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知识与质量管理(ppt 202页).ppt_第1页
标准化知识与质量管理(ppt 202页).ppt_第2页
标准化知识与质量管理(ppt 202页).ppt_第3页
标准化知识与质量管理(ppt 202页).ppt_第4页
标准化知识与质量管理(ppt 202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钢第四钢轧总厂技术质量部 冯岩,标准化知识与质量管理,主要内容,第一节 标准化知识 第二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三节 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第一节 标准化知识,部队讲究四四方方、横平竖直、整齐划一,所有的物品摆放都要一条线。比如被子叠放要方方正正、有角有愣,水壶、牙缸、牙膏、牙刷的摆放要统一标准,洗脸的毛巾搭在铁丝上折叠要一致、一条线。,立正的动作要领: 抬头,挺胸,收腹;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两眼平视前方,下颌微收;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两小臂夹紧,五指并拢,四指微屈,拇指尖紧贴食指第二关节,中指紧贴裤缝线;两腿挺直,夹紧,两脚跟靠拢,两脚尖向外分开约六十度;身体微向前

2、倾,使重心落于两脚掌之间。,一、标准化发展史 二、标准化工作,2020/8/13,7,一、标准化发展史,原始标准化 古代标准化 近代标准化 现代标准化 我国标准化的发展沿革,8,1.原始标准化阶段 有史以来,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抵御不良环境因素和野兽的袭扰,逐步形成了构筑方法、形式和用材以及工具的相似和统一要求,从而形成了最原始的标准化建筑方法。 为了生活的多样化,需要进行物质的交换和分配,需要表述定量的概念和事物,如工具的尺寸和数量,狩猎物的大小和多少,开始用自己的手足来表达计量单位,逐渐发展到用比较稳定而统一的物质作为计量参考单位。,9,1.原始标准化阶段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和有效性,从

3、开始使用简单的石、木、骨器,到使用较复杂而更有效的加工工具,通过在劳动生产中实践、改进、推广,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工艺标准化的特征和方法。 以上这些无意识的活动,在劳动中逐步形成了带有标准化色彩的工具和原始语言基础上的符号、记号,已经成为标准化活动的雏形,也就是我们说的原始标准化阶段。,10,2.古代标准化阶段 古代人类历史上进行了两次社会大分工,一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一次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发达,促进人们有意识的去制定标准,以规范人类生产和交换活动。,11,如: 春秋战国时期伯乐就著了相马论; 北魏贾思勰编著了齐民要术; 唐陆羽撰写了茶经; 元代的

4、农桑辑要; 明代编撰的救荒本草;杨时乔的新刻马术; 清代方观承撰写的棉花图以及陈琮(cong)编辑的烟草谱待等都是我国古代农牧业标准化经典集要。,1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后,由于手工业的分工细化,要求工艺技术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必然对生产的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我国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就是一部手工业的技术标准总汇,书中记述了30项手工生产品的设计规范及制造工艺等要求,总结了当时 手工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成果。,13,又如: 李诚的营造法式中对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方面的规定。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关于药用动植物 的特性、制备方法、方剂 的记载,更是极为规范的标准文件。,1

5、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用诏书这一法律形式对计量器具、文字、货币、道路、车辆、兵器等进行了全国性统一,在工律中规定:“与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必等”。特别是到了北宋时期,毕升首创活字印刷术,成功的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系列化、通用化等标准化基本原则和方法,孕育了现代标准化的原理,堪称我国乃至世界标准化发展史的里程碑。 在古代标准化中,标准化已呈现出以统一化、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及互换性为内容的形式,而且也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标准化理论和方法。,15,古代标准化主要表现为:,1、语言、文字和符号的标准化; 2、度量衡具的标准化,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政令统一中国的度量衡; 3、石器和青铜器

6、的标准化:兵器的铁器、铜器制造工艺、材料 4、建筑业标准化:如木制砖模生产砖坯 5、交通运输标准化:各种马车、战车制造工艺、材料,16,3.近代标准化阶段 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工业革命,进入以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阶段。科学技术适应工业的发展,为标准化提供了大量生产实践经验,也为之提供了系统实验手段,摆脱了凭直观和零散的形式对现象的表述和总结经验的阶段,从而使标准化活动进入了定量地以实验数据科学阶段,并开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在广阔的领域推行工业标准化体系,作为提高生产率的途径。,17,同时出现了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研究,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是真正意义上的标

7、准化,也是当今标准化的基础。近代标准化是以工业标准化为代表的标准化。 1906年成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947年成立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2020/8/13,18,近代标准化里程碑: 1789年美国艾利惠特尼首先在武器工业中用互换性原理以批量制备零部件,制定了相应的公差与配合标准; 1840年英国的约瑟夫惠特沃斯推出了英制螺纹; 1902年英国纽克子公司推出了“极限表”,形成最早的公差制,1906年颁布了BS27国家公差标准;,2020/8/13,19,近代标准化里程碑: 1911年美国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开创了工业生产科学管理新时代,推动了美国福特汽车厂发展T型汽车,简化了品种

8、规格,提高了零部件通用化程度,采用流水作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率先实现标准化。,2020/8/13,20,4.现代标准化: 工业现代进程中,由于生产和管理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化、这就使现代产品或工程、服务具有明确的系统性和社会化,一项产品或工程、过程和服务、过程和服务,往往涉及几十个行业和几万个组织及许多门的科学技术,从而使标准化活动更具有现代化特征。标准化的特点从个体水平评价发展整体、系统评价;标准化的对象从静态演变为动态、从局部联系发展到综合复杂的系统。,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现代管理的新阶段。标准化也随着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现了新

9、的特点: 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通信、生物科技等。 系统理论成为现代标准化的基础。 国际标准化迅速发展。 新技术不断涌现。,2020/8/13,22,我国标准化的发展沿革,1949年10月成立中央技术管理局,内设标准化规格处。 1957年在国家技术委员会内设标准局,开始对全国的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同年参加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978年5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标准总局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同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义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并以国家主席令颁布,于1989年4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

1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标准工作,进入法制管理的新阶段。,2020/8/13,23,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国家质检总局领导下,由国务院授权履行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行政职能的唯一机构,对国家标准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编号、统一审查、统一批准发布等四个统一管理职能,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进行备案管理。,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是由国家标准委统一管理,各部门归口管理的243个技术委员会和360个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参与的各行各业的专家有27000多名。,2020/8/13,24,二、标准化工作,1、基本概念 2、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3、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与作用 4、标准化管理 5、标准化作业,2020/8/

11、13,25,在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中给出的定义: 标准化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技术壁垒,并便利技术合作。 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企业标准化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

12、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企业标准化”是企业自身的一种“标准化”“活动”,其显著好处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 企业标准体系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企业标准体系按照GB/T 15496-2003国家标准规定由 “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构成。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所有标准都要在本企业方针、目标和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形成。,国家标准GB/T 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的定义是: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

13、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1.1 关于标准的定义,1 基本概念,国家标准GB/T 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化”的定义是: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1 基本概念,1 基本概念,1.2 关于标准化的定义,1 基本概念,1 基本概念,所谓

14、标准化作业,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 改善创新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1.3 关于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区域标准: 由区域标准化组织(如CEN、CEN-ELEC等)或区域标准组织(如ETSI、EBU等)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1.4 标准化常用名词,国际

15、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ISO所出版的国际标准题目关键词索引(KWICIndex)中收录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等。,1,国家标准: 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的标准。,4,3,行业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标准。,1.4 标准化常用名词,地方标准:没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区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6,5,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16、、地方标准的,而需要在企业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事项,由企业制定并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的标准。,1.4 标准化常用名词,产品标准: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以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其范围包括: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藏、运输等。,8,7,方法标准: 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对象制定的标准。,1.4 标准化常用名词,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如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标识、方法、模数、公差与配合、优先数系、基本参数系列、产品系列型谱、产品环境条件、可靠性要求等。,10

17、,9,标准体系: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的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1.4 标准化常用名词,标准体系表: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相互关系绘制成的,能够反映标准体系特性的图表。,12,标准样品(实物标准): 具有准确的标准值、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特征,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证书和标志的实行标准,11,1.4 标准化常用名词,2.1 按标准制定主体划分的标准种类有: 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2.2 按标准实施约束力划分的标准种类有: 按标准实施的约束力,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

18、制性标准是国家规定必须强制执行的标准。推荐性标准是倡导性、指导性、自愿性的标准,企业一旦采用了某推荐性标准,那么该推荐性标准就具有了相应的约束力。 强制性标准代号是GB;推荐性标准代号是GB/T。,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2.3 按标准化对象的基本属性划分的标准种类有: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2.3.1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指定的标准。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技术规范、规程等文件,以及标准样品实物。技术标准是标准体系的主体,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11个),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2020/8/13,37,技术标准体系,2.3.2 管理标准是

19、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指定的标准。 通常企业中的管理标准种类和数量很多,一般有:管理基础标准、管理方法标准、管理工作标准、生产管理标准、生产过程管理标准。,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2020/8/13,39,管理标准体系,2.3.3 工作标准是为实现整个工作过程的协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工作岗位所制定的标准。 通常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大体上可以分为生产岗位(操作岗位)和管理岗位两大类。工作标准也可分为两类:,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管理工作标准主要规定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权限,本岗位与组织内部其他岗位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本岗位与外部的联系,岗位工作员工的能力和资格要

20、求等。 作业标准作业标准的核心内容是规定作业程序和方法。在有的企业里,这类标准常以“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的形式存在。,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作业方法,包括岗位环境、位置、设备、工具、生产、加工或装配的对象、工作顺序、操作方法、作业动作,对加工产品或工作结果的检查,以及合格判定准则等。岗位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和作用是告诉人们怎样正确地做好一个岗位上的工作。 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各专业工种的通用操作程序和方法,如电工操作规程、电焊工操作规程等。操作规程的目的和作用是告诉人们正确地做好一项专业技术操作工作。,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2020/8

21、/13,43,工作标准体系,2020/8/13,44,2.4 标准体系 2.4.1 标准体系的定义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也可以说标准体系是一系列标准组成的系统 。 2.4.2 标准体系的结构 标准体系内部标准应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逻辑组合, 而不是杂乱无序的堆积。由于标准化对象的复杂性,体系内不同的标准子系统的逻辑结构可能体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层次结构是表达标准化对象内部上级与下级、共性与个性等关系的表达形式。它通常反映标准对象的隶属或包含关系。层次较高的标准,较多地反映对象的抽象性和共性;层次较低的标准,

22、较多地反映对象的具体性和个性。 序列结构(过程结构)。是指各标准按照过程的内在联系和顺序关系进行结合的形式,标准化对象的过程结构决定了标准体系的过程形式。,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图1 企业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图2 企业标准体系的序列结构图,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2.4.3 标准体系的特征 标准体系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目标性、可分解性、相关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 集合性说明标准体系是由两个以上的可以相互区别的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任何一个孤立标准几乎很难独自发挥效应。 目标性说明体系内各个标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功能形成的, 而非各子系统功能的简

23、单叠加。 可分解性说明为保证标准体系的有效性,这就要求体系有可分解性,以便对标准进行维护,包括修改、修订、废止等操作。,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相关性说明标准体系内各单元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其它有关单元都要作相应地调整和改变。 整体性说明在一个标准体系中,构成标准体系的各标准,并不是独立的要素,标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相互补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环境适应性说明标准体系存在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它必然要受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制约,因此,它必须适应其周围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24、,2.4.4 标准体系的形成过程 标准体系的形成,大体上有两种途径:即从局部到整体,或者是从整体到局部。 从局部到整体:就大多数情况而言,无论是企业、行业和国家的标准体系,都不是先有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逐步实施,最终形成体系。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急需的标准,再跟据新的需要增加新标准,渐渐形成一个小体系。随着标准化目标的扩展,又会产生新的体系,一直到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它实际上是一个由不成系的少数标准,到足够数量标准的累积过程;,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也是由标准之间联系不很密切到标准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的调整、完善过程。到这种时候,即使有了一个标准体系,仍不能说说是最终和最好的。 整体到局部:

25、就是首先确立标准化目标,同时,规划、设计实现该目标所需要的全套标准,然后,根据总体设计,制定出全部所需标准,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功能的标准体系。实践证明,这种体系建设方式,对于有限目标和小范围的局部体系是可行的。标准体系的覆盖面越宽,体系的要素越多,要素的更新越频繁,采用这种途径越困难。,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2020/8/13,53,企业标准化体系,企业标准化 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自身的一种“标准化”“活动”,其显著好处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2020/8

26、/13,54,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按照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国家标准规定企业要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包括有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内的完善科学的企业标准体系。也就是说企业标准体系由 “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构成。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所有标准都要在本企业方针、目标和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形成。,2020/8/13,55,2020/8/13,56,三者之间的关系 1)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主体 2)工作标准是推行标准化作业的重点,2020/8/13,57,过程的基本概念: 一个过程的输出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27、,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2020/8/13,58,建立与实施标准体系要采用PDCA模式,实现持续改进 PPlan (计划) DDo (执行) CCheck (检查) AAction(处理),2020/8/13,59,2020/8/13,60,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3.1 统一原理 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是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统一原理包含以下要点: 3.1.1 统一是为了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规范,其目的是保证事物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

28、3.1.2 统一的原则是功能等效,从一组对象中选择确定一致规范,应能包含被取代对象所具备的必要功能;,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3.1.3 统一是相对的,确定的一致规范,只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旧的统一就要由新的统一所代替。 3.2 简化原理 就是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型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满足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简化原理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3.2.1 简化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使之更有效的满足需要;

29、3.2.2 简化的原则是从全面满足需要出发,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所谓功能效率系指功能满足全面需要的能力; 3.2.3 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对象进行科学的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练出高效能的能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环节; 3.2.4 简化的实质不是简单化而是精练化,其结果不是以少替多,而是以少胜多。,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3.3 协调原理 就是为了使标准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协调原理包含以下要点: 3.3.1

30、 协调的目的在于使标准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 3.3.2 协调对象是系统内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相关因素的关系;,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3.3.3 相关因素之间需要建立相互一致关系(连接尺寸),相互适应关系(供需交换条件),相互平衡关系(技术经济招标平衡,有关各方利益矛盾的平衡),为此必须确立条件; 3.3.4 协调的有效方式有:有关各方面的协商一致,多因素的综合效果最优化,多因素矛盾的综合平衡等。 3.4 最优化原理 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标准化原理称为最优化原理。,3 标

31、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3.5 标准化的作用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3.5.1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 这是因为标准化能为生产建立最佳秩序,提供共同语言和相互了解的依据;标准化为人们的活动确立必须达到的目标,既能促进人们活动的不断合理化,又能使人们共同遵守; 标准化的约束力既从全局出发,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做到无歧视的约束。既具有法规性约束效用,又有自我约束的作用。标准化的约束力甚至具有超越地区和国界的效果。,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3.5.2标准化是实现专业化生产的前提 专业化要以协作为前提,以标准化为衔接和协调的手段;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等标准化

32、形式有利于缩减类型,稳定产品结构,扩大批量生产,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和需求多样化的现代,专业化生产的企业必需根据市场及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及时调整产品的结构和性能,发展新品种,缩短研制周期,组织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这就有赖于标准化的组合技术和零部件通用化和系列化的应用。,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3.5.3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 标准化为管理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依据;通过制定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使企业生产和技术活动过程有序化、统一化,协调各个子系统以保证企业整个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标准化使企业管理系统和外部环境条件相协调,不仅有利于原材料、元器件、外购件的适时保

33、质解决,而且可以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为企业创造横向协作环境。,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3.5.4 标准化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产品质量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产品标准问题,没有先进的质量标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标准不仅对产品的性能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而且对产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艺、检验直至包装、运输和售后服务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保证产品稳定在一个适合的水平,同时又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3.5.5 标准化有利于发展产品的品种,缩短研制生产周期 大量使用标准件、通用件、借用件,运用高效率的标准化工装,加快了产品设计、研制速度,缩短了产品研制生产周期。,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34、,3.5.6 标准化是降低资源消耗,节约原料和能源的重要措施 标准化可以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它简化了原材料的规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以廉价原材料代替贵重物资;合理化能源消耗指标和定额,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消耗。 3.5.7 标准化是保护劳动职业健康与安全,加强环境管理,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满足企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要在合理利用资源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基础上,通过贯彻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管理和职业卫生与安全标准,结合企业产品的寿命周期,监控和管理好企业生产的环境和安全卫生。,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4.1 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标准化管理就是在企业战略、企业目

35、标指引下,针对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运用管理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职能,以人本为中心,制定规范、科学、量化的标准,藉此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确保组织目标达成的过程。同时,标准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没有规范化,即标准化的管理作为铺垫,工业现代化管理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尤如空中楼阁。 4.2 标准化管理的理解 企业标准化管理,指符合外部标准(法律、法规或其它相关规则)和内部标准(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为基础的管理体系。,4 标准化管理,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不仅保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而且还保证企业遵守内部所倡导的文化理念。大多数情况下,内部规定作为外部规定的延伸,这反映了企业追求最高标准

36、的决心。而作为各类规则的制定者,标准化管理部门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判断是非的职能。标准化管理等于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判断企业高层管理者是否真正拥有管理控制力,可以概括如下:如果高层管理者制订的标准在个企业内普遍得到遵守,他们就实现了管理控制;反之,如果通常遭遇的是规避,他们实际享有的管理控制力肯定很有限。,4 标准化管理,四、标准化管理,全面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能创造统一的标准,提高真正的管理控制力,这种体制还能在企业上下营造一种合规文化。而要在整个企业树立真正的统一管理,必须让所有管理人员和员工理解并接受、融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定期培训和考核、不间断地监督以及切实落实责任。而实现的

37、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就是标准化管理部门的核心作用。 企业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中,标准化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是一系列管理得以科学动作的依据。员工的工作质量离不开工作标准,企业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离不开管理标准;施工作业、产品质量控制离不开技术标准。因此,标准化工作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占有主导地位。,4 标准化管理,4.3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要素 4.3.1 领导重视,是企业标准化活动取得成效的前提 标准化工作不仅仅是标准化部门或标准化人员的事情,只有企业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和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标准化活动才能得以贯彻落实。 4.3.2 加强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培养是提高企业标准化

38、活动的关键 要求标准化管理人员不仅有比较广泛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有关标准化方面的知识。因此搞好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训练有素的标准化专业队伍是搞好标准化工作的关键。,4 标准化管理,4.3.3 采标、建标工作是贯穿于企标准化活动的重点 采用和建立适合于企业实际的标准,把采标、建标工作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和生产、设备及技术等工作相结合,是贯穿于企标准化活动的重点。 4.3.4 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系统 企业标准化系统包括三方面内容:标准体系;贯彻实施标准的能力;企业标准化管理。完善各类标准是建立企业标准化系统的核心,以此保证整个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协调一致,使管理科学化,生产高效率。,4 标

39、准化管理,4.3.5 加强产品(服务)质量的监督检验 加强产品(服务)质量的监督检验,实际上是加强企业标准的贯彻和实施。一手抓标准的制定,一手抓标准的实施或产品(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检验。它既是标准质量和水平的渠道,并为修订标准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4.3.6加强企业标准化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 搞好标准化的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与员工的沟通,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员工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培养员工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运用标准化意识,不仅有利于标准化活动开展,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作业内容,将标准化管理的精神、精髓落在实处,也为企业管理的其它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4 标准化管理

40、,5.1 标准化作业的目的 标准化作业有以下五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促进创新。 5.1.1 技术储备,就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5.1.2 提高效率,因为有了作业标准,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作业效率与质量上出现太大的差异。,5 标准化作业,5.1.3 防止再发,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

41、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 5.1.4 教育训练,如果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难以保证。 5.1.5 促进创新,正因为有了作业标准,为作业工具、方法等创新活动提供了定量对比条件,使创新工作更易开展、更易评价、更易推广。,5 标准化作业,5.2 标准化作业的作用 5.2.1 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标准是现场人员多年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它代表了最好、最容易、最安全的作业方式或方法。标准的有效执行,必然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因为提高生产效率就能减低生产的消耗或损耗,减少浪费,也就是等于间接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产品设计中的标准化推进则能直接地降低

42、我们的生产成本。所以,标准化作业的第一作用就是降低成本。,5 标准化作业,5.2.2 减少变异,改善质量。变异是企业管理、产品质量的大敌。标准化作业就是通过作业标准规范人们的工作方法,减少过程和结果的变异,确保产品质量。 5.2.3 个人技能公司化。如果一个员工在工作实践中找到了某项工作最佳的方法,却没有拿出来与他人共同分享,这个方法就将随着这名员工的离职或换岗而流失。如果实施标准化作业就可以让这个好的方法留在公司里面。 5.2.4 便利性和兼容性。标准化作业为所有作业人员和作业过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和兼容性,是批量化生产及重复性作业有了保障。,5 标准化作业,5.2.5 明确责任,确保安全。

43、明确是采取针对性对策的关键,标准化作业的推进能让我们更简单地确定问题的责任。在推进了标准化作业的企业里,如果一项不良的操作导致一个问题的出现,我们可以通过回放这项操作来确定问题的责任:是制订的作业标准有问题,还是作业者没有完全按照作业标准进行操作。明确了责任、找出根本原因后,才可能对今后的工作、流程做出改善。 5.2.6 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 5.2.7 使新人员的培训更为容易。,5 标准化作业,5.3 标准化作业的好处 5.3.1 标准化作业是安全、高效完成作业任务,并满足对质量水平要求的应用最广泛的工作方法。 5.3.2 标准化作业定义了可以重复执行而且能重复达到一定的安全、质量和数量水平

44、的作业顺序。 5.3.3 实施标准化作业将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管理、技术、质量和安全改进活动,它为改进活动提供了依据,并促使其更加有效和持久。,5 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作业的好处包括: 提高安全性和人机工程性 改善质量 提升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减少生产波动性 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消除浪费和不合理的操作和波动 提高人力和设备的利用率 便于观察常态和非常态状况 满足客户的持续改变的对质量、产量和价格的期望值,5 标准化作业,5.4 标准化作业的理解 标准化作业必须要形成文件规定。 标准化作业的方法必须是最佳的。 标准化作业的效能(效率、安全、质量及成本)必须是最优的。 标准化作业必须能够达到必要的

45、质量标准。 标准化作业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零碎的、单项的、机动性强的工作不适合运用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主要是运用于作业内容明确可重复的作业活动。,5 标准化作业,5.5 作业标准 5.5.1 作业标准的定义 作业标准,是指保证作业者在工作位置上以规定的成本和时间完成规定质量特性的产品或作业任务所制定的方法。 5.5.2 作业标准的要求 作业标准一般应明确以下要求: 各种物料按时、按质、按量到位 工机具、仪器仪表都需具有可靠的稳定性 明确的流程、布局及作业条件要求 明确的人员配置要求,5 标准化作业,明确的作业方法与手段 明确的工作程序与作业步骤 明确的标准工时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规范

46、的作业现场(环境) 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要满足以下五点: 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达到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5 标准化作业,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

47、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5 标准化作业,5.3 作业标准的编制 编制作业标准,应由相关专业工程师来进行操作。作业标准要求简单易懂,操作者只要看作业标准,就能够对工作进行操作,而不会产生错误的信息。 操作人员按照作业标准进行标准化作业的过程中,对发现其中的问题,向负有责任的工程师提出后,工程师按照其实际情况,对作业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审批。如此以来,操作人员的智慧得到发挥,作业的实际情况也得到改善。,5 标准化作业,作业标准中应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动作内容:应该包括每一个操作过程(步骤)的详细的

48、操作动作。 所需时间:每一个具体动作过程从开始到结束所需的时间。 质量要求:包括每一工序中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要求详细、具体,最好以量化的形式表现,使操作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识别并运用这些质量标准。 质量检查:每一工作步骤中都尽可能有质量检查项目。 物料描述:包括物料的详细信息,如图号、数量、大小、型号、存放地点等。,5 标准化作业,工器具描述:使用工器具(设备)的名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动作位置图示:对一些关键的操作,应该用图示的方法进行标识操作位置,避免出现误操作。 审批权限:必须由有审批权限的人员进行审批,以保证文件的受控。 5.5.4 作业标准的修订 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

49、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5 标准化作业,在以下的情况下修订作业标准: 内容难,或难以执行定义的任务 当作业对象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时 当发现问题及改变步骤时 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 当机器工具或仪器已经改变时 当工作程序已经改变时 当方法、工具或机器已经改变时 当要适应外部因素改变(如环境的问题)时 当法律和规章已经改变时 当上一级标准已经改变时,5 标准化作业,5.6 标准化作业的推行 5.6.1 推行的方法 灌输标准化作业的意识 就是培训,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向每一位员工反复地输入这样的理念:标准人人都要遵守,按

50、标准进行作业。形成一种遵守标准为荣的良好的风气和进行标准化作业的氛围。 全员要理解标准化作业的意义 推行标准化作业,是让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法、干合适的活、得到合适的结果。其执行过程,既是履责的过程,也是免责的过程。 班组长要现场指导并跟踪确认标准化作业,5 标准化作业,做什么?如何做?重点在哪里?班组长应该对他的组员传授到位。仅教会还不行,还要跟进确认一段时间,看看是否真会,结果是否稳定。如果只是口头交代,甚至没有去跟踪的话,那这种标准执行起来也是不会成功的。现场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让标准化作业成为员工的本领。 通过宣传的揭示作用进行推进 一旦确定了实施标准化作业的管理思想,也设定了标准的作业方

51、法,就要在单位的宣传栏目上把标准化作业好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展示出来,让所有的员工都知道,也都能充分地理解,并且遵循这些标准而执行。,5 标准化作业,作业标准显示在很显眼的位置 作业标准最好放在谁都看到的地方,能引人注意;特别是作业者随时可以参阅,便于与实际工作进行比较。这是务实管理的精髓。 标准化作业要乐于接受别人的质疑 无论是编制、修订标准还是执行标准,对别人的质疑一定要虚怀若谷,诚心地接受。即使对方指责的不对,也不要尖锐地去反驳,这是执行标准化作业的一种修养、涵养。质疑的过程也是提高、完善的过程。 违反标准化作业的行为要严厉地指责 对于那些不遵守标准化作业要求的行为,作业管理者,一旦发现就

52、要立刻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正,并马上纠正其行为。,5 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作业要持续改进,不断地完善 虽然标准暂时还代表着最好的作业方法,但科学技术教育不断在进步,改善是永无止境的,所以,要始终想到现在的作业方法还是一个较低的水平,是改善和进步的一个起点,更好的还在后边,实施标准就要有这样一种心态,实施标准化就是要不断地改善。 标准化作业要要定期地检查修正 定期地检查修正,不断地推动作业水平的完善。各层级作业管理者要定期地召开一些改善检讨会,介绍近阶段改善的一些事项或成果以及明确地规定今后的一些改善方向,对于效果不明显的措施,会重新来评价、设定新的标准。,5 标准化作业,5.6.2 推行标准化作业的

53、注意事项 掌握要点,利用ABC分析法,寻找重要的少数,先为重要的少数制定标准,然后依次制定其它标准。 标准的语言要通俗易懂,用平实,简洁的语言描述,简明扼要。 目的和方法要明确,要具体明确描述目的和方法,保证预期目标的达成。 注重内涵,不求华丽的词藻和复杂的样式结构,但要有丰富的内涵。 明确各部门的责任,要求有管理规则。,5 标准化作业,标准必须可操作性强,容易执行,容易遵循,才能保证被彻底地贯彻执行。 执行标准很重要,如果不付诸实施,再好的标准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标准一开始都存在不同的问题,通过不断使用,修正,才会逐渐完善。 标准的意向不能全盘托付,只有目的,其他全部由操作者自己理解进行。这

54、是最危险的做法,因为每个人的学识,经历都不同,对同样的事自然有不同的理解。 标准的编写不必太过详细,依据内容适度最好。若一一详细指示,让人难以遵守和发挥创新,而且因为太详细,经常要修改。,5 标准化作业,第二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一、质量与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三、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 四、全面质量管理,一、质量与质量管理基本概念,质量的概念 符合性的质量概念 实用性质量概念 广义的质量概念 IS09000-2000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广义:是指“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 狭义:是指实物产品的质量,包括实物产品内在质量的特性,如产品的

55、性能、精度、纯度、成份等;以及外部质量特性,如产品的外观、形状、色泽、手感、气味、光洁度等。,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的概念 ISO9000-2000定义: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意义 企业质量管理是指导、控制企业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管理活动。 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能够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进行设计、生产和服务,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策划: 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

56、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核心之一:质量策划,分析现有质量机构优势、 劣势,整合公司质量资 源,形成合力,有效发 挥质量管理效能,组建品牌策划小组,考 虑从市场营销、技术、 质量等方面做品牌推进 计划,针对出口、大项目、新 产品开发项目进行预先 质量策划,确保全过程 受控和产品品质,制订质量短中期规划, 将各目标分解到相关部 门;定期分析和改进, 并完善相应的考核激励 机制,质量管理核心之二:质量保证,建立以三级标准为 基准线的ISO9001质量 体系;并定期监督体系 运行质量,对现行的质量体系流程 和

57、职责进行精简、优化, 以提高效率和有效性,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管理 水平;技术人员的质量 知识和技能;一线工人 的岗位技能,由被动的供方进货检验 转变为主动出击,参与 供方质量改进;同时完 善现有的供方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核心之三:质量控制,提高实物检验水平,系 统性思考和预防性工作; 主动性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现有的产品试验控 制方法;分析今后统一 建立检测中心的可行性 ,以实现资源共享,修改计量管理制度,完 善计量仪器管理方法, 提升计量等级水平,策划成立一个稽核检查 组,定期对程序文件、 规章制度、工艺等文件 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系 统,用科学的方法采集 、分

58、析数据,提供精准 的决策依据,质量管理核心之四:质量改进,制订精品推进计划(在 产品设计、加工、装配 工艺、产品表面、包装、 随机文件等方面改进),编制QC小组活动计划和 奖励措施,提高全员参 与质量改进意识和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明确国内外售后服务建 设规划;提高售后服务 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积 极营造服务优先的氛围, 以迅速解决顾客问题,售后 服务,质量 改进, 小组,精品 改进,二、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一)产品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20世纪40)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20世纪40年代-20世纪50年代)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今),(一)产品质量检验阶

59、段,主要特征: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对已完成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中心内容:通过事后把关性质的质量检查,对已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筛选,把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开,保证不使不合格品出厂或转到下道工序。,(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特征: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主要特点:在指导思想上,由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在管理方法上,广泛深入地应用了统计的思考方法和统计的检查方法。 缺限:片面强调质量统计方法,忽视了组织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 TQC)阶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C的出现,是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对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1961年,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费根堡姆提出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最经济的水平充分考虑满足用户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全面质量管理不局限于对制造过程的控制,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