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欧洲美术.ppt_第1页
17-18世纪欧洲美术.ppt_第2页
17-18世纪欧洲美术.ppt_第3页
17-18世纪欧洲美术.ppt_第4页
17-18世纪欧洲美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外国美术史 第九讲,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 6.2 洛可可美术 6.3 17至18世纪欧洲其他风格美术,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 17至18世纪欧洲美术,时代背景 1、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有了新发展,一方面认识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日心说),又认识到人自身的神圣伟大,社会呈现出令人乐观的向上的力量; 2、民族国家兴起,中央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中产阶层的兴起,世俗力量逐渐摆脱宗教控制; 3、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路得的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

2、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

3、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巴洛克风格的特点 具有华丽的色彩。 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极力强调运动。 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 浓重的宗教色彩 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巴洛克艺术在本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艺术领域的一场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审美趣味与文化追求。,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彼得保罗鲁本斯,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巴洛克绘画风格在整个西欧的代表。鲁本斯(1577-1640)是法兰德斯大画家,他是欧洲第一个

4、巴洛克式的画家,他的绘画具有巴洛克艺术的壮丽风格.鲁本斯的创作以对生活的富于诗意的表现来歌颂生活,首先是歌颂作为宇宙最完美的造物的人类.他在二十年代所画肖像,绝大部分是盛装的、外表上十分华贵的贵族肖像,还有比较朴素的便装肖像的为数甚少.他画的肖像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由于绘画技巧的完美,同时还由于他在肖像里表现了脉搏在热烈地跳动、目光中充满了生命力、富有弹性的皮肤的栩栩如生的人物.鲁本斯在三十年代,也即是他的生命最后十年,尤其喜欢画肖像、风景与神话画.这些作品几乎全出之于亲笔,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朴素,更能予人以亲切之感,这些作品以其画法的潇洒与极度精确及洋溢着内在热情的感染力而引人入胜。,美術鑒賞

5、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三美神是指贞洁女神、美神和爱神。也有人说是指美神维纳斯、温柔女神塔利亚和欢喜女神阿格莱亚。 在鲁本斯的笔下这些女神都有着健壮丰满、充满生命力的形体,有着秀丽俊美的面孔,整个形象充溢着激情与艺术魅力,体现了画家对女性美的理想。,三美神鲁本斯,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6.1.1 绘画,自画像鲁本斯,这幅自画像就是该时期的肖像杰作之一。 画上的鲁本斯,已是一个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善于洞察世事的学者。肖像的色彩用得浑厚、仔细、刻画入微。这一明显变化标志着他从年起在艺术上的炉火纯青。他努力摆脱作为宫廷画家的习俗,开始注意普通人的内心世界。肖像上的画家

6、年事已高,脸上布满着皱纹,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尽管眼睑多了许多皱襞,但从眼神中仍可以发现他那尚未泯灭的艺术光辉。肖像被画成侧面,明暗对比很强烈,为了突出脸容,其余细节都被深深地埋在阴影之中。,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6.1.1 绘画,伊莎贝拉勃兰特 鲁本斯,鲁本斯与伊莎贝拉结婚至此已满16年,伉俪情笃。我们似乎能从肖像上看出画家的内心世界。还有一点是,当这幅肖像完成的第二年,伊莎贝拉勃兰特就因病去世。对于画家来说,它是最后给他留下来的一张熟悉的面容。不妨说,画家在这幅画上浇注着画家对妻子16年的燕尔情谊。如果说,妻子之死是画家抱恨终天的大事,那么这幅肖像就是他唯一的

7、慰藉。,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6.1.1 绘画,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鲁本斯 歌颂勇士的青春热情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希腊神话英雄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传系廷达瑞俄斯和丽达的儿子,统称狄俄斯库里,意即一胎所生。其实波吕刻斯是丽达与宙斯所生的儿子,两人一个善骑,一个善战,英勇无敌。这幅描写的是传统的撉阑阌场面: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两个黝黑的壮汉把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从睡梦中劫走,正准备强行拉上马背的情景。 画面上人和马占据了整个空间,两匹马和两对男女的交错动势,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马头、人手、马脚、人脚,放射般地向四角展伸,这里既是暴力,又是一种充满喜悦的游戏。不管这种风俗是表

8、现双方的心愿还是双方的敌对,对画家鲁本斯来说是并不重要的,他所注意的是肉体与马匹之间的色调对比,关心的是人仰马翻般的猛烈的场面。这种动势的色彩,和他在另一幅阿玛琮之战画面一样,线的运动与裸体的质感造成一种狂热的色彩交响。近乎方形的构图,本来是稳定的,但形象组成了X形,却又构成了极不稳定的动乱。画面左侧一角,画家又添画上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爱神,它给整个画面作了一点暗示:这是一种爱情的暴力。鲁本斯所特有的画风,是富有装饰性的构思。,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6.1.1 绘画,上十字架鲁本斯,在上十字架一画上,鲁本斯集中以冲突与运动为基础,设计了一个从左上角向右下角展开的对角

9、线构图。强光来自右下方,行刑的兵丁出现在与强光相背的方向。耶稣被钉的十字架刑具是从画面的右下往左上方向竖起的。这支十字架显得很沉重。行刑的人物都很紧张,右边一个兵丁紧拽着绳索,左边的执行者托着十字架,身上的肌肉似都要绽开的样子。可是十字架上的耶稣却现出坚定的神态,脸上毫无痛苦的表情。他举目斜视着天际,突出了一种英雄般的精神力量。耶稣与下面一群执刑的暴徒,构成了力度上的对比。,鲁本斯很善于在这类画上添上些很生动的风景细节。右上侧那棵大树,叶子似被狂风吹得翻卷乱颤,而与此相对,左下角画了一只张着嘴的卷毛狗。全画处在一种旋风般的激情中。这些形象使我们想起了丁托莱托的某些画面。意大利风格在这幅画上是以

10、传统的色彩与笔法来映衬的,因此,虽然显露着威尼斯的情调,然已展现出鲁本斯的个性特征了。特别是在造型结构上,他用心于自己的塑造风格。,上十字架 鲁本斯宏大的场面、强健的人物造型、强烈的运动感、戏剧化的情节、鲜明响亮的色彩、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是巴洛克艺术的经典代表,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6.1.1 绘画,查理一世行猎图 凡代克,安东尼凡代克(15993-164112)原是鲁本斯画室里的助手和弟子,人称“凡代克爵士”。他的绘画以严谨著称,不同于他的老师鲁本斯的色彩。他擅长肖像画,并终生以此为业。形象朴实自然,尤其是贵族的肖像,富丽而不夸饰

11、,有较深的观察力,在艺术上善于思考。一句话:他要比鲁本斯冷静得多。 查理一世行猎图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国王肖像画(他还有一些很出色的查理一世子女的肖像画,现藏英国温莎皇宫)。按照国王的要求,画家把他画成穿猎装在郊外的生活情景。查理一世装腔作势地侧身站着。画家没有作过多的夸饰,认真而严肃地表现了他的精神状态,画上那个侍候马的大臣,面貌显得愚钝,还带着一种阿谀姿态。,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6.1.1 绘画,豆王的宴饮约丹斯 浓郁的生活气息 幽默、粗俗和乐观,雅各布约丹斯()是世纪佛兰德斯最有影响的风俗画家之一。他出生在安特卫普,是新兴布商的儿子。大约从年秋起,他向当地画

12、家亚当凡霍特学画,与鲁本斯还是同窗师兄弟。后来约丹斯被鲁本斯那种以饱满色彩见称的巴洛克画风所吸引,又成了鲁本斯的积极追随者。 约丹斯终生没有离开过安特卫普,也从不知意大利什么画风,只是和鲁本斯接近,在他的画室里研究过提香和委罗内塞的色彩。还有一点是,这位画家从不用艺术去迎合当时的宫廷显贵,只满足于描绘那些乐天知命的庄稼汉。,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该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描绘的是太阳神阿波罗向河神女儿达芙妮求爱的故事。爱神丘比特为了向阿波罗复仇,将一支使人陷入爱情漩涡的金箭射向了他,使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同时,又将一支使人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妮,使姑娘对阿波罗

13、冷若冰霜。当达芙妮回身看到阿波罗在追她时,急忙向父亲呼救。河神听到了女儿的声音,在阿波罗即将追上她时,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 雕像表现了阿波罗的手触到达芙妮身体时的一瞬间。两人都处在乘风奔跑的运动中,身体轻盈、优美。达芙妮的身体已开始变成月桂树,行走如飞的腿幻化为树干植入大地,飘动的头发和伸展的手指缝中长出了树叶,即使是她最柔软的双乳也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树皮。但达芙妮的整个身体仍具有凌空欲飞的姿态,手臂与身体形成了优美的s形。她侧着头,目光由惊恐变为麻木,具有使人怜悯的感。阿波罗眼睁睁地看到达芙妮变成了月桂树,神情由惊讶转为悲伤,却无力挽回。他的一只手仍然放在达芙妮的身体上,另一只手则向斜下方

14、伸展,同达芙妮的手臂形成一条直线,使整个雕像有一种动荡的感觉,充满了表现力。,6.1.2 雕塑,阿波罗和达芙妮 贝尼尼,人物姿态优美场面富于戏剧性人物表情真实生动动感强烈雕塑技巧高超富于激情而且唯美 阿波罗与达芙妮贝尼尼,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6.1.2 雕塑,四河喷泉是贝尼尼为罗马篷腓力教皇的宫殿设计的喷水池。“四河”指人类征服的四条大河:多瑙河(Danube)、恒河(Ganges)、尼罗河(Nile)、里约德拉普拉达河(Rio de la Plata),同时这四条河流又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四块大陆:多瑙河表示欧洲,恒河表示亚洲,尼罗河表示非洲,里约德拉普拉达河表示

15、美洲。在这里,作者用四个大理石人体雕像象征了四条河流,中间是假山和一个埃及式的方形花岗岩尖塔,寓意着天主教在全世界的胜利。雕塑的下方环绕着巨大的水池,水池中央用石灰岩堆砌成假山,喷泉的出口都设置在其中。在假山上,四个老人朝向四个方向坐成不同的姿态。,四河喷泉 贝尼尼,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四河喷泉 贝尼尼,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

16、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6.1.3 建筑,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贝尼尼的第一个建筑作品是位于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祭坛上方的铜质华盖(建于1624年-1633年),另外,他还建造了罗马圣毕比亚那教堂(SantaBibiana)的正面(1624年-1626年)。1629年,在祭坛华盖完工前,教皇乌尔班八世聘请贝尼尼负责整个圣彼得教堂的建造。他也负责建造位于教堂内的乌尔班八世和后来亚历山大七世两位教皇的墓穴。位于圣彼得教堂半圆

17、形殿中的圣彼得主座(1657年-1666年)也是贝尼尼的一大杰作。 除了他最著名的作品-圣彼得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外,贝尼尼还在罗马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巴贝里尼宫(PalazzoBarberini,1630年始建),蒙地卡罗皇宫(PalazzoLudovisi,1650年),基奇宫(PalazzoChigi,1664年)等。1665年,在贝尼尼的名望达到顶峰的时候,他前往巴黎旅行,希望能为法国皇帝路易十四设计卢浮宫的东部前门,但遭到拒绝。最后这部分建筑由克劳德佩劳予以完成,具有更多的古典色彩。,6.1.3 建筑,圣彼得教堂前柱廊 贝尼尼,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6.1 巴洛克美术,6

18、.1.3 建筑,贝尼尼最伟大的建筑艺术成就是圣彼得大教堂前环绕广场的柱廊。巨大空间的主要功能是在复活节和其他特殊场合容纳前来聆听教宗祝福的群众。贝尼尼设计的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图案,而连接教堂处则为一梯形前庭。他用这种形式比喻教堂是母亲,两臂作环抱状。为了满足可以自由出入的场地需要,设计各自独立的列柱是一种石破天惊的解决办法。广场引导游人走向教堂,并弥补圣彼得大教堂正面过宽的缺点。贝尼尼的椭圆形广场正中为1586年被西克斯图斯五世(Sixtus V)移至教堂前面的梵谛冈方尖碑。贝尼尼把过去马代尔诺建造的一个喷泉移入广场的长轴,为了配景完美,在对面新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这一设计与贝尔尼尼所设计的奎里纳尔丘(Quirin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