脊液及其循环:1。形成:由每个心室的脉络丛分泌。2、循环途径3、作用:相当于淋巴液和组织液:滋养脑组织,运输代谢产物;维持脑组织的渗透压;缓冲外力,减少振动。左侧室间孔、第三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颗粒、硬膜静脉窦(上矢状窦)、颈内静脉、脑脊液膜、1。硬脑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可保护大脑,防止细菌入侵。脑和脊髓表面由外向内有三层膜,包括硬脑膜、蛛网膜和软

8、膜。支持、保护和滋养:1)脑膜,坚韧而有光泽,不同于硬脑膜,由两层组成:硬脑膜外层为颅骨内骨膜,内层比外层厚。在头盖骨中,硬脑膜与颅骨松散地结合在一起。当外伤发生时,由于硬脑膜血管损伤,硬脑膜和颅骨之间常形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和颅底紧密结合。当颅底骨折时,硬膜和蛛网膜容易同时撕裂,导致脑脊液漏。硬脑膜静脉窦:由两层分离的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组成,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称为硬脑膜静脉窦硬脑膜静脉窦主要有: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横窦、乙状窦、硬脑膜和静脉窦,2脑蛛网膜薄而透明,无血管和神经,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腔;脑脊液和软脑膜之间有一个蛛网膜下腔(间隙),包含脑脊液和较大的血管。大脑和脊髓的蛛网

9、膜下腔相互连通。在硬脑膜形成的上矢状窦附近的脑蛛网膜中有许多菜花状突起,这些突起伸入硬脑膜静脉窦,称为蛛网膜颗粒。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静脉窦,然后流回静脉。软脑膜薄且血管丰富,靠近脑表面并深入脑沟,在脑营养中起重要作用。在心室的某一部分,软脑膜及其血管与心室壁的室管膜上皮一起形成脉络膜组织。在一些地方,脉络膜组织中的血管重复地分支成簇,并且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在其表面上伸入脑室以形成脉络膜簇。脑脊液主要由脉络丛产生。(2)脊膜:硬膜:一层蛛网膜软脊膜,脑屏障为:脑屏障由三部分组成。1.血脑屏障血脑屏障位于大脑和脊髓的血液和神经细胞之间。其结构基础是脑和脊髓中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没有窗孔,内

10、皮细胞紧密相连,大分子不能通过,但水和一些离子仍能通过;毛细基底膜;毛细血管基底膜被星形胶质细胞包围。2.血-脑脊液屏障位于脑室脉络丛中的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其结构基础主要是脉络丛的上皮细胞通过闭锁带(属于紧密连接)相连。然而,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窗孔,因此它们仍具有一定的通透性。3.脑脊液脑屏障位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与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其结构基础是室管膜上皮、软脑膜和粘膜下神经胶质膜。然而,室管膜上皮主要由缝隙连接,不能有效限制大分子的通过,软脑膜的屏障作用也很低。因此,脑脊液的化学成分与脑组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大致相同。脑屏障的功能意义:在正常情况下,大脑和脊髓不受内外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