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6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件_第1页
高考地理 第6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件_第2页
高考地理 第6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件_第3页
高考地理 第6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件_第4页
高考地理 第6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次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与分析是近年来高考考察的重点,今后有可能以重要地形区、重大地质灾害、典型岩石的形成等为背景材料,结合地域地理知识考察地质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图中分别显示了岩浆活动、外力作用、蚀变作用、再生。 (2)地球内部岩浆上升、蒸发制冷、凝固形成岩浆岩。 (3)各种岩石可以通过外力形成沉积岩。 (4)各种岩石可以用蚀变作用形成变质岩。 (5)各种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再溶解生成岩浆,在地球内部流通。 (1)嵌入1)2008北京牌奥运金牌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相同() A B C D (2)古生物进入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

2、A B C D解析:图中地质作用分别为沉积作用、重熔再生、上升蒸发制冷凝固、高温、高压昆仑玉、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由蚀变作用形成生物化石出现在沉积岩中,由沉积作用形成。 答: (1)D (2)A,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辨认诀窍(1)岩浆是“岩石之书”,岩石圈物质循环从岩浆开始,因此正确判断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 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形成的,所以指岩浆岩的箭头,其作用是蒸发制冷凝固作用。 (2)在三种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层理结构,是由风化、侵蚀、运输等外力作用形成的。 (3)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高温再溶解再生,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蚀变作用。 温暖提示:河流地形及

3、其形成过程(1)高地区河以侵蚀作用为主,断河,形成v形峡谷,一般形成多峡谷,流速快,谷底沉积物粗。 (2)在河流出口处,由于地形急缓,水路变宽,水流速度变慢,携带的砂砾和砂土大量堆积,形成扇形的锥状堆积体冲积扇。 一般顶部物质粗,主要为砂、砾,边缘一般多为砂、粉砂和亚粘土,边缘经常出泉水,可以发展自流灌溉,干燥地辖区的绿洲一般位于冲积扇的边缘。 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山和祁连山北麓有大面积冲积扇。 (3)平原地辖区河流、河道宽,水流平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 河底沉积物的粒子很细,河流发达,多在凹岸侵蚀沉积在凸岸。 这里一般土壤肥沃,地势卑平,水源一盏茶,有航运和养殖效益,

4、人口、城市密集。 在河的入海口,受潮顶等的影响流速变慢,泥沙堆积于多个沙洲,逐渐发育为德尔塔。 (2)正确叙述该地区的地理环境,() a处高地区两侧受力隆起的b甲处高地区甲处岩层被挤坏,难以侵蚀的c甲处附近的高地物质不断堆积在甲处,山d在该地区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在云同步出现褶皱和断层结构性分析: (1)问题,一般(一般) 问题是,处理高地区是由断层形成的块状山,甲处理高地区是由于倾斜的沟部岩石被压碎而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 答: (1)C(2)B,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地质图分为断面图和平面图,阅读时要区分是平面图还是断面图,按照下一步进行阅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知道图的

5、地域出现了哪些岩层及其新的旧关系一看比例尺就知道缩小的程度。(2)根据岩层的新旧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是倾斜的还是背斜的,分析地层有无缺损的各层中是否含有化石,含有什么样的化石,化石形成了什么样的地质时间,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哪里,有无侵入岩,侵入了哪个年代? 地层呈水平状态,自下而上依次由旧到新,表明相应的地质时间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地层倾斜或倒转,地层形成后,地壳的水平运动在岩层上产生褶皱,地层倒转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上产生强烈褶皱。 地层缺失时,形成原因可能如下:一是在以缺失地层为代表的年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形上升,结束了沉积过程。 二是当时开始有

6、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来的堆积物被剥离完成;三是当时当地的气候变化,堆积物源消失了。 说明如果上下2个岩层之间存在明显的侵蚀面,则在由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壳会平稳地被抬起或褶皱隆起而上升,地层受到外力侵蚀而形成。 侵蚀面上有新的岩层时,表示由于地壳下沉或邻接地区的上升而形成。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时,地壳上升后一直受到外力而被侵蚀。 地层中如果存在侵入岩,围岩形成后就会产生岩浆活动,说明岩浆活动比围岩形成时代要晚。 (3)分析图内地形特征,地质平面图多画等高线,从而能够分析山脉延伸方向、分水岭位置、最高点、最低点、相对台阶等。 没有等高线的话可以从水系的分布分析地形特征,一般的河流经常从地势的高

7、表兄弟流向地势的低表兄弟,从河流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试验能量的例子,外力作用的形成及其影响(试验能量目标:获得解读信息,调用知识探讨问题的能力)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而与成因有一定的关联。 下图中的各文字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看图回答(1)(2)的问题。 (3)从等高线的数值来判断,c图中的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一种,判断理由是从岩层露头的新关系来判断,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理由是: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a图的地形是三角洲,该地形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b图为流动沙丘,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辖区. 在我国西北,由于人类的不合理

8、活动、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严重,人类退耕还林要退耕还林,合理放牧,大力植树种草,继续建设“三北”防护林。 c图是对地质构造和地形的考察,首先要弄清地形和地质构造的不同。 地形是指地表表现的形态(高地区丘陵平原谷底盆地等),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后留下的痕迹,也就是地下岩层的状况(背斜断层等),其次,通过等高线来判断地形,并根据岩层的年龄来判断背斜、斜。 如果是背斜构造,则由内力作用来形成;如果是山谷,则由外力的侵蚀作用来形成。 如果是倾斜构造的话,溪谷由内力作用来形成;如果是山,由外力的侵蚀作用来形成。答: (1)流水沉积三角洲(平原) (2)沙丘干燥、半干旱过度放牧、过伐、过开垦退耕还林还原草、过

9、度放牧禁止(3)丘陵地形起伏小,坡度平缓,等高线数值不足250米,倾斜中心岩层新,两侧岩石致密(坚硬) 不易受侵蚀的要点:了解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形特征对解决类似主题有较好的参考意义,现总结如下: (1)不同区域主导外力作用不同的干旱地辖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地辖区以流水作用为主,高山地辖区以冰川作用为主,沿海地区以波浪作用为主。 (2)同样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地形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运输、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拓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德尔塔,冲积岛等。 冰河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的山下堆积着冰湖和冰垄等。 风力作用:在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风力运输途中,形成流动沙丘、沉积地貌(黄土高原等)等。模拟试验场、试验能量目标获得信息,调用知识探讨描述地理的能力,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思考指南: (1)首先确定,两地的地形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位于云贵高原,然后根据各区的特征化学基分析其地形类型及其外力作用形式。 (2)B是青藏高原,高寒是其突出的自然特色,人类应该在这里选择自然条件相对良好的溪谷地带的生存发展。 (3)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板块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