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1页
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2页
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3页
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4页
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是教育目的。本章的主要内容如下:1 .教育目的的含义、层次结构和功能;2.教育目的的类型;3.中国的教育目的。第一部分:教育目的的内涵、体系和功能。俄罗斯教育家乌辛斯基说:“如果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建筑打基础时,不能回答他想建造什么的问题,你会对他说什么?同样地,如果一个教育者不能清楚地陈述他的教育活动的目的,那么你会对他说和你对建筑师说的一样的话。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相信儿童纯洁而敏感的心灵能够接受教育,并相信它能够描绘出这些心灵最初的、因而也是最深刻的轮廓时,我们完全有理由问教育工作者,他将在他的活动中追求什么目的,并要求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而明确的回答。”所谓目的是人类有意活动的趋势。

2、就像一个目标,一次航行的终点。所有的活动都没有目标,没有终点,也没有趋势。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抱负或理想,它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引导着教育活动的走向,使教育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进步的活动,而不是一种盲目的、杂乱的活动。因此,如果教育没有目的,它将成为一个盲目的事业;如果它是有目的的和不适当的,它将成为一个危险的原因。教育的目的是指或规定教育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1.教育目的内涵概念: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会发生什么样的发展结果或变化。狭义: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基本结构:1 .规定受过训练的人在身体上和精神上达到的素质。2

3、.教育要培养人的社会价值。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和2001年重申了这一目的。美国的教育目的,2000年美国教育战略:1 .所有学龄儿童都准备上学;2.中学生的毕业率应至少提高到90%;3.经过4年、8年和12年的学习,美国学生应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并通过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在内的非常难的课程的考试;4.美国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成就方面将位居世界第一。5.每个成年人都有文化知识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竞争的能力。6.每所学校都将成为一个无毒品、无暴力的地方,

4、也将成为一个有秩序、有浓厚学习氛围的花园。在日本,教育的目的必须是培养人格,培养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培养热爱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价值、重视劳动和责任、富有独立精神的健康公民。面向21世纪的1947年教育基本法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胸怀宽广、身体强健、富有创造力的人;具有自由、自律和服务公共利益的精神;日本人面对世界。袁振国:20世纪教育改革的对抗与整合,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P95。第二,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国家或思想家的理想)、培养目标(各级学校)、课程目标(某一门课程或学科完成后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一个单位或一个班级的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

5、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期望及预期的结果。教育的目的不能代替各级学校对受教育者的特殊要求。这是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求决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可以理解为教育意志,它通过一系列行动来实现教学目标。“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你可以衡量目标,但不能衡量目的。最后一个目的是一种哲学力量”(引自a .比安凯利的著作),以及各层次结构之间的关系。中国在1985年5月27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数以亿计的有文化、有技术、会工、会农业、会商业的工人。要培养数千万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及开拓能力的厂长、经理、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学家、会计师等经济技术人员

6、。数以千万计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家、医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新闻记者、编辑出版人员、法律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军事工作者和各行各业的党政工作者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这些人才都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教育、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有为国家和人民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世界著名大学校训,哈佛大学:让真理成为你的朋友剑桥大学:剑桥学习和学习的理想之地牛津大学:上帝照亮我耶鲁大学:真理与光明麻省理工学院:学会用脑和双手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坦福德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吹起。宾夕法尼亚大学:

7、没有特色的学习将一事无成。西点军校:职责、荣誉、多伦多国立大学:像一棵大树一样成长,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勇于创新。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复旦大学:博学多才,雄心勃勃,热情周到。南京大学:真诚而宏伟。中山大学:博学、好奇、细心、敏锐、忠诚。四川大学:艰难,好。北京师范大学:学做老师,当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中国海洋大学:所有的河流都流入大海,所有的河流都流入大海,人们到达德国。中国政法大学:诚信、知法、惠民。第三,教育目的的功能。1.规范职能:规范人才培养目标,规范课程和教学内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学校管理。2.选择功能:教育目的是选择教育

8、活动和教育内容的基础。3.激励功能:人们对实现目标的期望可以激励人们努力实现目标。4.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4.教育目的的类型。基于个人的理论2。基于社会的理论。没有目的的教育。人与社会的统一,16,1。以个人为基础的理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代表卢梭(法国)和佩斯塔罗齐(瑞典),主要指出人的个性发展和需求满足是教育的价值。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发展和完善人性。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欧洲的代表人物,当时流行的时间和地点理论(德国)纳托普和凯兴斯泰纳(法国)孔德和涂尔干,都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教育的基本价值。教育的目的应该根据社会

9、的需要来决定。教育没有目的论,流行的时间和地点杜威,20世纪上半叶北美和欧亚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本身,即儿童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育没有超越教育过程的目的。人与社会的统一理论,盛行于时间和地点(德国)马克思的主要观点是,教育目的应该真正辩证地把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不仅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且要根据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使教育目的既能体现社会目的,又能体现个人目的。5.确立教育目的的基础。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满足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需要。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应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应满足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第二部分:中国教育的目的。中国的教育目的1。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1957年: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受过教育的工人(1981年:既红又专的人才)1986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1990年: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2004年2月,我国现行的教育目标,以及我国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观点:每个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都可以尽可能多的方式得到充分、自由和统一的发展。每个社会成员的智力和思想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数量方面规定了智力和体力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