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公开课.ppt_第1页
诗歌鉴赏公开课.ppt_第2页
诗歌鉴赏公开课.ppt_第3页
诗歌鉴赏公开课.ppt_第4页
诗歌鉴赏公开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奇诗共赏,疑义相析,学习目标,2,明确中考考点 熟悉常见题型 学习答题技巧,课标链接,3,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中考考试说明要求:,4,体会思想情感 鉴赏语言特色 把握意象、意境 赏析表达技巧,四大类型题,3、情感体味,主旨领悟,1、炼字品析,4、意境欣赏 表达赏析,2、景物描写,描绘画面,考试题目分类,五看:,6,1、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 解诗的内容);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3、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 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4、看名句(

2、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 是名句的鉴赏);5、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 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7,癸巳除夕偶成 清代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注:这首诗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时正处于乾隆中期,整个社会,到处是贫富对立,两极分化,流民遍野,人才遗弃,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这首诗表达的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8,癸巳除夕偶成 清代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

3、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注:本诗写于诗人二十五岁,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时,这首诗表达的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9,诗歌的分类,写景咏物诗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羁旅诗 闺怨诗 讽喻诗 哲理诗,10,【写了什么】描绘了什么景色、事物、人,事件是什么 【抒发了什么感情】 【用了什么手法】,诗歌鉴赏思路,诗歌鉴赏答题公式 内容+手法+情感(或景物的状态),11,特点: 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写景怡情。,诗歌鉴赏类型一:写景咏物诗,【主题】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

4、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12,诗歌鉴赏类型一:写景咏物诗,【答题术语】(给分点)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反衬);象征等 3写景方法 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描写方法如修辞(比喻、拟人)、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

5、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4.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13,赠从弟 (2017年日照)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14,赠从弟 (2017年日照)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 第一个突谷中风的

6、迅疾凶猛,第二个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作者坚贞自守的高洁品格,也有对从弟的劝勉之意,15,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3)诗中表现了

7、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16,诗歌鉴赏类型:送别诗,情感1:宽慰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析:情深意长的勉励) 情感2: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

8、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3: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17,诗歌鉴赏类型:送别诗,【情感归纳】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 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2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

9、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18,诗歌鉴赏类型:送别诗,3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杨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另外,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长亭、短亭、劳劳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李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寒蝉、船(舟)、阳关、

10、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19,诗歌鉴赏类型:送别诗,真题演练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怅然若失的心情。,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20,诗歌鉴赏类型:边塞诗,【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风

11、格雄壮豪迈。 景物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思乡盼归。 (2)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分析角度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将士-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家乡-思乡念亲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21,诗歌鉴赏类型:边塞诗,【主旨】 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思想念亲、思想盼归、思念友人等; 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22,诗歌鉴赏类型:边塞诗,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试分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诗句中的形象。 “沙似雪”“月如霜”有什么表达效果?,23,诗歌鉴赏类型:边塞诗,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征夫思乡 试分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