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霞研究教育案例,提升实践智慧(1).ppt_第1页
马兰霞研究教育案例,提升实践智慧(1).ppt_第2页
马兰霞研究教育案例,提升实践智慧(1).ppt_第3页
马兰霞研究教育案例,提升实践智慧(1).ppt_第4页
马兰霞研究教育案例,提升实践智慧(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教育案例 提升实践智慧,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马兰霞 2012年4月28日 ,为什么要进行 教育案例研究?,先看两例曾在网上引起热烈 讨论的教育新闻,男教师怒掀女生被子山东商报2011年5月3日,2011年4月29日,四川省某专修学院。 早晨,206宿舍5名女生集体缺席早操。这至少已经是本学期第四次因没及时起床耽误早操。 班长打电话请206寝室女生出操,但对方不予理睬。 班主任李老师来到寝室, “开门,我是李老师!”大约过了一分钟,女生小何打开了门。李老师跨进寝室,缺席早操的四名女生仍在蒙头大睡! 这位25岁的小伙子再也克制不住,一把抓起女生的被子,重重扔在地上,扭头出门,学生反应,这

2、样盛怒下的行为让这些女孩感觉“很受伤”。有的同学没有穿睡衣,身上仅穿了内衣,被掀开被子后,有人当场就哭了。 后来,几名女生把李老师告到了校长室。目前,一名女生已转到其他班继续学习。,教师吃学生弃饼羊城晚报2005年9月11日,2005年9月8日,兰州市某附中附工补习班理二班 早晨,同学们正在上自习时,班主任张老师走进教室例行检查。突然发现教室门口的垃圾桶里扔了半个用塑料袋包着的饼子,他立即将饼子捡起来问道:“这是谁扔的?你们没经历过困难日子,不知道粮食的可贵。” 当张老师的问话没人回答后,张老师做出一个让全班同学震惊的举动,他说:“你们没人承认那我就吃了。”然后,张老师就要将饼子放进口中。 就

3、在这时,那位扔饼子的同学站出来,并冲上讲台阻止老师。一位在场的同学告诉记者:“张老师和那位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人一半将饼子吃了。”,学生反应,一些同学在写感受时低声哭泣,他们大多以“震撼”、“沉重”、“影响一生”来形容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 记者采访该班学生。一个学生一连用很负责、很认真、很敬业来表示对张老师的看法。她说,张老师已经60多岁了,做事很仔细,但也很幽默,经常和同学们开玩笑,像爷爷一样和蔼可亲。,思考,“吃弃饼”比“掀被子”的效果好,是因为“吃弃饼”是正确的教育行为,“掀被子”是错误的教育行为。你同意这样的判断吗? 如果两者对调老张老师“掀被子”、小李老师“吃弃饼”,效果会怎么样?

4、 看来影响教育效果的不仅仅是”教育行为“,还有哪些呢?,分析影响“吃弃饼”教育效果的因素:,显性因素: 一个动作两句话 言语行为 “你们没经历过困难日子,不知道粮食的可贵。” “你们没人承认那我就吃了。” 动作行为 张老师和那位同学一人一半将饼子吃了,隐性因素: 人生经历 60多岁了; 经历过困难日子; 曾经受过的教育; 人格魅力 那个学生冲上讲台阻止张老师(心疼、不忍、敬爱); 很认真、很负责、很敬业,很仔细,也很幽默; 师生关系 经常和学生开玩笑; 像爷爷一样和蔼可亲; ,教育案例研究是一种教育叙事研究,教师的育人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教师个人的“隐性知识”。1958年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首次

5、明确提出“缄默知识”,也称作“隐性知识”。 抽象、概括的公共教育理论无法反映具体复杂的教育问题;只有通过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的缄默知识“显性化”。案例研究就是一种叙事研究。 通过案例叙述可以将教师的缄默知识展现出来并进行反思。如果缄默知识与教育目的一致,且符合教育规律,就可以得到利用和保存;如果它与教育目的不一致或者不符合教育规律,也可以得到限制和克服。 已有的公共教育理论只是“冰山一角”,海平面之下蕴藏着的是极其丰富的未被开发的实践工作者的“隐性知识”。案例研究可以将教师的隐性知识去粗取精,丰富教育理论宝库。,什么是教育案例?,定义: 教育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

6、育事件。(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 特点: 叙事性:案例是一种叙事性的追忆,带有明显的叙事风格。它本身包含了一个典型的故事情景,自然而然地把人们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景中。 戏剧性:故事当中有明显的冲突环节和主人公是如何化解冲突的行为和思考,正是这些冲突环节和矛盾的呈现以及破解细节,读来耐人寻味。 意义未尽性:案例当中含有多种可能性,能启发人们更多的思考,表达出案例本身所含意义的未尽性。 (根据百度百科名片编辑),教育案例,广义的教育案例 教育管理案例 德育案例 教学案例 狭义的教育案例 就是“德育案例”,教育案例的三个层次:,描述型案例 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事件,或者描写了一个教育情景。 反思型案

7、例 不仅叙述了教育事件或者描写了一个教育情景,而且对其中所包含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探究成功或失败的因果联系。 研究型案例 在叙述教育事件或描写教育情景的基础上, 能从中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命题,进入哲学层面进行思辩和分析。,描述型案例,迟到以后,上课铃声已响过十多分钟,我正讲得起劲时,一个轻微的“报告”声打断了我。我转头一看,我班的调皮鬼小李站在门口正摇头晃脑,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我心中的不快便油然而生:什么时候了!还好意思进来上课?!但转念一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七八岁的孩子呢!或许闹钟坏了,或许车堵得厉害,或许我想了想,转过脸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小李今天来校路上堵车了

8、,瞧他多着急啊!都跑出了一身的汗!让我们一起为他鼓掌!”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过以后,小李不再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的脸变红了,头低下了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迟到的小李了。这不正应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反思型案例,聚焦“疑难情景”: 调皮鬼小李迟到了却还是“正摇头晃脑,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该怎样教育这样的孩子呢? 探索“因果关系”: 为什么小李开始对迟到无所谓,被老师一表扬,反而不好意思,并从此改掉了迟到的毛病呢?,分析:,小李是个调皮鬼,经常会受到老师批评,对批评已经麻木。 再调皮的孩子,内心还是有着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赏的心理需求 当教师从善意的角度去评价

9、小李的违纪行为时,当全班同学为他送去掌声时,立刻唤醒了压抑在小李心底的需要,激发了他想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而迅速瓦解了他“怎么样都无所谓”的表像。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要注意“有时”两个字。“有时”正好说明了教育规律产生作用的条件性和情境性。 从偶然中揭示必然:当教育对象是一个长期得不到肯定和欣赏的孩子,当这个孩子由于经常受到批评而对老师的教育麻木、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不妨用宽容和表扬试着去唤醒他们上进的愿望,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研究型案例,聚焦问题: 在以上案例中,作者对于小李迟到的原因,显然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她对小李的表扬只是出于“教育的需要”而做出的“艺术处理”。

10、那么,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在运用教育艺术的时候是否可以不尊重事实?为了达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是否可以用想象代替事实? 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处理“事实真相”与“教育艺术”的关系?,分析:,用“谎言”来激励学生进步,在教育史上不乏其例。 “事实真相”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具有绝对的价值,任何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科学研究,都是“伪科学”。但是,在涉及人的心理的领域里,“事实真相”具有复杂性,除了看得见的“行为事实”,还有看不见的“心理事实”,有时表面的事实并没有绝对的价值。 小李迟到以后满不在乎,显示他对学校教育的麻木和抵触。小李迟到是“表面事实”,对教育的麻木和抵触是“心理事实”。这时

11、,是弄清小李迟到的真相重要呢,还是唤回他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即改变心理事实)更重要呢?显然是后者。,三种教育案例的价值,描述型案例 适宜于教师积累原始素材,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反思型案例 适宜于教师作自我反思,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 研究型案例 用于创新教育理论,一般是学者、专家深入研究的成果。,成功案例与问题案例,教育案例既然要求含有“疑难情景”或“问题”,就有对“疑难情景”或“问题”的处理。那么,处理结果是成功的就是“成功案例”,处理结果失败了就是“失败案例”,这样理解正确吗?,举例说明,教室门上的玻璃被撞坏了,班主任到班上去追查,没有人承认出现了“疑难情景”,如果班主任通过某种方式和策略,

12、终于查出肇事者,可不可以成为“成功案例”的素材呢? 放学留下,全班“连坐” 以毒攻毒,实施体罚 田丽霞老师的解决方法给犯错者留出主动认错的机会,“教育成功”的标志,问题得到了解决 是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解决的 所用的方法和策略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伦理 “成功案例”的定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对策,解决了事件中的疑难情景或问题的教育案例。,问题案例,与“成功案例”对应的是“失败案例”吗? 否,因为除了“成功案例”外,不仅有“失败案例”,还有“没有对策的案例”和“貌似成功的案例”。 应该把教育案例划分为“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 所谓“问题案例”,就是“教育没有成功的案例”

13、。包括“失败的案例”,还包括“没有对策的案例”和“貌似成功、实质有问题的案例”。,一个貌似成功案例的“问题案例”,适当容错 李放学后逗留教室,踢坏水桶; 找李谈话,李真诚道歉; 向全班宣布:按照班规赔偿水桶; 过了一周,李很为难地说:再给他一天时间; 见他态度诚恳,心软:不用赔了,用班费买,下不为例 李很感动,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分析,班主任可以随意否定班规吗? 规则的权威性一旦被削弱,它的约束力就将大大降低,同时会强化“敬畏权力漠视规则”的意识,在一个规则意识普遍不高的国度里,难以实行“法治”。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也是班级管理公正的基础。我们需要给犯错学生以人文关怀,但

14、必须是在不违背教育原则的前提下。 用破坏规则的方式来体现“人文关怀”,只是一种“情感笼络”。讨好了一个学生,却给今后的管理埋下了隐患。 苏霍姆林斯基曾严肃地指出:“不强调弥补过失,会在道德上把孩子引入歧途,会使他相信,只要下个保证,口头应允一下,就可以瞬间摆脱错误;”,并非所有事件都是案例,以 这个冬天不算冷 为例,原来只是一个事件,没有问题情境,班上一个孩子得了血液病 学生自发看望,并主动倡议捐款捐物 元宵节班级派代表去病房探望,并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联欢会 作者的感想,修改后突出“问题情景”,困惑:如今孩子很自私,两年来温馨教室创建为何没有明显效果? 班上发生了一件事 心系伙伴:(学生)得知小

15、华生病,表现关切之情同学自动相约看望小华 发出倡议:(学生)主动要求发倡议、班主任支持 春暖病房:元宵节召开特殊主题班会,学生要求派代表去病房献爱心正好学校也有大活动,班主任希望改期,但 反思:德育效果具有滞后性和潜隐性,德育效果的显现具有条件性和时机性。,怎样写好“分析部分”?,三步曲: 聚焦问题 个性化分析 共性化提炼,举例:,一个师范生,学教育学的时候,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教育专家,有一次发现一个小朋友在摇晃一棵小树苗,便上前去说:“小朋友,小树苗可不能摇呀,你一摇它头就晕了,要叫疼的,就要流泪了。”孩子于是很懂事地不摇了。这个师范生一直记着这个故事。他毕业好长时间后,竟也遇到了这样

16、的事情。有一个小朋友在路边摇晃着小树苗。他也学着那位教育专家的口气说:“小朋友,小树苗可不能摇呀,你一摇,它头就晕了,要叫疼的,就要流泪了。”可小朋友却说:“老师,你骗人,小树怎么会头晕,怎么会想事情,怎么会说话呢?”这回轮到他晕了!心里想,现在的孩子怎么啦?,聚焦问题:,教育专家的方法为什么不管用了?,共性化提炼:,教育不能简单模仿,生搬硬套必然碰壁。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教育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在了解教育对象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最有效的方法。 (仅仅是“共性化提炼”,仍然没有揭示问题的内在规律。),个性化分析:,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入

17、手泛灵论 儿童最初都会处于“泛灵论”阶段,相信一切事物都有灵性,都会头晕、会叫疼、会流泪。随着儿童长大和知识积累,他们会脱离“泛灵论”,从幼稚走向成熟。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儿童脱离“泛灵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案例中,教育专家遇到的小朋友显然还没有脱离“泛灵论”阶段,而这名师范生遇到的小朋友却已经脱离了“泛灵论”阶段,再用对待幼稚儿童的方法去对待他,不仅起不到你所期待的效果,反过来,他还要嗤笑你幼稚呢。,为什么要作“个性化”分析?,教育规律与自然规律不同。 自然规律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和普遍性,有此“因”必有此“果”,比如:“础润而雨,月晕而风”,所以,自然规律是“大规

18、律”。 教育规律不具有严格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教育规律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才能发生作用,所以,教育规律更多的是“小规律”。 个性化分析,就是要阐明“小规律”发生作用的特定情境和条件是什么。如果不做个性化分析,很容易把“小规律”当做“大规律”,造成教育经验的生搬硬套。 例:我从地上捡起一分钱、教育失败之后、借分的故事,对案例要做多角度反思,将信任进行到底,小H的父亲打电话:平时是很少给小H零花钱的,可发现最近他多了许多零花钱,还有一艘航模 小H是我班的生活委员,平素一直品学兼优,我顿生疑窦 我旁敲侧击地和小H谈话,试探几次都毫无进展,我只能到学生中了解,结果令我猛然惊醒 那天“每日总结”时,我走到小H

19、的桌前。“小H,最近你辛苦了!”我真诚地对小H道谢,并对全班同学说 放学后在车棚,小H等在一个角落里“我辜负了您的信任,明天我想在全班面前辞职。” 我内心十分欣喜,我看到了信任的的结果。我说:老师愿意相信你这次偷拿班级的钱是一时头脑发热,但不能再有下次了,至于辞职,我想你还不如今后用更尽职负责的行为来弥补这次对班级所做的错事”我决定将信任进行到底。,结尾与反思,这件事最后解决得非常圆满。小H回家向父母说出了钱的来源,并接受了父母的教育。并且在之后的班级工作中更加踏实认真,也再没有一次费用出错。更重要的是,他的眼神中一直流露出对我的感谢和敬佩,上我的课他更为认真,在接受我的教育时也更加信服了。

20、看来,我们教师一定要用信任去积极引导并精心呵护每一颗极易受到伤害的稚嫩的心灵。因为,惟有信任,才能架起一座师生之间交流和理解的桥梁;惟有信任,才能铺就一条学生成功远航的康庄大道。给学生一份信任,他将改变自我,给学生一份信任,他将去创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家园。信任是美丽的,信任是无价的,世界因信任而精彩,教育因信任而辉煌。 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进行反思? “没有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建立道德安全机制,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案例?,以集体无意识的反思为例 青浦区赵屯小学 唐卫明,一、疑 惑,新接手一个三年级班,但总觉得这个班级缺少生气与活力 一个经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班集体核心,为什么却一点战斗力也没有? 中午,

21、我们班一群学生正在跳橡皮筋,其中也有班长王某,只见她混迹于人群之中,而另一位同学李某显然这场游戏的组织者是李某,而李某是我们班的一个“后进生” 又有一次,发现窗外三(1)班的几个同学正在游戏。这时,他们的班长俞某从教室里出来。几个同学立刻邀请她一起参加。不一会,她已经取代了先前活动的组织者,成了这场游戏的核心人物。 我猛然想起了我们班的班长王某,为什么她在业余活动中并不处于中心位置?既然缺少必要的权威,为什么大家又要选她为集体的“首领”呢?我把这个问题,跟办公室的几位老教师提了出来。他们笑我小题大做。,二、调 查,体锻课,我事先跟体锻老师商量好,下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活动,我则观察学生

22、的交往情况。对照结果如图示: 对照两表不难发现:在非正式群体中,我班的干部并不处在核心位置。也就是说,我班实际上存在正式群体核心和非正式群体核心“两套班子”。 而在联谊活动中异常活跃的三(1)班的班干部,他们班的非正式群体核心与正式群体核心有较大的趋一性。这样就保证了他们在“任务”出现时能一呼百应。 我不由地想起第一周民主选举班干部时的情况。选举程序是先由学生提名,然后再民主表决通过。而班长王某的提名者是她的同桌艾某,而其他同学则没有不赞成的。 我问艾某“你当初为什么提名王某做班长”?她的回答显得很真诚:“我做不出作业时她经常帮助我,另外,我们以前也是一直选她的”,三、思 考,她的后半句话让我

23、茅塞顿开。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班干部是一种荣誉,专门奖励给那些老师眼里的好孩子。而王某等人恰恰是老师眼里传统的“理想”学生。他们规规矩矩,从不越雷池一步。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王某还是我校一位教师子女。 我忽然想到了心理学家荣格说的集体无意识。它埋藏在意识深层,但是恰恰支配着集体的行为。大家觉得王某当选班长是很合理的事情。没有人介意王某的不善言辞和组织能力并不强。大家已经习惯了按程序走, 那么是不是我们班真的没有人才?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我们班新来的两位外地转学生就是德智体都很优秀,且组织能力也很强,足以胜任班长的角色。遗憾的是大家都没有“看到”, 事实是使他们患上“近视”病的恰恰是我们老师自

24、己!我们的眼神、我们的体态、我们的语言无时不在暗示着老师对某些学生的偏爱。,四、措 施,那么作为班主任老师,我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我们班以“快乐加加加”为载体,将优秀中队的创建过程模拟成运动棋的下棋过程,鼓励学生“以我行塑我形”。 放大活动中的先进人物,以便让他们进入班集体无意识层面。为此,我们将每周积分前几名的同学名单在黑板上予以公布,并且每周一的晨会课上重点表扬 虽然,这些名单经常在变动,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几个人的名字经常出现在黑板上。敏感的同学已经发现这些“靠自己的行动树立自己先进形象”的人物已经是老师青睐的对象。(其中,也包括新来的两位外地借读生。),五、结 局,事情的结局是班长

25、王某转学到了一所城区学校读书。在我们班新一届的班队干部选举中,我们的班级核心进行了“大换血”。 在选举之前,我对同学们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集体中的优秀人才,为他们投上神圣的一票,希望他们能带领我们的集体开创更美好的未来”,凸显“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善于发现他人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的问题,或者善于从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 探究意识。唐老师不仅发现了问题,还紧紧抓住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 思考的功力。找到问题的原因,不一定就看清了问题的本质,这时候,特别需要理论的指引,作者运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揭示了问题的原因。 创新意识。有一种改变现状的强烈欲望和意志,并能运用教育规律进行新的尝试。,凸显“典型性”,所谓典型性: 问题的普遍性。经学生民主选举的班委核心不一定有威信,是许多班主任苦恼的问题。(选上的不管用,管用的选不上) 思考角度的新颖性。从学生的“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发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又利用学生的“集体无意识”培养新的班委核心。 解决方式的示范性。“培养”重于“选举”,“培养”先于“选举”。,介绍几个我所做的教育案例,“暗线联系”是一种好方法吗?,显性效果:学生表现尽在教师掌控之中 隐性效应:学生之间相互防范,班级凝聚力消解 即时效果:班主任不在时学生也不敢乱说乱动 延后效果:“眼线”在长期角色扮演中,可能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