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法艺术.ppt_第1页
明代书法艺术.ppt_第2页
明代书法艺术.ppt_第3页
明代书法艺术.ppt_第4页
明代书法艺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代书法艺术鉴赏,建环二班 刘晓燕,明代书法经历的三个时期,1、明初期书法 2、明中期书法 3、明晚期书法,明初期书法 -尚帖复古,明代初期的书法艺术在继承宋、元时代帖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明初至中叶的几代帝王都喜欢弄墨,崇尚帖学,书法以复古为主,大兴文化艺术。正所谓上有所爱,下必从之,朝野士大夫及文人墨客均以帝王好尚为好尚,追求洒脱出尘、遒劲秀丽的书风。 此时期的书法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頫的书风格调,书体以行楷居多,书风妩媚圆,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缺少豪迈纵横阳刚之气。又由于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使得大多数的文人从明朝一开始就陷入了思想保守和精神萎靡的状态之中,再反映到文化艺术上,也就是守成有

2、余而创新不足。于是字体工整 、万字雷同的“台阁体”之风就愈演愈烈了。书坛上呈现出一枝独放的的萧条景象。具有个性的书法家寥寥无几!,明中期书法,明朝中期,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繁荣的都市随之不断出现,并成为书法核心地区,书法艺术得倒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书法家们纷纷欲摆脱“台阁体”的束缚,就将兴趣转移到古代法帖上,深入学习传统书法,并从中汲取营养,加之他们自身都具有较深的文学修养,所以他们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更讲究形式美和抒发个人情怀,书坛开始活跃。,明晚期书法 -衰飒里的浪漫,明朝晚期社会动荡多变。在文艺领域里表现为一种浪漫精神的崛起,很多的书法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创作出大

3、量风格鲜明,肆意放任的作品来。这段时期呈现出一种浪漫主义思潮崛起的姿势。书法在追求晋唐风格中,强调表现个性,宣泄个人情绪。然而随着帖学书法的盛极而衰,明代书法在掀起最后一波高潮后亦走向了没落!,明代各个时期有名的书法家简介及其作品赏析,1、明初期的“三宋二沈” 2、明中期的“吴中三子” 3、明晚期的艺术大师,明初的“三宋二沈”,1、“三宋”即宋克、宋璲、宋广 2、“二沈”即沈度、沈粲,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宋克处元末明初,少年英俊,磊落清爽,常以李太白、苏东坡自比,任侠使气,闻鸡起舞。其聪慧过人,博涉经史,

4、长于丹青,尤善画竹。宋克学书取法甚高,楷宗钟繇,行书慕二王,章草学皇象之急就章,笔力清峭劲拔,笔意圆融洒脱,尤其是他的小草和章草,冠绝一代,擅长楷书、草书,尤精工章草,为当时第一。他的章草,延,续赵孟頫、邓文原的风格又有所发展,融入了今草和行书的写法,更加流利、矫健。他的作品如下: 章草急就章 是宋克一生最富 代表性的书作, 行草相杂,笔意 健峭,富有美感。,宋 璲(1344-1380),明代书法家,字仲珩,浦江(今属浙江)人。宋濂次子,洪武九年(1376)官中书舍人,因牵涉于胡惟庸一案,受连坐并死。名山藏称其精篆、隶、真、草,小篆之工,为国朝第一。陶宗仪书史会要称:“璲大小篆纯熟姿媚,行书亦

5、有气韵。”何良俊四龙斋书论评其书师法康里巎巎,可称入室弟子。传世书法作品极少,明史附宋濂后。,下图为宋璲传世仅见的墨迹,用笔流畅劲健, 长于结势,时出章草笔法。,宋广,生卒年不详。字昌裔,河南南阳人。曾任沔阳同知。擅画,亦擅行、草书。师法张旭、怀素,略变其体,笔法劲秀流畅,体势翩翩。明初时与宋克、宋璲俱以善书知名,人称“三宋”。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广草书宗张旭、怀素,章草入神。”然评者谓宋广书风瘦劲婉畅,不及宋克的书法成就。,沈度,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写各体,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 董其昌对二沈颇推崇,称“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明太

6、宗尤重度书,李绍皇朝世说新语载:“太宗徵善书者试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度书,每称曰:我朝王羲之。” 官至侍讲学士。与其弟粲名重一时,并称“二沈先生”、“大小学士”。沈度专攻楷书,风格端庄、秀气、圆润,其书是“台阁体”之典型。,楷 书,行书 此帖笔法以“台阁体”为基调, 端妍润丽,亦仿米芾笔意,结 字欹斜,遂成紧劲清健之势。 隶书此帖结体方整,用笔少 波磔与回转,体势笔法更接近楷 书,具有唐隶的特征,沈粲(1357-1434)字民望,号简庵,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官太常少卿。 与兄沈度并称“二沈先生”、“大小学士”,均善书,度以婉丽取胜,粲以遒逸见长。粲尤工草书,学宋克而参以锺繇情旨,

7、行笔圆熟,意趣遒逸。丰坊书诀称其“学宋克而得锺(繇)体,大非其兄所及”。他的草书行笔圆熟,遒劲骏逸,被人们称为“草圣”,名擅一时。他的梁武帝草书状笔笔挺劲峭拔,转折峻利,通篇章草与今草夹杂,然而自然天成,神情贯注,洒脱奔放。,草 书,明中期的“吴中三子”,1、天真纵逸-祝允明 2、虚和舒缓-文徽明 3、疏宕雅拙-王宠,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人称“祝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书法造诣很深,各体兼能,蜚声艺坛,与文徵明

8、、王宠并称“三大家”。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人称:“枝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独雄三吴!其表作是、等。,草书赤壁赋局部 此作品用笔深厚,线条爽朗劲键,天真纵逸,结体 秀美,笔试迟缓,字字独立,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草法奔放,他的楷书(小楷),文徵明,明代书画家。多才艺,是 继苏轼、赵孟頫之后第一全才。书 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 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 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 楷,人称有“二王”风 骨。擅画山水、花卉、人物。学生甚多,形成吴门派。 他的小楷可谓精绝,其结构严谨,字形秀美,笔法刚劲,是他书法艺术中最优秀的部分。,楷

9、书作品如下:,行草书是文徽明最有影响的代表书体,用笔坚劲迅捷,方圆结合,字体结构中正平和、遒密紧结。,王宠(1494-1533),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鸟,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书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在“吴中三子”中天资最高,艺术个性最为突出。 他的小楷受锺繇、王献之等人的影响,用笔圆转、淳厚,结构上竭力避免笔画的交叠,疏朗空灵、气息高古,取法魏晋、神韵飘逸。,小 楷,行 书,明晚期的书法艺术大师,1、平淡天真-董其昌 2、八法散圣字林侠客-徐渭 3、禅定空门-张瑞图 4、疾风骤雨-黄道周

10、 5、新理异态-倪元璐,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字 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 松江)人,祖籍山东莱阳。他的书法出 入晋唐,自成一格,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擅楷,行,草。他的书法的折笔与圆转处都带有明显的颜鲁公的痕迹,只是他能够不斤斤于点画的形似,又能够透过刻帖刀锋而表现出运笔的圆转与灵动来。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徐渭(15211593),汉族, 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 山人。徐渭的书法和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一

11、般人很难看懂,用笔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己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徐渭超越了时代,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袁宏道则称:“予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张瑞图(15701641),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张瑞图的书法确不同于柔媚时尚,而别具“奇逸”之态。他擅长的楷、行、草书,笔法硬峭纵放,结体拙野狂怪,布局犬齿交错,气势纵横凌厉,构成强烈的力感、动荡的气势,确属奇而逸,时人赞为“奇恣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且使用笔只在露尖的侧锋上作横截翻折的动作,从而造成一种激荡跳跃的声势和剑走偏锋的感觉。拓展了用锋的新变化。,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明代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画家、民族英雄。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谥忠烈。其书法擅楷、行、草诸体,师法钟繇、索靖、王羲之、王献之等。楷书笔致方劲刚健,而具清秀遒媚之致;行、草书笔锋刚健,体势方整,书风雄肆奔放。有草书五言诗、行书诗等传世。,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