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比较诗学比较诗学 Chapter Six 本讲纲要 一、诗学范畴的历史生成 二、比较诗学的学科建构 三、走向比较诗学的域 本章导言 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研究不断克服学科史上的实证主义关 系研究的偏执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在全球性对话中走向研 究深化和理论提升的必然,也是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重要特色 之一。 “文艺理论的比较研究即所谓比较诗 学(comparative poetics)是一个重要而 且大有可为的领域。” 钱锺书 历史的探寻和的或美学的沉思,这 两种方式自视恰好相反,而事实上却应彼此 补充如此,比较文学便会不可抗拒地引 向比较诗学。”法国学者艾田伯 一、诗学范畴的历史生成一、诗学范畴
2、的历史生成 20世 纪后 古代 指一种比较专门化的研究领域,即所谓 诗经之学研究诗经的学问。 更广泛的涵义则主要是指以历代诗歌作为 想文化问题的普遍研究领域。 沿着这种传统的诗学范畴界定去进行诗 歌及其理论探讨 由于受理论上的欧风美雨影响,在研究 上已经表现出相对更加侧重诗作为普遍 文类的历史书写和理论阐述的倾向 诗学概念的古今差异诗学概念的古今差异 (一)(一)诗学概念的古今差异 西方的诗学概念西方的诗学概念 诗学与文学研究共称,将诗学作为理论和研究 的替代概念 (二)(二)诗学概念的中西区分 亚里士多德 诗学 贺 拉 斯 诗艺 布瓦洛诗 的艺术 鲍姆嘉通、康德和黑格尔等美学 的创造性阐发和
3、理论提升 西方的“诗学”与汉语中的“诗话”“诗论”的真 正内涵在讨论的文类对象和概念内涵的疆域方面始终具 有明显的不同。 (二)(二)诗学概念的中西区分 中西诗学概念差异中西诗学概念差异 二者之间对话的概念和内涵整合问题是 比较诗学研究本身要解决的重要学术命题之一 指在理论层面上所展开的关于文学问题的专门研究。 中外学者共识的诗学概念中外学者共识的诗学概念 (二)(二)诗学概念的中西区分 认识论认识论本体论本体论范畴论范畴论方法论方法论 理论之间交流关系研究理论之间交流关系研究跨学科关系研究跨学科关系研究 关注和研究文学存在的理由、价值和文学意义产 生的范式、途径、方法,以及文学的语言性存在条
4、件、 文学的审美阐释模式等。 现在谈到的“诗学”概念 (二)(二)诗学概念的中西区分 一种广义的,有关文学的理论诸方面研 究的学科,它更接近通常所说的文学理论和文 学 用“诗学” 更加具有文学言说的世 界性和更宽广的意义包容性,并且在一定意义 上实现了汉语文论表述原初形态的语言修辞学 意义上的“还乡”。 实质上 名称上 比较诗学的发展历程比较诗学的发展历程 (三)(三)理论跨界失效与比较研究需求 欧美世界理论的根基整体上是来源于希腊 罗马和文化传统,内部的理论差异相对 于东西方的差异要小得多,比较的内在需求不 强烈。 近代以来西方理论在世界上一家独大和以 输出性影响为主的态势并未根本改变,缺乏
5、向 其它传统的文学理论学习的迫切愿望。 比较诗学在西方发展受限原因比较诗学在西方发展受限原因 (三)(三)理论跨界失效与比较研究需求 1 2 针对非西方文学,理论失效现象的两种情况针对非西方文学,理论失效现象的两种情况 (三)(三)理论跨界失效与比较研究需求 理论运用的放大失效逻辑演绎失败 失效原因自身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失效原因自身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三)(三)理论跨界失效与比较研究需求 对于同一类事物,往往有着不同的认识逻辑、分类方法和 表述体系,而其所表述的话语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深受自身文化 的影响和制约,一旦越过专门的文化传统语境,二者之间连接 的文化逻辑链条即刻断裂 崇高崇高 风骨风骨 悲
6、剧悲剧 味味 幽衣幽衣 从理论运用的失效和困扰,进而走向理论的对话,再进一 步走向比较诗学,这或许正是中西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和深化的 必由方向之一。 构建一种对话协调机制,搭建一个讨论问题的平台,共同 来讨论不同文化、语言和族群之间的文学理论问题,这就是 “比较诗学” 解决办法解决办法 (三)(三)理论跨界失效与比较研究需求 再就是, 现代中国文 学研究追求 自我突破和 现代性发展 的使命感和 迫切愿望 其次是西方 文学理论在 中国的攻城 掠地和话语 霸权趋势 首先是近代 以来中国诗 学和文论传 统在世界文 学研究格局 中的被矮化 和被忽略 为了实现文学研究在21世纪的现代突围,中 国学界可以说
7、是情不自禁地走向了比较诗学。 (三)(三)理论跨界失效与比较研究需求 比较诗学迎合了中国文学的现实学术需求比较诗学迎合了中国文学的现实学术需求 二、比较诗学的学科建构二、比较诗学的学科建构 导言导言 从跨文化和全球化学术视野展开,有关不同文化间相 关文学理论和方法问题的专门性比较研究领域。 特有的“跨文化”立场和“对话性”问题意识,在于 这类比较研究学者拥有的“多语种”和“跨学科”知 识背景,以及由他们特定的比较方法论立场所带来的 新的学术范式及其充满挑战性的国际性研究视野。 比较诗学的定义 研究独特之处 学 科 化 建 构 非 学 科 化 建 构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 鲁迅摩罗诗力说 朱
8、光潜诗论 钱锺书谈艺录等 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 叶维廉比较诗学 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乐黛云、等世界诗学大辞典 非 学 科 化 建 构 学 科 化 建 构 中国 现代 意义 上的 比较 诗学 研究 中国 现代 意义 上的 比较 诗学 研究 (一)比较诗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比较诗学的历史与现状 佛经翻译“格义”和译解“况义” 的时代。 发 轫 反思 缺乏“文化自觉” 从非学科化零散研究逐步向学科化的系统研究整体 推进的发展格局 缺乏“文化自觉” 从非学科化零散研究逐步向学科化的系统研究整体 推进的发展格局 历史背景与问题意识历史背景与问题意识 学术文 化身份
9、 学术文 化身份 基本方 法学建 立的关 系和特 征问题 基本方 法学建 立的关 系和特 征问题 问题意 识方向 问题意 识方向 (二)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与研究类型(二)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与研究类型 既有的研究和成果既有的研究和成果 例:对中国诗学“通感”和“人化” 的研究,对“文气”“兴”“隐喻”的研 究等 (二)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与研究类型(二)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与研究类型 例:“道”“逻各斯” “虚静” “距离” 不同基本概念和范畴的比较研究 对特色理论和话语方式的跨文化汇同研究 对基本概念共通的文论关系的比较研究 例:“语言与意义”关系,“情与理”关系 等的中外理解和意义建构比较研究
10、对各种诗学文类的比较研究 例:按照抒情,戏剧和叙事等不同文类进行历 史关系的清理,或者进行内涵的平行比较,去 分析中西小说的异同,并进而试图发现各自文 学中文类发展的侧重等。 既有的研究和成果既有的研究和成果 (二)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与研究类型(二)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与研究类型 文论诗学著作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如引入外来理论参照对文心雕龙 沧浪诗话的研究等 对中外文学理论系统的整体性比较研究等 既有的研究和成果既有的研究和成果 (二)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与研究类型(二)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与研究类型 倡导广义的、包 含文化思想史反 思的比较诗学研 究,寻找所谓普 遍性理论问题 主动解构自身,尝试 去
11、搭建包括非西方理 论在内的,具有文化 差异的多元复数理论 的对话平台 中国学者的研究范式中国学者的研究范式 (二)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与研究类型(二)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与研究类型 构成了中国比较诗学有关方法学的路线图,决定了特殊 的价值取向、问题意识和发展路径 理论概念范畴 的中西简单 1+1配对式 寻找不同文 化理论之间 共同论题 寻找所谓的“共 相”和意义追问 倾斜的交集互补 从多元文化共 创的思路去探 讨国际间文学 理论问题 中西比较诗学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中西比较诗学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 (三)研究案例分析(三)研究案例分析 “形而上学理论” “决定理论” “表现理论” “技巧理论” “审美
12、理论” “实用的理论” 六种理论构成完整的理论结构框 架,整合中国历代诸家诗学观念。 中国文学理论 (三)研究案例分析(三)研究案例分析 中西比较诗学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中西比较诗学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 比较诗学 以五篇重要论文合 成。在中西之间寻找 “共相”,探索“共同 的文学规律”和“美学 据点”的时候,必须放 弃死守一个理论模子的 固执,而应该同时从中 西两个理论的模子去寻 根探源,梳理差异,追 求共识。 (三)研究案例分析(三)研究案例分析 中西比较诗学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中西比较诗学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 道与逻各斯:东 西方文学阐释学 中西二者之间“事实联 系”太少,而话语又面 临巨大的“差
13、异”。前者使 影响研究难以深入,后者又 使平行研究处处面临理论陷 阱。只能是东西方许多蕴涵 某种普遍性的理论和方 面的问题加以跨文化的比较 研究。 (三)研究案例分析(三)研究案例分析 中西比较诗学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中西比较诗学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 余虹中国文 论与西方诗学 陈跃红比较 诗学导论 张辉审美现代性 批判20世纪上 半叶德国美学东渐 中的现代性问题 张沛隐喻 的生命 周启超主编 跨文化的文 学理论研究 曹 顺 庆 等 中国古代 文论话语 史成芳诗 学中的时间 观念 代迅断裂与 延续中国 古典文论现代 转换的历史回 顾 刘耘华阐 释学与先秦 儒家之意义 生成 三、走向比较诗学的域三、走
14、向比较诗学的域 导言导言 从对于西方文论的一般诠释和本土应用论证分析,开 始逐渐转换到对传统中国文论话语现代价值转化的追 问,以及如何建构未来具有创新性和现代性的中国文 论话语等命题上 如何克服简单的二元对立分析,以及基于寻求所谓中 西共同诗学规律的“”幻境。在文论研究的侧 重点上,逐渐习惯从“比较”开始走向“对话”,从 外贸式的争“盈亏”走向了探索文化“共创”的内在 机制和问题等等 研究问题意识的转换 具体应对 目前中国比较诗学的努力可以大致归结 为两个突出的价值目标: 一个是有关中国 诗学历史传统的创造 性转换和现长的 命题。 另一个目标则是企图在跨 文化的诗学对话中,以中国诗 学为一方,
15、积极寻找加入国际 性诗学对话的有效“话语模式” 和具有国际普遍性以及独特性 双重价值的理论资源。 (一)文化语境变迁与问题意识转换(一)文化语境变迁与问题意识转换 (二)理论旅行与诗学变异 理论旅行的提出理论旅行的提出 爱德华赛义德 强调理论变异与时空 变动之间的关系 有一个起点/发轫环境 有一段必须穿行的距离 接纳条件或作为接纳所不可避免 的一部分的条件。 完全(或部分)地被容纳(或吸 收)的改造。 1 1 2 2 3 3 4 4 四个条件: 中外诗学(文论)的相互影响与变异关系 其中的重要课题: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背景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背景 (二)理论旅行与诗学变异 比较诗学研究忽略的方面
16、 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寻回自我文化之骨骼血脉寻回自我文化之骨骼血脉 文论对话与阐释中走向辉煌文论对话与阐释中走向辉煌 中国文论的西方化,或者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今天的视野去回返古代, 在尽可能的现象还 原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古 今对话思路; 今天的视野去回返古代, 在尽可能的现象还 原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古 今对话思路; 泾渭分明而又相互交织的两条理论对话和诗学追问 走向世界,走向西方,在 他者文化和理论参照系映 照下所展开的,面向未来 文论发展的中西对话思路 走向世界,走向西方,在 他者文化和理论参照系映 照下所展开的,面向未来 文论发展的中西对话思路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两条思路中西比
17、较诗学研究的两条思路 (二)理论旅行与诗学变异 两条思路面临的问题两条思路面临的问题 (二)理论旅行与诗学变异 如何看待传统 例:言意关系命题 庄子外物中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魏晋 轰动一时的“言意之辨” 司空图的“言外之意”。 创造性阐释? 中西诗学间的对话和汇通互补 两条思路面临的问题两条思路面临的问题 (二)理论旅行与诗学变异 古古 今今外外 中中 四方会谈四方会谈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相互依存的对话范式 古今之争中西问题 中西问题古今问题 (二)理论旅行与诗学变异 例:中国小说叙事理论的探讨 清代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对于小说的叙事方式和意义 话语生成的现代
18、性开掘等 实质上 表面上 两条思路面临的问题两条思路面临的问题 (三)文论对话与互释:比较诗学的新空间 对话双方的关系地位和提问主动性问题。 中外诗学交流不平等的解决中外诗学交流不平等的解决 前提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未来实际需求论证西方 文化独大局面的危险性 从学理上证明现实不平等状况的学术非正 当性 以合乎学理和理论逻辑的分析探索思路尝 试 解决方式 1 1 2 2 3 3 对等关系 互为主体 互为客体 中西诗学对话平等关系的建立中西诗学对话平等关系的建立 (三)文论对话与互释:比较诗学的新空间 中国诗学 1.平等的互为主体关系 2.主动的问与答 西方诗学 平等关系建立前提 对话只有在这样的条
19、件下展开,才有可能具有学术的科 学理性和理论生的价值。 文学的理解和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一种文学的理解和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一种关于文 学的诗学阐释学建构。 关于文 学的诗学阐释学建构。 走向未来的中国诗学阐释学走向未来的中国诗学阐释学 (三)文论对话与互释:比较诗学的新空间 中国比较诗学学科重要 学术目标 中国现代比较诗学阐释学的建立 比较诗学主要方法论 跨文化的诗学对话和阐释 “阐释学的探寻”(an hermeneutic inquiry)“阐释学的探寻”(an hermeneutic inquiry) 中国传统诗学阐释理论面临的问题中国传统诗学阐释理论面临的问题 1 2 很久以来就一直缺乏现代性方面的历史自主意 识、言说语境和学术生命的自觉 (三)文论对话与互释:比较诗学的新空间 中国诗学阐释学走向现代性的重要方向中国诗学阐释学走向现代性的重要方向 例: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1.中国传统诗学理论中蕴藏着大量诗家学人的生命体 验,有待用现代眼光发现开掘 (三)文论对话与互释:比较诗学的新空间 以意逆志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在充分了解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合同
- 2025版企业间短期借款合同范本
- 2025版农业科技示范园堰塘承包与技术创新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景观照明设施安装合同
- 二零二五版园林园建工程苗木培育与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投资机构场地租赁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智能办公saas软件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电子制造厂长聘用合同与智能防盗门购置合同
- 2025年教育精准扶贫案例研究:实践与成效分析报告
- 2025年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
- 采石场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外科学课件换药及拆线
- 2024年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真题试题分析及范文讲义
- DZ/T 0462.8-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8部分:硫铁矿、磷、硼、天然碱、钠硝石(正式版)
- 子宫脱垂护理
- 果农指南:释迦果病虫害防治手册
- DL/T5315-2014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加固技术规程(完整)
- 兰州彤辉商贸有限公司肃南县博怀沟一带铜铁矿矿产资源开发与恢复治理方案
- 零星维修项目服务方案
- 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课件
- 安吉旅游行业现状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