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读书的思考与建议_第1页
我对读书的思考与建议_第2页
我对读书的思考与建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对读书的思考与建议亲爱的老师们:咱们学校的“慧心书苑”开放一个月了,大家在这里借书、阅读、交流、谈心每当我看到这些,幸福便在脸上荡漾开来。对老师们的阅读热情,一是肯定,二是感动。同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跟老师们谈谈读书的思考与建议:一、读书为了谁学校投入20多万元,给老师们提供了这么多的图书、这么好的读书场所,目的是助力推进“教师读书工程”,促进教师阅读。可是有的老师不以为然,抱着应付的态度读书,今天借书明天还,竟然问图书管理员哪本书好看,哪本书好作笔记,令人啼笑皆非。那么,读书到底为了什么?有人用来打发时间,有人出于修身养性,有人为了获取新知,有人意在专业成长在我看来,读书是为了认清自己

2、及所从事的职业。忘记了哪位名人说过,我们读书为了谁?为自己,不是为别人。为别人读书的人时刻想着,我今天读了一本书,明天在人前炫耀炫耀,显示自己有学问。真正读书的人完全为自己,就像吃饭,为什么要吃饭,为了自己活着,不吃饭就饿肚子,长时间不吃饭就会饿死,道理就这么简单!读书未必能让我们成为名师,但不读书就注定与出色和优秀无缘,甚至连成为地道的教师都难。好好读书,至少可以让我们拥有自己的教育话语,让自己觉得有底气。正如王崧舟老师说的,现在教师最缺的是底蕴、学养。他说,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这样的教师授课,学生感受不到课堂教学的魅力。二、读

3、书要有选择鲁迅在读书杂谈中说,读书分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我觉得,读书的选择与取舍是很有学问的。读什么书,要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不能追风逐潮,人读亦读,茫无目标。当你读了朱永新、于永正、李希贵的教育名著,你会理解现代课堂的精髓所在,把握新课程改革的脉搏律动,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如果你教语文,那就读语文名师的书:钱梦龙老师的导读艺术,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于永正老师淡定从容的教学气质,李镇西老师的挥洒自如名师们对教材务实灵活的处理,设置问题的巧妙新颖,引导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会让你茅塞顿开:原来语文可以上出这样高妙、纯熟的境界!如果你埋怨工作没奖金,职称没评上,心里不快乐,那

4、就读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吧,虽然不能夸口让你幸福永远,至少可以保证你喜笑颜开。 阅读的宽度,决定精神的高度。作为老师,专业书要读,读懂了专业书籍,才会有底气。这是必须的,不用多说。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拓宽阅读范围,秦砖汉瓦、唐诗宋词、国学经典,都可以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知识储备。席慕蓉的诗歌、季羡林的散文、周国平的随笔都会成为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良师益友。三、读书要动笔徐特立老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于永正老师也强调,读书一定要留痕迹。读书的时候,凡是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为其注上拼音,写上注释(当然是在笔记上,不是标在书上),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就抄写下来,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培养抓重点

5、的能力。什么叫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薄,其实就是会抓重点,能提纲挈领,命中要害。高万祥老师曾这样形象地比喻阅读与写作:写作离不开阅读,从某种程度上说,写作是阅读下的蛋。窦桂梅有一句名言:写,是另一种阅读。她说,当我们把读的、感悟到的东西记下来时,那些方块字达成了我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化成了教学的结晶和印记。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却能改变我们的课堂。写,让自己活得明白;写,更让自己活出精彩。在教学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不经意,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浅显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将每天所读、所见、所想载入笔记,愿写读书笔记、教学随笔成为每位老师的职业习惯。四、读书要读自己要抱着从书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去读书,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不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我们应该与书互动,与书对话,做到“我在书中,书在我心中”。比如在阅读专业书籍时,应追问自己“为什么提倡这样的理念”、“我是这样的吗”、“这种教学现象普遍吗”等等,从而做到在阅读中对话,在对话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接受失误、改正失误的过程。另外,同事之间的读书交流也很重要,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只有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