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_第1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_第2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_第3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_第4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快的船 最害羞的人 最多的愁 最消瘦的人 最憔悴的人 最忧愁的人 眼力最差的人 最深的情 最高的楼 最大的瀑布 架子最大的人,填诗词小练习,3,注 意,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

2、、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4,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本章技能,5,古典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互文、双关,表达方式,记叙、描写,白描渲染,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细节,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6,表现手法,象征、衬托、虚实相生、先抑后扬、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

3、卒章显志、 承上启下、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7,一、试题传真:08年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8,答案1:这首诗融情于景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 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

4、悠闲之情。 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 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 。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 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9,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 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析效果) (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10,修 辞 手 法,11,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5、。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知识精讲,12,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13,比喻,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

6、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衬出月光的皎洁。,14,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使群山静态的景物形象化、生动化。“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15,拟 人,新晴刘攽b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

7、亲切喜爱之情。,16,夸 张,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解析】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婕妤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来成帝偏幸赵飞燕姐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 诗的首句即写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写婕妤曾作“团扇诗”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凉被弃箧中;三、四句写虽颜美如玉,失宠之后却不如丑陋的乌鸦。以颜色比颜色,虽不同伦类,却显得奇特精巧,写出宫女失宠之后,对其同类的羡妒之情。,17,隐语(谐音)、双关,春 思 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

8、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表面写自然之春天,实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18,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主人下马客在船,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主人和客人下马登船,互文,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19,“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借代,20,陶者梅尧

9、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比,21,1.以下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即时练习,22,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23,3.以

10、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 。 千古长如白练飞。,1.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2.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24,表 达 方 式,25,1.白描 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方法。,田 家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描写,26,2.细节描写,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

11、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27,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雨的连绵。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3.渲染 正面着意描写。,28,4.动静结合,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

12、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29,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表现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30,6.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诗中

13、的“野草” “夕阳” “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31,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

14、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32,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33,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之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白日依山尽,

15、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鹊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抒情议论,34,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就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35,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 美好的

16、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借景抒情,36,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借景抒情,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借景抒情,37,乐景,乐情,哀情,哀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38,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7、。 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春生”?总体来看,这些意象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作者描写了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等意象(2分) 表现了诗人被贬谪而沦落他乡之愁,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2分),39,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 以“空城落花”

18、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小结: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40,画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托菊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41,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蝉喙),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

19、自信。,42,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43,托借 物景 言抒 志情,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的“志”可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区别,4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20、,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抒情(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45,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46,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

21、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古讽今(喻今、伤今),47,表 现 手 法,48,A.正衬 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衬。,衬托,49,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的不胜感伤。,50,B.反衬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

23、反衬诗人更加浓厚的思乡之情。,51,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诗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52,以小见大指的是用小题材反映大问题的一种写法。,江村即事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

24、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以小见大,结 构 形 式,54,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承上启下、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略,55,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通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知“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坚守高洁品质,超越世俗的感情。,56,(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