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世界统一于物质,讲授要点,2020/8/17,谈谈哲学,哲学意指“爱智慧”。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什么学哲学?解决“精神的焦虑”,“信仰的缺失”,“形上的迷失”,“人生的危机”,“意义的失落”,“人与自我的疏离”等问题。,谈谈哲学,黑格尔的比喻: “庙里的神” “厮杀的战场” “花蕾、花朵和果实” “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 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 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 观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世界观与哲学
2、的关系 世界观的含义:,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6,用高度抽象的语言研究根本性/终极性问题。,根本性/终极性问题:,生与死的问题,宇宙起源问题,6,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哲学,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标准。,唯心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B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绝对观念的
3、外化,黑格尔,贝克莱,主客观唯心主义区别与联系?,第二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存在,不可知论两大代表人物,休谟,B 康德,从经验和观察什么也不能知晓,我们的知识不能超越经验,如何驳斥不可知论?,不可知论错误之所在?,(一)物质: 哲学基本派别与历史演变,唯物主义的三种主要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 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特点,(
4、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特点,(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特点,三种唯物主义各自特点、区别与联系?,1、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概念的理解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概念的重大意义,讨论:哲学中的物质范畴和物理学中的物质概念?如何正确理解物质范畴?,物质观:,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思想,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
5、、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出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二)物质的存在形式,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进化方向,退化方向,(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了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
6、思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分别犯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错误。,(2)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静止的两层含义。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4)批判两种错误倾向,形而上学不变论,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7、董仲舒,相对主义诡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分析:,赫拉克利特:“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恩格斯:“运动即矛盾。” 周敦颐: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习近平:“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具有一维性、不可逆性。
8、,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是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3)时空和物质运动不可分,“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马克思、恩格斯,运动着的物质总是存在一定的时空;时空是由物质运动衡量的。,(4)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时空的存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两种情形:因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
9、同;因物质运动速度的不同而不同。, 两种错误观点,绝对时空观,时间像一条河流,总是匀速缓慢叮叮咚咚地向前流;空间像一个大的空箱子,有物体也好,没物体也好,总在那摆着。,B 唯心主义时空观,时间是思维的连贯性;空间是人的视觉、触觉、动觉的结果,贝克莱,牛顿,请同学们分析判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这是什么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空观的方法论意义,(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从前的一切唯物
10、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其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其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案例:罗布泊的命运、楼兰的悲剧,过去罗布泊,今日罗布泊,何为正确的实践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
11、会过程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当今世界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正确的实践是理解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也是解决全球危机问题的关键。,“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如何建设?,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A,B,C,(二)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如何看“宅一族”?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意识的
12、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语言意识的物质外壳;人脑意识的物质器官),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脑的复杂结构 动物有意识吗? 人工智能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意识的本质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物活论?万物有灵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
13、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更有独特的贡献。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心情愉快,延年益寿
14、。身处逆境,容易生病。“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意识能动性对我们的启示?,(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社会历史趋向:指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主体选择:指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主观任意行为,受多种因素制约:主体需要、客观条件、社会历史规律。选择的正确与否由实践检验。,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增强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意识统一于物质 自然界本身就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矿机电设备强制维护保养规定 (一)
- 南京市联合体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 临港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烧结设备维护规程
- 老年自理课件
- 党纪党规教育
- 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责任书样本
- 出渣车劳务分包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合同
- 城市共享单车借用服务合同协议书
- 老人和儿童课件
- 美术蝗虫介绍课件
- 车辆挂名使用权转让与免责保障协议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卷(一)(含解析)
- 儿童课件小学生讲绘本成语故事《69狐假虎威》课件
- 2025年华侨港澳台学生联招考试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ASTM-D3359-(附著力测试标准)-中文版
- JT-T 1495-2024 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规程
- 机场FOD防范管理课件
- 钢结构柱脚锚栓施工方案
- 注塑产品全自动报价表
- 气体灭火打压方案-七氟丙烷FM200
- 医学生物化学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