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药理学基础知识.ppt_第1页
1.第一章-药理学基础知识.ppt_第2页
1.第一章-药理学基础知识.ppt_第3页
1.第一章-药理学基础知识.ppt_第4页
1.第一章-药理学基础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乌苏市人民医院 蒲奕,第一章 药理学基础知识,1.掌握药物及药品的基础知识、药物效应、不良反应及防治、量效关系、联合用药、配伍禁忌、药效的个体差异、合理用药原则 2.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耐受性、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特殊药品及管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规定、药物的保管方法,学习目标,3.了解药物剂型、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生物利用度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遗传因素、病理因素、精神因素等)。 4.树立合理用药,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理念,学习目标,第一节 药物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药物的基础知识,一、药物与药品 二、药品的名称与药物的剂型 三、药品的分类与管理 四、药品的标识 五、药品的外观检查与保管

2、,一、药物与药品,药物:能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并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包括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和基因工程药物三类。 药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的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药物。 注意:药物是把“双刃剑”, 既是人类战胜疾病的重要武器,但用之不当也会损害机体。,(一)药品的名称 药品的名称包括通用名、商品名、习用名和化学名等 通用名是中国药典委员会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制定的药品名称,可作为国家药典收载的法定名称。 临床用药要注意核对通用名和商品名,防止重复用药。,二、药品的名称与药物的剂型,(二)药物剂型 药物

3、剂型是指根据药物特性和临床用药需要制成的药物制剂。 不同剂型的药物用药有其特殊要求,二、药品的名称与药物的剂型,三、药品的分类与管理,(一)药品的分类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处方药(POM)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不得在大众媒体进行宣传 非处方药(OTC)指经国家药政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即可按药品说明书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安全有效的药品,又称为“柜台药”(OTC),非处方药根据药物的安全性又分为甲类和乙类,分别有特殊的非处方药标识,三、药品的分类与管理,甲类和乙类非处方药标识示意图,(二)国家基本药物 (三)特殊管

4、理药品 麻醉药品:指连续用药可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和大麻类等 精神药品: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连续应用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包括镇静催眠药、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和致幻药等 依据依赖的程度和危害,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 第二类精神药品,三、药品的分类与管理,大烟壳,三、药品的分类与管理,三、药品的分类与管理,精制海洛因,毒性药品:指作用强烈、毒性极大,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使用不当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如强心苷类、阿托品等 放射性药品:指含有放射性元素的一类特殊药品,可释放射线供医学诊断或治疗使用,如放射性碘等,三、药品的分类与管理,三、药

5、品的分类与管理,特殊管理药品标识示意图,四、药品的标识,1.药品的批准文号 批准文号是药品生产、上市、使用的依据。 其统一格式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 字母分别为:化学药品为“H”,中药为“Z”,保健药品“B”,生物制品为“S”,进口分装药品为“J”,药品辅料为“F”,体外化学诊断试剂为“T”等。,四、药品的标识,2.药品批号和生产日期 “批号”是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可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 感冒灵颗粒 产品批号:15120050 生产日期:2015.12.03 有效期至:2017.11 (失效期:2017.11) 3.有效期 指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可

6、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使用的期限,其表示方法:直接标明有效期;直接标明失效期。,五、药品的外观检查与保管,(一)药品的外观检查 对制剂用肉眼进行外观检查,若发现有包装破损、标签不明、变质、超过保质期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药品,不宜使用。 1.固体制剂检查 2.液体制剂检查 3.软膏制剂检查,五、药品的外观检查与保管,(二)药品的保管和贮存 空气、光线、温度、湿度、时间和微生物等因素可影响药物的稳定性。药品的保管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常用药品保管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 药物效应与临床效果,第二节 药物效应与临床效果,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三、连续用药机体反应性变化 四、

7、药物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作用:指药物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具有特异性。 药理效应:指继发于药物作用之后组织细胞功能或形态的变化,是机体对药物反应的表现,对不同的器官具有选择性。 药物效应的选择性是药物分类的依据,又是临床选择药物治疗疾病的基础。 药物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较好,可以准确的治疗某种疾病或某一症状。反之,效应广泛的药物副反应较多。,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 兴奋效应:凡能使机体功能活动增强的作用。 抑制效应:凡能使机体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药物效应的表现: 使机体功能活动提高(兴奋)或降低(抑制) 补充不

8、足(维生素、激素等)或改变体液成分 抑制或杀灭病原体以及癌细胞(化学治疗) 改变机体的反应性(免疫抑制药),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1.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 药物在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部位出现的作用称为局部作用;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并分布到机体相应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称为吸收作用。 2.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指药物的原发作用; 间接作用指由直接作用引发的作用。,药物是把“双刃剑”,能防病治疗,但用之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凡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称为防治作用; 不符合用药目的,对人体不利甚至有害的反应称

9、为不良反应。,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一)防治作用 包括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 1.对因治疗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也称治本 2.对症治疗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或减轻患者痛苦,也称治标 “急者治标,缓者治本,标本兼治”,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二)不良反应 副作用 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 继发反应 后遗效应,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1.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也称副反应 副作用是与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药物的固有作用 较轻微,为可逆性的功能变化,难以避免,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随着用药目的不同,副作

10、用与防治作用可以发生转变 应告诉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2.毒性反应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可以预知,危害较大 急性毒性: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慢性毒性:肝肾、造血器官、内分泌器官 “三致”作用: 药物的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作用 处理措施: 控制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 注意剂量个体化给药,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沙利度胺所致“海豹肢样”新生儿,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3.变态反应 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致敏源: 药物本身 药物代谢产物 制剂中的杂质或辅料,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

11、果,4.特异质反应 少数先天性遗传异常的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遗传性异常反应 5.继发反应 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也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 6.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阈浓度)以下时的药理反应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乏力、头晕、困倦等“宿醉现象”,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动动脑: 服用感冒药后打瞌睡 毒性反应 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药所致呼吸衰竭 后遗效应 服用镇静催眠药后第二天还昏昏沉沉 停药反应 突然停用降压药后血压回升 继发反应 使用抗生素后导致二重感染 变态反应 花粉过敏 副作用,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一)耐受性与耐药性 1.耐受性 连续多次用药机体对

12、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的现象,通常指后天获得耐受性。 2.耐药性 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使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现象,又称抗药性。 滥用抗菌药物是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临床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防止耐药性的产生。,三、连续用药机体反应性变化,(二)药物依赖性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1.身体依赖性 长期使用有依赖性的药物时机体产生的一种适应状态,必须有足量药物维持才能使机体处于正常功能状态,又称生理依赖性或成瘾性,三、连续用药机体反应性变化,(二)药物依赖性 2.精神依赖性 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特殊精神状态,停药患者可产生强烈的用药欲望,并产生难以克制的“觅

13、药行为”,又称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 具有依赖性的三类药物: 麻醉药品:阿片类、可卡因类及大麻类等 精神药品: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中枢兴奋药及致幻剂等 其他: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有机溶剂等,三、连续用药机体反应性变化,3.停药反应 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症状迅速重现或加剧的现象 此类药物在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停药,三、连续用药机体反应性变化,1.受体学说 受体激动药 药物能与某受体结合(亲和力),又能激动该受体产生药理效应(内在活性) 受体拮抗药 药物能与受体结合,但不能激动受体(无内在活性),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的效应 2.其他机制 影响酶的活性、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影响生理物质的转

14、运、影响核酸的代谢、影响免疫功能或改变理化环境等,四、药物的作用机制,第三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与血药浓度变化规律,一、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体内过程示意图,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一)吸收 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药物吸收快慢、多少可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强弱和维持时间长短。 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其他给药方式均须通过毛细血管壁或消化道黏膜等生物膜才能吸收。 固体药物不能吸收,片剂、胶囊剂在胃肠道必须先崩解、溶解后才可能被吸收。,一、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药物的体内过程,1.给药途径和吸收部位 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从

15、快到慢依次为:气雾吸入、舌下含服、直肠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皮肤给药。 (1)消化道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安全和最便捷的给药途径。大多数口服药物通过小肠吸收。 首关消除: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再进入血液循环。某些药物在经过肠壁和肝脏时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称为首关效应。,一、药物的体内过程,1.给药途径和吸收部位 (2)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ih)或肌内注射(im),药物经毛细血管壁吸收,可避免首关消除和胃肠液中酸碱及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多数药物呈溶解状态易吸收。 静脉注射(iv)药物直接注入血管,无吸收过程 。可立即显效,作用迅速,剂

16、量可调,但对制剂和操作要求严格。,一、药物的体内过程,1.给药途径和吸收部位 (3)吸入给药:肺泡表面积大,血流丰富,吸收快,适用于挥发性药物和气体药物 (4)经皮给药:脂溶性高的药物及制剂中加入透皮剂如氮酮等,可通过皮肤吸收而产生稳定持久的疗效。 注意:当皮肤角质层受损如湿疹、溃疡或烧伤时,药物的通透性可增加数倍至数十倍,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量、脂溶性、解离度等; (2)吸收环境:胃动力、肠蠕动、肠内容物的多少及性质等; (3)药物的制剂:药物的不同制剂,其吸收程度不同。 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和速度。 生物利用度 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给药剂

17、量100%,一、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分布 药物的分布指药物从血液转运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 1.器官的血流量 2.组织的亲和力 有些药物与某些组织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使药物在某些组织中的浓度高于血浆药物浓度,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3.体液的pH 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低于细胞外液;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液 如果改变血液pH值,则能改变药物的分布方向,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4.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在血液中能不同程度的与血浆蛋白结合。 结合型药物暂时“储存于血液”,无药理活性 结合是可逆的 结

18、合型药物与游离型药物以一定比例处于动态平衡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则药物作用起效越慢,作用维持时间越长 注意:临床用药要注意患者血浆蛋白量减少(肝硬化)或变质(尿毒症)时药物剂量的调整,一、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及效应示意图,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5.体内屏障:药物在血液与器官组织之间转运时所受到的阻碍称为屏障。 (1)血脑屏障:指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进入脑循环血的结构。 注意:新生儿及脑膜炎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用药要慎重 (2)胎盘屏障:指胎盘将母体与胎儿血液隔开的屏障。 注意:大多数药物均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孕妇用药应慎重,一

19、、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5.体内屏障 (3)眼屏障:包括血-房水屏障及血-视网膜屏障。 注意:局部滴眼或眼周边给药,可提高眼内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一、药物的体内过程,(三)生物转化 1.生物转化的方式 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2.生物转化的酶 (1)特异性酶,一、药物的体内过程,(三)生物转化 2.生物转化的酶 (2)非特异性酶:主要成分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体内最强的氧化酶,简称肝药酶 选择性小、专一性低,可催化多种药物的代谢 个体差异大,可受遗传、年龄、营养状态、机体状态、疾病等影响 活性有限,易受某些药物的影响 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剂,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20、四)药物的排泄 1.肾排泄 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的药物,可不同程度被肾小管重吸收 重吸收速度取决于药物及其代谢物的解离度、脂溶性及尿液的pH值 2.胆汁排泄 肠肝循环 3.乳汁排泄 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慎重,一、药物的体内过程,(一)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 时-量关系(药-时曲线): 表示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曲线; 意义:反映药物吸收、分布、消除之间相互消长的关系 时-效关系: 表示药物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二、血药浓度变化规律,(一)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二、血药浓度变化规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时曲线)示意图,(二)药物半衰期 药物半衰期(t1/2),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

21、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指血浆半衰期 意义: 药物分类的依据之一,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可将药物分为短效类、中效类和长效类 作为确定给药间隔时间和给药次数的重要参考;临床用药一般以一个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半衰期长,给药间隔时间长,给药次数少;反之,给药间隔时间短,给药次数多 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二、血药浓度变化规律,(三)血药稳态浓度 (Css) 以半衰期为间隔,反复恒量给药,经过4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可达到稳定水平,称为稳态血药浓度,连续恒量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示意图,二、血药浓度变化规律,(三)血药稳态浓度 (Css) 意义:调整给药剂量的依据; 确定负荷剂量的依据; 制定理想给药方案(

22、血药浓度一直在治疗量范围)的依据;,二、血药浓度变化规律,第四节 影响药效的因素与合理用药,第四节 影响药效的因素与合理用药,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二、药物方面的因素 三、合理用药的原则,一、机体方面的因素,(一)年龄与体重 1.小儿 各系统的生理功能的发育尚未完全,个体差异较大,对药物的反应常比较敏感 小儿用药剂量可按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计算 2.老人 老人的生理功能及调节机制逐渐减退 老人用药剂量要适当减少,一般用成人量的3/4,(二)性别 除性激素外,男性与女性对药物的反应通常无明显差别 女性有月经、妊娠、分娩和哺乳等生理特点,对药物反应较一般情况有所不同,用药时应适当考虑。,一、机体方面

23、的因素,(三)个体差异 在年龄、性别、体重等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多数人对药物的反应是相似的,但有时也存在差异,这种因人而异对药物反应差异称为个体差异。 高敏性:少数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应用较小剂量即可产生较强的作用 先天耐受性:少数人由于遗传因素对药物敏感性低,必须使用较大剂量才能产生治疗作用,一、机体方面的因素,(四)心理因素 安慰剂 (五)病理因素 当肝肾功能低下,药物代谢排泄速度减慢时,应用某些药物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六)饮食因素 有些食物会增强药效,降低药物的毒性,消除不良反应 有些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破坏药物的理化结构,增加药物的不良作用,一、机体方面的

24、因素,(一)给药方法 不同给药途径产生药物效应的速度由快到慢分别是:静脉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经皮给药,不同给药途径血药浓度作用时间示意图,二、药物方面的因素,(二)剂量与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 每次用药的分量 最小有效量 开始出现治疗作用的最小剂量 有效量(治疗量) 极量(最大治疗量) 出现最大治疗作用,未引起毒性反应 治疗量 从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的用药剂量 常用量 比最小有效量大些,比极量小些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 超过极量继续给药,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二、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剂量-效应曲线图,二、药物方面的因素,常用量,死亡,中毒,有效,无效,剂量,无 效 量,最 小 有 效

25、量,极 量,最 小 中 毒 量,中 毒 量,致 死 量,治疗量,安全范围,药 物 效 应,(三)安全性评价 半数致死量(LD50):指使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半数有效量(ED50):指使半数实验动物出现疗效的剂量; 1.安全范围 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安全范围越大,药物毒性越小,用药越安全 2.治疗指数 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治疗指数越大,药物的安全性越高;治疗指数越小,药物的安全性越低。,二、药物方面的因素,(四)给药时间、次数和疗程 恰当的给药时间可提高药物的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一般情况下:饭前服药吸收较好,发挥作用快 饭前服药:对胃刺激性小的

26、药物 饭后服药:对胃肠刺激性大的药物 有的药物要按人体的生物节律给药 时辰药理学,二、药物方面的因素,(五)联合用药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1.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 2.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体内过程方面的相互作用: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使药物在作用部位浓度改变,导致药物效应增强或减弱,作用时间缩短或延长 药效方面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二、药物方面的因素,(一)合理用药的原则 合理用药要求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而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一般选药原则:1、考虑疗效,作用最好; 2、考虑不良反应,发生最少; 3、考虑经济性,价廉易得。 (二)药物治疗

27、须知,三、合理用药的原则,技能训练,实践1-1 解读药品说明书实训,实践1-1 解读药品说明书实训,实践目的 1、能正确解读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 2、能按药品说明书要求指导患者用药。,技能训练,实践1-2 处方与医嘱实训,实践1-2 处方与医嘱实训,实践目的 1、能正确阅读处方和用药医嘱,了解处方和医嘱的格式和内容。 能准确无误地辨认,执行处方和用药医嘱。,(一) 解读处方,1、处方的概念及种类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

28、区用药医嘱单。,处方的意义,处方具有法律性、技术性和经济性。 1法律性 因开具处方或调配处方所造成的医疗差错或事故,医师和药师分别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处方是追查医师或药剂人员法律责任的依据。,2技术性 开具或调配处方者都必须是经过医药院校系统专业学习,并经资格认定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担任。医师对患者作出明确的诊断后,在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原则下,开具处方。药学技术人员按医师处方准确、快捷地调配,并将药品发给患者应用。,处方的意义,3经济性 处方是药品消耗及药品经济收入结帐的凭证和原始依据,门诊、急诊、住院全过程中用药的真实凭证。 因此处方的正确书写,对于确保疗效,杜绝差错事故,有着极其重要的

29、意义。,处方的意义,1、处方的种类,麻醉药品处方(淡红色) 急诊处方(淡黄色) 儿科处方(淡绿色) 普通处方(白色),费别 自费 公费 保险 其他 麻 、 精 一 处方/ ID号:XXXXXX 机构名称 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笺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病房 床号 诊断 门诊号/住院号: 患者身份证号 代办人姓名 代办人身份证号 R 当 日 有 效 医 师 (签章) 年 月 日 审核 调配 核对 发药 药费: 元 角 分,费别 自费 公费 保险 其他 急 诊 处方/ ID号:XXXXXX 机构名称 急诊处方笺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病房 床号 诊断 门诊号/住院号: R 当 日 有 效 医

30、 师 (签章) 年 月 日 审核 调配 核对 发药 药费: 元 角 分,费别 自费 公费 保险 其他 儿 科 处方/ ID号:XXXXXX 机构名称 儿科处方笺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病房 床号 诊断 门诊号/住院号: R 当 日 有 效 医 师 (签章) 年 月 日 审核 调配 核对 发药 药费: 元 角 分,费别 自费 公费 保险 其他 普 通 处方/ ID号:XXXXXX 机构名称 处 方 笺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病房 床号 诊断 门诊号/住院号: R 当 日 有 效 医 师 (签章) 年 月 日 审核 调配 核对 发药 药费: 元 角 分,费别 自费 公费 保险 其他 精 二 处

31、方/ ID号:XXXXXX 机构名称 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笺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病房 床号 诊断 门诊号/住院号: R 当 日 有 效 医 师 年 月 日 审核 调配 核对 发药 药费: 元 角 分,2、处方的结构,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处方编号、类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 “请取”的缩写)标示。在正文中,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须一行写完,用法 (Sig)另起一行,应包括每次用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等。是处方的主要部分。,2、处方的结构,后记:医师签名或者加盖专

32、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处方后记是标明处方开具和调剂的责任人。,3、处方的后记,处方必须在专用处方笺上用钢笔或水性笔书写,亦可用打字机打印,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剂量准确,不得涂改。如有涂改,医师必须在修改处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以示负责。 药品名称应以中国药典规定的通用名(中文或英文)书写。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或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每张处方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4、处方的书写规则,药品剂量与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写在药名的右侧。 药品剂量采用药典规

33、定的法定计量单位:固体或半固体药物以克(g)、毫克(mg)、微克(g)、纳克(ng)为单位;液体药物以升(l)或毫升(ml)为单位;少数药物以国际单位(IU)或单位(U)表示。 片剂、丸剂、胶囊剂、冲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霜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注明含量;饮片以剂或付为单位。 药物浓度一般采用百分浓度。,4、处方的书写规则,每张处方开具的药物总量一般以3日为宜,7日为限,对于某些慢性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普通处方:不超过7日用量; 急诊处方:不超过3日用量; 麻醉药品注射剂和毒性药品:不得超过1日量; 麻

34、醉药品片剂、酊剂、糖浆剂:不得超过3日常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日。 第一类精神药品:不超过3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不超过7日常用量;,4、处方的书写规则,急诊处方优先发药。 处方只限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处方中任何差错和疏漏都必须经医师修改签字方可调配。 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4、处方的书写规则,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 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须另起一行。 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可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之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药物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应在药名之前写出。 药品用量一般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常用剂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超剂量使用时,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