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论 文论文(设计)题目:浅议移动网络中传输承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请将论文题目居中对齐已调整班 级: 2014级移动通信技术二班姓 名: 杨子贤 学 号: 1411302205 指导教师: 杨一荔 时间: 年 月 日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设 计(论文)任 务 书班级 2014级移动通信技术二班 姓名杨子贤 学号1411302205 论文题目浅议移动网络中传输承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指导教师姓名杨一荔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副教授一、设计(论文)内容与方法1、分析城域网传输技术发展趋势,2、重点对mstp、ptn传输技术的技术优势与缺陷进行分析。3、对各种传输技术在中国移动
2、城域网组网中的应用给出合理化建议。二、设计(论文)写作要求1、收据的资料要真实2、计算的数据要正确3、论点明确,论据充实,中心思想集中鲜明4、层次清楚,结构完整5、图表要科学、规范、合理而整洁6、内容要翔实,语言简洁流畅,逻辑性要强7、不得由他人包办代替或抄袭他人作品8、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撰写论文9、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技术相结合,运用图表等直观表现手法10、设计(论文)字数在5000字左右三、设计(论文)写作步骤1、到学院网站的教务管理系统中下载论文相关表格,了解论文格式要求,并填写毕业设计相关表格。2、准备从图书馆或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列入参考文献目录。3、按
3、照设计要求拟定论文提纲及目录。4、进行调研或实践获得相关数据或设计参数。5、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及数据,进行论证或方案设计,得出自己的看法。6、按照规定格式进行论文的撰写。论文字数在5000字左右。7、论文初稿上交截止时间2017年3月31前,定稿时间截止2017年5月20日,逾期拒收,后果自负。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ptn建设中的问题分析j.邮电设计技术 刘锐,陈君 编 (2009年1月3日)2ptn组网模式下的td-scdma基站同步问题探讨j.光通信研究 罗建虹, 范志文等 编 (2009年1月3日)3城域网技术浅析j.中国数据通信 李东颖 编(2003年11月14日)4mstp、ptn 和
4、p-otn 在网络中的定位及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蒋俏峰 陆伟 编(2012年1月6日)任务书调整至一页已调整完成时间 2017年5月20日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浅议移动网络中传输承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杨子贤【内容摘要】:现21世纪的通信网的传输中,为了实现电信网的高速化、数字化、综合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传输承载技术在这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先从大体上论述了中国城域网技术概念和发展趋势,然后从移动通信领域针对mstp技术与ptn技术做比较详细的对比和分析,论述两种技术在该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差异对比。之后再从中国移动城域网方面论述下其他传输技术以及对该领域的发展和趋势做分析及建议。
5、【关键词】:城域网 分组传送网 多业务传送平台 组网技术删除标点,用空格分隔已调整 目录第一章城域网传输技术简介1第一节城域网传输技术的概述1第二节城域网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1第二章mstp技术与ptn技术3第一节两种技术方案的总体概述32.1.1.mstp定义32.1.2.mstp关键技术及原理42.1.3.ptn定义72.1.4.ptn关键技术及原理8第二节mstp与ptn的主要概念和关键差异112.2.1.关键差异122.2.2.两种技术在网络层次中的定位13第三节两种技术的常用特性对比142.3.1.1588 v2时钟142.3.2.同步以太网142.3.3.top142.3.4.tun
6、nel/pw aps152.3.5.msp和tps15第四节保护策略对比152.4.1.小结152.4.2.综合分析16第三章中国城域网组网中运用的其他传输技术与建议17第一节其他传输技术173.1.1.基于以太网的城域网方案173.1.2.基于atm的多业务平台183.1.3.弹性分组环(rpr)18第二节对中国移动城域网组网技术应用的建议203.2.1. 中国移动城域网在网络容量和网络安全上的不足203.2.2. 中国移动城域网优化方案建议21参考文献25第一章 城域网传输技术简介第一节 城域网传输技术的概述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man) 的概念源
7、于数据通信,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引入的。man 面向企事业用户和居民小区用户,需要支持多种协议和速率的客户层信号,连接不同方式的接入设备,最大可覆盖城市及其郊区范围。城域网应该具有很强的带宽管理功能,为不同带宽和时延要求的业务迅速、高效地提供所需传输带宽。随着骨干网、接入网容量的大幅度提升带宽和距离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地集中于几十公里的数量级。 近年来,man 中引入了很多先进技术,速率不断提高,业务趋于多样化。man 所提供的带宽已经从155mbit/s、622mbit/s向2.5gbit/s及10gbit/s 发展。man 现在正在朝着一个能承载话音、数据和视频等所有比特流的业务网演变,
8、将成为一个需要包容所有协议、速率和业务的中间环节。第二节 城域网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今桌面型电脑以及移动终端都普遍连接百兆以太网络。同样在连接这些终端的设备也在普遍的相互连接,利用百兆或者千兆构成的网络结构,连接用户与服务供应商节点(pop)之间的通信成为通信领域的进展瓶颈,于是继光长途网、以太网的大规模建设之后,建立高效经济的支持多业务的城域网已经成为各运营公司的共同努力目标。网络业务的日趋高速发展,为各运营商建数据和差un通业务并重的成语传输网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随着中国电信业务的逐渐发展,城域网传输技术成为各运营商抢占市场的主战场。城域网业务类型现在从以单纯的tdm业务为主、2mb/s为
9、颗粒向数据业务为主、宽带接口过度。业务类型的变化必然带来物理层基础网络的变化。运营商面临着对城域传输网络重新规划和设计建设的任务,如何进行有效的规划,保证从过去单纯满足以话音传输为主,相对静态的网络过渡到支持多业务、动态可扩展性强的网络是各个运营商都关心的问题,多功能、低成本、传输与业务提供向结合是城域网的主要特色。目前城域网中的关键技术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基于wdm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弹性分组环(rpr);软交换;多业务换;稀疏波分复用(cwdm);分组传送网(ptn)。第二章 mstp技术与ptn技术第一节 两种技术方案的总体概述1.2.2.1.1.2.2.1.2.1.1
10、. mstp定义mstp是指基于sdh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多种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城域网mstp建设方案是介于传统的“sdh+atm”方案与未来全光智能网络之间的一种目前现实可行的城域网建设方案。mstp明显地优于sdh,主要表现在多端口种类,灵活的服务提供,支持wdm的升级扩容,最大效用的光纤带宽利用,较小粒度的带宽管理等方面。由于它是基于现有sdh传输网络的,可以很好地兼容现有技术,保证现有投资。由于mstp可以集成wdm技术,能够保证网络的平滑升级,从某种程度上也是metro-wdm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之一。mstp系列设备为城域网节点设备,是
11、数据网和语音网融合的桥接区。mstp可以应用在城域网各层,对于骨干层:主要进行中心节点之间大容量高速sdh、ip、atm业务的承载、调度并提供保护;对于汇聚层:主要完成接入层到骨干层的sdh、ip、atm多业务汇聚;对于接入层:mstp则完成用户需求业务的接入。由于mstp是基于sdh技术的,所以mstp对于传统的tdm业务可以很好的支持;技术的难点是如何利用sdh来支持ip业务,也就是如何将ip数据映射到sdh帧中去。早期的mstp利用ppp(rfc1661、rfc1662、rfc2615)来完成对ip数据的映射;它通过“ip包-ppp分组-hdlc封装-sdh相应vc”过程来实现ip ov
12、er sdh(或packet over sonet-pos),这种方法技术成熟,适于多协议环境,但由于它不是专为sdh设计的,在帧定位时开销较大,且传输效率与传输的内容有关,因此效率较低。现在主流的mstp产品均采用g.7041中定义的gfp协议来实现将高层信号映射到同步物理传输网络的通用方法,完成多种业务数据向sdh帧中的映射,它定义了两种映射方式:transparent和frame mapped。前者有固定的帧长度,可及时处理而不用等待收到整个帧,更适合处理实时业务如视频信号(dvb)和块状编码的信号如存储业务(fiber channel,ficon,escon);而后者没有固定的帧长,接
13、收到一完整的帧后再进行处理,可以用来封装ip/ppp或以太网mac帧。现在也有少数mstp产品利用laps(x.86)协议来实现业务数据向sdh帧中的映射,laps是基于sdh/sonet的,不需要链路初始化,也不需要像ppp那样需要重启定时器(restart timer),所以laps具有较高效率和更高的性能保证能力。但是这种mstp实现方式在应用中并不多见。2.1.2. mstp关键技术及原理l 虚级联vc的级联概念是在itu-t g.7070中定义的,分为相邻级联和虚级联两种。sdh中用来承载以太网业务的各个vc在sdh的帧结构中是连续的,共用相同的通道开销(poh),此种情况称为相邻级
14、联,有时也直接简称为级联。sdh中用来承载以太网业务的各个vc在sdh的帧结构中是独立的,其位置可以灵活处理,此种情况称为虚级联。 从原理上讲,可以将级联和虚级联看成是把多个小的容器组合为一个比较大的容器来传输数据业务的技术。通过级联和虚级联技术,可以实现对以太网带宽和sdh虚通道之间的速率适配。尤其是虚级联技术,可以将从vc-4到vc-12等不同速率的小容器进行组合利用,能够做到非常小颗粒的带宽调节,相应的级联后的最大带宽也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调节。虚级联技术的特点就是实现了使用sdh经济有效地提供合适大小的信道给数据业务,避免了带宽的浪费,这也是虚级联技术最大的优势。l 通用成帧规程gfp是在
15、itu-t g.7041中定义的一种链路层标准它既可以在字节同步的链路中传送长度可变的数据包,又可以传送固定长度的数据块,是一种简单而又灵活的数据适配方法。gfp采用了与atm技术相似的帧定界方式,可以透明地封装各种数据信号,利于多厂商设备互联互通;gfp引进了多服务等级的概念,实现了用户数据的统计复用和qos功能。gfp采用不同的业务数据封装方法对不同的业务数据进行封装,包括gfpf和gfpt两种方式。gfpf封装方式适用于分组数据,把整个分组数据(ppp、ip、rpr、以太网等)封装到gfp负荷信息区中,对封装数据不做任何改动,并根据需要来决定是否添加负荷区检测域。gfp封装方式则适用于采
16、用8b/10b编码的块数据,从接收的数据块中提取出单个的字符,然后把它映射到固定长度的gfp帧中。l 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是在itu-t g.7042中定义的一种可以在不中断数据流的情况下动态调整虚级联个数的功能,它所提供的是平滑地改变传送网中虚级联信号带宽以自动适应业务带宽需求的方法。lcas是一个双向的协议,它通过实时地在收发节点之间交换表示状态的控制包来动态调整业务带宽。控制包所能表示的状态有固定、增加、正常、eos(表示这个vc是虚级联信道的最后一个vc)、空闲和不使用六种。lcas可以将有效净负荷自动映射到可用的vc上,从而实现带宽的连续调整,不仅提高了带宽指配速度、对业务无损伤
17、,而且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动态调整系统带宽,无须人工介入,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网络利用率。一般情况下,系统可以实现在通过网管增加或者删除虚级联组中成员时,保证“不丢包”;即使是由于“断纤”或者“告警”等原因产生虚级联组成员删除时,也能够保证只有少量丢包。2.1.1.2.1.2.2.1.3. ptn定义ptn(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是指这样一种光传送网络架构和具体技术: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它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tco),同时秉承光
18、传输的传统优势,包括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ptn支持多种基于分组交换业务的双向点对点连接通道,具有适合各种粗细颗粒业务、端到端的组网能力,提供了更加适合于ip业务特性的“柔性”传输管道;具备丰富的保护方式,遇到网络故障时能够实现基于50ms的电信级业务保护倒换,实现传输级别的业务保护和恢复;继承了sdh技术的操作、 管理和维护机制(oam),具有点对点连接的完美oam体系,保证网络具备保护切换、错误检测和通道监控能力;完成了与ip/mpls多种方式的互连互通,无缝承载核心ip业务;网管系统可以控制连接信道的建立和设置,实现了
19、业务qos的区分和保证,灵活提供sla等优点。另外,它可利用各种底层传输通道(如sdh/ethernet/otn)。总之,它具有完善的oam机制,精确的故障定位和严格的业务隔离功能,最大限度地管理和利用光纤资源,保证了业务安全性,在结合gmpls后,可实现资源的自动配置及网状网的高生存性。2.1.4. ptn关键技术及原理这部分内容和标题不符合,请认真查阅资料并修改已修改l pwe3pwe3即端到端的伪线仿真,又称vll (virtual leased line ) 虚拟专线,是一种业务仿真机制。它指定了在ietf特定的psn上提供仿真业务的封装/传送/控制/管理/互联/安全等一系列规范,pw
20、e3是在包交换网络上仿真电信网络业务的基本特性,以保证其穿越psn而性能只受到最小的影响,而不是许诺完美再现各种仿真业务。简单来说,就是在分组交换网络上搭建一个“通道”,实现各种业务的仿真及传送。其原理是在隧道端点建立和维护pw,用来封装和传送业务。用户的数据报经封装为pw pdu之后通过隧道tunnel传送,对于客户设备而言,pw表现为特定业务独占的一条链路或电路,我们称之为虚电路vc,不同的客户业务由不同的伪线承载,此仿真电路行为称作“业务仿真”。伪线在ptn内部网络不可见,网络的任何一端都不必去担心其所连接的另外一端是否是同类网络。边缘设备pe执行端业务的封装/解封装,管理pw边界的信令
21、、定时、顺序等与业务相关的信息,管理业务的告警及状态等;并尽可能真实地保持业务本身具有的属性和特征。客户设备ce感觉不到核心网络的存在,认为处理的业务都是本地业务。图2-1 pwe3的仿真原理l mpls技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它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地址、转发和交换等能力。更特殊的是,它具有管理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在运营mpls的网络内(即mpls域内),设备之间运行标签分发协议(如ldp、rsvp等),使mpls域内的各设备都分配到相应的标签。ip数据包通过mpls域的传播过程如下:1. 入口边界ler接收数据包,为数据包分配相应的
22、标签,用标签来标识该数据包;2. 主干lsr接收到被标识的数据包,查找标签转发表,使用新的出站标签代替输入数据包中的标签;3. 出口边界ler接收到该标签数据包,它删除标签,对ip数据包执行传统的第三层查找。图2-2 mpls的工作原理l mpls-tp技术mpls-tp: mpls transport profile,是一种从核心网向下延伸的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2008年4月起由ietf和itu-t共同成立了联合工作组(jwt) , 负责联合开发,ietf负责标准的制定,itu-t负责提出传送的需求。mpls-tp构建于mpls技术之上,它的相关标准为部署分组交换传输网络提供了电信级的完
23、整方案。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基于ip核心网,对mpls/pw技术进行简化和改造,去掉了那些与传输无关的ip功能,更加适合分组传送的需求。 为了维持点对点oam的完整性,引入了传送的层网络、oam和线性保护等概念,可以独立于客户信号和控制网络信号,符合传送网的需求。态控制平面支持、较低的capex+opex。在mpls-tp 网络中,面向连接的特性是通过伪线(pw)技术实现的。伪线允许服务供应商在一个基于分组技术的汇聚网络中传送基于电路的网络的传统业务,同时也可以传送新兴的业务。传送过程:客户边缘设备ce1与服务提供商边缘设备pe1相连,pe1对要传输的原始业务进行打包封装处理,再通过伪线进行传输
24、。在接收端,pe2对接收到的业务进行帧校验、重新排序等处理,还原成原始业务,交给客户端设备ce2。如下图所示:图2-3 mpls-tp的传送原理第二节 mstp与ptn的主要概念和关键差异2.2.2.3.1.2.2.1.2.2.2.2.1. 概念差异ptn即为分组传送网,这里分别针对“分组”、“传送”关键词说明其特点:“分组”说明其交换核心为包交换,相对mstp的电路交换,可统计复用交换带宽,针对未来高突发统计分部的数据业务,实现不同业务的贷款共享,提高带宽利用率;“传送”说明其具有高可靠性(完善的保护)、可运营(用户可精确控制配置,可以定制qos)的传统sdh承载网络的特征;ptn采用mpl
25、s或ip等作为tunnel承载层,能简化端到端业务配置,路由自动发现、故障时frr/重路由保护;而mstp即为多业务传送平台,这里针对“多业务”、“传送平台”关键词说明其特点:“多业务”说明其相对传统sdh设备只提供stm/sonet接口等高低阶复用接入接出设备相比,新增一台、atm、prp、fr等链路层业务接入汇聚,在1个设备上实现了多种业务的接入汇聚并通过统一的封装层sdh承载,实现了传统以太/atm设备与sdh设备的结合,丰富的接口满足了传统sdh设备进入网络环境复杂的城域网环境;“传送平台”说明其具有高可靠性、可运营型,通过完善多层次的保护方案实现故障时50ms回复;另外,mstp通过
26、ason实现了业务传送路径的自动发现、重路由保护等,引入了动态机制,能进一步提升sdh网络的可靠性。2.2.1. 关键差异ptn与mstp相比最关键的差异是引入了包交换的核心,适用了all ip的要求,同时在封装层引入了pwe3,多种不同老技术,比如:atm、fr、pdh、mlppp等在包交换网络中统一适配承载,实现多网归一,降低网络运营成本。ptn提供tunnle/pw等软管道,实现带宽大小的精确控制;而且ptn支持1588v2等psn时钟时间传送技术,可以消除对gps时钟的需求,降低成本,满足移动承载网络lte演进的要求;注意间距统一已修改对于mstp,mstp具有电路交换的核心,给指定用
27、户分配的带宽固定,即使该用户无业务流量,任然固定占用该带宽,不能和其他业务共享,不能统计复用,设备交换带宽利用率较低,不能适应数据业务高速增长高突发的带宽需求;mstp提供的是vc应管道,带宽固定分配,能满足传统语音通讯业务要求;但是不支持1588等psn时钟/时间传送技术,对于频率同步,能通过sdh时钟机制高质量的实现;但对时间同步,没有解决方案,在需要时间同步的移动承载领域,必须使用gps时钟。2.2.2. 两种技术在网络层次中的定位从长途网层面来说,目前主要有核心路由器互联构建而成,以及传送层所对应的优选技术是大容量长距离的波分复用系统,辅佐以波长级别的超大颗粒掉地。设备类型以10g、4
28、0g和100g dwdm为主。如果是针对于本地网的核心层面,也和长途网类似,也主要由路由器互联构建,业务量也相对均匀分布,同样,对传送层面的需求主要是大颗粒直连和相对大颗粒的调度功能,相对应的设备类型为广义的p-otn设备,可以配备光层波长级别的调度,也可以配置odu电层的调度组网。而从本地网的汇聚层面来看,调度需求加大,现有的三层路由设备、二层ptn设备以及一层mstp设备都能很好的满足建网需求。同时随着业务量的加大,p-otn也渐渐引入。到了本地网的接入层面,主要也是以二层ptn设备以及一层mstp设备为主,三层路由虽然也能满足绝大多数要求,但是考虑到成本较高,实际的网络情况中却少有使用。
29、第三节 两种技术的常用特性对比2.2.2.3.2.3.1. 1588 v2时钟ptn作为综合接入网,需要接入td-scdma、cdma2000、lte等要求时间同步的无线基站,因此需要具备将基站控制器的时间分发到各个基站的能力,这就需要1588.而传统的mstp不支持1588 v2时钟同步,接入需要时间同步的基站时,采用gps提供基准时间,相对来说成本就会比较高;2.3.2. 同步以太漏字了已添加网ptn同步以太网是通过phy实现频率同步,要求全网仪态物理层均支持,才能实现端到端的频率透穿,该机制与sdh物理层时钟频率采用相同的方式;mstp就不支持同步以太网,采用sdh网进行时钟同步;2.3
30、.3. top通过ptn的top/acr协议,跨越异步网络实现nodeb/bts与rnc/bsc的频率同步而mstp不支持top时钟2.3.4. tunnel/pw apsptn的tunnel/pw aps为1+1/1:1 aps保护,使用mpls oam的cv、ffd等实现快速故障检测,实现50ms快速保护倒换,链路故障时业务快速恢复,实现业务的高可靠性,方便实现业务端到端的保护;mstp则支持sdh 1+1/1:1/1:n的msp/sncp保护,实现类似功能2.3.5. msp和tpsptn支持stm-1光口1+1/1:1/1:n的线性复用段保护,支持带e1接口板的mq1子卡的tps保护,
31、实现板级故障保护。而mstp支持更多类型的复用段保护,也支持带e1/e3等接口板的sdh支路板的tps保护,实现板机故障保护。2.3.2.4.第四节 保护策略对比2.4.2.5.1.2.2.1.2.2.2.3.2.4.2.4.1. 小结ptn组网保护策略与mstp网络相比,最大变化是汇聚层不再采用环网保护方式,而是选用线性端到端保护机制,有点类似sdh网络中的全程sncp保护。这种结构的优点非常明显:减少业务调度层次,得到了网络扁平化的效果,减少了很多穿通节点,提高了路由管理效率。同时,为了增强网络的安全性,避免单节点失效带来的业务丢失,接入层与汇聚层的互连建议采用双节点保护组网方式。双节点组
32、网方式在mstp网络中已有大量应用,大大增强了网络安全性,建议对于当前光缆资源还不具备双节点互连的接入环,应积极进行光缆路由双节点改造。对于核心层ptn设备的保护,一端核心层ptn设备的业务可能需要送到分属不同机楼的多个不同rnc,因此核心层需要具备业务调度功能。该调度功能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核心层otn网络波长资源来进行调度,主要适合调度业务量较大的网络;另一种方式是将核心层ptn设备组建成一个10ge调度环,环上节点两两之间均可能存在业务需求,业务为分散方式,这有利于发挥环网保护的优势。因此在设备能够支持的情况下,可采用wrapping环网保护技术,利用该环的调度功能实现业务灵活
33、调度。2.4.2.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来看,ptn保护技术沿袭了sdh网络保护技术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身特点提出多项保护方式的补充,形成了一套适合ptn网络的完善保护技术和策略。在进行ptn网络建设过程中,应恰当地使用这些保护技术和策略,才能发挥ptn网络的最大优势。当然,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推广都是循序渐进的,在今后的ptn网络规划建设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完善全网的保护机制和策略。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中国城域网组网中运用的其他传输技术与建议第一节 其他传输技术3.3.2.1.2.3.3.1.3.3.1.1. 基于以太网的城域网方案作为城域传送网的最初形态,以太网直连被看作是最简单的城
34、域传输组网方式,它只需要少量的规划、设计和测试工作。作为一种标准技术,以太网互连操作性好,具有广泛的软硬件支持,成本低。它是一种与可适应多种媒体的技术,可以提供与铜线对、电缆和各种光纤等不同传输媒体透明的接口,避免了重新布线的成本, 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支持10mbit/ s、100mbit/ s、1gbit/ s 和10gbit/ s 的速率,以端到端的形式出现,消除了网络边界处的格式变换,减少了网络的复杂度。以太网技术用于man 主要有3 种方式: eos ( ethernet oversdh) 、eod( ethernet over dwdm) 和eorpr( ethernet over
35、 rpr) ,传统厂商基本选用前两种方式,而以数据业务为主的新兴厂商选择后一种方式。但是当以太网应用到城域网时,它的qos 就得不到保证,无法提供实时业务所需的qos 以及多用户共享节点和网络所必需的记费统计功能;缺乏安全机制保证,在man 中利用上层来处理安全需求是不能接受的;网络管理能力很弱,目前只有网元级管理系统;由于是点到点的直连,省掉了交换设备,无法提供故障定位和性能监视,不支持回环测试和倒环保护。所以只有解决了上述主要问题,以太网才可以顺利地应用于man 和wan。3.1.2. 基于atm的多业务平台atm 的固有设计已经充分考虑了业务的qos(服务质量) 问题,因此可以为ip 或
36、其他任意信号提供面向连接的、带宽可控、安全性好、延时小的高质量业务,特别是atm vp 技术可以使sdh网更有效地承载数据流。但是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主要包括:网络体系结构复杂;传输效率低下;速率难以提高;信令建立复杂,选路灵活性不高;硬件投资高,运行维护管理复杂;有较大的带宽损失;不适应大型ip 骨干网应用。所以以atm 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不是一个长远的解决方案。3.1.3. 弹性分组环(rpr)市场的需求推动人们去研究、寻找新的技术。sdh 和atm技术成功地应用于man ,但是其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以太网技术在局域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走的是低价、简单的技术路线,但是缺乏有效的qos、网络
37、恢复与保护和网管机制,不能满足man的可靠性和扩展性方面的要求。人们于是很自然地想到了在城域范围内构建新的环形拓扑结构,通过传输类似以太网结构的分组来提供各种增强型业务,在不降低网络性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提供更加经济的wan/ man 解决方案。rpr 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很快受到了多个国际化标准组织、研究机构和网络设备厂商的重视。目前基于rpr 环网协议的标准化目标的大致轮廓已经形成,各界已就几个方面的问题达成共识概括下来有如下几点:1、灵活性。可有效地传送语音、数据(包括ip 突发业务) 、图像等多种类型的业务;支持业务等级协定(sla) ,提供多等级、可靠的qos 服务;支持lay
38、er2 和layer3 功能;具有拓扑自动识别功能,支持动态的网络拓扑更新。2、可靠性。具有完善的网络性能监测、错误定位等网管功能;应能够检测出比特传输错误并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即要求在帧结构的头部开销和扩展开销中含有校验位;支持50ms 环保护恢复功能,当光纤中断时提供可靠的业务保护,并对高优先级的业务优先保护;网络拓扑自动更新时不影响或尽量减少对在线业务的影响;具有防止分组死循环的机制。3、兼容性。能够承载ip、sdh、tdm、atm、以太网等多种协议的业务;具有t1/ e1 、ds3/ e3 、oc - 3 、oc - 12 、pos、10/ 100bt、gbe 等多种速率端口;应能兼容
39、多种物理传输媒质,在是否应该兼容多种物理拓扑结构的问题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可扩展性。能够方便地扩展网络规模,增加传输线路、传输带宽或插入新的网络节点,将来出现新的业务、协议或物理层规范时可以平滑地升级。rpr 的媒质接入控制(mac) 层应该能无缝地嵌入ieee802工程协议栈中,对下支持802. 3 和sonet/ sdh 物理层,对上支持802. 1 高层和互操作规范,并能与802. 3 mac 层互相兼容。rpr 主要面向城域纯环状网络拓扑传输,虽然rpr 采用了较多的新机制(如空间重用,公平的动态带宽管理等) 以提高环网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纯环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带宽的浪费。比
40、如一个rpr 网中有20 个节点,环网带宽为10g容量,那么平均每个节点所分配的容量只有10g/ 20 = 0. 5g,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弹性分组环技术由于采用纯环结构,面向城域传输时更多的是应用在城域接入层网络,应用的范围有限。3.2.3.3.第二节 对中国移动城域网组网技术应用的建议3.4.3.5.3.2.1 .中国移动城域网在网络容量和网络安全上的不足目前中国移动城域网常见的组网应用中,在网络容量和网络安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接入环容量不足。移动城域网大量采用155m接入环,同时受光缆资源影响,每个155m接入环上节点数量比较大,有的甚至超过30个基站节点,造成
41、目前155m接入环负载率特别高。尤其是在市区每个基站节点电路需求大,155m速率接入环除提供基站业务外,对附近大客户数据业务的接入已经无能为力了。2、骨干节点压力过大。基站接入环通过2.5g速率骨干环进行业务汇聚并传送到中心节点的组网方式,是目前中国移动绝大部分城域网组网形式。由于移动主要以汇聚型业务为主,最大能处理县到市16个vc4容量,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加,基站载频增加,对骨干环网容量造成很大压力。特别有些地区光缆资源有限,骨干环内节点多,于是分配到每个节点的带宽就更小。3、融合的骨干汇聚层网络效率低。现有网络主要以一种二层模型进行组网,即2.5g骨干汇聚环带155m接入环。这种简化的二层组
42、网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造成网络调度能力降低、网络汇聚能力不足等。而一个标准的三层模型包含骨干、汇聚、接入三个不同的层面,各自有不同的网络定位,有机融合,效率更高。4、网络安全存在隐患。网络安全是移动网络中的重点关注点问题,一方面是网络保护,如常见的复用段保护、子网连接保护等;另一方面对于重要节点的保护,对于双节点保护主要应用于骨干节点和汇聚节点,这些节点在网络中担当不可估量的重要功能,一旦由于外部环境如电源、交接箱、多段光缆或节点本身失效,都将造成灾难性的故障,损失是不可估量的。3.2.2 .中国移动城域网优化方案建议随着10g sdh技术的成熟,移动网络对大容量sdh的应用逐步放开,近几
43、年10g sdh在各城域网上大量应用。然而我们知道原有2.5g已经搭建了县到市的骨干网,甚至是多个平面的骨干网,如何安全、高效应用新建的10g sdh解决网络中的容量和安全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传输网络中容量与安全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提高网络安全性以牺牲网络容量为代价,同时提高网络容量,单节点负荷增大,节点失效造成的影响面更大。而且网络中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针对机房环境差、维护力量薄弱县级节点从技术力量上保障其安全性,对终结业务的终端节点只能从负荷分担、环境本身进行改造和优化。新建10g骨干环与现网2.5g网络的融合是解决网络容量与安全的重要方式,如图3-2所示新建10g骨干环将原有2.5g环分为两个部分,在交换节点机房终结业务的设备连接在两个骨干设备(同一机房或不同交换机房)上,原2.5g设备按光缆分布分地域下挂在两个10g骨干节点上,一般为相邻县级节点。这种双归属网络是在保证网络容量的同时,提高网络安全性的重要举措。在保护方式上可以采用灵活的配置,由于接入层要求调度灵活,接入数量不确定,所以一般都采用子网连接保护(sncp)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幼儿护理视频课件
- 2024年智能人体秤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硅系铁合金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落实检察官登记管理办法
- 2024年特种运输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融媒体教室使用管理办法
- 衡水消防车管理办法规定
- 行政执法公务员管理办法
- 装配式住宅运输管理办法
- 西安市疫情分级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中国素食食品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天津出租车考试资料
- 2024年广州市荔湾区社区专职招聘笔试真题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件 项目1 认识人工智能
- 网络货运安全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溴化聚苯乙烯(BPS)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文化认同机制构建-洞察及研究
- 校园外卖公司管理制度
- BA系统对电气设备动力柜(箱)的自控接口要求
- 汕尾市市直单位招聘政府聘员笔试真题2024
-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