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文化.ppt_第1页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_第2页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_第3页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_第4页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第七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例题1】一定文化是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促使秦汉文化取得重大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有哪些呢? 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进步是秦汉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科技成就既是秦汉文化发展的表现,又是秦汉经济发展的动力。 秦汉形成统一帝国,政治统一,促进各地人民生产生活交流,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强有力的政府也促进秦汉文化的发展。秦始皇统一文字,西汉武帝以后大兴儒学教育,鼓励对外交流,东汉明帝求佛法等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当然封建政府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而采取的一些措施,也会对科学文化发展有不利作用,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等。但总体看来,秦

2、汉统一帝国政府的存在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民族交流的增多也有利于文化的进步。 外来文明的传入也促进了秦汉文化的发展。,秦汉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有哪些值得我们自豪的成就?,1、西汉时期我国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3、九章算术一书的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都是先进的,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4、西汉时编定的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医书;东汉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5、西汉黑子的记录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3、;汉武帝时太初历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杂以阴阳五行说等,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联系在一起,形成新儒学思想体系,使之宗教化。体系的中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假借天意把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绝对化、神圣化;还提出了三纲五常,并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春秋繁露天人三策是他的主要著作。 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宣扬“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这两者联系密切。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而且天有意志,有感情,皇帝代表天君临天下,同时也必须顺从天意,“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君权神授的观点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的

4、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董仲舒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 董仲舒的思想和建议为什么能得到汉武帝的采纳?谈谈你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 董仲舒的观点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神学化,使儒学逐渐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使中国古代封建统治思想趋于成熟,促进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而且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例题2】关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佛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之后,它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统治人民的精神工

5、具。近两千年来,它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是植根于中国本土、发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宗教。它诞生之后,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佛、道二教都有麻痹人民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在人民受压迫剥削、感到无法解脱时,佛教的来世说和道教的成仙说,使劳动人民在思想上得到安慰,精神得到解脱。 佛、道二教与儒家学说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题3】史记和汉书的价值 司马迁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史学划时代的巨大进步。史记之后,我国的史学才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

6、学术门类。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体载。史记成为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尤其可贵的是全书贯穿了民本思想和求实精神。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是古代传记文学的典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汉书主要由班固所写,与史记一样都是纪传体史书,但史记是通史,汉书则是断代史。汉书叙述了自刘邦建汉至王莽败亡230年的历史。它记事详尽,文辞精练,是被后世看做与史记具有同等价值的“正史”典范。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为后世各朝代编撰正史提供了范例。,【例题4】秦汉文化的特点 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其主要特点有: 第一,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秦律规定“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汉

7、朝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文化。但秦汉又是多民族国家,随着边疆民族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也蓬勃发展,形成了统一前提下风格多样的中华民族文化。 第二,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秦汉时期,由于中外交通的发达,中国大规模地吸收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亚、印度文化随着丝绸之路流入中国,同时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 第三,文化水平居于世界领先行列。如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第四,气势恢宏。如巨龙般的万里长城、横扫六国的秦陵兵马俑、史学辉煌巨著史记等。,1下列科技成就,出现在西汉的是“太初历”的制订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对日食作出的最早解释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A B C

8、D 2秦汉时期,领先世界千年以上的科技成就,不包括 A耕犁上安装犁壁B九章算术的问世 C张衡发明地动仪D麻醉药麻沸散的发明 3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医学家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 C天人三策D伤寒杂病论 4下列科技成就,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D关于日食的记录,A,D,B,C,5东汉时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的皇帝是 A光武帝B汉明帝C汉桓帝D汉献帝 6我国造纸术外传地区的先后顺序是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 A B C D 7其作品被鲁迅先生誉为“无韵之离骚”的汉代著名历史人物是 A张衡B班固C司马迁D司马相如 8在长江流域出土的文物是 A半坡

9、人面网纹盆B马王堆汉墓彩色帛画 C秦始皇陵兵马俑D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B,C,A,B,9秦汉时期文化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秦统一,汉强盛,政治稳定,大一统局面形成。 与欧洲相比,中国封建制度早于西方千年,制度先进。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经济繁荣。 实行对外开放格局,开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流频繁。 统治阶级比较重视,如汉武帝兴办太学,推广儒学。 秦汉文化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2000全国)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B C D 2(20

10、00广东)秦朝施政主要依据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法家学说 3(2002天津)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4(2004上海)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5(2004广东)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A司马迁 B司马相如 C班固 D 司马光

11、,A,D,D,D,D,6(2001天津)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历程。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它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7 (2000全国)下列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8、(2000年上海卷)既通天文,又擅文学,其发明创造保持世界记录长达1700多年的我国科学家是 A张衡B祖冲之C僧一行D郭守敬 9、(1993年上海卷)在长江流域出土的文物是 A半坡人面网纹盆B秦始皇陵东侧的陶兵马俑 C马王堆汉墓帛画D刘胜夫妇墓中的金缕玉衣,C,A,A,A,10、(2002年

12、上海卷) 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从下列秦砖、汉瓦与画像石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秦砖 西汉瓦当 东汉画像石,秦砖:秦砖的形状、秦朝文字的特点(或小篆)等。 汉瓦:汉瓦的形状、文字的特点(或隶书)等。 东汉画像石:东汉农民耕作、狩猎(或畜牧),或汉朝农业生产的状况和特点等。,11、(2001年江西卷)试述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所经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政,反对苛政,为当时诸家学派之一。 秦灭六国,以法为教,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儒家学派为统治者不容,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改变无为政策,推行大一统,董仲舒为适应政治需要,改造儒家学说,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