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35课、36课.ppt_第1页
《入行论》第35课、36课.ppt_第2页
《入行论》第35课、36课.ppt_第3页
《入行论》第35课、36课.ppt_第4页
《入行论》第35课、36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十五、三十六课,入行论广解,无 著 菩 萨 著 释,索达吉堪布 译 讲,讨论研讨题,目 录,三十五课归摄及思考题,三十三课、三十四课回顾,三十六课归摄,三十六课分段讲考 课后思考题,交流分享,背诵科判或颂词,三十三课整体回顾,三十四课整体回顾,己三(后行)分二:一、连接文; 二、真实后行。庚一、连接文:,智者如是持,清净觉心已, 复为增长故,如是赞发心。,庚二(真实后行)分二:一、令自欢喜; 二、令他欢喜。 辛一(令自欢喜)分二: 一、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 二、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壬一、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尔后我当为,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

2、污此,无垢尊贵种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壬二、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 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第三十五课整体归摄 戊一、总义 戊二、论义(加行;正行;后行) 己一、加行(净化自相续;为利他而修心) 己二、正行 己三、后行(连接文;真实后行) 庚一、连接文 庚二、真实后行(令自欢喜;令他欢喜) 辛一、令自欢喜(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 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壬一、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 壬二、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辛二、令他欢喜,三十五课整体归摄,壬二、因成办他利 而生欢喜,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 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

3、 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 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于诸漂泊客,欲享福乐者, 此心能足彼,令住最胜乐。,辛二、令他欢喜:,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 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颂词分享,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 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 【颂词略释】 菩提心是漂泊在世间路途中被痛苦折磨得疲惫不堪的苦难众生得以休息具有凉荫的妙树,她也是能救度众生脱离恶趣的共同梯阶或桥梁,颂词分享,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 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颂词略释】 菩提心也是驱除众生烦恼障酷热心中升起的皓月,也是遣除众生无明所知障迷雾的一轮红日,她是搅拌所有正法乳

4、汁所提炼出的精华醍醐,颂词分享,对于流浪在三有路途中想享受快乐的一切众生宾客,此菩提心能使他们获得最殊胜的安乐,也就是说她能以安乐满足一切有情贵客。,于诸漂泊客,欲享福乐者, 此心能足彼,令住最胜乐。,【颂词略释】,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 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颂词分享,我今日在所有怙主前,也就是请他们作为见证,以究竟正等佛果的安乐及暂时的安乐宴请一切有情作为上宾,愿天非天等所有众生皆大欢喜。,【颂词略释】,思 考 题,1,为什么获得菩提心以后就会非常快乐?,1、因为获得菩提心以后,对自我就不会特别重视; 2、假如没有我执,就根本不会有这些痛苦; 3、如果对“我”不在乎而对众生特别在乎的

5、话,就会非常快乐。 A.(1) B.(2) C.(1)(2)(3),2、本论前三品的关系是什么?请以比喻说明。答:前三品讲的是菩提心未生者令生起,第一品主要宣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讲了菩提心的前行积累资粮和断除罪障,第三品是受持菩提心。打个比方说,譬如我们要买一样东西,首先要了知它的功能,对此产生真实的兴趣(第一品);然后考虑需要多少资金,应该排除哪方面的困难(第二品);买到以后,自他心里都非常高兴(第三品)。,第三十六课整体归摄 甲一、论名 甲二、论义(入造论之理;所入之自性;圆满结尾) 乙一、入造论之理 乙二、所入之自性 丙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 丙二、入者之意乐 丙三、趋入之方法(戒律;

6、安忍;精进;静虑;智慧) 丁一、戒律(不放逸;正知正念) 戊一、不放逸(略说;广说;摄义。) 己一、略说: 己二、广说(谨慎修学所修; 谨慎所依暇满;谨慎所断烦恼。) 庚一、谨慎修学所修(不舍菩提心之合理性; 舍弃菩提心之过患;教诫不舍菩提心。) 辛一、不舍菩提心之合理性: 辛二、舍弃菩提心之过患 (异熟果堕恶趣;失毁利 他行为;阻碍解脱。) 壬一、异熟果堕恶趣 癸一、真实宣说: 癸二、彼之合理性: 癸三、遣除诤论,三十六课整体归摄,戊一(不放逸)分三: 一、略说;二、广说; 三、摄义。己一、略说:,佛子既如是,坚持菩提心, 恒勤勿懈怠,莫违诸学处。,己二(广说)分三:一、谨慎修学所修; 二、

7、谨慎所依暇满;三、谨慎所断烦恼。 庚一(谨慎修学所修)分三:一、不舍菩提心之合理性;二、舍弃菩提心之过患; 三、教诫不舍菩提心。 辛一、不舍菩提心之合理性:,遇事不慎思,率尔未经意, 纵已誓成办,后宜思取舍。 诸佛及佛子,大慧所观察, 吾亦屡思择,云何舍誓戒,三十六课整体归摄,辛二(舍弃菩提心之过患)分三: 一、异熟果堕恶趣;二、失毁利他行为; 三、阻碍解脱。 壬一(异熟果堕恶趣)分三:一、真实宣说;二、彼之合理性;三、遣除诤论。 癸一、真实宣说:,若誓利众生,而不勤践履, 则为欺有情,来生何所似,癸二、彼之合理性:,意若思布施,微少凡常物, 因悭未施予,经说堕饿鬼。 况请众生赴,无上安乐宴,

8、 后反欺众生,云何生善趣?,颂词分享,佛子既如是,坚持菩提心, 恒勤勿懈怠,莫违诸学处。,佛子以加行、正行、后行的方式坚定不移地受持菩提心后,就应当毫不懈怠努力做到恒时不违越菩萨学处。,【颂词略释】,【颂词广说】 不放逸的定义,就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进,不放逸的作用,就是受持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功德,具有这种能力的心叫做不放逸。不放逸是一切善法的根本。 上师如意宝在讲入行论时也说过:“所谓不放逸,就是平时自我监督、自我提醒的一种心。”一切善行要以不放逸来摄持、坚固,不放逸决定修行是否成功。,遇事不慎思,率尔未经意, 纵已誓成办,后宜思取舍。 诸佛及佛子,大慧所观察, 吾亦屡思择,云何舍誓戒?,辛一、

9、不舍菩提心之合理性:,对于任何事,最初未经观察,或者只是稍加观察而未经慎重分析,即使口中说“发誓要做”,然而经过一番详细观察才决定到底做还是放弃,这一点也是合情合理的。而这里与之完全不同,一切如来及菩萨也是以大智慧详加观察,而且我自己在受戒之前也经过详察细审、再三深思,对于这样的发心学处怎么能半途而废呢?是绝对不能的。,【颂词略释】,颂词分享,我们每个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务必要时时刻刻忆念这个愿:对于自他二利最有益处的就是菩提心。我什么都可以舍弃,但菩提心千万不能舍!经常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这种誓言,并且祈求诸佛菩萨、金刚上师时刻加持,令自己的誓言得以圆满。,【颂词广说】,若誓利众生,而不勤践履,

10、则为欺有情,来生何所似?,癸一、真实宣说:,假设在发心的时候立下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等,之后三门所作所为不履行诺言,那么显然已经欺骗了这些众生,如此一来,我最终的下场将会怎么样呢?可想而知绝对摆脱不了恶趣。,【颂词略释】,颂词分享,地藏十轮经和摄正法经中有教证真实宣讲舍弃菩提心将堕入恶趣的道理。因此为了不无知造罪,应该重视闻思。我们要为了利益众生而精进修行,实践利益众生的誓言。千万不可舍弃菩提心。,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颂词广说】,意若思布施,微少凡常物, 因悭未施予,经说堕饿鬼。 况请众生赴,无上安乐宴, 后反欺众生,云何生善趣?,癸二、彼之合理性:,如果某人心里想要施舍食物等微不足道的平常物

11、品,之后又出尔反尔,没有进行布施,经中说这是饿鬼的因,正法念处经中云:“仅稍思量而未布施,则投生饿鬼,若已经立誓而未布施,则堕入众生地狱。”那么,何况说诚心以无上佛果与暂时的安乐宴请一切有情,后来又欺骗这所有众生,怎么能转生善趣呢?是不会转生的。,【颂词略释】,颂词分享,些许吝啬心尚且堕饿鬼,何况舍无上菩提心之承诺。 如何践行自己的誓言 1)竭力帮助众生;2)广闻大乘,生起定解 上师不辞辛劳的为我们传法,我们就应当一心一意地学习,一门心思专注于大乘佛法上,尽力护持自相续中的菩提心,想方设法来增上它的功德,我们应该以感恩的心,精进的修学佛法利益无量众生,令上师生欢喜。,【颂词广说】,1,下面哪个不属于菩萨地论中所分的五种不放逸?,1前行不放逸 2现行不放逸 3后行不放逸 4前际不放逸 5后际不放逸 6中际不放逸 A、2 B、3 C、5 D、6,研讨题,我们平时怎样做才能不放逸?,交 流 分 享,预习(徐翠霞方法) 交流分享,成就所愿誓言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 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成就所愿咒 达雅塔 班赞哲雅阿哇波达呢耶娑哈 莲师心咒 嗡啊吽 班匝格热巴玛色德吽,所 南 德 义 檀 嘉 热 巴 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 内 尼 波 札 南 潘 协 将 摧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