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选择问题1 .历史探索方法灵活多样,实地考察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和巴黎研究会议历史的时候,你考察的地方必须是()a .白宫b .冬宫c .故宫d .凡尔赛宫在右边的凡尔赛和约签名的照片中,不能有哪个人a .法国总理克莱门索b .美国总统威尔逊c .英国总理劳合乔治d .俄罗斯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3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用巨额赔偿金抑制德国重建和发展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他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上写道:“我大胆预言,复仇将不会平息。” 凯恩斯提到的公约是指()A. 九国公约 B. 凡尔赛和约C. 五国公约 D. 四国公约4 .德国投降的消息传来时,77岁的法国总理克莱
2、门索说:“我终于等到了这个复仇的日子! ”流下了眼泪。 下一个主张可能属于他的“复仇”修订版()阿尔萨斯和洛林莱茵河东岸50公里以内不得防卫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德国的一部分领土归于波兰A. B. C. D.5 .巴黎和会是举着“和平”旗帜的赃物盛宴,最能体现这种性质的是()。a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家将b .阿尔萨斯和洛林分开归还法国c .德国取消普遍义务兵役制d .德国向胜利国支付大量赔偿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凡尔赛和约 :一个没有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的目的,一个是主权被严重践踏的国家。 这个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日本d .中国7 .巴
3、黎和会议规定法国回收阿尔萨斯和洛林,但中国人民拒绝回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同样作为胜利国,中法两国不同命运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 .弱国无外交b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c .中国政府向帝国主义d .巴黎和会对外避难,是战胜国家处置战败国的会议8 .参加会议的一位代表说:“我们第一次来巴黎时,对即将确立的新秩序充满信心。 离开时,我意识到新秩序只不过是旧秩序的纠缠。 ”。他说的“新秩序”是指()a .三国协定b .华盛顿系统c .凡尔赛系统d .三国同盟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是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最初的火种。” 这说明了华盛顿会议未能很好地解决
4、哪两个国家的矛盾()。a .美国和日本b .英国和德国c .德国和法国d .美国和德国10. 1922年,美、英、日、中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本条约的最大受益者是()a .中国b .美国c .日本d .英国11 .为了使打开中国门户,或者均等各国商业实业机会的原则更有效,约定各国,除了中国,协定不能瞄准或赞助本国人民文献()a .确立列强在世界上的统治新秩序b .确立列强在欧洲、非洲的统治新秩序c .确立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列强的统治新秩序d .确立西亚列强的统治新秩序关于凡尔赛-华盛顿系统,正确的是()a .消除帝国主义胜利国之间的矛盾b .可以长期维持c .确立战后国
5、际秩序d,缓和胜利国和败战国之间的矛盾材料分析问题是13 .观察漫画争吵与签约请回答:漫画反映了这些国家在哪个会议上的争吵?在会议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是哪三个国家?会议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你觉得这个条约怎么样(3)在这次会议中,美国的目的达成了吗? 为了那个美国做了什么?(4)这次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举行的? 会议的本质是什么?答案和分析1 .选择【解析】d。 本问题考察学生的历史结合能力。 据所学知识,a项在美国华盛顿,b项在当时俄罗斯国内的建筑物,c项在中国北京,d项在法国巴黎市内。 所以我选d2 .选择【解析】d。 本问题调查学生的知识、识别能力。 a、b、c三个历史人物中的历史人物和巴黎操
6、纵会议,签署凡尔赛和约的三大巨头,俄罗斯在10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作为俄罗斯的领导人,不参加这次赃物会议。3 .选择【解析】b。 本题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从主题干的关键信息“巨额赔偿金”“德国”“复仇”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与凡尔赛和约有关。 巴黎和会上的胜利国签署了分割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引起德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必然引起德国人的复仇。4 .选择【解析】a。 本问题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理解力。 普法战争的失败加深了法国和德国的仇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法国企图复仇,凡尔赛和约具体是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公里以内不得防卫(如果防卫的话会对法国造成军事威胁)。 与
7、法国无关,答案是a。5 .选择【解析】a。 本问题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正确理解“赃物”这个词的意思是解决本问题的关键。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本身就是非正义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的产物,严重侵害殖民人民的利益,因此对德国来说殖民地是用非正常手段得到的“赃物”。 凡尔赛和约把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给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充分暴露了这次会议不是和平会议,实质上是帝国主义的赃物会议,也体现了大国霸权主义的色彩。选择【解析】d。 本问题主要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强行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严重践踏中国的主权,从而激起中国的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由于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
8、签字,d项符合题意。7 .选择【解析】a。 同是胜利国,同是本国领土,巴黎开会,法国的要求得到满足,但中国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 可见弱国没有外交。8 .选择【解析】c。 本问题探讨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巴黎和会建立的凡尔赛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胜利国和败战国之间的矛盾,新秩序比旧秩序更为纠缠。 所以选择c。【知识的传播】九国公约的最大受害者九国公约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垄断中国的局面,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者。9 .选择【解析】a。 本题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出于自身利益支持中国,
9、迫使日本让步,打破了日本垄断中国的局面。 美国获得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利益。 因为美日是属于太平洋两岸的国家,所以选择a。选择【解析】b。 本问题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明确问题的重要信息“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肯定美国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美国侵略中国提供了条件,分析了a项是最大的受害者。 本条约打击c项,d项是受益国,但不是最大受益者。 所以选择b。选择【解析】c。 本问题考察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题内容为九国公约,由华盛顿会议签署,华盛顿会议签署的条约调整了胜利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知识的传播】“凡尔赛-华盛顿
10、系统”不能维持“长久的和平”凡尔赛-华盛顿系统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建立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秩序,但这种秩序极为不稳定,因为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这个体系是在掠夺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上建立的,必然受到奴役的国家人民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选择【解析】c。 本题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的会议,列强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系统”,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13 .【解析】本问题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漫画中的英法美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激烈争吵,德国受了重伤,但懊恼,企图东山再起,结合学到的知识,会议判定为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议。 可以根据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分析各国的矛盾,概括会议的本质。回答: (1)巴黎和会议。 英国、法国、美国三个国家。(2) 凡尔赛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4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阀门生产工艺员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政府引导基金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湖南邵阳北塔区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2024年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教育集团教师招聘真题
- 2025年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领导干部进2025年终述职报告范文
- 项目风险管理考试试题
-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摇太阳》教案03
- 2015年版干部履历表
- 变速箱厂总平面布置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
- NB/T 10756-2021煤矿在用无轨胶轮车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 GB/T 31586.2-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2部分:划格试验和划叉试验
- 2023年上海高考生物真题试卷(答案解析版)
- 临床各科急救流程规范规范图
- 交安工程劳务分包参考价格(范本)
- 202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含答案)
- GB∕T 13554-2020 高效空气过滤器
- (新版)孤残儿童试题库(含答案)
- 普通生物学说课(张艳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