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浙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浙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浙教版_第3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浙教版_第4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地球公转及地球运动效应,包括地球公转特征、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五带的划分。考虑到地球绕日运动比自转更为复杂、宏观和抽象,教材尽可能从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即探究抽象的空间原理,如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杆影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杆影的方向和长度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也就是通过一个个设置的环节,可以是模拟实验,也可以是直观的动态课件,通过这么多手段,重在让学生能把这么复杂的知识点和原理清晰化、明朗化。个人认为本节的重难点就集中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理上,所以这里需要的是成功的演示和分析,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准备,给予充分的时间和探讨

2、、整理、思考的时间和力度!教师在讲解上一定要清晰和到位。而在昼夜长短变化部分,教材利用图表制度、模型、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全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相对而言学生容易理解,相对来讲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一些,好好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发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2、技能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地球仪模拟演示,简要解释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发现的地理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整理的综合能力。 训练学生读图的技能,学会自己板画结合分析的习惯和能力。 训练学

3、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蕴藏的科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观察五带的特点与动物的分布,体会动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念。体验到科学实验分析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素养、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具备对学习科学的重要性。重视对生活现象的关注和利用,培养他们对实验科学的极大兴趣。教学重点: 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原因和测定;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意义。教学难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教学方法: 因为本节课内容多、难的特点,所以教师首先要具备非常丰富的整体知识,同时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在家

4、里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最好能在家里把书上的实验模拟几次,多加体验。在课堂上主要是基于学生的生活起点,把生活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来实验、分析、讨论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做非常重要的点拨引导,特别是在语言上要简洁、到位、清晰,还有在教具准备上要很充分、很直观形象、可见度要大。教具准备:学生自带地球仪,教学中的每一个实验所对应的器材,课件,板画的相应器材。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当你走过路灯的时候会有影子的出现。对于影子现象大家随处可见,能说说看吗?那么你们一天之中,影子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影子的长度、影子的方向!那么

5、今天就来了解影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二、新课:(一)、地球的公转:读图:并结合动态的多媒体展示地球公转的现象,谈谈你的发现,能得出公转的哪些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发表他们的看法,能从图中看出:(教师要给予引导)1、 方向: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是一样的,自西向东,如果从北极上空看方向如何?2、 周期:365.2422天,通常说的一年。3、 姿势: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地球的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教师要做好示范地球公转的特征,可见度要强,要形象)可以的话让学生上台演示,接受同学们的评判。设疑:那么地轴倾斜的角度是多少呢?怎么测量呢?(依据学生的情况展开探讨

6、)讲述:投影图4-15说明:(边讲边板画)地球公转有个公转轨道面,由于身子是倾斜着,所以赤道平面和球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这个角是23.5度,由此可以看出地轴和公转轨道面也有个夹角,这个角度是66.5度。这也是我们做地球仪的时候要做成斜的原因所在。交流:对于这幅地球公转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二分二至: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夏至(6月22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这里的二分二至是针对北半球而言的,南半球恰恰相反了,是什么样的呢?这样四个日子又有什么意义呢?请听下回分解!(二)、观测杆影的启示:讲述: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碰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在

7、其背后留下该物体的影子。回忆:人在经过路灯的全过程中影子长度是怎么变化的?(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图)当人靠近路灯时,影子会越来越短,当人远离路灯时,影子会变长。即离路灯近,影子短,离路灯远,影子长。(课件展示)分析:当人从A到B时人的高度有变吗?路灯的高度有变吗?那么导致影子长度的变化问题出在哪里呢?离路灯远近转化成另一种说法:路灯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大小。光线与地面夹角大,影子短;反之,影子长。说明:影子长短的变化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有关。讲述:刚才是物体动,发光物体不动,但是生活中有另一种情形的影子变化情况:物体不动,发光物体动的现象。比如我们观测的树荫的移动;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变动情况等。这时候是太

8、阳位置在不断的变化引起的,一天中树荫会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旗杆的影子也一样。观察:以杆子的影子情况为载体,展开分析讨论。(条件允许可以做个模拟的实验,利用粉笔或铅笔和手电筒来模拟。)展示图片分析:一天中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位置和长度发生了变化。(1) 时间:早上8点 影子位置:西北偏西(2) 时间:早上10点 影子位置:西北偏北(3) 时间:正午 影子位置:正北(4) 时间:下午 影子位置:东北思考:一天中杆影的长度和位置发生改变,最短的是什么时候,此时杆影朝什么方向?-正午,正北方向(正南方向)。归纳:类比刚才的路灯现象,你觉得杆影的长度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杆子的长度有变吗?杆子位置

9、有移动吗?问题应该出在太阳身上,因为太阳的移动,导致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在变化。板画:结合画图来了解影子变化的本质原因-当太阳照射到地面的时候,太阳的光线与地面有个夹角,我们把这个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课件展示)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解释:夹角大就意味着太阳高度高。随着太阳的不断升起,太阳高度角会逐渐增大,到正午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北或正南的时候,此时杆影就出现在正南或正北的方向,杆影最短,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是最大的。如果刚好在杆的头顶,又会怎样?-直射地面,这时的太阳高度角是多少?这是影子长度是多少呢?这时称太阳直射,影子长度为零。射到地面的点就太阳直射点

10、。结果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测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说明: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比如温州就没有,但一天中总有个最大的太阳高度角,这个最大角度出现在什么时候?(正午),这个角叫正午太阳高度角。结论:1、影子长度变化与太阳高度角相关!且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此时影子的朝向是正北或者正南。鼓励:学生回家模拟进一步研究!承接:刚才研究了太阳高度角在一天里不断变化的情况,那么一年中,同一地点,比如就我们的温州实验中学广场西区操场,每天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是否相同呢?你能用什么方法或什么现象来证明你的猜想呢?现象:(展示季节不同的光线图片)对比:同样是中午,夏天中午阳光晒到屋里浅,

11、而冬天要深,冬天大家喜欢晒太阳,在冬天坐着某个地方能晒到太阳,而到夏天可能晒不到了,这也是大人们买房子时要房子做北朝南的原由。板画:师生一起来完成操场上旗杆在冬天正午和夏天正午的影子长度。夏天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一些。(杆影夏短冬长,阳光夏少冬多,正午太阳高度夏高冬低)结论:2、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探讨: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同样的杆子,在同一天里,处在不同纬度的位置,到了正午时分,影子长度相同吗?引导:问题转化法:就是问同一时间里,不同纬度位置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一样吗?比方,我们的操场和北大的操场里一样长的旗杆在正午时,杆影长度比较。地球是个球体,如果大家都是正午的时候,在不同的地方

12、它的太阳高度角会是什么样呢?观察:自主完成读图内容,学会自主分析。说明:在地球不同纬度立一根火柴,代表人,它与地面是垂直的。(做出板画)交流:处于A、B、C太阳高度角一样吗?哪点最大?A点太阳高度角最大-90度,这将意味着什么呢?影子最短,是零。指出B、C的太阳高度角的位置。显然的,同样是正午时间,太阳高度角在不同纬度位置是不一样的。结论:3、正午的太阳高度与纬度位置有关。还能否从图中找出其他规律来?(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强调:通过刚才对杆影观测中确实有了很多发现:知道太阳高度有日变化,还有季节变化。 追究其根本是什么原因导致太阳高度在一天会发生变化呢?-地球自

13、转引起的。那么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地球公转引起的。结课:学生先谈收获和疑问的提出,教师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是地球运动产生的综合效应。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复习:(可以结合有质量的题目一起回忆)概念-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太阳直射点、二分二至的日期。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通过什么现象证明这一事实? 特征-太阳公转的特征和意义(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二、 新课:正是因为地球的公转现象才导致一年四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但是如果假设地球没有斜着身子,是正立着进行公转的,那么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就会重合,那么正午太阳高度角会

14、不会变化呢?(以二分二至为例子,不会),那么哪个地方会是太阳直射点?只有赤道是90度,而且一直是,而其它地方达不到90度。而实际上是这样吗?有变化,那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呢?(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探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器材:一个地球仪、一个太阳平行光线板、一个模拟太阳、若干火柴、橡皮泥。展示:课件打出公转轨道面上的四个有代表性的地球位置,请根据实验在括号中填出A、B、C、D四个时期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讲述:我们要探究的是这四个位置(二分二至)它们的太阳直射点分别在哪?教师用事先准备的大地球仪演示如何找直射点?怎么样才算太阳光直射?太阳直射点?-强调四个地球仪放的位置,地轴的北端一定要

15、指向北极星附近,过地球仪的球心,与桌面平行的面为公转轨道面。(学生活动:利用自带的地球仪和光板完成探究实验,其实重在体验。)探究表格:太阳直射点节气(北半球)日期ABCD学生汇报结果,部分学生可能找不到直射点,教师利用大地球仪再演示一次,明确找到四个点的太阳直射点变化。(结合课件一步一步来讲解)讲解:(边演示边强调) 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北纬23.5度;(北回归线) 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南纬23.5度;(南回归线) 春分日:直射点纬度为-赤道; 秋分日:直射点纬度为-赤道。然后通过课件打出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动画:一年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

16、5度)时,这时候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大概在6月22日前后,当射在赤道上时,有两种情况,春分日和秋分日,时间分别为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纬23.5)时,为我国节气的冬至日。注意:这些节气是相对于北半球来讲,南半球在刚好相反。过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冬至又回到春分开始新的一年,来回移动。春分:赤道 夏至:北回归线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逐个讲解太阳直射点的情况。计算:在地球仪表面的某一处找一点,比如北纬30度的位置粘上一根火柴,标上p点位置,在转到夏至日和冬至日的位置时,利用投影方法两出太阳光线和火柴的夹角,则p点位置正午的太阳高度角

17、为90度减去该夹角。说明它没有机会达到90度直射位置。 (1)问题:夏至日、冬至日P点(北纬30度)的正午太阳高度(2)让太阳光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纬23.5度 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南纬23.5度 冬至日(3)P点(北纬30度)粘一根垂直火柴,结合课本图,学生上台指出哪个是太阳高度角投影后用量角器量出夏至日、冬至日的E(太阳光与火柴的夹角)夏至日 E=冬至日 E=(4)太阳高度H=90度-EP点(北纬30度) 夏至日H=83.5 (一年中最大) 冬至日H=36.5度(一年中最小)结论:地球上中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高,冬季较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正午太阳

18、高度是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思考: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到底有什么引起的?-地球的绕日公转。结论: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在北回北线为90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在南回归线为90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当头照的现象,因此正午的时候没有影子。思考:温州处在北纬28度,一年中它有没有太阳直射,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在什么时候

19、,最小在什么时候?三、结课:学生肯定有很多疑问啊,所以重在听取学生的不解之处?地球的公转(根本原因所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不同的季节-太阳高度不断的变化。四、课堂讨论:a) 观察你所在的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南,太阳位于南边。解释:太阳直射点最近只能到达北回归线,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始终位于我们的南面。b) 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为什么?冬至日,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c) 设计一个实验,观测当地一段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重在实验设计方案上。(课外作业,进行评比)第

20、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比较:地球公转与地球自转的区别(绕转的对象、周期、方向、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效应)过渡:地球的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从而使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地球公转一个地理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公转的另外一个的地理意义(现象)。二、新课:讲述: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从五一放假后发生了变化:早上7:40到变成早上7:20到。 你觉得这样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提问:冬天、夏天你分别几点钟起床上学的?冬天起床时天亮了吗,夏天呢?夏天、冬天天亮的时间大概是几点?冬天6:30左右 、夏天:5:00左右。承接:夏天、冬天日出的时间不同,日落时间相同吗?-

21、不同夏天7:00 、冬天 5:30。设疑:可见同一地区夏天与冬天白昼的时间是不同的,你知道为什么吗?根本原因所在-地球绕日公转引起。(四)昼夜长短变化:常识:地球上除赤道外,各地在昼夜交替时,白昼的时间夏天要比冬天长。即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讨论:你居住的地方一年中哪个月份白昼最长,哪个月份白昼最短?白昼最长:6月份;白昼最短:12月份注意:某地的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地球自转一周,昼夜交替一次,这个时间是固定的。但是造成该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过渡:下面我们来读图了解北纬40度某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把握住图的信息,所以教师要倾听学生的

22、观察思路。)讨论:1、该地哪个月的白昼最长,约多少时间? 6月份;16小时(夏至日)2、 该地哪个月的白昼最短,约多少时间?12月份;10小时(冬至日)3、该地白昼最长和最短的月份和你居住的地方相同吗? 相同(因为温州的纬度为北纬28度)解释:对于北半球来说,白昼最长的月份是6月份,夏至日(6月22日左右)是6月份白昼最长的一天,白昼最短的月份是12月份,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是12月份白昼最短的一天。(这知识点还是讲完形成昼夜长短的原理后让学生来分析,前面主要是给现象为主为好。)设疑:为什么昼夜长短会发生变化呢?展示:多媒体出示昼夜长短变化的系列幻灯片:(并结合实物器材一起演示)(1)

23、介绍太阳光照射方向:昼半球、夜半球的区分。(2) 介绍几条纬线:昼夜长短的比较,纬线处在哪个半球多?北纬23.5度(北回归线) 北纬66.5度赤道南纬23.5度(南回归线) 南纬66.5度(3)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依次将阳光直射点对准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所在部分的纬线长短情况。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时间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夏至昼半球和夜半球所在部分的纬线长短昼大于夜昼等于夜昼小于夜昼等于夜昼大于夜交流:(1)北半球什么时候昼长于夜?什么时候夜长于昼?夏半年(春分日到秋分日) 冬半年(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2)北半球哪一天昼最长,哪一天

24、夜最长?夏至日、冬至日(3)北半球什么时候昼夜平分? 春分日、秋分日 (4)在赤道上昼夜情况如何? 全年昼夜等长比较:那么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与北半球相同吗?展示:完整的4个特殊位置的昼夜长短情形,让学生来观察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时间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昼半球和夜半球所在部分的纬线长短昼小于夜昼等于夜昼大于夜昼等于夜昼小于夜强调:极昼: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在北半球,越往北,昼越大于夜,到了北纬66.5度以北,只有白昼,没有黑夜。(太阳整日不落现象)(北极圈)极夜: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在南半球南纬66.5度以南,没有太阳光照射,只有黑夜,没有白昼。(太阳整日不出现象)(南极圈)思考:什么时候南极圈会出现极昼现象呢?那么那时北极圈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