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部分:,FLAC3D软件学习+实例操作,学习内容,1、基础知识 2、建模、划分网格 3、本构模型及参数 4、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及加载 5、初始地应力的生成方法及初 始平衡求解 6、求解及结果输出,1、基础知识,1.1 通用菜单(界面,菜单,术语) 1.2一个简单分析计算样例 建模、划分网格 定义材料模型和参数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求解 结果分析,2、建模、划分网格,在FLAC3D程序中建立计算网格主要采用gen命令,该命令可生成点(point)、面(surface)和单元(zone)。由于点和面在三维计算程序中应用相对较少,此处主要介绍单元(zone)的生成和组合方法。主要命令: bric
2、k gen zone +关键词cshell- radcyl,对于任何形状的单元体,其建立单元模型时关键点的描述需遵从一定的顺序,如建立一规则的六面体,其命令如下:,gen zone brick p0 * * * p1 * * * p2 * * * 2. 3个弹性模型(各向同性,横观各向同性和正 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 3. 7个塑性模型(Drucker-Prager模型、Mohr- Coulomb模型、应变硬化/软化模型、霍克-布朗模型、遍布节理模型、双线性应变硬化/软化遍布节理模型和修正的cam粘土模型). 对所计算的模型选择合理的本构关系,采用Model命令来进行指定,如定义计算模型为摩尔
3、-库仑模型,则命令流为: Model mohr(可简写为:m m),确定了合理的本构计算模型后,即赋予模型相应的材料属性,主要采用roperity命令执行,同时对于不同的本构模型,其材料参数各异,如对于摩尔-库仑本构模型: prop bulk * shear * fric * coh * ten * dilation* 对于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其和弹性模量之间存在一转化公式:,或,对于材料的密度(干密度、湿密度等)则采用initial命令来设置,即: ini density * (range -) 材料若考虑密度,则必须设置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设置采用set命令,即: set gravit
4、y 0 0 10 若重力方向为沿Z轴正向,则为10,若沿Z轴负向,则为-10,若沿Y轴负向,则应设置为: set gravity 0 10 0,注意:,材料的本构模型必须先定义,严格按照本构模型所要求的材料参数关键字赋予材料参数,否则会导致命令流出错。 若本构模型需要的材料参数没有指定值时,系统使用默认值,默认值为0。 数值模拟的计算参数与现场勘测值并不完全一致,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试,使其计算结果与真实情况更为符合。 考虑材料密度时,施加重力加速度要注意坐标轴的方向。,4、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在FLAC3D中,包含多种边界条件,边界方位可以任意变化,边界条件可以是速度边界、应力边界,单元内部可以
5、给定初始应力,节点可以给定初始位移、速度等,还可以给定地下水位以计算有效应力等。这众多的边界条件主要通过apply或fix命令来进行设置。而初始条件则主要通过initial命令来执行,对所提的这两个命令必须严格区分并了解其差异。通常我们所计算的模型均采用力学边界,初始条件也基本是初始地应力的输入,对此两种不同的力,其设置存在差别,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该二者的变化情况也各不相同。,Apply 命令施加的边界力,其在计算过程中保持不变,且任意时刻均存在,除非再次执行apply命令进行修改或网格移除,如地表超载等;而ini命令施加的初始地应力,在计算过程中,随着计算模型位移的产生,其内部的应力将不断进
6、行调整和重分配。其基本格式为: apply szz * range z 60.1 59.9(施加在边界面上) ini szz * range z 0 60(施加于体上) 同时可配合gradient施加线形变化的荷载,如: apply sxx -10e6 gradient 0,0,1e5,apply sxx -10e6 gradient 0,0,1e5 range z -100,0 上述命令流所施加的荷载值为: 其具体求解方法为: 如对于z=-50处,sxx=-10e6+1e5*(-50)=-15e6 对于存在多个不同变化梯度的初始应力的设置,必须保证在梯度变化处的应力值相等,若出现应力的跳跃将
7、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其计算结果将不可取。,对于位移边界,通常情况下是设置固定边界,即约束各边界在法线方向不发生任何位移,采用fix命令进行设置,例如: fix x range x 49.9 50.1 (平面x=50处) 若在计算过程中,需对原先约束的平面接触约束,则采用free命令进行设置。 对于速度边界,则相应可理解为间接位移边界,设置的边界节点的速度,将随着计算时步产生相应的位移,对于日常生产中的伺服控制以及一些常规的试验,如单轴三轴实验等可采用速度边界来进行较准确的位移控制和定位。,速度边界设置主要采用apply命令进行设置,相应的可设置的速度变量为xvel、yvel、zvel,例如: a
8、pply xvel 2e-7 range x 0.1 0.1 其表示将x=0面上所有的节点速度均设置为2e-7,若随着计算,需移除初始边界,则采用apply remove 命令进行删除操作。 在进行速度边界设置时,速度的取值是关键,若已知固定时间内的位移,速度的求解为: 速度=位移/计算时步 再者,进行速度和位移清零时,则可采用ini命令,即:,ini xvel 0 yvel 0 zvel 0 xdisp 0 y向: 0-1.5;z向:0-4。相应的命令流为: model null range x 2 5 y 0 1.5 z 0 4 对于开挖后的施工,如喷射初衬、架网、打锚杆、超前注浆管、二衬
9、等等,甚至旋喷桩、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均可采用相应的结构单元或近似处理方法来进行较合理的模拟。,6,求解及结果输出,FLAC3D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报告人:陈育民 导 师:刘汉龙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主要内容,FLAC3D软件简介 FLAC3D的基本原理 FLAC3D的前后处理 流-固耦合分析 接触单元与应用 完全非线性的动力分析 自定义本构模型的基本方法 结构单元及应用,主要内容,FLAC3D软件简介 FLAC3D的基本原理 FLAC3D的前后处理 流-固耦合分析 接触单元与应用 完全非线性的动力分析 自定义本构模型的基本方法 结构单元及应用,FLAC3D简介,Fast Lagran
10、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美国Itasca咨询公司开发2D程序(1986) 1990年代初引入中国 有限差分法(FDM) DOS版2.0 2.1 3.0 Itasca其他软件,FLAC3D简介,应用: 岩土力学分析,例矿体滑坡、煤矿开采沉陷预测、水利枢纽岩体稳定性分析、采矿巷道稳定性研究等 岩土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 特色: 大应变模拟 完全动态运动方程使得FLAC3D在模拟物理上的不稳定过程不存在数值上的障碍 显示求解具有较快的非线性求解速度,主要内容,FLAC3D软件简介 FLAC3D的基本原理 FLAC3D的前后处理 流-固耦合分析 接触单元与应用 完全非线性的动力分析 自定义本构模型的基本方法 结构单元及应用,基本原理,有限差分法 Lagrangian网格 空间混合离散技术 Lagrangian格式动量平衡方程 FLAC3D的求解过程 FLAC3D的本构模型,有限差分法,古老的方法(上世纪40年代) 用差分格式转化控制方程中的微商格式 流体力学;土工渗流问题;固结 FDM & FEM的混合求解 FDM的新进展,Lagrangian网格,源自流体力学中的拉格朗日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匹配度考核试卷
- 售后服务效果评估考核试卷
- java传递string面试题及答案
- 创新人才跨文化沟通能力培训方法研究考核试卷
- 喘息服务面试题及答案
- 肉产品考试题及答案
- 抵押合同模板
- 学习能力培养与核心素养
-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 大学生网络贷款安全教育
-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
- 医院布草洗涤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婴幼儿辅食添加课件
- 单片机课程设计之超声波测距-电子工程系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 宁骚公共政策学
- 地下室顶板行车与堆载验算与加固方案
- 四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完美)
- GB/T 37234-2018文件鉴定通用规范
-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的探究
- 2022年动画制作行业分析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 染缸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