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音乐六上第9课《丢丢铜》ppt课件1.ppt_第1页
湘艺版音乐六上第9课《丢丢铜》ppt课件1.ppt_第2页
湘艺版音乐六上第9课《丢丢铜》ppt课件1.ppt_第3页
湘艺版音乐六上第9课《丢丢铜》ppt课件1.ppt_第4页
湘艺版音乐六上第9课《丢丢铜》ppt课件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丢丢铜仔,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2页,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仔配上词,在欢庆通车时高唱。 ,丢丢铜仔的背景故事,下面来欣赏 宜兰地区的 风景图片。,提问环节,下面进入,1、乐曲的第1、2自然段是用什么乐曲主奏的? 答:二胡 2、乐曲第1、2自然段旋律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3、随音乐哼唱第一自然段。,听音乐,想一想,聆听丢丢铜仔,你认为那些词汇适合表现乐曲的情绪?,

2、忧伤,风趣,弘扬,雄壮,活泼,( ),( ),( ),( ),( ),填一填,并说一说为什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思考),请大家翻到书本倒数第二页,按要求,创编48小节节奏谱。(时间:5分钟),阿里山的姑娘 (乐曲欣赏),鲍元恺(1944),世界著名的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北京市人,祖籍河北青县。1957年至196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学习长笛和作曲,1962年至1967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就学,师从苏夏、江定仙、陈培勋、杨儒怀和段平泰学习作曲和作曲理论。,作者简介,邓禹平(19241985),著名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词作者,也因为创作“高山青、涧水长,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而被称为“阿里山

3、之父”。 1944年考入中央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48年随厂赴台湾拍片,嗣后即在台湾定居,30余年未回大陆。其间,主编过刊物绿艺世界、中学生文艺、中央影剧,亦曾在亚洲影剧训练班、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执教,1982年中风瘫痪,1985年底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于台湾,终年61岁。邓禹平多才多艺,除歌词外,曾出版过诗集蓝色小夜曲另著有电影文学剧本恶梦初醒、话剧本山洪、诗剧大陆之恋;邓禹平还擅长绘画,在台湾举办过个人画展。由于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曾获得“第一届文艺奖冠军”、“诗词荣誉奖”、“作词大赛首奖”,国画“国立中学最优作品奖”、“诗词金鼎奖”。,听了音乐并观看了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了丢丢铜仔和阿里山的姑娘,它们的旋律都是那么活泼、优美,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民歌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演唱的语音语调很有特色,而且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更加说明了我们的民歌就是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浓厚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