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对后世影响深远。准确、详细了解孔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上的许多问题。另外,由于孔子是一个争论颇多的历史人物,通过实事求是地了解孔子,也有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历

2、史观教育。 各位思想家的主张是本课的难点。思想史本身就很难,加之这一时期思想繁杂,理论抽象,更增加了我们学习的难度。 学法指导 1学会联系。第一,学习本课文化史内容可与同一时期经济、政治特点联系;第二,注意不同时期同一学派观点的前后承袭关系;第三,注意同一时期不同学派观点的联系;第四,可以将课外知识与本课涉及到的内容结合起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注意总结、归纳知识。本课共学习了六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内容十分庞杂。但是有些人的活动和思想是十分接近的,可以通过比较,归纳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可以利用表格进行分类总结。这样将有助于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处理复杂学习内容的方法

3、。 3要加强理解,避免死记硬背。本课学习内容或涉及政治,或涉及哲学,如果不理解,将变得十分乏味,如同嚼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览表流派人物历史时期主要思想代表作品及影响儒家孔子春秋晚期仁的学说,爱人,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言论收在论语中。孟子战国时期民贵群轻,仁政,保护资源言论收在孟子中道家老子春秋晚期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庄子战国时期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著庄子墨家墨子战国初期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战国末期反仁政、倡法治、中央集权著韩非子兵家孙武春秋晚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下

4、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孙子兵法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3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荀子4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5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一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7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这一思想的是() A墨子B.孟子C荀子D.韩非8试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一项() A孔子B.墨

5、子C.孟子D荀子9庄子代表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11,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A韩非B.孟子C孔子D墨子1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13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B.主张“兼爱”、“非攻”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4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15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中,既是儒家代表人物,又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庄子D荀子16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提倡法制的代表人物是()A孙武B.孙膑C孟子D.韩非17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是()A孙武B.孙膑C孟子D.管仲二、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