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5 海水的化学组成.ppt_第1页
cha.5 海水的化学组成.ppt_第2页
cha.5 海水的化学组成.ppt_第3页
cha.5 海水的化学组成.ppt_第4页
cha.5 海水的化学组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五章 海水的化学组成,化学海洋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海洋中有关问题的科学,基本内容就是研究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掌握 : 主要成分 海水中CO2存在形式及浓度 营养盐分布及变化规律 海洋污染及种类,2,第三章海水的化学组成及性质,第一节 海水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海水中的CO2系统 第三节 海水中的营养元素 第四节 海水中的化学资源,3,第一节 海水化学组成,海水化学组成包括: 纯水:965.3 溶质:34.7 1、主要成分 2. 气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 3.营养元素:N、P、Si等 4.微量元素:Ca、Mn、Zn等 5.有机物质:氨基酸、叶绿素等,4,海水主要成分(P

2、4.1),主要成分:浓度10-6mg/kg的成分,约占溶质99.9%。 阳离子:Na+,K+,Ca 2+,Mg 2+,Sr 2+ 阴离子:Cl-,SO42-, HCO3-, Br-,F- 分子:HBO3 这些成分在海水的含量较大,各成分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和总盐度变化对其影响不大,也称为保守元素。 来源:岩石风化产物、河流径流 含量:周期表两端元素较高(除惰性气体) 微量元素:海水中除了14种主要元素浓度大于10-6mg/kg外,其余元素浓度值均低于此值,这些元素即为微量元素,第一节 海水化学组成,5,海水中的气体,与生物相关:CO2、O2 气体 与生物无关:N2、惰性气体 决定海水中

3、气体含量首要因素是大气中气体含量,如果没有生物活动,海水中气体含量应与大气中该气体含量成正比。 实际含量因生物活动会产生显著变化,两者之差反映海水中生物活动。,6,海水中的气体,夏威夷和南极CO2含量近20年增加了20个 ppm。 CO2可显著吸收海水和陆地发出长波辐射而让太阳短波辐射顺利通过,故CO2含量高时易形成温室效应,一般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量与其在大气中的分压成正比,但CO2例外,CO2与水有反应,因此提高了它在海水中的浓度。 藻类光合作用消耗CO2,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大部分地区的海水表层CO2是不饱和的 深层水由于下沉有机物的分解含有较多的CO2 临界深度-光照衰减至不能满足光

4、合作用需要,海水中CO2铅直分布,大气中CO2含量,7,生物泵,海洋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CO2,将CO2以有机物形式固定在海水中,有机物经过食物链传递,最后以碳酸钙形式沉降到海底,该过程称为生物泵减少大气中CO2含量 减轻温室效应途径之一增加海洋中植物生物量; 赤道、两极硝盐和磷盐丰富,生物量很低,可能是因为铁的限制。向该海域中增加微量铁盐,可以提高藻类的增殖速度,从而吸收更多的CO2。,8,海水中的气体O2,表层(080m)DO最高,随深度增加DO(80200)递减 表层光合作用较强,DO高 深层(200m下)含量较低且较稳定 光照弱,光合作用弱,DO低 在某一深度,溶解氧的生产量等于消耗量。

5、该深度即为溶解氧的补偿深度。 近岸补偿深度12m,马尾藻海100m,平均20m。 O2测量:碘量法,O2,呼吸,光合,深度,补偿深度,溶解氧(DO)在海水中分布,200,9,海水中的气体O2,生化需氧量(BOD):需氧条件下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所消耗氧气的量。 一般用20下培养5天5日生化需氧量,记为BOD5 化学耗氧量(COD):向海水中加入氧化剂,反应后将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换算成氧的毫克数。,10,海洋污染(P4.1.4),海洋污染:人类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造成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损坏海水和海洋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的活动。 分为: 石油等碳氢化合物生态恶化; 重金属易被生物

6、体富集; 农药等合成有机物难分解; 生活污水和有机废物富营养化; 放射性物质; 热污染。,第一节 海水化学组成,11,第二节 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系统,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中,存在电解方程 CO2+H2O H2CO3 H+HCO3- 2H+CO32- Ca2+CO32-=CaCO3 CO2在海水中存在形式:CO32-、HCO3-、H2CO3+ CO2 浓度: HCO3- CO32- CO2 (pH值8.1) 海水总二氧化碳中含量约2.2mmol/kg 2.2mmol/kg =CO32- + HCO3-+ H2CO3 + CO2 二氧化碳的电解方程使得海水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确保海水保持相对稳定的pH值

7、,12,海洋成为生命的摇篮,海水的pH值约为8.1,海水具备缓冲溶液性质,使得pH值变化很小,因此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 海水的弱碱性有利于海洋生物利用CaCO3组成贝壳 海水中溶解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营养盐、微量元素 大洋水体大,比热大,温盐变化小,生物环境较稳定,洋流等水平(铅直)方向水交换,保证大洋水体热盐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 海水的CO2含量足以满足海洋生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因此海洋成为生命的摇篮,13,营养盐,微量营养盐:N、P、Si 痕量营养盐:Fe、Mn、Cu、Zn、Mo、Co、B 各种营养元素在海水中含量很低,常被植物大量消耗,易成为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 一、营养盐存在形式

8、 二、营养盐的分布与变化 1、平面分布 2、铅直分布 3、季节变化 三、营养盐的循环,14,营养盐的存在形式,能被植物吸收的营养盐主要以无机态溶解在海水中 无机氮的存在形式:NO3-、NO2-、NH4+ 无机磷的存在形式:PO43-、HPO42-、H2PO4-、 硅存在形式:H3SiO4-、H2SiO42-、,15,营养盐平面分布,1、沿岸、河口水域的含量高于大洋人类活动和大陆径流 2、太平洋、印度洋高于大西洋水文状况和沉积作用 3、大洋中高纬度海域高于低纬度海域生物活动,16,2、大洋深层营养盐水平分布,深层水经大西洋印度洋到达北太平洋。 运动过程中,接受上层沉降作用,营养盐不断富集,使得流

9、经海域海水营养盐含量增高。,17,3、中高纬度大于低纬度,光照随纬度升高而减弱; 营养盐随纬度升高而增大。,50,80,30,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营养盐,光照,光照,营养盐,18,光、营养盐影响初级生产力,19,中纬海域生产力季节变化,季节性温跃层3月形成,5月增强,78月强盛,9月消衰;夏季跃层形成使得对流混合不能达到海底,表层营养盐得不到及时补充,含量较低,成为生产力的限制因子;冬季光照成为初级生产力限制因子 初级生产力即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合成有机物能力,受光照、营养盐含量等多因素制约,只有当各因素同时满足条件,初级生产力才能形成高峰 冬季光照较弱,限制初级生产力,对流混

10、合深度较深因此积累大量营养盐;春季光照逐渐增强,生产力形成一次高峰;夏季由于跃层形成,对流混合深度变浅,使得营养盐得不到补充,生产力逐渐降低;秋季跃层逐渐消衰,对流混合深度增强,营养盐补充增加,初级生产力出现第二次高峰。,20,高纬、低纬海域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高纬海区光照较弱,光合作用较弱,消耗营养盐较少,因此营养盐含量充足,只有夏季光照能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因此只在夏季出现初级生产力高峰; 低纬海域光照常年充足,但营养盐含量成为初级生产力限制因子;当营养盐含量略高时,生产力略高,但由于营养盐很快消耗,生产力不出现显著峰值,呈小峰波动。,21,真光层(080m)含量较低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 真光

11、层下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含量增大,到200m向下趋于稳定。 植物光合作用弱,消耗少 下层微生物矿化补充 微生物将营养盐从生物体内分解将之溶解于水中过程为矿化作用 深层受溶解度影响,与水温有直接关系。,营养盐铅直分布,22,营养盐季节变化,营养盐含量随铅直深度变化如图所示,表层营养盐含量略低,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增加,真光层下营养盐含量较高且稳定;,跃层生消规律:冬季对流混合深度较深,春季跃层生成,对流深度变浅,夏季季节性温跃层最强,阻碍上下层水交换。,23,营养盐季节变化,夏季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吸收大量营养盐用于生长,使营养盐迅速被消耗,加上温跃层的存在,妨碍了上下层海水的混合,使下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

12、盐不能及时补充到上层,结果上层营养盐降到很低。 进入秋季,浮游植物繁殖速率降低,生物残体中的有机氮化合物逐步被矿化分解,加上水体混合作用,含量逐渐累积,到冬季达到最大值。 春季浮游植物又开始生长旺盛,营养盐含量再次下降。,24,海洋中磷酸盐的分布及循环规律,1、上升流补充 2、光合作用消耗 3、生物颗粒分解矿化补充 4、颗粒沉降减少 5、缓慢磷扩散补充 6、地质作用补充,25,海洋中磷酸盐的循环,1富含营养盐的上升流,这是真光层磷酸盐的主要来源 2真光层,磷酸盐通过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被快速地结合进生物体内,并向下沉降 3下沉的生物颗粒在底层或浅水沉积物中被分解,所产生的磷

13、酸盐直接返回真光层,再次被生物所摄取利用 4在表层未被分解的部分颗粒沉降至深层,其中大部分在深层被分解,参加再循环; 5表层和深层海水之间存在的缓慢磷交换作用; 6少部分(5%)在深层也未被分解的颗粒磷进入海洋沉积物,海洋沉积物的磷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最终又返回陆地,参加新一轮的磷循环。,26,海水中的化学资源,海水质量的3.5%是溶解固体,其中NaCl占71%。 目前可以从海水中直接提取的元素只有溴和镁。 镁:轻金属建筑。 溴汽油的抗爆化合物,也可用于制药。 铀战略物资。,27,水色与透明度,观测透明度时,透明度盘(直径30cm白色圆盘)垂直沉入海水中的最大可见深度为透明度;,透明度=(H1+H2)/2,H1 H2,28,透明度,影响透明度主要因子:水中悬浮物质(浮游生物、DOM、营养盐等); 营养盐含量高,初级生产力高,水中溶解有机物(DOM)含量高,浮游生物多,透明度小;相反透明度大。 透明度分布规律: 大洋透明度大(20m),近岸小(12m) 亚热带海区透明度最大马尾藻海(50m),热带次之,寒带最小。,29,水色,观测水色时,将透明度盘放置在深度为透明度值一半的水层,此时透明度盘上方所呈现的海水颜色与水色计颜色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