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第2编主题复习模块5课时18物质的检验鉴别共存和除杂精讲检测_第1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2编主题复习模块5课时18物质的检验鉴别共存和除杂精讲检测_第2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2编主题复习模块5课时18物质的检验鉴别共存和除杂精讲检测_第3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2编主题复习模块5课时18物质的检验鉴别共存和除杂精讲检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18物质的检验、鉴别、共存和除杂,贵阳五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题型题号考查知识点及内容分值2017选择题、非选择题29(6);33(1)(3);34(1)(2);35物质的检验、酸的性质12212016非选择题34(2)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SO452015非选择题31(3)盐酸酸性的检验22014选择题、非选择题6;33(4)物质的检验;物质的除杂212013非选择题39(7)除去NaCl中的杂质1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分值为15分,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预计2018年贵阳中考考查物质的检验的可能性较大。,贵阳五年中考真题演练)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2014贵阳6题2分)

2、如表所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D)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某种化学肥料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氨味该化学肥料一定不是氮肥B点燃某种纤维材料无烧焦羽毛的气味该纤维一定是合成纤维续表选项操作现象结论C向一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D向一未知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先无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中考考点清单)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常见气体的检验气体常见的反应和现象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2点燃,火焰呈浅蓝色CO点燃,火焰呈蓝色CH4点燃,火焰呈浅蓝色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Cl遇AgNO3溶

3、液产生白色沉淀2常见阴离子的鉴别离子试剂或方法现象OH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pH大于7滴加CuSO4溶液(或FeCl3溶液)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或红褐色沉淀)SO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O遇H,澄清石灰水有气体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l遇Ag,稀H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HNO33.常见阳离子的鉴别离子试剂或方法实验现象H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pH小于7加入少量锌粒等活泼金属有气泡产生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有气泡产生加入一枚生锈的铁钉铁锈消失,溶液变为黄色NH遇OH

4、,加热有气体产生,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g遇Cl,稀H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HNO3Mg2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2加NaOH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Fe3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a2加稀H2SO4,稀H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HNO34.溶于水,温度变化情况(1)溶于水吸热:NH4NO3(2)溶于水放热:NaOH、浓H2SO4、CaO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原则物质的分离是将几种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分开;提纯则是要求把不纯物质中的杂质除去。提纯的原则:(1)不增:即在除掉杂质时不增加新杂质;(2)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3)易分离:即操作简

5、便易行,杂质易分离除去;(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易被复原。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1)物理方法分离提纯方法适用范围例子过滤固液混合物(固体不溶于液体)粗盐提纯结晶被分离提纯的物质和杂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差别较大Na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蒸馏、分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石油的分馏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分离Cu粉中混有Fe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2)化学方法化气法: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转化为气体而除去,如除去Na2SO4中的Na2CO3,可加适量稀H2SO4,将CO转化为CO2气体。反应原理为Na2CO3H2SO4=Na2SO4CO2H2O。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

6、入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沉淀。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可加适量的BaCl2溶液,将SO转化为沉淀。反应原理为Na2SO4BaCl2=BaSO42NaCl。溶解法:将杂质用化学方法溶解。如除去C粉中的CuO,可加适量稀硫酸,再过滤。反应原理为CuOH2SO4=CuSO4H2O。转化法: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被提纯物质。如除去CO2中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反应原理为COCuOCuCO2。加热法: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如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加热混合物将NaHCO3转化为Na2CO3。反应原理为2NaHCO3Na2CO3CO2

7、H2O。置换法: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而除去。如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可加过量的铁粉再过滤。反应原理为CuSO4Fe=CuFeSO4。吸收法:将气体中的杂质用固体或液体吸收而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以用NaOH溶液。反应原理为CO22NaOH=Na2CO3H2O。3常见物质的除杂(括号内为杂质)(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溶液(通过氢氧化钠固体)(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7)FeS

8、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8)NaCl(Na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9)NaCl(Na2SO4):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适量的稀盐酸(11)NaOH(Na2CO3):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12)NaCl(CuSO4):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13)NaNO3(NaCl):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14)NaCl(KNO3):蒸发溶剂(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物质的共存1物质共存的含义(复分解反应)物质共存是溶液中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即相互之间不结合生成水或沉淀或气体。2常见离子的颜色

9、:如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紫色)等。3特定条件下物质的共存酸性条件(或pH1):不能与OH或弱酸根离子共存,如CO、SO、HCO。碱性条件(或pH14):不能与H或弱碱的阳离子共存,如NH、Mg2、Ag、Al3、Cu2、Fe2、Fe3、HCO等。,中考重难点突破)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例1】(2017广东中考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检验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鉴别NH4Cl溶液和K2SO4溶液NaOH溶液或Ba(NO3)2溶液B除去CO2中含有的杂质CO点燃或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从NaCl溶液中分离出NaCl蒸发或过

10、滤D检验食醋的酸性紫色石蕊或无色酚酞【解析】A.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会生成氨气,而硫酸钾不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现象不同;硝酸钡会与硫酸钾反应生成沉淀,而不会与氯化铵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B.一氧化碳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不能通过点燃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错误;C.从氯化钠溶液中分离氯化钠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但氯化钠易溶于水,不能采用过滤法进行分离,故C错误;D.食醋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但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可能显酸性或中性,因此不能检验食醋的酸性,错误。故选A。【答案】A 1.(2017德州中考)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D)选项实

11、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氯化铵和尿素分别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B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分别加适量水,用手触摸容器壁C鉴别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分别观察溶液颜色D鉴别烧碱溶液和石灰水分别滴加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物质的除杂【例2】(河南中考)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有:加过量的NaOH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加适量的盐酸;加过量的Na2CO3溶液。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1)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_(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2)请写出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上述试剂中的Na2CO3不能用K2CO3代替,请说明原因_。【解析】加过量的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Na2SO4杂质,为除去CaCl2和引入的杂质BaCl2,再加过量的Na2CO3溶液,而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在过滤之前任何时候加入均可,然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的盐酸,以除去过量的Na2CO3和NaOH;(3)Na2CO3和CaCl2、BaCl2、盐酸反应产生NaCl,而K2CO3和CaCl2、BaCl2、盐酸反应产生KCl,引入了新的杂质。【答案】(1)或、;(2)Na2SO4BaCl2=BaSO42Na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