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工程教案_第1页
抗体工程教案_第2页
抗体工程教案_第3页
抗体工程教案_第4页
抗体工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案2016 2017学年第2学期课 程 名 称:抗体工程课 程 性 质:专业限定选修课 学 期 学 时:32 授 课 对 象:任 课 教 师: 职 称:学院(部、中心):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属系(部、中心、教研室):生物工程教 研 室:生物工程齐齐哈尔大学教务处制总学时32本学期学时32课堂1授课班级授课时间(地点)周二1、2节(7教330)课堂2授课班级授课时间(地点)课堂3授课班级授课时间(地点)课程学期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抗体工程药物在临床治疗和检测中的意义,了解制备全人源化抗体的重要性。2、掌握抗体的结构与功能、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3、熟练掌

2、握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纯化和应用。(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很好地掌握抗体工程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抗体工程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开阔抗体工程制药产业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本学科研究的能力,为学生在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工作中打下良好基础。(三)素质目标1、使学生具备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2、使学生具备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职业理念。3、使学生具备主动分析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职业素养。4、使学生奠定具有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职业素养。课程讲授 总体设计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本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授课方式

3、,引入大量图片和短视频描述各种抗体工程的形态结构、检验手段及控制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提问、启发引导,还要利用比较教学法,对不同的抗体的特点、应用范围等作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要求学生课下查阅文献资料,能独立完成课后思考题。教学内容构成学时 分配教学周次分布(第 周)课次章节名称课堂1、3课堂2课堂4课堂5课堂61第一章 绪论212第二章 抗原及抗原提呈223第三章 第一节 抗体结构与功能234第三章 第二节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和特性245第四章 免疫应答与调节256第五章 第一节 抗原的制备技术267第五章 第二节 多克隆抗体278第五章 第三节 单

4、克隆抗体289第五章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抗体2910第五章 第五节 抗体的表达21011第六章 第一节 细胞培养技术21112第六章 第二节 抗体的分离纯化-盐析、凝胶过滤21113第六章 第三节 抗体的分离纯化-亲和层析、离子交换21214第六章 第四节 抗体的鉴定与分析21315第六章 第五节 抗体的标记21416第七章 抗原抗体反应的测定215系主任: 教研室主任: 任课教师: 年 月 日 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1章 绪论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1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抗体工程的建立和发展历史,抗体工程研究对象、任务,理解抗体工程对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影

5、响以及在生物学中的地位等,掌握抗体工程几位重要的奠基人对抗体工程的主要贡献以及各种类型抗体的特点和应用。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一、抗体工程的发展简史(20min)二、抗体工程相关理论研究(25min)三、抗体技术的发展(20min)四、抗体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0min)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 本章的重点主要是要求掌握抗体工程的相关理论、基因工程抗体种类及重要技术。 难点:抗体工程的相关理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列举大量的事例,使学生理解抗体工程与人类的关系,抗体工程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加深学生的认识。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抗体工程的相关理

6、论?2、基因工程抗体种类?3、抗体工程研究中的主要技术。4、抗体工程的发展历程。课后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二章 抗原及抗原提呈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2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抗原的种类,理解抗原提呈的重要性,掌握抗原的特性及影响其特性的因素、抗原提呈细胞。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一、抗原及其特性(40min)二、抗原的种类(10min)三、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45min)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抗原的免疫原性及其特异性、抗原提呈。 难点:抗原提呈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了解抗原的种类,理解抗原提呈的重要性;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加深学生对抗

7、原特性及抗原提呈的掌握。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名词解释:抗原、抗原的免疫原性、抗原提呈、佐剂、抗原决定簇、MHC?2、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3、超抗原的生物学意义4、常用的佐剂种类。5、B细胞和T细胞的表位比较。课后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三章 第一节 抗体结构与功能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3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抗体的生物合成过程,掌握抗体的概念、种类和结构、结构域。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1、抗体的分子结构(30min)2、抗体的生物合成(20min)3、抗体的分类(20min)4、抗体的基因重排(25min)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掌握抗体的概念及一般结构,五种抗

8、体的结构差异。 难点:抗体基因的重排,抗体改造的位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板书,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框架结构,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加强学生对抗体的形态及一般结构、抗体基因重排的掌握。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 名词解释:抗体、结构域2、 解释抗体结构。3、 抗体恒定区和可变区的划分。4、 抗体的分类。课后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三章 第二节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和特性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4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学习和掌握抗体结构中可变区和恒定区的功能。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1、可变区的功能(15min)2、可变区与基因工程抗体(35m

9、in)3、恒定区功能与生理活性(1)IgM(10min)(2)IgD(10min)(3)IgG(10min)(4)IgA(10min)(5)IgE(5min)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可变区在构成基因工程抗体中的作用,五种抗体的生物学活性。难点:抗体基因结构改变与抗体结构改变。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板书,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框架结构,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加强学生对抗体结构与功能的掌握。在介绍抗体可变区改造制备基因工程抗体时着重介绍与实践的关系。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什么是抗体的可变区?2、什么是抗体的恒定区?3、IgM的产生与生物学作用?4、IgD的

10、产生与生物学作用?5、IgG的产生与生物学作用?课后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四章 免疫应答与调节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5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免疫应答的过程和免疫调节;掌握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征、掌握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一、免疫应答的类型与特征1、免疫应答的类型(10min)2、免疫应答的特征(10min)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35min)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35min)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效应T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的作用;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的作用。 难点:免疫应答的抗原

11、提呈与信号转导。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板书,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框架结构,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加强学生对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的掌握。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名词解释:免疫应答、APC、MHC限制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2、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中的APC。3、器官移植中同种异体排斥的机制。4、效应T细胞的作用。5、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6、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的生物学作用。课后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五章 第一节 抗原的制备技术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6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合成肽抗原的制

12、备、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备;掌握天然抗原的提取与纯化、载体蛋白的选择与连接、佐剂的制备;重点掌握抗原制备中关键技术。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一、 天然抗原的提取与纯化(35min)二、合成肽抗原的制备(10min)三、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备(10min)四、载体蛋白的选择与连接(20min)五、佐剂的制备与应用(20min)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天然抗原的提取与纯化、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备、载体蛋白的选择与连接、佐剂的制备。 难点:抗原制备中关键技术。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板书结合多媒体课件方式授课,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加强学生对抗原制备过程中关键步骤和技术的掌握。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以伤寒杆菌为例

13、,介绍O抗原制备的过程?2、盐析法纯化抗原的原理。3、为什么制备抗原需要载体蛋白?4、佐剂的作用。5、蛋白质抗原的提取方法有哪些?课后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五章 第二节 多克隆抗体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7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制备多克隆抗体所需的免疫动物的选择;掌握抗原的剂量和免疫途径、以及免疫的注意事项。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一、多克隆抗体的概述(10min) 二、免疫动物的选择 (10min)三、抗原的剂量与免疫途径 1、可溶性抗原免疫(25min) 2、颗粒性抗原免疫(20min)四、免疫程序(20min)五、抗血清的效价测定与保存(10min) 重点、难点以及对

14、策重点:可溶性抗原免疫和颗粒性抗原免疫的程序难点:可溶性抗原免疫。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板书,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框架结构,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加强学生对可溶性抗原免疫和颗粒性抗原免疫及程序的掌握。通过临床案例使学生掌握免疫在抗体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多克隆抗体的概念?2、免疫动物的选择原则?3、可溶性抗原免疫程序?4、颗粒性抗原免疫程序?课后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五章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8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单克隆抗体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现状;掌握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教

15、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一、单克隆抗体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10min)二、杂交瘤技术(30min) 三、单克隆抗体制备(30min)四、抗体纯化和鉴定(20min)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和方法、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难点:筛选杂交瘤细胞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用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案例法进行教学,加强学生对重点的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记忆。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一些概念: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2、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3、筛选杂交瘤细胞的方法。4、单克隆抗体纯化注意事项。5、单克隆抗体纯化步骤。6、单克隆抗体的鉴定方法。课后

16、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五章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抗体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9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基因工程抗体发展的情况;掌握基因工程抗体基本特征和基本类型;重点掌握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和临床应用。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一、基因工程抗体的概述(15min)二、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及特征(30min)三、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35 min)四、基因工程抗体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15 min)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和临床应用。 难点:从基因角度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抗体制备原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加强学生对不

17、同抗体类型的掌握;通过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类型抗体制备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应用情况。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一些概念:基因工程抗体、人源化抗体、嵌合抗体、单链抗体、小分子抗体、抗体库、免疫毒素。2、各种基因工程抗体的特征与应用。3、举例说明基因工程抗体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及意义。4、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技术及要点?课后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五章 第五节 抗体的表达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10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基因工程抗体表达载体的选择依据;掌握原核表达系统、真核表达系统及病毒表达系统。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一、概述(10min)二、原核表达系统(20mi

18、n)三、真核表达系统1、酵母表达系统(20min)2、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20min)3、昆虫表达系统(10min)4、植物表达系统(10min)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原核表达系统、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难点: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加强学生对基因工程抗体不同表达系统的掌握;通过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表达系统在研究中的作用。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原核表达系统的优缺点?2、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的表达程序?2、简述抗体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式?3、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的选择依据?4、原核系统表达程序?课后记分 课

19、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六章 第一节 细胞培养技术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11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细胞培养常用的仪器和材料;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掌握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培养技术以及细胞融合技术。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一、细胞培养概述(5min)二、细胞培养常用玻璃器皿(5min)三、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建设(10min)四、动物细胞培养方法(30min)五、植物细胞培养方法(10min)六、微生物细胞培养方法(25min)七、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10min)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动物细胞培养方法、微生物细胞培养方法。 难点:噬菌体的二元培养物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堂课讲授以板书

20、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通过计算和图片展示加强学生对细胞培养规律的掌握;通过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生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一些概念:细胞培养、原代细胞、传代细胞、细胞系。2、细胞生长需要满足哪些条件?3、培养瓶移入CO2恒温培养时,瓶盖为何要稍松?4、你认为该如何操作才能保证培养过程中无微生物污染?5、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培养有哪些区别?课后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六章 第二节 抗体的分离纯化-盐析、凝胶过滤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12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抗体纯化在抗体制备中的重要性;掌握盐析、凝胶过滤纯化抗体的原理、操作方法

21、、注意事项。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一、盐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1、盐析的原理(10min)2、影响盐析效果的因素(10min)3、盐析纯化抗体的实例(10min)二、凝胶过滤法1、凝胶过滤法的原理(20min)2、凝胶过滤法操作的要点(20min)3、凝胶过滤纯化抗体的实例(25min)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盐析的原理;凝胶过滤法的原理;凝胶过滤法操作的要点。难点:盐析的原理;凝胶过滤法的原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堂课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板书多为辅,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加强学生对盐析、凝胶过滤纯化抗体的掌握;通过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抗体纯化中两种方法的应用。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名词

22、解释:盐析、凝胶过滤2、盐析的原理?3、凝胶过滤法的原理?4、影响盐析效果的因素?5、凝胶过滤法操作的要点6、凝胶过滤法的应用范围?课后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六章 第三节 抗体的分离纯化-离子交换、亲和层析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13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掌握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纯化抗体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一、离子交换法1、离子交换法的原理(10min)2、离子交换剂(10min)3、离子交换过程(25min)4、离子交换选择性(10min)二、亲和层析1、亲和层析的原理(10min)2、亲和层析的过程(10min)3、亲和层析的选择(10min)

23、三、应用实例(10min)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离子交换原理、亲和层析的原理理解。 难点:亲和层析洗脱的原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板书配合课件、图片。联系实践详细讲述两种层析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学生就实际应用时的例子展开讨论。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一些概念:离子交换法、亲和层析法2、离子交换原理。3、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及选择。4、离子交换的选择性。5、亲和层析的原理。6、亲和层析的注意事项。课后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六章 第四节 抗体的鉴定与分析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14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抗体的类别及亚类;掌握抗体特异性的鉴定方法、抗体含量和亲和力的测定方

24、法、SDS-PAGE鉴定抗体的原理。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一、抗体的类别及亚类二、抗体特异性的鉴定方法三、抗体含量的测定方法四、抗体亲和力的测定方法五、SDS-PAGE原理重点、难点以及对策重点: 紫外分光光度法、福林酚法测定抗体含量的方法;各种抗体亲和力检验方法比较;SDS-PAGE原理难点:生物分子交感分析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用丰富的图片结合讲解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作业、思考题及课外推荐资源1、一些概念:抗体特异性、SDS-PAGE、毛细管电色谱2、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3、福林酚法测定抗体含量的方法?4、SDS-PAGE实验中SDS的作用。5、各种抗体亲和力检验方法比较。课后记分 课 时 教 案章节名称第六章 第五节 抗体的标记课次(教学周次)本学期共32次课,本次为第15次授课课堂教学目的了解抗体各种标记方法的差异;掌握各种标记方法的原理、标记过程及注意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