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辅导《心理学》第三章.ppt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辅导《心理学》第三章.ppt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辅导《心理学》第三章.ppt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辅导《心理学》第三章.ppt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辅导《心理学》第三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大连教育学院 林学斌,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 (一)广义的学习 所谓学习就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含义: 1、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2、学习是由反复经验所引起的; 3、由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能够相对持久保持的,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 (二)狭义的学习 是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含义: 1、除语言外,还可以有其他社会交往方式; 2、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3、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主动性,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

2、学习 (三)学生的学习 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特点: 1、在教师指导下; 2、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是为未来的实践作准备的。,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二、学习的种类 (一)依学习水平划分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 1、信号学习:如听见酸分泌唾液等,相当于经典性条件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看见火、车等躲避,学生见到老师安静,相当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3、系列学习:体育课(健美、舞蹈等)的动作分解; 4、言语

3、联想学习:字词句段落文章; 5、辨别学习:己、已、巳的区别,不同事物间的比较; 6、概念学习:分类学习,如猫、狗、鼠属于动物等; 7、规则或原理学习:功力距离; 8、解决问题学习:具体的解题过程。,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二、学习的种类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 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分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依次学生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接受学习是教师通过直接呈现或传授知识及其意义,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 2、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进而获得新知识; 3、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

4、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能够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4、机械学习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的非本质的、人为的联系。,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二、学习的种类 (三)依学习内容和结果划分 我国的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品德的学习。,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三、学习理论 (一)刺激反应理论 代表人物:桑代克 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关于猫走迷箱的实验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某种情境(S)与某种反应(R)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的形成需要通过一个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养成。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 总结了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准备律、

5、练习律、效果律 评价:开创性贡献;生物学化倾向。,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三、学习理论 (二)认知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 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3、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评价: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教师的作用。,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三、学习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 基本观点: 1、学习(尤其社会行为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获得替代性的间接经验观察学习; 2、完整的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机动过程。 评价:重视符号、替代、自我调节在学习中的作用;被称为新认知主义。,第一

6、节 学习的本质,四、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 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结果的影响( 易化或干扰) (二)基本类型: 正迁移、负迁移 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水平迁移、垂直迁移; 一般迁移、具体迁移。,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四、学习迁移 (三)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形式训练说 2、共同要素说 3、经验概括说 4、关系转换说 5、认知结构说,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四、学习迁移 (四)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拥有的背景知识的丰富程度 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调节 3、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 4、心向与定势,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四、学习迁移 (五)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7、策略 1、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2、精选教材;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5、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6、提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理解 (一)理解的概念: (二)理解的标志:四个层次 (三)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2、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 实物直观 模像直观 言语直观 3、利用变式与比较,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二、知识的应用 (一)知识应用的概念: (二)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审题、相关知识的重现、课题类化和解题判断的形成。 (三)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 1、知识的领会与巩固程度; 2、问题的特征; 3、学

8、生的智力水平。,第三节 技能的掌握,一、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定义: 特点:是完善化了的动作系统;与经验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练习形成的。 (二)种类 1、动作技能 2、智力技能 3、两者的关系 不同:活动对象不同;活动结构不同;活动要求不同; 联系:动作技能是智力技能的基础;智力技能支配动作技能,第三节 技能的掌握,二、技能的形成阶段 (一)动作技能的形成 1、认知定向: 2、掌握局部动作: 3、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4、动作协调完善 (二)智力技能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的观点) 1、定向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 3、有声言语 4、无声的外部言语 5、内部言语,第三节 技能的掌握,二、技能的形成

9、阶段 (三)技能形成的标志 1、动作技能的形成 动作结构合理 动作品质稳定、灵活 活动的调节功能加强 2、智力技能的形成 脱离物质或物质化; 进程压缩; 自动化,第三节 技能的掌握,三、技能练习 (一)练习和练习曲线 练习: 练习曲线: (二)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 1、四种类型的练习曲线 2、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3、练习进程中的“高原现象”,第三节 技能的掌握,三、技能练习 (三)提高有效练习效率的条件 1、确定练习目标; 2、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灵活采取练习时间。,第四节 品德的形成,一、概述 (一)品德 (二)与道德的关系 1、区别 范畴不同:社会现象与个体现象;

10、 内容不同:总体要求与局部反映; 力量源泉不同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 2、联系 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 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品德对道德有一定的反作用,第四节 品德的形成,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道德认识知 (二)道德情感情 (三)道德意志意 (四)道德行为行 (五)知情意行的交互作用,第四节 品德的形成,三、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 前道德阶段(03岁)自我中心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 2. 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权威中心 特点:单方面尊重权威;从行为后

11、果判断行为的好坏;绝对化倾向;赞成惩罚。 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712岁) 特点:把规则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动机与结果结合;与权威和同伴相互尊重;判断不再绝对化;惩罚温和,有针对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统一体。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第四节 品德的形成,三、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为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阶段2:相对功利为定向。 水平二:习俗水平。 阶段3:以“

12、好孩子”为定向。 阶段4: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又称为原则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为定向。 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第四节 品德的形成,三、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根据自己的大量研究,得出结论: 09岁儿童属前世俗水平; 915岁,多属习俗水平; 16岁以后,一部分人向后习俗水平发展,但达到的人数很少。 柯尔伯格认为,这种发展的顺序是由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这种顺序既不会超越,更不会逆转。,第四节 品德的形成,四、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特点 (一)逐渐从他律变到自律,伦理道德开始形成 (二)处于动荡性向成熟性的过渡 五

13、、学生品德的培养 从知情意行入手 六、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 (一)产生原因 (二)矫正方法,第五节 中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学习困难的界定:(学困生) 一、学习困难的特征 二、学习困难的类型 暂时学习困难学生: 能力困难学生: 动力困难学生; 整体困难学生,第五节 中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三、学习困难的产生原因 (一)认知因素: (二)人格因素: (三)人际关系 (四)环境因素,第五节 中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四、学习困难的辅导 (一)引导正确认识自我 (二)帮助树立自信心 (三)帮助获得成功感 (四)激发求知欲 (五)讲究教育教学方法 (六)创设有利于进步的环境,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

14、展理论,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他设计了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判断是非对错,下面就是皮亚杰在研究中所用的一个对偶故事。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后来,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那一天,他想把墨水瓶灌满以帮助他父亲。这样,在他父亲回家的时候,他将发现墨水瓶灌满了。但在打开墨水瓶时,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 皮亚杰对每一个对偶故事都提出了两个问题:(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2)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道德两难故事法,在欧洲,有一位妇女因患一种罕见的癌症已濒临死亡。医生认为还有一种可以救她的药,即该镇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