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生平及理论.ppt_第1页
阿德勒生平及理论.ppt_第2页
阿德勒生平及理论.ppt_第3页
阿德勒生平及理论.ppt_第4页
阿德勒生平及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 容 提 要,二、阿德勒生平,一、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三、阿德勒疗法的理论基础,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生 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5.61939.9.23),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Alfred Adler , 1870.2.17-1937.5.28),理论分歧,1、早期经验、梦是探索生活风 格的手段 2、 关注意识 3、将人格视为一个整体 4、认为社会动机才是人的行为 动力,1、早期经验、梦是探究潜意识 的工具 2、强调潜意识 3、将人格划分为相互冲突的不 同成分 4、性本能作为心理动力,阿 德 勒,弗 洛 伊 德,5、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 6、个体是友好合作

2、的 7、重视人生的意义和理想对人的 作用 8、治疗目的是促进形成一个具有 社会性的生活风格,5、生物学定向的本我 6、个体是与社会有冲突的 7、忽视人的理想 8、使被压抑到潜意识的早期记 忆意识化,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者 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奥地利精神病医生 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同国籍,同种族,同时代,同大学 但他们两者的理论却大相径庭,童年时期的不同家庭经历使他们理论不同的关键因素,“思想是从生活中孕育出来的”。 这句话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用在阿德勒身上却是极其贴切的。我们透过他的生平可以明了他的几乎所有重要观点之来源。,阿 德 勒 生 平

3、,出生于维也纳郊区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商人家庭,在赶赴位于苏格兰的阿伯丁进行的一场讲座的途中,因心脏病逝世。,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1937 ),头 衔,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者,人本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童年时期,有佝偻病,声门痉挛症,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五岁时得了严重肺炎而几乎丧命,四岁才学会走路,在体育运动和室外游戏时总是落后 于哥哥和其他玩伴,童年经历的深远影响,年幼的阿德勒在心理上始终笼罩着对死亡的恐惧,因 此幼年的阿德勒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在幼年时期有着深深的自卑感(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阿德勒

4、的家庭和个人童年经历对其所建构的理论 思想有重大影响,他后来提出克服自卑感和追求 优越是发展的动力,正和他本人的早期经历有着 密切关系。,求学时期,大学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医学系,起先主修眼科,后转为 一般医学,最后则专攻精神科与心理治疗,阿德勒刚入中学时,数学成绩很差,但最终,阿德勒凭自己 的努力成为班上的优等生,1902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邀请阿德勒加入精神分析组织,1910年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1912年更名为个体心理学协会,1911年,与弗洛伊德决裂创立个体心理学,并成立自由精 神分析研究协会,一战期间,阿德勒作为医生到奥地利军队服务,1920年 开办儿童指导中心,1927年任美国

5、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1937年5 月28日,阿德勒在赶往苏格兰阿伯丁市 演讲的途中因心脏病突发逝世。,1935年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频繁到各地演讲,1932年任长岛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主要著作,神经症的性格(1912),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生活的科学(1927),理解人类本性(1929),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1932),儿童的教育(1938),阿德勒疗法的理论基础,自卑与补偿,追求优越,生活风格,社会兴趣,创造性自我,拉丁文原意是指人的不可分割性。,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并非强调个别差异的心理学。 他所指的个体是一个与社会、与他人不

6、可分割的有 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追求 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人性观把个体看作是为自己的命运负责、创造性和目标导向性的个体。,自卑与补偿,2、自卑感是人的共同属性,也是人类一切奋斗的根源。 源于婴幼儿时期的无力、无能和无知。 3 、阿德勒对自卑的修正: 生理自卑感 主观的自卑感,1、 自卑感(inferiority feeling)当个体面对困难情境时产生的一种无法达成目标的无力感与无助感。,4、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 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补偿得当将自卑感转变为内在动力,补偿缺陷 取得成功,补偿不当自卑情结(inf

7、eriority complex),5、补偿作用:指一个人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尽力解决 问题,获得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 6、自卑和补偿是交替进行的,1、追求优越是人的本性,与生俱来的的“权力意志 ”或“向上驱力”。 它包含着完满的发展、成就和满足。 2、它使人们试图超越自己和他人。,追求优越,3、对权力和优越的追求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概括,在实际生活中,个人的追求都是具体而独特的。 4、优越目标一旦确定,个体的所有行动都将与此保持一致。,5、追求优越的两种不同方法,病态的追求个人优越只追求个人优越,忽视其他人 和社会的需要,形成优越情结。,怀有社会兴趣关注社会发展,其成功感和价值感与其 对社会的

8、贡献密切相连,6、优越情结(superiority complex),专横跋扈、爱慕虚荣、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社会兴趣,生命的意义在于对全体人类感兴趣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与合作 失败者的生命意义:谋求虚假的个人优越感,只对自己有意义 真正的生命意义:是共同的意义他人能分享,也能够接受的意义。,1、社会兴趣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 2、等同于一种和他人的认同与同理:“用别人的眼睛去看, 用别人的耳朵去听,用别人的心去感受”。 3、表现为个体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他人的同情与关注。,4、社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母亲孩子纽带 父亲孩子纽带 5、考察社会兴趣发展状况的3个方面:职业、友谊和性 6、把

9、社会兴趣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生活风格,1、个体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 2、六岁之前形成,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家庭环境。 3、分为健康的和错误的生活风格,健康的生活风格可以使人达到完美,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有利于社会目的的实现。错误的生活风格建立在自私自利的基础上,是与社会目标相背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自卑情结,优越情结,5、阿德勒提出了三种研究途径: 出生顺序 早期记忆 梦的分析,4、产生错误生活风格的原因 童年时期不佳状态 器官缺陷 溺爱或骄纵 被人忽视或遭受遗弃,创造性自我,2、遗传和环境仅提供了个人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建造人格 的砖瓦和水泥,而创造性自我则提供了建筑的设计风格。 3、它决定了我们对优越目标的选取、达到目标的方法和社会 兴趣的发展。 4、决定人健康或异常 “我们被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决定自己”,1、“创造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