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绿色治理_第1页
有害生物绿色治理_第2页
有害生物绿色治理_第3页
有害生物绿色治理_第4页
有害生物绿色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大学本科教学教材,有害生物绿色管理,【植物病害部分】,第一章植物病害绿色防治的原理和方法,第一节绪论一,植物病害种类植物病害,根据引起病害的病因是否具有传染性分为两大类。 由于植物感染性病害,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且可以人为控制。 主要介绍植物感染性病害,感染性病害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性植物病害5种。 二、植物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的历史和现状,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从植物中获得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就必须为植物提供必要的“服务”,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清除入侵植物的有害生物,如病害、虫(螨)害、草害、鼠害等从认识水平、防治水平分析,有害生物防治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早期朴素综合

2、防治阶段、近代集约化化学防治和现代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有害生物综合管理阶段:早期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是采用各种防治措施,有简单的协调。 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思想基于生态学,具有系统思想。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在罗马召开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专家讨论会上,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管理”,许多防治措施都是科学而非经验如果强调整个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和自然因素的调控作用,则明确防治的目的不是彻底消灭有害生物,而是将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下。 国内于1975年春天由农林部召开了“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以“防治为主,综合防治”为我国植保方针,以“防治为植保工作指导思想,

3、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从内容上看,国内提出的“综合防治” 包括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保护学三个基本观点。 70年代以来的实践表明,应用IPM观点防治植物病虫害取得了较大效果。 IPM主要贯彻经济观点、生态观点、环境观点三个观点,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经济观点侧重贯彻“经济阈值”。 生态观点是考虑到特定农田生态系生物群落的平衡,修订防治措施。 环境保护的概念是使用环境安全的生物农药和低毒性化学农药。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绿色防治原理和途径,本节主要内容包括: 1植物病害的绿色防治概念2植物检疫3植物病害的物理防治4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1植物病害的绿色防治概念在综合防治中以农业防治

4、为基础, 根据土地合理应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安全,即根据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管理体系,尽可能协调运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使有害生物种群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2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植物检疫是传统的植物保护措施,但与其他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同。 3植物病害的物理防治:是利用简单的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最原始、最简单的徒手捕获或去除,以及近代物理的最新成果的运用,可以视为古老而年轻的防治手段。 人工捕获、清

5、除病株、病部,使用简单工具诱杀,防止障碍存在麻烦、效率低、难以贯彻等缺点,但如果目前没有更好的防治方法,仍是一种较好的抢救措施。 徒手法经常结合在栽培防治中。 人为提高或降低温度、湿度也常用,超出病虫害的适应范围,如干种、温水浸种、高温处理竹木及其制品等。 4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或改造的生物、基因产物降低有害生物的破坏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杀死或控制病原生物数量,控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措施。 也被称为“用菌治菌”。 利用生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一种生物来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种生物。 其

6、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不能与农药等非生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相比。 第二章植物病害检疫、1植物检疫概念2植物病害检疫任务和内容3植物病害检疫对象的确定和疫区、保护区的划分; 4植物病害检疫的实施方法制定: (1)法规(2)确定检疫对象名单(3)检疫检查(4)检疫处理。 1植物检疫概念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 )是保护农业、林业、畜牧业的重要措施。 为了保证农业、林、畜牧业的安全生产,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传播扩散到地区间或国际间,在许多国家设立了检疫机构从事专业动植物检疫工作,同时也有相应的法规措施。 一些植物病、虫、杂草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扩散传播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

7、的,历史上有很多原因导入和贸易引起植物病、虫、杂草扩散的例子。 我国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商品交流越来越频繁,对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越来越重要。 植物保护工作包括预防或零、根除、免疫、保护和治疗5个方面。 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涉及植物保护中的防治、根除或根除各个方面,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值得倡导的一个方面,有时也是某些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M )修订中唯一的具体措施。 但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通常采用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措施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特点是从整个宏观上预防所有有害生物的输入、定植和扩张。 因为它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国际文献中常把“法规防治”、“行

8、政措施防治”作为其同义词。 中国的植物检疫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一、实施植物检疫及在植物保护中的地位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首要防线,也是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措施。 植保工作主要保护有经济价值的农、林、水果、菜、油料、纤维、糖、花卉、药用植物和牧草等植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但是,由于植物的种类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匀,地域间的引种自古以来就有,一部分本来局部分布的病原和害虫也随着种子和苗木从甲地向乙地扩展,一部分达到毁灭性的灾害。 例如,烟草乌冬面粉病在本世纪初开始从澳大利亚传入美国、加拿大,之后传入欧洲,严重威胁过烟草的生产。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榆树

9、枯萎病等都是大陆间引种或其产品贸易同时扩散病害的例子。 害虫随着种苗和产品扩大疫区的例子也不少。 因此,植物检疫必须贯彻制止人为传播病、虫、草害法规的行为规范和技术措施。 马铃薯块茎蛾原产于南美山地,随着芋块传入北美和欧、亚、非及大洋州50多个国家,威胁着马铃薯的生产。 因此,植物检疫必须贯彻制止人为传播病、虫、草害法规的行为规范和技术措施。 当然,并非所有传入新区的病、虫、草害都会蔓延成灾。 灾害首先是可以寄生或采食的植物,特别是寄主范围狭小的疾病,需要虫子等有害生物,其次是适合生存和繁殖的气象条件,特别是冬天最后是病原菌的有效个体数,数量过少也难以立足。 例如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1934

10、年在江苏省南通发现,主要引进美国陆地棉品种以来,最初只在少数地区的棉种场发生,60年代初由于放松种子管理而迅速蔓延到全国。 种苗以外的途径也有可能导入有害生物,例如荷兰的榆树枯病传染到美国等地,通过潜在的木材带菌欧洲榆小蟹感染,但当时木材不是检疫对象。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也曾因检疫机构不健全、海关权由外国人掌握等原因传入有害生物,其中重要的疾病、虫分别为78种多的:例,如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粒黑粉病和恶菌病、棉花枯损、黄萎病和红铃虫、马铃薯环腐病和块茎蛾、虫这些事实表明,植物检疫工作不仅与植物保护密切相关,而且重要,为了实行正确的检疫,必须具备相应的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知识及相关技术。 二、植物

11、检疫工作的范围、基本原理和方法,植物检疫工作的范围植物检疫工作的特点具有前瞻性、法制性、技术性和地域性。 实现预见性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把握,能够及时了解并预防疫情的发展趋势。 因此,从事植检的人员必须经常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应列入植检对象的清单。 中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才正式公布内外两项植检条例,暂定草案的历史结束。 尽管如此,根据各国的惯例,也有时会经常变更植检名册。 先见性也应体现在执法过程中,如中国青岛从马里进口花生中有谷斑皮蟹,北京口岸进口麦种中有印度腥黑粉菌。 两者最终都列入了对外检疫名单,但由于其危险性很大,所以采取了坚决的措施。 法制性是植检工作有

12、效、顺利开展的法律保证,其具体法规将在后面叙述,但可以达到防止受人约束而造成障碍物传播扩散的目的。 从技术性来说,植物检疫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需要扎实的植物保护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坚硬的操作技术。 为了迅速、正确、彻底地调查到达的检查对象植物和产品的疫情,需要训练熟练的疾病、虫、草等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和对检疫技术的要求,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手段。 植物检疫的工作通常分为地区,一个国家大,一个县小也能做自己的检疫工作。 但是,作物的布局和有害生物的产生,大大忽略了这种人为的区分。 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帮助世界上建立了9个区域植保组织,但中国还不是这些组织的成员。在地域内可

13、以分为不同的等级,在大国之下可以分为地域、省,甚至是小县、市。 必要时设置植保植检机构,配备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技术,特别是种苗进出口单位。 检疫性有害生物多破坏性强、传播快、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因此必须建立权威法规,才能有效限制其扩散,需要区域间和国际间的合作。 检疫法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应在收集、整理、分析大量细小障碍物信息的基础上建立。 有些发达国家采用计算机保存和处理检疫信息,建立了信息库,效率大大提高。 我国植检法规尚在完善中,未加入区域性植检组织,因此内外检疫交流存在问题,尚未提高。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的建立,根据我国有关法规的规定,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可以通过植物及其产品传

14、播的植物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应当作为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对象。 所谓局部地区发生,是从全国的角度提到的,在某省(区)已经有发生的可能性,为了防止传播,作为国家级别的检疫对象。 关于与植物和产品一起传播,扩大到包装物和交通工具。 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依据是分布、主要的寄主植物种类、障碍物生存耐力、障碍物发生地的植物搬出频率等。 各国根据具体条件制定的名单和标准有很多不同。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提交内外植检名单,其中包括稻、麦、棉、白薯、马铃薯、苹果、葡萄、柑橘等8种作物16种病虫害。 总体趋势是内检名单减少,外检名单增加,特别是6种植物病毒增加。 另外,对于容易发生变异的真菌病害

15、,虽然在中国没有蔓延,但为了防止新的病原小种的出现,将其作为栗疫病菌等的外检对象,在欧美是危险病害,亚洲栗树比较抗病。 总之,一般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体型小,不易发现,一是经过显微及电镜技术,再经过隔离种植才需要检测。 二是危险性大、繁殖力强、短期容易形成种群;三是抗逆性强、能长期保持活力、防治困难。 但是,所有有害生物都有弱点。 例如,它们能够危害的植物种类有限,没有特定的寄主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栽培和掌握野生寄主是很重要的。 其次,这些有害生物大多危害特定部位。 如棉花根腐病(多梗肿瘤被孢霉),寄主虽多,但只侵害地下部分,属于土壤传播,控制土壤外传是有效的方法

16、,最后,有害生物被列入检疫名单,将受到各级海陆空检疫水平的严格监测。 三、植物检疫法规和组织管理、国际植检法规概况现存植检法可以分为国家法规、双边协定和农产品贸易合同上的检疫条文等。 区域法规与各会员国的法规相关,也具有法规的性质。 从制定法规的形式来区分,、11综合性的法规具体分为两种形式:植物保护法和有害生物法有关植检的专业章节,例如墨西哥、印度、旧西德等国家独立的植检法,这在很多国家都采用,也包括我国综合法规要求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法,解释、补充、具体化法规中的部分条文。 12单独法规早期的植物检疫法规多是针对某些有害生物的寄主植物制定的。 例如德国在1873年公布的禁止栽培用葡萄苗进口令,是为了禁止引进葡萄根瘤蚜而公布的第一个植物检疫法规。 美国于1992年在国会通过植物检疫法案,农业部也陆续公布各种个别法规,到50年代制定植检法规总汇编。其中有篇章节目。 在某些情况下,目的下有分歧。 具体如第321款,限制爱尔兰马铃薯进口。 这种法规目的性和适应性强,遇到新情况,只需改变目的和目的而不影响大局。 日本制定的法规主要效仿美国,经常公布紧急个别法规,一旦发现错误就取消。 【法规的制定必须以科学为基础,不宜频繁修改法规。 例如,日本在澳大利亚的一份报告书中指出地中海果蝇侵害蓝香蕉,并下了禁令。 由于美国的反对,日本农林省不得不派遣人员到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