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ppt_第1页
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ppt_第2页
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ppt_第3页
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ppt_第4页
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微创二科,什么是“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脾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则相应增生、脾切除后可恢复的一组综合征。,定义,脾功能亢进的危害,吞噬和破坏血细胞的功能增强 脾窦内滞留更多的血细胞外周血细胞减少 门静脉压力 、脾动脉血流量 、脾及门静脉直径 、肝静脉楔压 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因此要积极治疗,治疗方法的演进,最早的方法:外科手术切除脾脏 缺点: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感染和出血。全脾切除者比未切脾者感染率高 5 8 倍 ,死亡率高出 2 0 0倍。 新的认识: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产生大量抗体和淋巴细胞,并且有

2、增强白细 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新的机遇:介入医学的发展,治疗方法的演进,新兴的方法:介入治疗 1.部分脾栓塞术 ( P S E ) 2.双重介入方法 3.经皮穿刺注药部分性脾栓塞 4.射频消融术 ( R F A),部分性脾栓塞之,在脾动脉主干释放不锈钢弹簧圈或可脱离球囊,以减少脾脏的血供。,脾动脉主干栓塞法,部分性脾栓塞之,超选择性插管至脾下极动脉后,注入栓塞剂使之闭塞 。,脾下极动脉栓塞法,部分性脾栓塞之,4/05/0号手术丝线剪成2 mm线段,经导管注入脾动脉,随血流至脾脏红髓小动脉并停留于此形成血栓 。,脾红髓小动脉栓塞术,经皮穿刺注药部分性脾栓塞,经皮脾内注射无水酒精获得满意疗效,并认

3、为可随时根据血细胞的变化较准确的掌握注射次数和剂量。 (安子元,1997),射频消融术,射频热能在脾内局部播散,使局部血管和脾窦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血栓形成、血管和脾窦闭塞,达到扩大毁损病灶的功效。,双重介入方法,PTAO+PSE (经皮肝穿刺曲张静脉栓塞术) TIPS+PSE TACE+PSE,栓塞范围的控制,根据病人的疾病、全身情况及耐受程度考虑栓塞范围。,门脉高压引起的脾亢:60%-70%。,肝癌病人合并脾亢:30%40%为宜,尽量不超过50%。,栓塞范围的评估,目测法:此方法缺乏客观依据,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VDT法:DSA和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使其更加客观和准确。 PSE术前后做C

4、T或ECT扫描。,近期疗效的评价,外周血象变化 血流动力学改变 脾脏体积的大小 胃黏膜的改变,近期疗效的评价,外周血象变化 血小板:术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两周左右达到最高,之后开始下降,两个月左右稳定。 白细胞:术后即开始升高,3天后可达到正常水平,之后有所降低,并稳定。如果白细胞长期升高不降,则极有可能是感染所致。 红细胞:红细胞在术后3月才开始上升,可达到正常水平。,近期疗效的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 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微循环状态有明显变化。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增加。门静脉压力立即下降。肝动脉血流量增加。脾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肝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增加,脾及门静脉直径缩小,肝静脉楔压明显下降。,近期疗效的评价,脾脏体积的大小 栓塞24小时后,脾脏出现淤血肿胀,之后数月内其体积逐渐缩小。,近期疗效的评价,胃黏膜的改变 黏膜充血明显减轻,使非曲张性胃黏膜出血得到控制。,远期疗效的评价,与脾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