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ppt_第1页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ppt_第2页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ppt_第3页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ppt_第4页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儒学形成新体系理学(宋明),考点2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春秋至汉代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示意图,孟子、荀子发展,孔子创立,焚书坑儒重创,独尊儒术成为正统,必修(III),宋明理学,一、理学的概念、派别及代表人物,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理学产生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的流传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历经社会动荡、北宋统治者需要重建伦理纲常来维护统治,2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 程颐,地位:,思想 主张,提出“ ” 的概念,认为天理 是宇宙万物的 .,把 和 直接

2、联系起来,提出“ ”的认识论,主张“ , ”的 修养方法,程颢、程颐是理学奠基者,天理,本原,天理,伦理道德,格物致知,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涵养德行需要用敬礼。要是学问有所进境就要致知穷理。,格物致知 格:探究;致:获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认为“ ”是宇宙的本原,是万物 的依据。天理就是作为封建道德规 范的 .,主张,朱熹,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主张“ , ”,影响:,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 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 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对我 国封建社会后

3、期影响很大。,理,三纲五常,存天理 灭人欲,朱熹,“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喻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你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二、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是 的 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其学说被称为 。,宇宙万物,心学,

4、陆九渊,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陆九渊集 根据材料说明陆九渊的理学思想是怎样的?请从教材找出答案。,陆九渊把“心”与“理”说成是人固有的,他提出心即理也(本心就是天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心即是理”,“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固有的,“知行合一”,“致良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互渗透,密不可分,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伦理道德天理,(“良知”即天理),“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D王阳明

5、的“心学”,5.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何异同?,“心”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理”是万物的本原,(主观唯心主义),(外在),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内在),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了人们的自然欲求;重视主观意志力,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有积极影响。,材料一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二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

6、义”。 请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三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影响,新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原则;既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理学的影响: (1)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并逐步演

7、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2)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三寸金莲、残忍的童年,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探讨:辩证的看待理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

8、福避趋之。 林则徐,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此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 A“仁政”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解析:罗贯中三国演义创作于元末明初,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必然要受当时主流思想理学的重大影响。,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

9、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解析: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消除人们的私欲,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所以C项为二者的共同点。A项为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B、D两项是王阳明心学的主张。,(2010年浙江高考题)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

10、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二程,(2011年上海高考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指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C项属于格物致知,属

11、于程朱理学;B、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表述错误,程朱理学,表述错误,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1、政治-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3、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性,摧残了人民的思想;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4.社会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出现的原因(背景),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

12、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 此自然之力,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也。” 材料二 “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 概括李贽的观点,他的思想与其经历有什么关系?,材料1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材料2鞭挞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黄宗羲梨洲先生,黄宗羲的政治和经济思想,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

13、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概括黄宗羲观点,分析其思想根源,(1)观点 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 (2)根源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顾炎武亭林先生,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

14、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 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顾炎武日知录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归纳、评价顾炎武的观点。,观点: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 ;郡县官世袭,扩大地方权力。加强宗法制度。 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表: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君臣平等和限制君权,认为“工商皆本”,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提出“循天下之公”,批判暴政,唯物论,反对“天命论”,批判君主专制 提倡“工商皆本” 主张经世致用,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性,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强调“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归纳三人思想的相同点,归纳其共同的生活背景,(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 (3)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总之,中国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