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课件_第1页
尿路感染课件_第2页
尿路感染课件_第3页
尿路感染课件_第4页
尿路感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泌尿道感染,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襄阳中心医院徐倩电话1,2,1,2,了解: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病理解剖学熟悉肾盂肾炎的病原菌、感染途径和感染相关因素;熟悉肾盂肾炎的实验室及其他诊断方法:尿路感染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主要要求等。3、尿路感染中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常见于育龄妇女、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和尿路畸形者。概述,3,解剖生理学:女性尿道宽、短、直,在男性尿道的整个过程中有三条狭窄的尿道和两条弯曲的尿道。5,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即输尿管和膀胱入口以上,一般称为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指

2、膀胱炎和尿道炎),5,6、可分为细菌性尿路感染、真菌性尿路感染等。根据不同的病原菌。7.根据是否存在功能或解剖异常,可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如尿路梗阻、尿流不畅、结石、先天性尿路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它可以分为7类。8。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症状性尿感和无症状性尿感。后者可分为复发和再感染,分为8种,9、致病原因,细菌致病性与机体抵抗力之间的拮抗作用。结果任何细菌侵入尿路均可引起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肠杆菌,约占85%,9,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其次是革兰氏阳性菌,如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主要有:肠球菌属、凝固酶阴性和其他葡萄球菌

3、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更常见于尿路结石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更常见于血源性泌尿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感染,10、11,发病机理,(1)向上感染的病原体到达膀胱,甚至输尿管等。它约占尿路感染的95%。正常情况下,有少量细菌,如链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等。定居在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但它们不会引起疾病。第一,感染途径,11,12,指病原菌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肾脏和泌尿道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少见,不到2%经常发生在慢性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和其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身上,(2)血液感染,12,发病机理,13、(3)泌尿系统周围器官和组织的直接感染,当感染发生时,病原菌可直接侵入并引起感染。(4)

4、当淋巴道感染盆腔和下腹部器官时,致病菌可从淋巴道感染泌尿系统。罕见,13,发病机制,14、在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被迅速清除。尿路感染的发生不仅取决于入侵细菌的数量和毒性,还取决于机体的防御功能。第二,身体的防御能力,14,发病机理,15、尿路通畅时尿液冲洗。尿粘膜分泌IgG和IgA,吞噬细胞灭菌。前列腺分泌物在尿液中含有抗菌成分。疾病抗性,15,发病机制,16,(1)尿路梗阻:任何阻碍尿液自由流出的因素,如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等。3。易感因素,16,发病机制,17,(2)膀胱输尿管返流,即在输尿管壁和膀胱开口的内部形成粘膜,阻止尿液流回输尿管。(3)身体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5、糖尿病、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艾滋病等。(4)神经原性膀胱支配膀胱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长期尿潴留和导尿管引流引起的感染,18,发病机理,19,(5)妊娠期间约2%-8%的孕妇可发生尿路感染,这与妊娠期间输尿管蠕动减弱、膀胱输尿管瓣暂时关闭、妊娠晚期子宫增大至尿液引流不畅有关。19.发病机制。20。(6)性和性生活。女性尿道短、直、宽,开口在阴唇下。靠近肛门,很容易将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挤到膀胱内,造成尿路感染。在中老年男性中,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路梗阻是男性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20.发病机理,21。发病机制,(7)医源性因素,各种医源性操作,导管插入或留置导管,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逆

6、行尿路造影等。会损伤尿道粘膜并带入细菌。很容易引起尿路感染。22、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的遗传因素、发病机制、23,尿路上皮上细菌特殊菌毛的生长和繁殖(表面抗原K88),毒素的产生,四种细菌的致病性,23,发病机理,24,粘膜血管扩张,充血,上皮细胞肿胀,白细胞浸润,病理学,急性膀胱炎在切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充血,脓,急性肾盂肾炎,25,病理学,26、肾脏体积缩小,表面不光滑;疤痕形成,肾间质纤维化,白细胞浸润,最后形成狭窄的肾脏;慢性肾盂肾炎双侧肾脏病变大多不一致,慢性肾盂肾炎,26,病理,27,临床表现(重点),急性膀胱炎比例:60%以上典型症状: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尿困难;下腹痛等一般症状:

7、一般无一般症状;尿液变化:尿液混浊,有异味。白细胞尿,血尿30%,偶见肉眼血尿。27、28、1急性肾盂肾炎全身症状:急性发作、寒战、发热、头痛等。体温在38度以上的泌尿系统症状:膀胱刺激、腰痛、肾区叩诊疼痛、输尿管和膀胱区压痛。尿液改变:浑浊、脓尿和血尿较少:发热中毒症状、胃肠功能紊乱、血尿,一般无高血压或肾功能改变。症状:不同程度的低烧,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酸。典型症状:夜尿症,低比重尿。预后:该疾病可持续发展并由慢性肾衰竭诱发。急性发作的症状类似于急性肾盂肾炎,2慢性肾盂肾炎,29,临床表现(重点)。30,隐尿感有真性细菌性尿,而无尿路感染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女性可达10%。3 .无症

8、状细菌性尿,30 .临床表现(着重号)。31、4例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感染发生在患者留置导管或留置导管前48小时内,临床表现(着重号)。32、实验室等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常为阴性或微量;尿沉渣中大部分白细胞明显增多;如果发现白细胞管类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少数患者有明显的镜下血尿,极少数(5%)有肉眼血尿。其他实验室检查了急性肾盂肾炎的白细胞,并且细胞核向左移动;电子自旋共振;轻度肾功能损害,32。33、尿液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液细菌培养;膀胱穿刺尿液细菌定性培养是诊断尿感的黄金指标。尿液细菌定量培养的临床意义尿液中细菌含量为105个/毫升,是有意义的尿液细菌。如果尿感为104-105/

9、毫升,则为可疑阳性。需要以104105/毫升的速度重新检查,这可能是污染。3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4、细菌学检查假阳性和假阴性:多数与中段尿样采集不合格、室温下将污染的尿样与粪便、白带混合接种1小时以上以及检查中的技术错误有关。假阴性:上周有抗生素使用史。尿液停留在膀胱内的时间少于6小时,或者过量饮水会导致间歇性细菌稀释和排泄。尿细菌学检查,3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35岁。影像检查。静脉肾盂造影(IVP)不应在尿感的急性期进行。b超检查可以消除梗阻和结石。女性IVP的适应症:复发性尿感;怀疑伴有尿感;疑似肾盂肾炎;感染持续存在,治疗效果不佳。影像学检查,35、36,诊断标准(重点),受真实细

10、菌尿影响。1.清洗中段尿,定量培养l05/ml;如果临床上无症状,要求两种细菌培养物是有意义的细菌尿,并且属于同一菌株。2.膀胱穿刺尿液中的细菌生长被定性培养。3.然而,如果妇女有明显的尿急、尿频和疼痛,并且尿液白细胞增加,则怀疑她们有尿感。如果尿细菌是定量培养的l02/ml,并且是尿感觉的常见致病菌,则它们可被诊断为尿感觉,36,37,尿感的局部诊断。上尿路和下尿路没有令人满意的定位方法。膀胱冲洗后尿液培养的免疫荧光技术,37,诊断标准(重点)。38,尿感定位诊断,38,39,鉴别诊断(重点),系统性传染病肾结核尿道综合征(传染性,非传染性),39,40,1,系统性传染病:尿培养结核杆菌阳性

11、,明显尿路刺激,抗菌治疗无效,血清结核抗体阳性OT,IgG IVP,肾蠕虫样改变,注意肾外结核,尿结核培养,膀胱镜检查,鉴别诊断(重点),41,3尿道综合征,鉴别诊断,41,42,治疗,一般治疗为卧床休息,多喝水,经常排尿,静脉补液,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抗生素的选择性分类,42,43、治疗尿路感染的抗生素,青霉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SMZCO)、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膀胱炎抗生素,只有当尿液浓度高时,肾盂肾炎抗生素的尿液和血液浓度也高,且抗感染:在无药敏试验结果的情况下,应选择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即喹诺酮类或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复

12、方磺胺甲恶唑),并对药物的选择原则进行说明(2)下尿路感染应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为浅表尿路粘膜病变,并要求尿液中有高浓度的抗菌药物,因此上尿路感染是肾实质的深部感染。要求抗菌药物在尿液和血液中具有高浓度。肾盂肾炎应迅速消毒,以免对肾实质造成永久性损伤。44、治疗,45,(3)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抗生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有必要尽可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或多或少伴有肾功能不全,应避免使用强或中度肾毒性抗生素。(4)联合用药正确严重感染;混合感染;耐药菌株共存。45,治疗,46,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妊娠期反复尿路感染,男性尿路感染,留置尿管尿路感染,无症状细菌性尿,尿感治疗目前

13、采用分类治疗,46,治疗,47,初始治疗:单剂量抗菌治疗磺胺甲噁唑SMZ 0.5g6,氧氟沙星0.2g/次,投标说明:适用于单纯性膀胱炎;男性,复杂的尿感(1)急性膀胱炎的治疗,47。治疗,(2)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1 .轻:主要是局部症状,口服抗菌14天,第一次服用3天,如果换药无效,你需要对药物敏感,2。严重: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白细胞增多,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抗生素达14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3 .严重:寒战、高热、白细胞明显增多、核左移等严重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低血压、呼吸性碱中毒、疑似G-菌败血症。可疑败血症,血压下降。静脉注射抗生素哌拉西林3g,每6h一次,氨苄西林30毫克/千克体重。或与氨基糖苷类或头孢菌素类联合治疗,49,(3)妊娠期尿路感染的积极治疗。使用毒性较小的药物:呋喃妥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49例,治疗组,50例,(4)反复尿路感染再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细菌转阴,停药6周后出现真菌尿。该菌株的处理方法与上一次不同,与第一次相同,半年内发生两次。长期低剂量抑菌治疗复发:菌株与上次相同,根据药物敏感性选择杀菌药物。如有必要,考虑改变无症状菌尿的引流方式,暂时不治疗,拔管后治疗;(5)尿路感染有留置导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