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鉴赏_第1页
怀古咏史诗鉴赏_第2页
怀古咏史诗鉴赏_第3页
怀古咏史诗鉴赏_第4页
怀古咏史诗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怀古咏史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为标 题的一类诗歌。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石头城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感类型 (1)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2)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

2、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思想感情: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主要手法,(1)借古讽(伤)今 (2)虚实结合 (3)对比 衬托 (4)以景衬情(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哀情) (5)用典,方法指导,1、了解作者、弄清史实 2、明析手法 3、揣摩写作意图,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

3、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4、,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

5、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阅读下面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区别何在?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 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 已挫英雄百万师。,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

6、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11年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春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

7、这首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