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孟子》两章2015.ppt_第1页
18 《孟子》两章2015.ppt_第2页
18 《孟子》两章2015.ppt_第3页
18 《孟子》两章2015.ppt_第4页
18 《孟子》两章201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外知识展示:,故事孟母三迁,孟母的苦心孤诣为孟子的成才埋下了伏笔,造就了战国时期可与孔圣人媲美的一代大家。,作者简介:,记忆小考验:,整体把握:自由诵读两篇短文,1、给生字词注音 2、看看孟子在两篇文章里说了哪些令人警醒或印象深刻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两章,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残酷竞争的时代。 二、今天的学习任务除了识记知识,更应该培养自己独立的意识、坚韧的意志和创新的精神,以适应未来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 三、面对残酷的环境,我们更应该谨记孟子的教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很快,我们进入了初三,月考,期中考,模拟考,中考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烦恼,如果你觉得正经受着压力和

2、痛苦,请诵诵先贤孟子留给我们的箴言吧:,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译文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发:,畎亩:,举:,市:,起,被任用,田间、田地,被举用,被选拔,集市,士:,狱官,重点词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

3、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是:,指示代词,这,苦:,劳:,故:,所以,饿:,重点词语,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贫困,曾益:,增加,“曾”通“增”,“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也”,我们很多同学今天成绩的落后都绝非一时失手。更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曾经浑浑噩噩虚度时日,除此之外,我们很多人还曾经犯过别的错,请记住:有些错一辈子也别犯,但有些错在所难免,因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

4、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往往会导致这个国家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然后:,衡:,作:,过:,拂:,重点词语,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这样以后,同“横”,梗塞,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同“弼”,辅佐,出:,在外面,指国外,总结:,1、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排比论证、正反论证 3、个人成才治理国家,巧用类比。,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从哪两个方

5、面来论证论点?,3.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困 境 造 就 人 才,安 乐 毁 灭 国 家,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反面,正面,列举六个事例说明受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从正面论述饱受磨练的好处担当大任 从反面论述不受磨练的危害国恒亡 总结全文,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般,4.文章是如何论证观点的?,个人,正面,国家,反面,客观,个别,主观,5.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

6、,后归纳观点等等。,通“增”,增加,使痛苦,A 苦其心智 苦: B 曾益其所不能 曾: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用课文词语回答) 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快速练习反馈,过渡,承上启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法家拂士,敌国外患,国家治理要像个人成才一样,要经历磨难才会有危机感,从而在磨难中生存下来。那么,国家兴盛还需要哪些因素呢?,孟子还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告诉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三,它们是,天时 地利 人和,

7、有利的天气、时令、政治形势等,有利的 地理形势,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天时:,地利:,人和:,指在战争中通常要注意选择有利的季节和气候条件。,指作战中的人心 所向、内部团结。,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重点词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

8、不如地利也。,译文(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郭:,外城,而:,夫:,表转折,却,句首发语词,之:,的,环:,围,重点词语,是:,这,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池:,护城

9、河,兵革:,米粟:,泛指武器装备,指粮食,城:,城墙,委:,放弃,重点词语,去:,离开,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

10、“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域:,限制,固国:,威:,巩固国防,畔:,顺:,归顺,服从,所以,至:,通“叛”,背叛,重点词语,震慑,极点,故:,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一: 天时不如地利 (从进攻一方而言),论据二: 地利不如人和 (从防守一方而言),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举例论证,对比论证,3、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人和”是决定战争胜

11、负最主要的条件。,4、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1、找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 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 的支持和拥护。,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结全文, 深化论点,战争,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主张(结论),施行“仁政”,(反面论证),(对比论证),排比,论点范围,1、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联系生活,谈谈你对“道

12、”的理解。 (1)以国家外部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2、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练习反馈:,我们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 地利? 人和?

13、,拓展:读了论语和孟子,你能说说孟子与孔子的个性有什么区别吗?你还知道关于孟子的哪些信息和故事?,孟子生平,孟轲(约公元前372约前289)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邹(今山东省邹县)人。他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 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诸侯。被后世尊为“亚圣”。,孟子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坚信人性本善 后天教育至关重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真正的大丈夫,一是孟母教子的故事。,二是孟子宣传仁义之道的故事。,三是表现孟子蔑视权贵、刚直不阿的品德故事。,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

14、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学性最强的。因为孟轲的为人,本不像孔子那样深沉庄重,而是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反映在文章里,就不仅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行文坦露,喜笑怒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文字通俗流畅,无生硬语,又喜欢使用层层迭迭的排比句式,这样就形成了孟子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富有气势。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

15、咄逼人,横行无阻。,文学价值,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于用形象帮助说理。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都成为后世常见的成语。孟子的散文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它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善于用文学手段达到实用目的,对于既主张以文载道,又重视文学的美感,喜欢在说理中包蕴个人感情的唐宋古文家,成为绝好的典范。试看韩愈的文章,雄肆而严整,喜用排比、博喻,与孟文关系最大。,小结,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表格。,请归纳:孟子二章字词积累,请归纳:孟子二章文意理解,重点记忆,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

16、于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从,给,从,在中,在(某方面),练习:多音字,夫,f,f,说,降,将,曾,拂,空,shu,shu,yu,jing,xing,kng,kng,jing,jing,zng,cng,b,f,夫人、夫妇、车夫,表示感叹,将来、将军,帝王将相、上将,说话、说笑,说客、说服,通假“悦”,空旷、天空,空地、空格,降落,投降、招降,曾经、曾几何时,曾孙,拂晓、拂逆,通假“弼”,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池非不深也 3、兵革非不坚利也 4、委而去之 5、人和 6、域民 7、固国 8、威天下 9、寡助之至 10、亲戚畔之 11、亲戚畔之,代词,这(就是),护城河,武器装备,兵:兵器

17、革:甲衣,委:放弃 去:离开,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使巩固,威慑,到,通“叛”,背叛,他,指寡助之君,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一座)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翻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三里之城,亲戚畔

18、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寡助之至 辍耕之垄上,何陋之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动词:到、去,宾语前置标志,无义,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代词:它,指代驴子,1,2,3,4,5,6,久之,目似瞑,语气助词,无义,一词多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整篇课文给出作为文段) 1、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D两狼之并驱如故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兵器 B寡助之至 至:极点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 D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 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C,D,4、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