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场面调度.ppt_第1页
电视场面调度.ppt_第2页
电视场面调度.ppt_第3页
电视场面调度.ppt_第4页
电视场面调度.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电视场面调度,【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场面调度 第二节 场面调度轴线规则 第三节 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达到 1、了解场面调度基本原则 2、掌握场面调度在电视画面拍摄中作用 3、掌握轴线规则和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第一节电视场面调度,一、电视场面调度:指对人物在电视画面中的走位和摄像机的拍摄机位、角度和景别的总体设计与安排,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叙述情节和表现思想。,人物调度:指对被摄物体的位置、动作和行动路线的设计,使被摄物体活动起来,满足内容表现的需要。 摄像机调度:指对摄像机的拍摄机位、角度、拍摄和运动方式的设计。即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对画框内的被摄物体

2、加以表现,不断调整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电视场面调度的多样性,形成了电视画面的不同视觉效果,可以揭示出隐藏的人物关系、促进事件的发展并推动情绪的变化。,拍摄电视新闻和纪实性节目时,重点是采用镜头的调度来弥补人物调度的不足或内容表现上的局限性。而电视剧、音乐电视、歌舞类节目、小品艺术类节目强调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二者结合。 电视画面调度是对画框内的画面形象和视觉效果进行重新安排和调度的复杂工作,可以使电视工作者按表现内容、主题思想及创作风格的需要,调动各种有利因素,特别是人物和镜头的运动,表现出事件发展和人物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突出画面主体,创造出典型化、富有表现力的视觉形象,使画面表现更加真实自然

3、、更具视觉冲击力,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表达出电视工作者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二、电视场面调度与画面构图区别,1、电视场面调度是在拍摄现场中对人物和镜头总体设计和安排。 画面构图是在场面调度的基础上,呈现在电视画面上的视觉形式。,2、电视场面调度是好坏最终体现在画面的视觉形象和构图的安排。 画面构图流畅反映的是场面调度好的结果。 场面调度与画面构图相联又有区别。,1、克服舞台调度视点固定、视距不变的局限性,引导观众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和不同视野去观看画面中的形象和内容。 2、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广阔表现空间。 3、具有多种丰富的人物调度手段和镜头调度手段。 4、具有很大的强制性。,三、电

4、视场面调度特点,1、丰富画面语言和造型形式,增强电视画面的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 如:介绍一名优秀教师 1全景:教室中全体同学在认真听老师讲课 2中景:老师认真在写板书 3中近景:同学在认真记笔记 4中景: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关系镜头,四、电视场面调度主要作用,2、渲染环境气氛,通过场面调度创造特定的情境和艺术效果。 香港沧桑专题片中 1英国军舰入侵我国邻海 2英国军队向我国边防军民开炮 3中国边防军民的奋勇抗战 4大批中国人在英军炮击下死去 5满地都是死去的抗战的中国军民 6英国军队脚踏中国死去的军民入侵我国,3、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构成蒙太奇语言,经镜头的编辑组接形成人物活动及事件过程的完

5、整印象。 如介绍我们学校风景画面,就有这样一组镜头 1美丽的自然校园风光 2宽敞整洁的校园大道 3一幢幢漂亮的教学大楼 4干净明亮的教室 5安静、设施齐全的图书馆 6衣着整洁的教师和学生,又如拍摄各种会议时,采用镜头调度,要拍摄的镜头如下: 1会场的全景画面,会标画面(全景、中景、近景) 2主席台前的主要领导人物。(全景、中近景、特写) 4参加会议的群众场面(全景、中近景、特写) 5主席台上主要领导人发言画面(中近景) 6群众听报告或记录画面(中近景),4、有助于对节目节奏的变化,有助于形成画面的节奏变化。 如新闻联播片头:在雄浑有力的国歌声中 1运用推、摇、升、航拍摄等多种镜头运动方式,拍摄

6、了天安门广场上国徽、国旗、人民大会堂等标志性建筑物。 2运用推、航拍摄各民族青年男女、蜿蜒曲折万里长城等。,5、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如:反映一个贪污受贿犯在接受审问时:镜头表现是这样调度 1中景:表面若无其事,百般狡辨 2急推特写:手拿香烟在颤抖 6、采用运动摄像,形成长镜头纪实性拍摄。 7、是大型运动会、综艺晚会及演播室等节目制作中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第二节场面调度的轴线规则,总角度:用一个镜头表示一个重要场景的角度。 确定总角度是为了使观众了解这场戏的人物和环境的关系,通常由全景来体现。总角度是一场戏的主要拍摄角度,是充分表现戏剧内容的最佳角度。总角度确定之后,其他角

7、度应在总角度的相同方向进行机位安排。比如内反拍和外反拍角度都要在包容总角度的关系轴线一侧设置机位和角度。,一、镜头调度中的总角度,镜头1总角度,镜头2,3为外反拍角度,均位于总角度的一侧。,1、轴线:由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一条假定的直线。 2、轴线规则:为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摄像机要在轴线的一侧(180度内)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 轴线规则是形成画面空间统一、方向一致的基本条件。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位置始终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时,那么被摄主体的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等就会保持一致。,二、轴线规则,方向轴线,3、三种轴线 (1)人物关系轴

8、线:指两人物交流线所构成的关系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拍二人对话交流时,分切成若干镜头,摄像机都要设在关系轴线的一侧。,(2)人物视向轴线:指处于静态的人物视线与所观看到的物体之间所构成的一条虚拟直线。,右图为视向轴线,镜头1、2、3均处于轴线的一侧,画面中人物视向始终是向画右。镜头4越过了轴线,方向接不上。,(3) 主体运动轴线:指被拍摄主体运动方向所构成的一条虚拟直线。,镜头 (机位)1、2、3、4均位于轴线的一侧是正确的。其运动方向始终是向画右,镜头5越过了轴线,不能和镜头1、2、3、4衔接。因为没有看到转弯就回来了。运动轴线是镜头组接必须遵守的。,1、越轴: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

9、线的另一侧区域进行拍摄。越轴后拍摄的画面与原先画面中的位置和方向不一致,无法进行后期画面组接,否则会发生视觉混乱。,4、轴线的意义 轴线是电视画面中形成人物位置关系、视线左右关系、运动方向关系的重要表现手段,在后期编辑中要根据这种人物位置、视线和运动方向关系来进行镜头组接。,三、合理越轴的方法,越轴的核心:变位置、变内容、变背景、变视线、变光线。 在用分切镜头的方法表现一场戏或一件事的时候,摄像机要始终在轴线(关系轴线和方向轴线)的一侧安排拍摄角度,这对多方位的表现环境是一种限制。为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现环境,多侧面地表现人物,总想越过轴线来表现画面内容,表现人物的位置的变化,获得多变的构图形式

10、。这时可以用越轴方法越过轴线进行拍摄。,2、合理越轴的方法 (1)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改变原有轴线。越轴后会形成新的轴线。,人物A向画右运动与人物B形成新的关系轴线。摄像机位可以设在新轴线一侧越过了原轴线,进行拍摄。,(2) 利用摄像机的运动(运动摄影)越过轴线,摄像机由 A处移至B1处,在前一个镜头里,看到了移的过程。第二个镜头可以在C处设置拍摄角度。,(3)利用中性镜头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如拍一辆汽车向画右行驶,中间插一个正向镜头方向行驶的正面镜头,下一个镜头即可越过轴线进行拍摄。 镜头1汽车向画右行驶,中间加镜头2向正前方行驶,镜头3汽车向左行驶,虽

11、然跳了轴,但有镜头2作隔离,不显得方向错误。若在镜头1里看到汽车调头,则镜关3可以越过轴线。,(4)插入和轴线无关的镜头改变方向,越过轴线,镜头1在拍A、B二个演员交流,镜头2拍进门演员C,镜3可越轴拍A、B,如果不带C,为C的主观镜头,如果带上C为客观镜头。,(5)利用人物出画入画越过轴线,利用人物或运动物体出画入画,造成时空间隔,可以越过轴线。乙转身出画、左出,下个镜头可让乙从画面右边进来。,俩人边交流边走,镜头1中甲在左,乙在右,镜头目仍是甲左乙右但走动的方向变了,由向画右变为画左,越过了运动轴线。在某些场景中同时存在着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时,通常选择关系轴线,越过运动轴线来进行镜头调度。

12、不过最好中间加一个中性镜头。,(6)利用双轴线越过轴线,第三节场面调度的三角形原理,1、内反拍角度:在关系轴线的一侧,两个镜头的机位方向基本相背,各拍一个人物。 内反拍角度是主观角度,它代表剧中人物各自观察对方的主观视向。,如果演员甲站在高处,乙站在低处,拍两人对话时,各自的主观角度有一仰一俯之分。拍高处的甲要用仰角度,拍低处的乙人物要用俯角度,这样两个镜头起来才能显示出剧中人物的主观视向。,一、内反拍角度和外反拍角度,内反拍角度,2、外反拍角度:两个镜头的拍摄方向基本相对的角度拍摄两个人物。 外反拍角度为客观角度,代表导演、摄像的视角,也代表观众的视角对被摄对象做客观介绍,外反拍角度经常用在

13、表现二个演员之间的交流。,拍甲乙两人时,镜头1以甲为前景拍乙,镜头2以乙为前景拍甲,在拍近景和特写时,位于前景的演员只带一部分,以突出主体。 内反拍、外拍角度的组合,是拍摄中最常用镜头调度方法。拍主持人或记者出镜采访某人经常用这种角度拍摄,称为过肩镜头。拍过肩镜头,前景人物以不露眼睛为宜,避免抢夺观众注视主体人物的视线,外反拍角度,两个人交流时,他们之间形成一条关系轴线,在关系轴线一端,会形成多个三角形,摄像机的机位可设置在三角形的顶端,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三角形机位布局,称为三角形原理。,二、三角形原理,关系线两侧的两个三角形布局,2、常用三角形布局 (1)外反拍布局:是一种客观性角度,主持人

14、采访时,常用这角度,画面直观,画面所展示被采访人面部表情。 优点 a)底边两机位所拍摄画面,两个人物可互为前景、后景,构成明显透视关系。 b)两个被摄人物一个面向摄像机,另一个背对摄像机。(主陪体关系明显),1、三角形机位布局优势 (1)能将被摄体处于同一侧 (2)能保持所拍摄画面同一方向,(2)内反拍布局:机位设置在两个被摄人物之间,靠近关系线向外拍摄,分别表现被摄对象。 优点 a)被摄人物可分别在画面中出现,让观众看清被摄人物,集中表现人物之神态,画面显得饱满一些。 b)表现主观拍摄角度。(机位背对背拍摄,画面代表未被摄人物视点)。 c)内反角拍摄人物,十分接近正面拍摄。 (3)平行三角形

15、布局:位于三角形底边上的两台摄像机的视轴相互平行。常用于并列表现同等地位不同对象,如两个对话等。带有客观的同等评价、等量齐观的含义。,主观性内反拍角度,平行三角形布局,外反拍三角形布局、内反拍三角形布局和平行三角形布局,可以组合成一个大三角形布局,包含7个摄像机视点,可组成各种景别、各种角度的电视画面。 运用好三角形原理可在拍摄现场处理好镜头调度工作。三角形原理的一些应用: 1、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被采访者交谈,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外反拍角度。主持人和受访者互为前景和后景,构图有纵深感,新闻访谈节目中常用。 若要突出受访者,可根据大三角布局的原则,将一个内反拍角度和一个外反拍角度结合,使受访者处于画面的显著位置。,大三角形布局,内外反拍结合,2、当关系线是倾斜的或垂直的,摄像机布局的三角形同样适用。 3、当被摄人物是三个人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