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2017)_第1页
急诊科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2017)_第2页
急诊科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2017)_第3页
急诊科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2017)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1)体温在39以上,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2)伴有面赤,心烦口渴;或咽喉有腐烂白点,颈项肿胀;或咳喘胸痛,痰多黄稠;或小便黄赤、频急涩痛;或大便秘结或腹泻黄臭稀水,腹胀满,腹痛拒按,烦躁谵语;或斑疹隐隐。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3版)(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08年)。(1)脓毒症诊断标准:原发感染灶的症状和体征;SIRS的表现;脓毒症进展后出

2、现的休克及进行性多器官功能不全表现。(2)SIRS的表现,指具有2项或2项以上的下述临床表现: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或PaCO232mmHg;外周血白细胞12109 /L或4109/L或未成熟细胞10%。(二)证候诊断1.卫气同病证:壮热、口渴、心烦、汗出,伴有恶寒、身痛。舌苔薄白微黄或黄白相兼。2.气分实热证:高热不恶寒,口渴,汗出,腹胀满,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腹泻黄臭稀水,面赤,心烦,谵语,抽搐等。舌红苔黄燥或灰黑起刺,脉沉数有力。3.气分湿热证:身热不扬,身重胸闷,腹部胀痛,渴不欲饮,小便不畅,大便不爽,或伴腹泻。舌苔黄白而厚腻,脉濡缓。4.气营两燔证:壮热、

3、烦渴、神志昏迷、斑疹隐约可见。舌绛苔黄燥等,脉数。如斑疹较多,或有吐血、衄血、便血,抽搐。5.气虚发热证:发热日久,面色淡白或萎黄,乏力气促,腹胀泄泻,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大无力。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1.卫气同病证治法:清气透表。推荐方药: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知母、石膏、甘草、粳米等。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新雪颗粒剂等。2.气分实热证治法:清气泻热。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大柴胡汤加减。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等。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新雪颗粒剂等。3.气分湿热证

4、治法:清热化湿。推荐方剂:甘露消毒丹加减。滑石、黄芩、茵陈、藿香、连翘、石菖蒲、白蔻仁、薄荷、木通、射干、川贝母等。4.气营两燔证治法:清气凉血。推荐方剂: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生地、犀角、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等。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散)等。5.气虚发热证治法:甘温除热。推荐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等。(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气分实热证选用清开灵注射液或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2.气营两燔证选用醒脑静注射液或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三)灌肠或结肠滴注1.灌肠:由通腑泄热的药物,

5、制成灌肠液,经直肠灌注而产生通便退热效果。2.结肠滴注:由清热解毒或通腑泄热的药物,制成灌肠液,经直肠缓慢滴注而产生退热的效果。(四)针刺疗法1.清泄营分之血热:取曲泽、中冲、少冲、血海等穴。2.清泄气分之高热:取大椎、曲池、商阳、内庭、关冲、十宣。高热不退可与三棱针大椎放血。3.神昏谵语者可加人中。4.动风抽搐者加委中、行间等穴。5.手法宜用泻法。亦可选用针疗仪,刺激20分钟,每日12次。(五)内科基础治疗: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3版)(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对高热患者应及时适当降温,以防惊厥及其他不良后果。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烦躁不安者,在降温同时给予镇静药。可

6、采用物理降温。2.补液,口服有困难者给予静脉补液,并注意热量的供给,可适当予以钾盐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感染严重者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六)护理调摄1.高热护理:卧床休息,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骤退时,予以保温,及时测血压、脉搏、体温,注意病情变化。2.生活起居:提供患者合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要注意高热病人口腔卫生、皮肤卫生,预防褥疮,大量出汗者要及时更换衣物,避直接吹风,避免受凉。对高热出现谵妄、神志不清者应用床栏,防止坠床发生。3.饮食调护:高热患者宜半流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养阴增液。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躁者可凉服。4.情志调摄: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焦虑等,其发生可能与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寒颤、发冷等有关,应加强心理疏导,多做解释工作,保持患者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中医证候学评价:通过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2.疾病病情评价:通过退热时间和APACHE评分评价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