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1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2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3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4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六课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经典篇目,它们大多数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回答的都不错,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点,发挥阅读时的想象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

2、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3词语积累 驱遣:赶走驱逐出去。 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的样子。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的鉴定和欣赏。 歌谣:是人们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交流点拨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作者想做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综合上述观点,

3、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中心论点。 交流点拨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三、合作探究 (一)文本探究 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交流点拨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2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

4、法,请简要分析。 交流点拨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我们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3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交流点拨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

5、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二)品味语言 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蕴,或有写作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阅读下面几句,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1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交流点拨任何一篇文艺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是这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顺序的结合,具有文本表现中的一般技法,既表现了内容也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这样的文章绝不可能随意拼凑,须由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创造,而在完成时又符合自然的特点。,2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6、。 交流点拨作者在创造之前无所见,这个“见”字,可指代材料,无见便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可能有所创造; “见”字也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纵然下笔也只能写就平庸文章,难见深度;“感”是体悟与情感,倘若下笔无情感寄寓其中,写出来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这也提示了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学会多观察,多积累;同时要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才能写出优秀文章。,3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交流点拨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此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而去体味。,四、迁移拓展 文章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论证了想象力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你能在读过的诗或散文中,再举一个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吗?请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来论证作者的观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交流点拨这段描述父亲攀爬月台背影的文字,能因我们的想象力变得更生动。他的身子微胖,我们可以想象两手上攀时定费了不少劲,甚至青筋凸起;还是因为胖,我们可以想象腿并不是缩了一次,而似是挣扎缩了好几次;更是因为想象,身子微微一倾,这形象便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