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_第1页
近似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_第2页
近似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_第3页
近似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_第4页
近似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类号分类号:O4-3 密级密级:公开 毕业论文 (设计)毕业论文 (设计) 题目: 探究近似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题目: 探究近似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系别:系别:物理系 专业年级:专业年级:物理学 2011 级 姓名:姓名:耿雄飞 学号:学号:20110502116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张丽丽 硕士 2015 年 06 月 03 日2015 年 06 月 03 日 LULIANGUNIVERSITY 原 创 性 声 明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 注明出处

2、。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 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吕梁学院。本人完全了解 吕梁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吕梁学院可以将本毕业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3、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 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吕梁学院。本人 离校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 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吕 梁学院。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老师签名:日期: 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 在经受过多年的物理学习和教育后,我们一说到物理,就会想到力、热、声、光、 电这几种分类,由这些不同的分类综合起来构成了物理这一门大的学科。我们知道了物 理这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研究物质的相互内在联系。而这一切都要以实验为先决条件。 不同物体在不同运动方式的作用下所表现的运动规律也都有所不同, 所以需要我

4、们采用 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处理。 而我们所说的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分类, 是由于物理的不断发展而最终演变出来的。物理学的学科特性,毋庸置疑的使它成为了 自然科学的带头人,而这种严谨、求真的态度也是每一位学习自然科学的人所必备的品 质。物理学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研究基础。从以上这些内容可以知道物理学习对于 每一个将要面对未来自然社会的求知者的重要性。 但是在当下物理学习过程中,主要应用的还是一些较为常用的传统方法,而类似近 似方法这种开阔性思维方式在高端物理研究中应用较多, 在物理教学过程以及较为简单 的物理知识中的使用则非常有限,对中学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限制。所以为

5、了提高教学 水平,开阔学生学习的思维,提高自我思维能力,对近似方法在实际教学和实验中的应 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物理学中常用的近似处理问题方法的分析和研究, 来加深学生对近 似方法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近似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物理学计算中、物理实验中以 及建立物理模型中的具体事例来论证近似方法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近似法;物理学习;思维方式;应用 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After suffered yea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learning, we said today to the physical, wi

6、ll think of force, heat, sound, light, electricity in the several kinds of classification, by these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physical this big subject. We know that the physical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subject is the study of material inner link each other. And all this are

7、 prerequisites for the experiment. Under the action of different objects in different ways of movement rule is different also, so we need to adopt different methods to deal with. And what we call the classical physics and modern physics, the reason will appear such classification, is due to the cont

8、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physical turned out in the end. Physics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 no doubt to make it become the leader of natural science, and this kind of rigorous and realistic attitude and every necessary quality of the study of natural science. Physics i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

9、he theory of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Can know from the above content of physics learning for each face of the future society, the importance of curious nature. But in the present physics learning process, the main application or some of the more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open sex

10、 thinking such as the approximate method applied in the high-end physics is more, in the physical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use of relatively simple physical knowledge is very limited, for th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has a lot of restrictions. the approximate method application in the actual teachi

11、ng and experi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to the physics approximate treatment of the problem method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deepen student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approximate method; Based on approximate method in the study in physics

12、, physics calculation, and specific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in the physical model of the approximate method on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s learning process. Keywords:Approximate method; physical learning; thinking way; application 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第一章近似方法概论.1 第二章 在建立物理模型中近似方法的使用.2 2.1 研究对象的近似化处理.3 2

13、.2 研究条件的近似化处理.3 2.3 对物理过程近似化处理.4 第三章 近似方法的应用.5 3.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近似.5 3.1.1 单摆作圆周运动时的小角度近似.5 3.1.2 实验误差中的近似.6 3.2 近似方法在物理学计算中的应用.6 3.3 近似方法在固体物理学中的应用.7 第四章 结论.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 第一章近似方法概论 物理学是人类探求世界的基础。世界是由物质构成,我们周围所看到的所有现象都 遵循物理学中的规律。物理学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一门学科,才能帮 助我们科学、正确的去了解、感知这个世界。 学习物理,最

14、主要的是去真实的感受事物本质,并通过实验去探究。在十九世纪初 期,世界范围内的物理学之中流传出一句话说:想要对一个东西有一定的熟悉和掌握, 那你必须去测量它,而且还要用一系列的数字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 了解它。物理主要是通过对基本世界中存在的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结构的探索,以及对物 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作出研究和总结。但是完整意义上的物理学,除去上面的内容外,还 必须包含我们研究物质在自然界中运动规律和研究规律时, 需要用到的思维方式和实验 方法,这些综合起来我们称之为物理学。 从以上内容咱们能够看到物理的重要性, 我们也就能够意识到学习物理知识对我们 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物理

15、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我们把很多自 然现象放到实验中去研究它,但是有时候会受到一定外界条件的制约,不能够将实际的 情况完全的展现在实验之中,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对实验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很小的等 效代替,而这种等效代替的方法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近似方法中的一种1。而这里所说的 近似方法是指在分析物理现象和处理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为了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属 性,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和实际需求,忽略研究对象和问题的次要因素,凸出其关键 之处和自身属性,合理地对所研究的题目作出近似处理,使用适当的近似处理的法子和 措施来简化研究的步骤,从而完成实验。 近似方法在许多较为复杂的物理研究中已经有不少的使用

16、,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例如,1916 年,著名物理学家 Newton 在钻研广义相对论期间,提出了一种近似解法并 被频繁应用于求解爱因斯坦的场方程中。Newton 是通过对微小的牛顿力学量进行展开, 之后又通过展开牛顿引力势及其它相关联项来对相对论进行了弱场低速近似。 在之后探 求引力波天文学时,牛顿研究出的力学中近似方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种牛 顿力学近似方法在两个天体运动行星系统的引力波辐射的波形之中更是用途广泛2。 1966 年, 在中国和智利, 都通过应用形式近似法来探究初步阶稀释示踪剂对穿过微血管 的交换作用。 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 第二章 在建立物理模型中近似

17、方法的使用 万千世界,五彩缤纷,身边所发生的一切都真实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其中的物 理过程和物理现象亦是纵横交错、极其复杂。探寻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各种物体最根本的 运动之间的差距以及物质结构的特点, 并且研究他们之间相互作用所满足的条件和会呈 现的状态,这样才能把自然界中的物体的运动、结构和相互作用描述出来,构建出一幅 精致、美丽、多彩且结构化鲜明的图形,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为了研究的方便和 更好的达到所要研究的目的,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物理模型, 以一定的条件和目的为前提, 而这个前提也就是说:我们要抓住所研究对象的关键因素和本质特点,忽略次要影响条 件,将不可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具体化,形

18、成一个具有表征所要研究特点并且不繁琐能 力的理想化模型;也可以将具体实物抽象为更加方便的研究对象3。尽管这种模型构建 法会使得实验结果存在不准确性,然而,如果用这种与实际情况之间有微小差异的理想 化模型来代替研究对象去研究对应的物理目标的话, 得到的规律也是可以去代表和反映 实际研究对象具有的规律的。 想要实现人们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对事物的原理有一个彻底 的了解和概述,掌握它在受到外界刺激或作用的时候所作出的对应的变化和反应。并且 在这个基础之上,去探索、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详细的物理理论。然而,由于物理性质 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如果完全按照物理研究对象的真实本性进行实验

19、,这个问题 就变得非常复杂,难以得出准确的物理定律,也较难完成理论性物理系统的构建。这实 际上也是在告诉我们,想要去对一些难以探究的物体有更准确的定位和分析,这就必须 要我们把它从整体剥离出来,对它进行单独的个体分析,从而建立恰当的理想模型。 “在我们研究事物的时候,不能只满足于外部一些特质属性的研究,而是应该尽力 去为它建立一个虚拟模型,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加完整的了解它”,类似的话开尔文这位 物理学家也曾经有过相似的表述。这表明,用物理模型来解决物理问题,这种应用程序 的建立,是一个强大的武器4。如果用来创建物理科学理论的话,从某一种程度上说, 各种理想模型的涌现恰恰是物理学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阔

20、范围发展的首要标志之一。 实际 上所有物理学中涉及到的原理、定律,都是我们在忽略掉微量因素的影响后通过近似建 立的理想模型, 并且在建立模型之后, 我们通过对理想模型作研究总结出来的。 可以说, 如果离开了理想模型,那么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将出现举步不前的窘境。理想模型是人为 从真实东西里面剥离出的,它是和客观实际近乎于相同的真实反映。在物理发展中,如 果一些物理模型能够在漫长发展历程中存留下来,那都是饱经实践的洗礼的。这种科学 的概括更加深入、更加精确也更加完整地反映着自然。 根据物理学几十年中对近似方法的应用情况, 模型的近似大致上可以有以下两种情 况,第一种即上面所讲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近似;第

21、二种是对所研究对象的外界环境做出 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 近似处理,例如光滑平面、均匀磁场以及均匀电场,都是将所研究对象所处的外界环境 合理化,忽略掉其它一些对实验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最终得到的理想替代模型 5。 2.1 研究对象的近似化处理 关于对研究对象的近似,当我们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产生的机械运动的时候,我们 就可以忽略掉这个研究对象的外形、大小、材质,来主要研究它的运动情况,也就是相 当于把它看成是一个没有外形和体积大小的一定质量的质点这种理想化模型。 例如一种带电体的理想近似模型点电荷。如果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带电体的 大小和外形还有电荷分布情况能够忽略不计,便能够将

22、它看做是几何上的一个点,那么 与上述条件相同的带电体我们都可以称为点电荷。一个真实的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 不单单和带电体本身息息相关,还关系到所研究问题的性质以及对精度的要求。 点电荷是真实带电体的剥离、近似和提炼,它是在创建适用大部分现象的基本规律 时对实物的不能缺失的对模型理想化近似,又是把繁琐多样的实际问题变通、分解为基 本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剖析手段。比如,库仑定律、洛伦兹力公式的创建,带电体产生的 电场还有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定性探索,还有试验电荷的引入、探索,都和点电荷的 出现密不可分。 与点电荷相似的还有我们物理中定义的一种在运动或受力作用下, 形状和大小没有 变化,而且,内部微观

23、分子相互之间的方位也不发生变动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刚体。我 们在研究刚体运动的力学规律时,忽略物体受到外力时所发生的微小形变。还有流体力 学中我们人为设定的不能够压缩且无黏性和滞留性的“理想流体”6。这些都是我们所 研究的近似方法的典型范例。 2.2 研究条件的近似化处理 当我们研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情况时,我们知道地球体积和质量都很大,但是 在研究天体运动时放在整个太阳系中这些因素所引起的影响十分微小, 也就是说我们可 以忽略掉,即作出近似处理。还有类似一艘船上面的一颗螺丝钉这种相对情况,都可以 作出近似处理。此外,哥白尼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其实就是对天体运动的简化最直观常 见的范例,原子核模

24、型是卢瑟福对原子模型的简化近似模型,还有点光源、弹簧振子、 单摆、轻绳、薄透镜等等都是对研究对象的实体近似。还有我们在力学解题过程中通常 遇到的“光滑平面”、“不计空气阻力”、“忽略摩擦阻力”等条件, 实际上就包含了 对一些次要条件的近似, 因为这种理想情况一般都非常难以实现, 这只是为了研究问 题的方便而假想的。此外, 还有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细绳”、“轻杆”、“轻弹簧”等 隐含条件就表明了研究对象中绳子、杆、弹簧的质量是能够忽略掉不去计算的, 只需专 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4 注于研究问题的主要分析对象。还有在杠杆问题的探讨过程中“硬棒”的“硬”也就是 告诉我们说不需要去考虑该实验杆

25、的形变, 即可以把它看作刚体来进行研究。 2.3 对物理过程近似化处理 近似方法在物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力学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 直线运动就是对物理过程近似的理想化模型。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 符合匀速直线运 动规律的行为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是很困难 的。 因此,匀速直线运动其实也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方式,可是把实际的运动近似处理成 匀速直线运动,为我们的物理学习和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 还有简谐运动也是作了近似处理的。 日常所说的振动是一种很复杂的过程, 为了研 究振动过程, 并揭示其基本规律, 我们从振动开始到结束进行近似简化,把摩擦力以及 空

26、气阻力造成的影响忽略掉,这样,振动的过程就变得极其简单,也是我们期望看到的 形式,就是简谐运动。我们将简谐振动中的弹簧振子运动所呈现的一系列现象近似看作 简谐运动。 还有等压变化、 等温变化、 等容变化以及绝热过程等热学中需要研究的过程, 也都是属于过程的理想化模型7。 自然界的物质,从银河系到太阳系,从浩瀚宇宙到微观分子、原子等其它基本微粒, 从电磁场到引力场,无一例外的都存在于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任 何一个物理过程产生的物理现象都是由很多很多相互联系的运动状态组合而成的。 想要 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一种主要运动状态,并且寻找它的运动规律,我们就能够按照近似方 法的定义,抓住主

27、要研究条件,忽略次要条件带来的影响,将一些琐碎繁杂的物理变化 进行分解、简化、剖析,最终概括成简单易解的物理过程。利用这个对物理过程的近似, 我们就能够比较容易的去描述身边客观世界中的实物的运动规律8。 比如:1、我们在自由落体的研究可以将其看成是忽略掉空气阻力和由于高度的改 变造成重力加速度出现波动的影响因素之后的理想化匀加速直线运动;2、弹性碰撞是 忽略掉物体之间的相互摩檫之后的理想化运动过程:3、再有我们在研究无限长通电螺 线管中的均匀磁场时, 做近似处理: 不考虑边缘效应从而把磁感应强度当作是一种恒量; 4、还有上面介绍过的简谐振动也是将阻尼振动忽略掉之后得到的一种等幅振动;5、我 们

28、也可以忽略掉气体微观分子在两个容器壁之间运动式和其它的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 作用,还有分子和器壁碰撞时产生的摩擦,来将这种碰撞运动看成是完全弹性碰撞来得 到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此外,我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匀速圆周运动、匀速直 线运动以及抛体运动、准静态过程还有弹性碰撞等等也都属于物理过程中近似方法的运 动实例。 这种对物理过程的近似处理的方法,不仅能够将问题简化,将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 提炼出来,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5 第三章 近似方法的应用 3.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近似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把建立在一定实验基础之上但

29、是却不能通过直接操作来 实现的实验进行科学抽象,我们称之为是实验近似方法。我们用理想化实验来形容近似 处理后的实验,它是通过想象和推理来完成的。虽然是推理得来,但是实验过程和实验 基础都是可以保证它的可行性和可信度。 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设定的先决条件是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时, 咱们能够认定为小车受到的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和重物(盘) 所受重力的大小类似相等, 最终得出小车产生的加速度 a、受力 F 和质量 m 三者之间的关联。这也是物理实验的一 种近似9。 3.1.1 单摆作圆周运动时的小角度近似 图 130时弦长弧长对比 如上图,经过实验可以测得角度大小相同得圆心角和半径对应弧长

30、 AB 和弦长 AB, 当圆心角大约为 30大小时,弧长和弦长就变得非常接近了(大约相差百分之 1.2%)。 而当圆心角大小变成 10时,弧长和弦长接近相等(相差大约为 1.3)。如下 图,如果不将精确度设置为十万分之一,就看不到他们之间得区别。我们可以推断得出 当角度很小的时候(10以下足够),该角度对应的弧长和弦长就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图 210时弦长弧长比例 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6 3.1.2 实验误差中的近似 我们知道物理学习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测量。自然界任何物质都 有其各种各样的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性质。那么,我们把可以反映出这些特点和性质的 真正的客观数值,

31、称之为真值。而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真值,就必须要去实际测量、计算。 但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测量方式和手段、使用仪器以及测量者的自身及 其它一些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测量结果的不够精确10。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真实的数据和测量所得的数值都是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的。也就 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测量误差,误差是用来衡量所测数值对比于客观真实结果的偏离程 度。为了减小误差,使得测量结果和真实数据更加接近,我们引入平均值概念,也就是 统计理论, 通过多次测量所得的平均值来减小误差的大小,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减小误差, 也是一种近似的处理方式。 误差除了有系统误差以外,还有系统误差,这俩大部分构成。在实验过程中

32、,有的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使用近似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谨记不能为了简化实验过程而将 一些不能够简化的因素忽略掉来使得实验过程变得简单快捷,这是违背实验原则的,也 是物理学习一种和物理物理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背道而驰的做法, 我们在使用近似法的 时候一定要严格的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1。 3.2 近似方法在物理学计算中的应用 物理学作为一门必须以实际躬行去探求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定量科学,物 理问题的解答过程必不可少的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 计算与物理之间紧密相连, 要想学 好物理知识, 必须有优秀的计算能力。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作出合

33、 理的近似,例如在数量级估计的时候可以忽略的结果项的效果比较,还有用有限过程代 替无限过程等等。 比如常见的三角函数近似公式运用到单摆实验中有:当 1 时, tansin 证明: 设单摆运动时, 摆锤在运动路线上沿着切线方向受到的力大小为: mgsinF 在 5时, sin 考虑到分解到切线方向上的力与位移方向相反,所以在单摆作小幅度的来回反复运 动时, 可大致将其看作简谐振动。近似方法还用于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假设有一图 形为用油膜法测分子大小时油膜在坐标纸上的投影, 每格正方形大小为 0.5cm 2 , 计算 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7 出油膜面积的大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计算完整格

34、的格数和不完整格的格数, 对不完整 的格子进行近似处理,进而统计格数来计算分子大小12。 3.3 近似方法在固体物理学中的应用 固体物理学中,在研究晶体结构问题时,晶格结构中最简单的时一维晶格,但是却 可以用来描述晶体结构中的所有性质和属性。而且三维晶格的性质、结构也可以从一维 晶格的描述中作近似法得出。一维晶格原胞基矢的倒格子基矢可以表示为 vab vab vab / )a (2 / )a (2 /a (2 213 132 321 ) 其中)( 321 aaav 对一维晶格而言只有一个基矢, 在计算倒格矢时可以假设还有其它两个基矢和这个 基矢相互垂直,从而可以求出倒格矢。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三

35、维晶格的计算。 一维晶格和三维晶格都具有简单格子和复式格子。 我们可以通过对一维晶格中简单 格子和复式格子中的每个原子的位置表示方法并将其推广到三维晶格中, 从而将三维晶 格中各简单格子和复式格子中每个原子的位置表示出来。还有,一维晶格具有最简单的 晶体结构和最低的配位数,可以根据它来推测出三维晶格的配位数为 4、6、8、12,而 层状结构晶体的配位数是 3。 另外在学习格波的时候,可以通过一维原子链来研究晶格的振动,它不仅全面的凸 显格波的基本特点,而且简单易懂。在固体物理学中,我们在探究一维单原子练和一位 双原子链的色散关系时,往往可以通过求解它们的动力学方程得出(研究时我们采用相 同的周

36、期性边界条件)13。 而在固体物理学中更为复杂的时三维晶格的振动, 正常求解我们很难的到晶格振动 的近似解。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使用一种近似的方式、手段将三维晶格振动的形式由一维 复式格子公式中推导出,从而总结出晶格的通用普遍振动规律。在从一位情况推广到三 维之中就可以得到结果14。 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8 第四章 结论 这一篇论文,我们通篇通过对四点进行了论述,分别是:1、近似方法在物理学发 展进程的影响,2、它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引用,3、我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方 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4、我们在物理学计算中所用到的近似方法。通过上面的论述我 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近似方法在我们的物理

37、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充分 了解近似方法的重要性。也可以说近似方法和物理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从上文中对近似方法在固体物理学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知道, 近似方法的使用从中学 物理贯穿到大学物理;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都有使用。近似方法可以为我们提 供一种思维方法的同时也为我们的解题有了更多一种的方法, 更加是物理学中的一种重 要研究方法。 对于近似方法的熟练掌握,不仅仅是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了物理知识,更加重要的 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提升。因为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系统下接受 教育,会变得越来越变得缺乏主观能动性,养成一种被动式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 生们的思维受到了

38、禁锢,变成了学习的机器。而在现代生活中,在这种模式下成长,未 来是无法生存的。社会需要的是创新性,这需要思维开阔,有自己的想法。而不需要机 械式的人员。所以,无论是从学习的角度还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近似方法以及 其它的开阔性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候的思维方式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 手段、方式。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为学生传达这种物理思维方式, 善于近似、简化去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让学生真正的具备这种思考处理问题 的能力,才能够在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之中战胜对手,成为生活的强者。 但是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近似方法的使用也是一样的,我们在掌握了近似方法 的应用以后,不能够不管所研究的事物对象的实际情况,一味的去使用近似法,这样极 有可能造成对实验结论的不准确,出现错误。我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能够直接测量或者 计算的问题时,要老老实实去计算、求解,只有在符合近似法的使用范畴时,才可以去 用来求解。 综上所述,近似方法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