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9章 高架道路幻灯片.ppt_第1页
第一篇 第9章 高架道路幻灯片.ppt_第2页
第一篇 第9章 高架道路幻灯片.ppt_第3页
第一篇 第9章 高架道路幻灯片.ppt_第4页
第一篇 第9章 高架道路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1 高架道路的特点和设置原则,现代化的大城市中,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原有街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难以满足交通量的需求,交通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三种: (1)开拓地下空间地铁、地下广场;,第一篇 道路路线 第9章 高架道路,9-1 高架道路的特点和设置原则,现代化的大城市中,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原有街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难以满足交通量的需求,交通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解决问题的途径有: (1)开拓地下空间地铁、地下广场; (2)加强地面交通旧路技术改造,实行现代化交通管理,轻轨;,第一篇 道路路线 第9章 高架道路,9-1 高架道路的特点和设置原则,现

2、代化的大城市中,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原有街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难以满足交通量的需求,交通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解决问题的途径有: (1)开拓地下空间地铁、地下广场; (2)加强地面交通旧路技术改造,实行现代化交通管理; (3)向地上空间发展高架道路。 高架道路是用高出地面6m以上(净高加桥梁结构高度)的系列桥梁所组成的城市空间道路。,第一篇 道路路线 第9章 高架道路,一、高架道路的优越性 相对于其它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如地铁、轻轨)来说,高架道路具备下列优点: (一)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空间,增加路网容量 我国目前主要利用现有道路的中央部分筑起桥墩或立柱,再在其上空修建道路,使原来4

3、车道的地面道路,可增至8车道或10车道(上、下合计)。 按标准设计,高架路的占地情况:4车道高架道路占用地面约6m宽,6车道高架道路占用地面约7m宽。 而6车道高架路起到地面上12条车道的作用。,(二)强化快速干线的交通功能,实现交通分流 高架道路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主要承担穿越市区的中、长距离过境性客、货交通。它从空间上分隔交通流,避免了地面道路上由于车速差异和转向、变换车道而形成的相互干扰;高架不受红绿灯信号的限制,各行驶方向之间的车辆无干扰、无冲突。因此,高架道路是实现连续运行的封闭式汽车专用道。 (三)提高了车速、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 由于实行快、慢分流,无交叉口横向车流的干扰,设计

4、车速为(6080)km/h的高架路行程速度至少可达 50km/h, 符合快速交通的要求,从而缩短交通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 (四)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景观影响 1高架主线犹如一条灰色的混凝土“长龙” , 纵贯在十分拥挤的城市干线的上空,对于其下的行人和车辆而言,将产生一种压抑感。,2粗短的墩柱体系令城市空间变得更为狭窄,破坏了城市干道在空间上的流畅性。 因此,建造高架道路对不同城市应有区别,慎重而行。在需要修建时,应规划好位置;而对于闹市区、商业中心等人流繁忙的路段则不宜建造高架道路。,(二)交通污染 由于交通量剧增,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内机动车行驶所造成的尾气

5、、噪声急剧增加。 1高架道路下:通风不良,废气不易扩散;地面车辆受高架道路的遮盖,声波折射音量加大。,2高架道路上:由于道路标高的提高,拉近了噪音源与高层建筑之间的距离,使噪声污染变大。 此外,高架道路对路边建筑的采光、通风均有一定的影响。,三、高架道路的设置条件和原则 高架道路通常沿着原地面道路的中线进行设置,基本上设于原路幅宽度范围之内,只是在匝道处,需要对原路进行适当的拓宽。作为桥下部分,一般在中央设置桥墩(或立柱),墩柱两侧是可供车辆行驶的地面道路。 (一) 设置条件 1. 凡设置高架干道的道路,其原路的技术等级应属于快速路或主干路。 但是需要注意:高架道路网宜呈十字形或环状,但不强求

6、要一定构建高架路网;也并非在所有快速干道都需要设置高架路。,2. 交通量较大 交通量是设置高架道路的硬性定量指标,具有一定数量的交通流量方可使高架道路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全线交通条件低劣,采用其它工程设施或交通管理措施又得不到根本改善的主要干道,可以设置高架道路。 3交叉口上直行车辆占路口总交通量的比重较大 (85%95%), 尤其是对于沿线交叉口均属交通状况较差的干道。 注:这种情况在必要时也可设置短程高架连续立交,以改善交叉口的交通,使直行车通行无阻。 4. 在跨越河流或铁路的桥梁两端,当交叉口距桥台的距离短、车辆多时,宜将引道建成高架桥的形式,以便使引桥连续跨越多个交叉口。,(二)选

7、线原则 由于高架桥沿街道轴线建造,终究有碍城市景观和环境保护,所以选线应服从整个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快速干道的布局要求,并且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方案比选。 1. 为了保证高架道路交通的快速与通畅,不宜选择在线形标准过低的道路(或过于曲折的河道)上修建高架路。路线评价指标中,直线段应占全线长度比例的60%以上, 或者平曲线半径大于相应设计车速所对应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 为了减少高架道路对沿街建筑通风、采光、噪声等的不利影响,高架道路的边缘离开房屋至少应有7m的距离,故高架道路不宜选择在沿街多为住宅建筑的道路上。 3. 为了充分发挥因提高车速而获得的运输经济效益,高架干道全程不宜太短。但也不

8、必盲目求长,因为过长的干道势必增加出入口,而设置匝道又将导致较多的房屋拆迁。,(三)高架桥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为保证高架桥下必要的通车净空高度和减少匝道桥及引道的长度,要求高架桥的结构高度尽可能减小; 2由于高架结构的工程量大、造价高,故应选用经济、实用的结构形式; 3由于高架桥的工期紧,为了便于快速施工,标准跨结构应尽可能地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 4高架道路作为城市的一道景观,应注意使外形线条流畅、跨高比例协调,在重要的景观路段上,应考虑高架结构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并适当采用新颖的结构形式。 高架桥上部结构形式有空心板梁、预制工字梁、预制单箱梁结构或多室箱梁等。交叉路口 跨度大宜采用预应力

9、混凝土 T 梁,特殊路段采用钢梁;在重要景观路段采用新颖结构,如脊骨梁和低高度箱梁等形式。 下部结构可采用双柱式、单柱式桥墩。,9-2 高架道路匝道,匝道:是保证高架道路与城市地面路网联系、并按一定间隔设置的坡道。 匝道与地面道路的连接点是高架道路系统的咽喉要塞之一。,匝道按照在其上行驶的车流方向的不同,分为上匝道和下匝道。 上匝道:是把地面道路车流引上高架主线的匝道; 下匝道:是把高架主线车流引向地面道路的匝道。,一、匝道设置的原则,1. 匝道设置的总体要求 匝道的合理设置是有效使用城市高架道路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求匝道: (1)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架道路系统在路网中担负的交通要求 , 扩大高架

10、道路的利用率 , 使车辆在高架道路上的通行时间最短; (2)充分发挥每一条匝道的功能 , 使高架与地面道路系统均能切实起到疏解市内交通 、集散对外交通 、分流过境交通的作用。,2. 匝道设置的具体原则 (1) 匝道的位置应符合交通现状与规划路网中的主要流向; (2) 匝道的间距应合理 , 保证高架道路及其地面道路、横向道路交叉口行驶条件。 一方面要确保高架道路有较高比例的基本路段 , 减少因匝道出入车流引起的交织、合流分流区的影响范围; 另一方面应注意匝道间距不宜过大 , 致使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段的流量过于集中而交通拥挤。 (3) 因地制宜、远近结合 , 注意用地和建筑拆迁条件 , 预留好缓建

11、匝道或远期立交的位置。,(4) 匝道设置应尽量避免在主要横向道路 ( 主干道 ) 交叉口前衔接。 因为主干道交叉口流量很大 , 建成高架道路后 , 虽然分离了大量直行交通 , 但左转交通较原来有所增加 , 邻近地面交叉口的转弯流量均集中到有上、下匝道前的交叉口上来 , 增加了主干道交叉口的交通负荷 , 容易发生交通堵塞。 (5) 高架匝道的设置应成对出现 , 并遵循“先设下匝道、后设上匝道”的原则。 这样使上匝道与高架道路衔接处高架道路主线的车流处于非饱和状态 , 可提供较多的插入空档 , 有利于提高上匝道的通行能力 , 避免车辆阻滞在匝道上。,二、匝道的布置方式及其适用条件,匝道按其布置的位

12、置、型式、交通组织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方式: (一)按匝道衔接方式的不同,分为平行式与定向式匝道,1. 平行式匝道 ( 图 1-9-1a) 平行式匝道是指平行于高架主线而设置的匝道 。 其特点是:匝道呈菱形布置 , 使高架与地面道路形成不完全互通, 此种型式的匝道易受前方交叉口交通组织状况和高架主线交通流量的影响 , 其通行能力变化较大 , 易发生交通拥阻。,平行匝道,2. 定向式匝道(图1-9-1b、c) 定向式匝道指匝道在地面的出入口均设在横向道路上,是具有弯道的坡道,使高架与相交地面道路形成部分互通。 这种型式匝道的优点是:利用附近路网来集散上、下匝道的交通,以减少主要道路地面交叉口的交通压

13、力。 缺点是:增加绕行交通。右转定向式匝道占用相交横向道路的用地较多;左转定向式匝道则要跨越或下穿主线,对交叉口临街景观影响较大。,定向匝道,(二) 按匝道与相交道路相对位置的不同 , 平行式匝道可以分为路口型和路段型,1. 路口型匝道 匝道设于交叉口前后、且面对交叉口,即在入交叉口前设下匝道 ,出交叉口后设上匝道,以便车辆进出相交道路。,2.路段型匝道 匝道背对交叉口、并布设于两个交叉口之间的路段上,在进交叉口前设上匝道,出交叉口后设下匝道,车流上、下匝道均在路段上完成其过程,从而不会加剧交叉口的冲突,有利于交 叉口集散交通功能的发挥。,(三)按匝道与地面道路处衔接点与同方向地面道路横断面上

14、的相对位置 , 分为内置式、外置式和中间式匝道 (图1-9-3)。,1.内置式匝道 是将匝道紧贴于高架主线 , 匝道与地面衔接点落于地面道路内侧,即仅在匝道外侧有地面道路车流。,2.外置式匝道 是将匝道紧贴于高架主线 , 匝道与地面衔接点落于地面道路外侧,即仅在匝道内侧有地面道路车流 。,3.中间式匝道 是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点落于地面道路中间 , 即匝道内侧为地面直行 ( 或直左 ) 车流 , 外侧为地面右转车流 。,9-3 高架道路横断面设计,一、主线高架道路宽度 1四车道双向主线横断面通常采用 18m 宽,其组成为: 0.5m 中央分隔墙+2(0.5m 路缘带+3.5m+3.75m+0.5

15、m 路缘带+0.5m 防撞墙)=18m 2六车道双向主线横断面常采用 26m 宽,其组成为: 0.5m 中央分隔墙+2(0.5m 路缘带+3.753+0.5m 路缘带 +0.5m 防撞墙 )=26m 3三车道单向主线横断面常用 12.7513m 宽,其组成为: 0.5m 防撞墙 +0.5m 路缘带+ 3.75 + 3.52车道 +0.5m 路缘带 +0.5m 防撞墙=12.75m 4二车道单向主线横断面常用 9.5m 宽,其组成为: 0.5m 防撞墙+0.5m 路缘带+3.752+0.5m 路缘带 +0.5m 防撞墙= 9.5m,二、匝道宽度 1双车道匝道常采用 8.59m 宽。 交通量较大,

16、并为避免匝道上因行驶车速不同,影响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可设置双车道,其布置为: 0.5m 防撞墙+ 0.25m 路缘带 +3.75m+3.5m + 0.25m 路缘带+ 0.5m 防撞墙,总宽为9m 2单车道匝道常采用 8m 宽。 单车道用于交通流量不大,或为避免并入主线时带来过多交通压力。其布置为 : 0.5m 防撞墙+ 0.25m 路缘带+ 3.75m 车道 +2.75m 停车带 +0.5m 防撞墙 =7.75m8m 。,四、高架道路横断面形式,高架道路横断面形式按桥墩布局的不同和交通组织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独柱墩和双柱墩。 独柱墩用于匝道,图1-9-6a ; 双柱墩用于主线 ,图1-9-6b 。,四、高架道路横断面形式,高架道路横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