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1页
中药学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2页
中药学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3页
中药学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4页
中药学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 药 学,泰山医学院药学院中药学教研室 高红莉,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目 的 要 求,1.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和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5味,熟悉药物2味,了解药物12味。 :半夏、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 :天南星、竹茹 :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竹沥、天竺黄、前胡、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半夏与天南星,川贝母与浙贝母。,含义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功效化痰止咳平喘。适应证 1化痰药主治痰证。2

2、止咳平喘药,用于外感、内伤所致各种咳嗽和喘息。,化痰止咳平喘药,概 述,分类 1.化痰药主治痰证,而痰又有寒痰、热痰、燥痰、湿痰之分,化痰药也相应因药性有温燥与凉润之别而分为温化寒痰药与清化热痰药二类。 2.止咳平喘药 配伍方法应用本章药物,除应根据病证不同,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化痰药及止咳、平喘药。治痰证,适当配伍健脾药及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概 述,使用注意1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 2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而致久喘不已及影响麻疹之透发,对收敛性及温燥之药尤为所忌。,化痰止咳平喘药,概 述,第一节,温化寒

3、痰药,功效 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部分药物外用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适应范围 温化寒痰药,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之证;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以及疮痈肿毒。,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概 述,配伍方法临床运用时,常与温散寒邪,燥湿健脾的药物配伍,以期达到温化寒痰、湿痰的目的。 使用注意温燥之性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概 述,半夏,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夏

4、秋间采挖,晒干,即生半夏; 经白矾制后者,称清半夏; 经生姜、白矾制后者,称姜半夏; 经白矾、石灰、甘草、生姜制后者,称法半夏; 用姜半夏研粉,加面粉、赤小豆、杏仁等发酵制成曲者,称半夏曲。,半夏,半夏,药性功效,【处方用名】 半夏、生半夏、制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半夏,应 用,1.湿痰,寒痰证。 (1)药性特点:本品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 (2)经典配方: 治疗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配陈皮、茯苓同用,如二陈汤; 湿痰上

5、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应 用,2.呕吐。 (1)药性特点:半夏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对痰饮或胃寒呕吐尤宜。 (2)经典配方: 配生姜同用,治胃寒或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 配伍黄连,治胃热呕吐; 配石斛、麦冬,治胃阴虚呕吐; 配人参、白蜜,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半夏,应 用,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1)药性特点: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 (2)经典配方: 治痰热阻滞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泄通降,开痞散结,如半夏泻心汤; 配瓜蒌、黄连,可治疗痰热结胸,如小陷胸汤; 治疗梅核气,气郁痰

6、阻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半夏,应 用,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1)药性特点: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 (2)经典配方: 治疗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 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半夏,应 用,【用法用量】 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制半夏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至于竹沥半夏,药性由温变凉,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反乌头。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药性说明】 本品辛温性

7、燥,主入脾胃肺经,长于燥湿健脾以消痰,和胃降逆以止呕,凡脾湿痰盛咳喘及胃失和降呕逆等证,半夏均为要药。,半夏,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谷甾醇及葡萄糖甙,多种氨基酸和挥发油,皂甙,辛辣性醇类,胆碱,左旋麻黄碱等生物碱及少量脂肪、淀粉等。 2.药理作用: 1.镇咳祛痰; 2.止呕; 3.抗肿瘤; 4.抗早孕; 5.降血压。,半夏,临床研究,治疗重症妊娠恶阻:半夏30g,山药30g,先用文火煎半夏约45分钟,然后去渣调入山药末,再煎三、四沸后调入适量白糖,每日1剂。 . 治疗宫颈糜烂:生半夏洗净,晒干,研末过筛,装瓶备用,用时以带线棉球蘸适量药末置患处,紧贴宫颈糜烂面,24小时后自行取出,每

8、周12次,8次为1疗程。,半夏,半夏温散,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痞消结散, 寒痰湿痰,风痰晕眩, 痞满呕吐,瘿瘰能痊。,歌 诀,天南星,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 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或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 的块茎。 产于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四川、辽宁、吉林等省。秋冬季采挖。 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即生南星; 经白矾和生姜汁炮制者称制南星。 用牛胆汁炮制者,称胆南星。,天南星,东北天南星,天南星,天南星,天南星,药性功效,【

9、性味归经】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外用散结消肿。,天南星,应 用,1.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之性更甚,祛痰较强。 2.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本品专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 3.痈疽肿痛,蛇虫咬伤。本品外用有消肿散结止痛之功。 此外,近年来以生南星内服或局部应用治癌肿有一定效果,尤以子宫颈癌更为多用。,天南星,应 用,【用法用量】 煎服,3l0g,多制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天南星,功效鉴别,半夏与天南星功效鉴别 半夏与天南星均属天南星科植物,皆为辛温燥烈有毒之品,都能燥湿化痰,同可用治湿痰、寒痰

10、咳嗽。外用均能散结消肿止痛,用治痈疽痰核肿痛。二者生用均毒性较大,宜外用;内服宜制用,以降低毒性。,天南星,功效鉴别,不同之处在于:,天南星 辛散温燥之性胜于半夏,毒性也较半夏为强,多用治顽痰咳嗽,胸膈胀闷。同时,本品长于祛经络中的风痰,又能祛风止痉,常用于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癫痫以及破伤风等证。,半夏 长于化脾胃湿痰,主治脾不化湿、痰涎壅滞所致的咳嗽、气逆、痰多等症,也治湿痰眩晕,为治湿痰之要药。并善于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又常用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痰热互结之胸脘痞闷;气郁痰结之梅核气等证。,天南星,1. 治疗子宫颈癌 2.治疗冠心病:生半夏、生天南星等份研粉,水泛为丸。每次3.5

11、g,口服,1天3次。,临床报道,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皂荚,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头状花序。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白前,白前,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根茎及根。降气化痰。,上 次 课 复 习,1.马钱子的功效是_,_。入丸散,其用量为_ 。 2.水蛭的功效为_,_。研末服, 其用量为_ 。 3.均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药物是_ 和_ ;其中偏于破气的是_ ,偏于破血的是_ 。 4.化痰药分为温化寒痰药及清化

12、热痰药两类。前者主治 证、 证,药如 、 ;后者主治 证,药如、。 5.半夏的适应证包括: A心下痞 B呕吐 C夜寐不安 D瘿瘤 E.梅核气,第二节,清化热痰药,功效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 适应范围 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若痰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均可以清化热痰药治之。,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概 述,配伍方法临床应用时,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 使用注意 药性寒凉的清化热痰药、润燥化痰药,则寒痰与湿痰证不

13、宜用。,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概 述,川贝母,源于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贝母 ,暗紫贝母,甘肃贝母 或梭砂贝母的鳞茎。前三者按不同性状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称“炉贝”。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粗皮,晒干,生用。,药物基原,川贝母,暗紫贝母,川贝母,川贝母,上:青贝 中:松贝 下:炉贝,川贝母,【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药性功效,川贝母,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1)药性特点: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肺泄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2)经典配方: 治肺阴虚痨咳

14、嗽,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母以清肺润燥,如二母散。,应 用,川贝母,2.瘰疬,乳痈,肺痈。 (1)药性特点:本品能清热解郁,化痰散结。 (2)经典配方: 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常配玄参、牡蛎等药,如消瘰丸; 治疗热毒壅结之乳痈、肺痈,常配蒲公英、鱼腥草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应 用,川贝母,【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 反乌头。 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应 用,川贝母,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如川贝母碱,西贝母碱,青贝碱,炉贝碱,松贝碱等。 2.药理作用: 1.镇咳作用。 2.祛痰作用。 3.降压作用。

15、 4.增加子宫张力。 5.抗溃疡作用。,现代研究,浙贝母,药物基原,源于本草正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鳞茎。原产于浙江象山,现主产地浙江鄞县。此外,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产。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擦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浆汁,切厚片或打成碎块。,浙贝母,浙贝母,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浙贝母,应 用,1.风热、痰热咳嗽。 本品功似川贝母而偏苦泄,长于清化热痰,降泄肺气。多用于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前者常配桑叶、牛蒡子同用,后者多配瓜蒌、知母等。 2.瘰疬,

16、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本品苦泄清解热毒,化痰散结消痈,治痰火瘰疬结核,可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治瘿瘤,配海藻、昆布;治疮毒乳痈,多配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治肺痈咳吐脓血,常配鱼腥草,芦根、桃仁等。,浙贝母,鉴别用药,川贝母、浙贝母相鉴别: 川贝母、浙贝母二者皆味苦性寒凉,均能清热化痰止咳、散结,都可用治痰热咳嗽,风热咳嗽,痰火郁结、胸闷心烦,疮痈肿痛,乳痈肿痛,瘰疬痰核,肺痈吐脓等证。贝母反乌头,不宜同用。,浙贝母,鉴别用药,不同之处在于:,浙贝母 苦寒较甚,开泄力大,清火散结力强,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所致的咳喘,以及疮肿、乳痈、瘰疬、肺痈等证。,川贝母 味甘性微寒,长于润肺

17、止咳,多用于肺虚久咳,阴虚燥咳,劳嗽咯血,痰少咽燥等证。,浙贝母,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 本品含浙贝碱,去氢浙贝母碱,贝母醇等。 2.药理作用: 浙贝母碱在低浓度下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有明显镇咳作用。此外还有中枢抑制作用,有镇静、镇痛作用。,贝 母,贝母苦寒,清热化痰, 开郁润肺,川浙当辨, 风热燥咳,劳嗽血痰, 乳痈肺痈,瘰疬肿疮。,歌诀,瓜蒌,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和双边栝楼T. rosthornii Harms 的成熟果实。全国均产,秋季采收,将壳与种子分别干燥生用,

18、或以仁制霜用。本品又名栝楼、全瓜蒌、瓜蒌仁。,瓜蒌,双边栝楼,栝楼,瓜蒌,瓜蒌,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瓜蒌,应 用,1.痰热咳喘。 (1)药性特点:本品甘寒而润,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 (2)经典配方: 配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如清气化痰丸,治疗痰热阻肺,咳嗽痰黄,质稠难咯,胸膈痞满。 配伍川贝母、天花粉、桔梗,治疗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质粘,咯吐不利。,瓜蒌,应 用,2.胸痹,结胸。 (1)药性特点:本品既能清化痰热,又能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而宽胸散结。 (2)经典配方: 配伍薤白、半夏,如瓜蒌薤白白酒

19、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痰气互结,胸阳不通之胸痹疼痛; 配伍黄连、半夏,如小陷胸汤,治疗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按之则痛。,瓜蒌,应 用,3.肺痈,肠痈,乳痈。 (1)药性特点:本品能清热散结消肿。 (2)经典配方: 配伍鱼腥草、芦根等,治疗肺痈咳嗽; 配伍败酱草、红藤等,治疗肠痈; 配伍当归、乳香、没药,如神效瓜蒌散,治疗乳痈初起,红肿热痛。 4.肠燥便秘。瓜蒌仁有润肠通便之功,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等同用。,瓜蒌,应 用,【用法用量】 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 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及湿痰,寒痰者忌用。反乌头。 【鉴别用药】 本品入药又有全瓜

20、蒌、瓜蒌皮、瓜蒌仁之分。瓜蒌皮重在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瓜蒌仁重在润燥化痰,润肠通便;全瓜蒌则兼有瓜蒌皮、瓜蒌仁之功效。,瓜蒌,现代研究,化学成分:本品含三萜皂甙,有机酸及盐类、树脂、糖类和色素。种子含脂肪油,皂甙等。瓜蒌皮含多种氨基酸及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 1.祛痰作用。 2.扩冠作用,抗心肌缺血。 3.降血脂。 4.抑菌作用。 5.致泻作用(瓜蒌仁)。,瓜蒌,临床报道,1.治疗喘息性气管炎及肺心病哮喘:瓜蒌注射液(每2ml,相当于生药10g),每次2ml肌注,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2.治疗乳房纤维腺瘤:瓜蒌25个,全蝎160g。瓜蒌开孔,分别装入全蝎,放瓦上焙存性,研细末,每服3g,

21、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1月为1疗程。,瓜蒌,歌诀,瓜蒌甘寒,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消痈通便, 胸痹结胸,痰热咳喘 乳痈肺痈,肠痈便难。,竹茹 ,源于别录 为禾本科多年生常绿乔木或灌木植物青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等的茎杆的中间层。主产于长江流域和南部各省。全年可采。鲜用,晒干生用或姜汁炙用。,药物基原,竹茹 ,竹茹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药性功效,竹茹 ,1.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竹茹甘寒,善清痰热。痰热除,肺气清肃则咳止;痰火清,心神得安则烦除,寐安。 2.胃热呕吐,妊娠恶阻。本品能清胃止呕,常配黄连、半夏等同用;若胃虚有热而呕者,可配橘皮、生

22、姜、人参等同用,如金匮橘皮竹茹汤。治胎热恶阻呕逆,常配枇杷叶、陈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应 用,竹沥,新鲜的淡竹和青杆竹等竹杆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液汁。清热豁痰,定惊利窍。,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清热化痰,清心定惊。,前胡,白花前胡,紫花前胡,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降气化痰,疏散风热。,桔梗,源于本经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 rum(Jaoq.)A.DC.的根。主产安徽、江苏、山东、贵州、陕西等地。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本品又名苦

23、桔梗、白桔梗。,药物基原,桔梗,桔梗,【性味归经】 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药性功效,桔梗,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1)药性特点: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利气,无论属寒属热皆可应用。 (2)经典配方: 风寒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 风热配桑叶、菊花,如桑菊饮; 痰滞胸痞,配枳壳。,应 用,桔梗,2.咽喉肿痛,失音。 (1)药性特点:本品能宣肺利咽开音。 (2)经典配方: 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及加味甘桔汤; 咽喉肿痛,热毒盛者,配射干、马勃、板蓝根。,药性功效,桔梗,3.肺痈吐脓。 (1)药性特点:本品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

24、壅肺之脓痰。 (2)经典配方:配甘草,如桔梗汤,治疗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者。 此外,又可以其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使用注意】 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应 用,桔梗,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皂苷,主要为桔梗皂苷,另外还含菊糖、植物甾醇等。桔梗皂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但口服在消化道中分解破坏而失去溶血作用。 2.药理作用: 1.祛痰作用。 2.镇咳作用。 3.抗炎作用。 4.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 5.解痉、镇痛、镇静、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现代研究,桔梗,桔梗苦平,利咽宽胸, 宣肺化痰,排脓消痈, 咽痛音哑,痰咳

25、不宁, 痞满胸痛,肺痈吐脓。,歌诀,胖大海,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成熟种子。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藻体。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昆布,海带,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 的叶状体。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昆布,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黄药子,海蛤壳,为帘蛤科动物文蛤和青蛤等的贝壳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海浮石,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骨骼,俗称石花;或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石块,又称大浮海石或小浮海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瓦楞子,为蚶科动物毛蚶或魁蚶的贝壳。消痰软坚,化瘀散结,制酸止痛。,瓦楞子

26、,礞石,为绿泥石片岩或云母岩的石块或碎粒。坠痰下气,平肝镇惊。,第三节,止咳平喘药,主要内容,:苦杏仁、紫苏子 :百部、桑白皮、葶苈子、紫菀、款冬花 :马兜铃、枇杷叶、白果,止咳平喘药,概 述,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其止咳平喘之理也就有宣肺、清肺、润肺、降肺、敛肺及化痰之别。而药物有的偏于止咳,有的偏于平喘,有的则兼而有之。 适应范围本节药物主治咳喘,而咳喘之证,病情复杂,有外感内伤之别,寒热虚实之异。,止咳平喘药,概 述,使用注意 1临床应用时应审证求因,随证选用不同的止咳、平喘药,并配伍相应的有关药物,不可见咳治咳,见喘治喘。2个别麻醉镇咳定喘药,因易成瘾,易恋邪,用

27、之宜慎。,止咳平喘药,苦杏仁,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 L. var ansuMaxim. 辽杏(东北杏)Prunus mandshurica(Marim.) Koehne. 西伯利亚杏P.sibirica L. 及杏P. armeniaca L. 的成熟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苦杏仁,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苦杏仁,应 用,1.咳嗽气喘。 (1)药性特点:本品主入肺经。味苦能降,且兼疏利开通之性,降肺气之中兼有宣肺之功而达止咳平喘,为治咳喘

28、之要药。随证配伍可用于多种咳喘病证。 (2)经典配方: A.配麻黄、甘草,如三拗汤,散风寒宣肺平喘,治疗风寒咳喘,胸闷气逆; B.配桑叶、菊花,如桑菊饮,散风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咳嗽,发热汗出;,苦杏仁,应 用,1.咳嗽气喘。 (2)经典配方: C.配桑叶、贝母、沙参,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清肺润燥止咳,治疗燥热咳嗽,痰少难咯; D.配石膏等,如麻杏甘石汤,清肺泄热宣肺平喘,治疗肺热咳喘。,苦杏仁,应 用,2.肠燥便秘。 本品含油脂而质润,味苦而下气,故能润肠通便。常配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五仁丸。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

29、;婴儿慎用。,苦杏仁,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 本品含苦杏仁甙及脂肪油、蛋白质、各种游离氨基酸。 2.药理作用:苦杏仁甙分解后产生少量氢氰酸,能抑制咳嗽中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过量中毒,成人服55枚(约60g)可能致死。因苦杏仁甙口服后易在胃肠道分解出氢氰酸,故毒性比静脉注射大。苦杏仁油对蛔虫、钩虫及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且有润滑性通便作用。,苦杏仁,临床报道,1.治疗外感咳嗽:光杏仁、生半夏等份为末,外敷两足涌泉穴。 2.肿瘤:苦杏仁苷,口服或静脉滴注,治疗晚期肺癌、食道癌,肿瘤病灶未见明显缩小,但大部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肿瘤,1984,6:273);苦杏仁苷还用于何杰金氏

30、病、支气管癌、梭状细胞肉瘤、精母细胞瘤、慢性髓性白血病、胸膜癌、恶性淋巴瘤、多发性直肠癌、乳癌并发骨转移等的治疗。,苦杏仁,歌 诀,杏仁平喘 止咳通便 气逆咳喘 肠燥便难,紫苏子,药物基原,源于别录 别录:“主下气,除寒温中。”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紫 苏,紫苏子,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子,应 用,1.咳喘痰多。 本品长于降气化痰,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即三子养亲汤。

31、若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厚朴等温肾化痰下气之品,如苏子降气汤。2.肠燥便秘。 本品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如济生方紫苏麻仁粥。,紫苏子,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脂肪油(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及亚油酸,亚麻酸)及蛋白质、维生素B1、氨基酸类等。 2药理作用:紫苏油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给易于卒中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喂紫苏油可延长其存活率,使生存时间延长。紫苏油还可提高实验动物的学习能力。实验证实其有抗癌作用。 3.临床研究:高脂血症。,百部,药物基原,源于别录 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块根。主产于江苏、安徽

32、、湖北、浙江等地。春季新芽出土前、秋季苗将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对叶百部,蔓生百部,直立百部,对叶百部,蔓生百部,直立百部,百部,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百部,应 用,1.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 (1)药性特点:本品甘润苦降,微温不燥,功专润肺止咳,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皆可用之。 (2)经典配方:可单用或配伍应用。 A.治疗风寒咳嗽,配荆芥、桔梗、紫菀等,如止嗽散;B.治疗久咳不已,气阴两虚,配黄芪、沙参、麦冬等,如百部汤; C.治疗肺痨咳嗽阴虚,配沙参、麦冬、川贝母等。,百部,应

33、 用,2.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 本品有杀虫之功,可制成杀虫剂。以治疗蛲虫病为多用,以本品浓煎,睡前保留灌肠;治疗阴道滴虫,可单用,或配蛇床子、苦参等煎汤坐浴外洗;治疗头虱、体虱及疥癣,可制成20%乙醇液或50%水煎剂外搽。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外用适量。久咳虚嗽宜蜜炙用。,紫菀,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茎。主产于河北、安徽及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编成辨状晒干,或直接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紫菀,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辛、甘,微温。归肺经。 【功效】 润肺化痰止咳。,

34、紫菀,应 用,咳嗽有痰。 本品甘润苦泄,辛温而不燥,主入肺经,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凡咳嗽无论新久,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肺痈、肺痹及小便不通等证,盖取其宣开肺气之功。,款冬花,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花蕾。主产于河南、甘肃、山西、陕西等地。12月或地冻前当花尚未出土时采挖,除去花梗,阴干,生用,或蜜炙用。,款冬花,款冬花,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经。 【功效】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款冬花,应 用,咳嗽气喘。 本品为治咳常用药,药性功效与紫菀相似,彼则长于化痰,此则长于止咳,二者常

35、相须而用。然本品辛温而润,尤宜于寒嗽,常配麻黄等同用。 若肺热咳喘,则配桑白皮、瓜蒌。 若肺气虚而咳者,可配人参、黄芪同用。 若阴虚燥咳,则配沙参、麦冬。,马兜铃,药物基原,源于药性论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缠绕或匍匐藤细弱草本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或马兜铃A.debi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实。北马兜铃主产于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地;马兜铃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 晒干。,马兜铃,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微辛,寒。归肺经、大肠经。 【功效】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马兜铃,药性功效,1.肺热咳喘。本

36、品性寒质轻,主入肺经,味苦泄降,善清降肺气而化痰止咳平喘。 2.痔疮肿痛或出血。本品能清大肠积热而治痔疮肿痛,常配生地、白术等药内服,也可配地榆、槐角煎汤熏洗患处。 此外,能清热平肝降压而治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枇杷叶,药物基原,源于药性论 为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Lindl.的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主产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晒干,刷去毛,切丝生用或蜜炙用。,枇杷叶,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枇杷叶,应 用,1.肺热咳嗽,气逆喘急。本品味苦能降,性

37、寒能清,肃降肺气而止咳。常配桑叶、前胡等同用。 2.胃热呕吐,哕逆。本品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橘皮、竹茹等同用。 此外,还可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取其清胃止渴之功。,桑白皮,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桑科小乔木植物桑Morus alba L.根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挖根。刮去黄棕色粗皮,剥取根皮,晒干,切丝生用,或蜜炙用。,桑 树,桑白皮,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经。 【功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桑白皮,应 用,1.肺热咳喘。 (1)药性特点:本品味甘性寒入肺经,能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 (2)经典配方: A.治疗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