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故事3篇_第1页
家风家教故事3篇_第2页
家风家教故事3篇_第3页
家风家教故事3篇_第4页
家风家教故事3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家风家教故事3篇【篇一】我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医学家庭,从外曾祖父开始,每一代都以行医为生。外曾祖父是当时著名的中医,几个子女也分别行医。我的奶奶杨奇(又名杨梦竹)师承于芒针大师沈金山。姨奶奶杨梦兰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享受政府津贴,国家级中西医结合儿科专家。祖父谭慰祖是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弟子,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授业于邢锡波、董晓初、薛润珊等人。我的父亲谭震自幼便聪颖好学,受家庭的熏陶与影响,自小熟练掌握内经伤寒论汤头歌诀药性赋等中医药经典,虽受文革影响下放农村学习,但回城后,继续完成了大学学业。我的母亲也是人民医院的资深护士。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出门诊,看他们

2、看病、开方、扎针、出诊,便是我生活的日常。父母因为工作很忙,医院里上班或是出诊的时候,也要经常带着我。深受家庭的影响,我也立志要向我的祖辈父辈一样,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我生长在一个这样的家庭中,当医生看病,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传承着一种精神,济世救人的精神。父亲常常跟我说,爷爷教导他们,当大夫要有“仁心,恒心,不忍人之心”。仁心是要把看病救人,当作一件崇高的事情,要心怀敬畏之心,每一个病人都要认真对待;恒心是说学医行医不是速成之事,经验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要持之以恒,坚持学习,跟老师学习,跟书籍学习,甚至是跟患者学习;不忍人之心是要有恻隐之心,要一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详细体察患者的痛

3、苦,要救死扶伤,遇到穷人要帮助。我们把每天全家在一起吃晚饭的时间当成“会诊时间”,大家会把医院里看到的特殊病例相互交流一下,遇到不懂不会的立即查阅资料。家风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父亲每日早起,六点不到就已经从家出门,患者早就已经到医院排队了,几十年风雨无阻,直到下午一两点钟才结束门诊。我经常劝他不要太累,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既然要干,就要坚持干好。我也已经从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正式走上临床岗位,同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习医十一载,从最开始的神圣与敬畏,到现在的创新与精进,时间在变,不变的是我对医学事业的热爱。父辈的身体力行,祖辈的谆谆教诲,家族精神的百年传承,让我时刻把济世救人铭刻于心,精

4、勤不倦落实于行。如今,我成为了一名母亲,更要把这样的家风传承下去,始终保持着“仁心,恒心,不忍人之心”,让孩子传承下去,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篇二】家风和家教是密不可分的,家风本身就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式的家教;家教既是道德、礼节的教育,这二者密不可分。在传统的中国,家风家教既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子女教育的基本内容。记得小的时候,有一次和妈妈还有姥姥一起吃午饭,没有一样我想吃的菜,于是大闹情绪,姥姥很有耐心的哄着我,但我说什么也不肯听她的话。这时候,妈妈让姥姥不要再劝我,很严肃的对我讲:“不好好吃午饭,晚餐也是没有的。”要知道,小孩子有时候很任性,我回答的很彻底,不吃就

5、不吃!妈妈说:“那好,男子汉说到要做到。”午餐过后,妈妈悄悄跟姥姥讲,晚上多做点我爱吃的,姥姥心领神会以为妈妈怕我中午没吃饭晚上多让我吃点。到了晚上,姥姥做了好几样我非常爱吃的菜。早就坐在椅子上等着的我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这时候妈妈说:“中午我们约定过,午饭不吃的话晚饭也是不能吃的,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你是男子汉了,要说到做到。”我看着一桌子自己喜欢的菜吃不了,我就放声大哭。姥姥还是很心疼的,但是妈妈很坚决,那晚我哭着看着妈妈跟姥姥吃完了一桌子我爱吃的饭菜。到了晚上睡觉时,妈妈来到我床边,用很温和的口吻问我以后还为吃饭闹情绪吗?我委屈的说再也不会了。自从那一次之后,我在吃饭上就没有再让妈妈操过

6、心。这不过是一个关于我自己的家庭教育的小故事,却令我至今感触颇深,虽然当时年纪小,但妈妈让我早早就明白信用等同于公正,答应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不管自己有什么理由。其实每个家庭的家风家教都各有不同,每个家庭也都有自己的方式。但传统中国,每个家庭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在家教方面,小时候家人对我的要求是谦逊待人、讲文明懂礼貌、尊敬长辈,这些简单基本的教育在今后的生活中给我带来了很多有益之处,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交往方式,也是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的一份尊重。礼貌,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乃至家教家风。一个受到良好家教影响的人同时也影响着身边的人

7、,一个有良好家风的家庭会带动身边周围的家庭往好的方面去发展,教育同样是家庭的缩影。家人教导我要礼让身边的每一个人,工作生活中要严于律己公正待人,不能假公济私,其实腐败的本身就是自己打倒自己,腐败是全方位的,会向各个方面延伸。最后说一些自己的看法,我感觉政治上宽松文化就会发展。高薪肯定是不养廉的。学校的教育同样反映的是国家的缩影。现在很多人官礼不分。想读书是没有罪的,没有钱也是没有罪的。对与不对还需要平心而论。【篇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生活的主要环境。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生命终止,都离不开家庭生活这个主要环境。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8、它犹如一种磁场深深地影响着人们。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幼年丧失父母,为生计所迫给人做童工,解放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解放后他上识字班积极学习文化,并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被推荐到省航运学校深造,在近乎于文盲的基础上,客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中专学业,后来成为一个1000多人企业的管理人员。父亲经常以他的亲身经历教育我们要自强自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我们兄妹受教育年代均处于走“五七道路”、“学工、学农、学军”的文革前后时期,学生基本不学习,但受家庭自立自强、积极向上家风的影响坚持学习,我们兄

9、妹三个在恢复高考后先后进入中专、大专、大学学习深造,这在博士漫天飞的当今不算什么,但在大学停止10年招生、刚刚恢复高考的年代,特别是在包括中专在内的升学录取百分比为个位数的高考大省-湖北省,还是非常难得的。父亲虽然在精神鼓励我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但却不像传统的中国家长那样事无巨细的关心我们,就连上大学报志愿、找工作、结婚成家这样大事都是我们自己独立面对,很少干涉我们,与周围同学的家庭有较大反差,年少时我内心时常感到缺少家庭温暖。但现在回头看来,父亲的教育方式培养了我们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品德,使我们兄妹无论是从事管理工作还是技术研究,或自主创业,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父亲的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的家风也成为我教育儿子的理念。我儿子出生于八十年后期,属于被称为“小太阳”的独生子女一代,但我非常注重培养他自强自立的意识。在此举2个例子说明。我儿子上六年级时,他父亲在北京郊区党校集中学习,而我要执行一个科研项目出国考察任务,家里没人照顾,就让他中餐在学校吃,晚饭到邻居家吃,早餐由他父亲周末买好放在冰箱,自己用微波炉加热,自己上学放学,有时晚上还骑车到3公里外的英语培训学校去上课,就这样总共12天的时间,他父亲周末回家,其余时间一切事情自己料理,而他既没缺课也没迟到,他的英语培训老师见到我后称赞不已。我儿子大学毕业时,我们希望他继续深造,但他认为自己还不知道适合干什么,也不知道干什么好,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