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ppt_第1页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ppt_第2页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ppt_第3页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ppt_第4页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分析方法的建立,什么是色谱?,色谱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分离方法(工具、手段)。 除色谱之外,经典(常见)的分离方法: 蒸馏、离心、电泳、过滤、沉淀、萃取等等,色谱 是一种高效能 的分离方法,色谱分析 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在高效能的分离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检测方法而建立的现代分析方法。,什么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HPLC 是一种区别于经典液相色谱,基于现代仪器方法的高效能分析方法: 高性能的色谱柱,高精度、耐高压的输液泵以及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

2、器 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医药 / 环保 / 石化 / 生命科学 / 食品及农业 在技术、理论及应用上已进入一个较高的水平,并高速发展。,HPLC的基本配置及流程,HPLC的仪器配置,泵系统,自动进样器,色谱柱及柱温箱,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溶剂,色谱的发明人茨维特(M. S. Tswett),俄国科学家茨维特1903年利用物质的吸附原理,开创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 的新方法。 1906年正式命名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30年代开始广泛研究和应用 主要是气相色谱及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广泛应用始于70年代,色谱的发明人,俄国科学家 M. S. Tswett,正式命名“色

3、谱”的文献中的一段话,一般情况下HPLC不是分析方法的首选 分析方法选择的大致程序(以药典分析方法为例): 滴定分析(原料药、制剂定量分析) 紫外可见光度分析(原料药、制剂定量分析) 薄层色谱(鉴别、有关物质检查等;半定量分析) HPLC(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的鉴别或有关物质的检查;复杂样品定量分析等),什么情况下使用HPLC?,什么情况下使用HPLC?,1、对分析结果、测定速度和效率的要求 准确度要求:准确定量(RSD5) 测定速度和效率:快速,单一或多组分测定。 2、样品情况 样品的复杂情况:HPLC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 如中药分析、环境分析、体内药 物分析、临床药物分析等。,HPLC方法

4、建立的前期工作,样品情况的了解: 样品的种类(来源):植物(中草药)、合成中间体、生物样品(血液、尿液、组织匀浆等) 样品的种类决定了样品的复杂程度(基质影响),从而可初步判定测定的难易程度并且为分析方法的确立设计一个大致的方向。,待测成分的性质:极性、水溶性、脂溶性、酸碱性等 对方法的建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待测成分的结构特征: 对色谱柱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是很明显); 对检测器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如:含有生色团(助色团),紫外有吸收,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可考虑使用紫外检测器 待测成分的含量: 决定对柱效的要求(柱效高,可有较低的检测限) 决定对检测器灵敏度的要求,样品情况的了解

5、:,测定成分的数量以及性质相似程度: 单一成分的测定,最简单,随着测定成分的增加,分析的难度增加; 组分性质的相似程度越高,分析的难度越高。,样品情况的了解:,问题:组分性质的相差越大,分析的难度越低,是否越有利于多组分分析?,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有: 在文献的基础上,调整、改善。 不排除在文献基础上全面创新。,文献查阅时应注意的基本内容,液相色谱实验所需的基本参数 样品预处理方案 对照品(标准品)的配制方法 流动相:种类及配比,等度或梯度? 固定相:色谱柱类型、颗粒大小及内径、长短 流动相输送系统参数:流速 检测器及相应参数:如紫外检测波长,灵敏度等 温度控制 进样量 以上参数即构成

6、一个具体的HPLC方法;亦称色谱分析条件。,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无: 结合样品的情况,首先应作一些试探性的工作。 (见后面),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标准,问题:什么样的分离结果是好的? 答: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等)满足分析的要求(准确度、灵敏度、分析速度等)。,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理论塔板数n :分离效率(柱效)的量度,理论塔板数计算公式:,评价液相色谱方法的标准,理论塔板数n :描述组分被保留的程度以及色谱峰谱带展宽的程度。 塔板数越大,柱效越高。,tR与W 是一对矛盾,tR/W 可以很好地表达这对矛盾的情况。,影响柱效的因素很多,可以从色谱理论进行分析,如塔板

7、理论、速率理论等,具体内容参见有关教科书或专著。,什么是色谱的分离度,分离度的公式:,R:分离程度的量度 简称分离度,评价液相色谱方法的标准,影响分离度的因素:k、及n,分离度方程: k 是容量因子,表达了被分离组分与柱填料之间作用的强弱 是分离因子,描述两个被分离组份容量因子的相对大小。 k2/ k1 n是理论塔板数,描述组分被保留的程度以及色谱峰谱带展宽的程度,分离度是色谱分离中主要考虑的因素 除分离度之外,在设计色谱方法时,以下几个因素也都要考虑: 灵敏度 载样量 分析速度 溶剂损耗,成本 容易使用(简单) 色谱柱寿命,文献资料查询无 根据评价液相色谱方法的标准,结合样品的情况,作一些试

8、探性的工作,根据评价液相色谱方法的标准,进行试探性工作,色谱分析样品预处理的主要目的,将待测物质有效地从样品基质中释放出来,制成便于分析测定的稳定液体试样。如:中草药或中成药有效(指标)成分分析;体液中药物或代谢物含量的测定等。 除去杂质,纯化样品,防止色谱柱的堵塞。如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叶绿素、固体微粒等。 富集浓缩样品或进行衍生化,以达到色谱分析的检测限。,一、根据了解的样品信息以及分析目的,建立样品预处理方案,进行样品预处理的必要性,样品只有成为液体状态才能直接进行HPLC分析。 虽然色谱分析具有很强的处理复杂样品的能力,但样品如果过于复杂(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样品分析等),若不进行

9、必要的预处理,则会影响到分析的准确性,并且可能导致测定失败。 任何先进的色谱技术都须有先进的样品处理技术相匹配,样品处理技术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色谱分析的成本、速度和实用性。,样品预处理的种类,物理的分离与浓缩技术 过滤、沉淀分离、吸附、蒸馏、溶剂的挥发 溶剂萃取 回流、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 固相萃取(SPE)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高分子大孔树脂(苯乙烯二乙烯苯)、离子交换树脂、 键合硅胶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 化学衍生化技术,HPLC检测器应提供的功能,对样品有响应,并有一个输出信号 检测器响应值与样品浓度之间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二、选择检测器、确定使用条件,HPLC检测器可以分

10、为: 溶质性质检测器(Solute property detectors) 对溶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响应,一般不反映流动相的变化(选择型) 整体性质检测器(Bulk property detectors) 不管是否有溶质,对流动相任何物理性质的变化作出响应(通用型),没有任何一种单独的检测器可以适应所有的液相色谱分离!,不同种类的检测器的分类,理想的HPLC检测器,高灵敏度;可忽略基线噪音(信噪比高) 宽的线性范围 独立于流动相及操作参数的响应 对流动相的压力、温度及流速等变化不敏感 长时间操作的稳定性 低死体积 非破坏性 选择性(可降低分析组分色谱分离的压力),检测器的灵敏度:信噪比,灵敏度是

11、信号与噪音的比值;即峰高与基线噪音的比值(S/N) 检测限(LOD):S/N = 3 定量限(LOQ):S/N = 10 高的信噪比有利于: 更好的色谱峰确认 更准确的定量 更好地完成色谱峰纯度的确认 (较低的阈值),常用液相色谱的检测器,常规检测器 示差折光检测器(Refractive Index) 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器(UV-Vis) 荧光检测器(Fluorescence)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其他检测器(Other Detectors) 高端检测器 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Photodiode Array PDA) 质谱检测器(M

12、ass Spectrometry),选择液相色谱的检测器要考虑的因素:,你要分离的化合物/样品的化学特性 化学结构、分子量及紫外光谱等等 流动相的影响 溶剂、缓冲盐、改性剂等 梯度还是等度(梯度不适于整体性质检测器) 准确度要求 灵敏度需求 是否有双检测的需求,HPLC检测器的选择:,通用检测器 RI ELSDMS 灵敏度mgngpg 线性范围104否103 流速敏感是否是 温度敏感是是是 破坏性否是是,选择性检测器 UV/Vis FLEC MS 灵敏度ngpgfgpg 线性范围105103106103 流速敏感否否是是 温度敏感否否是是 破坏性否否是是,UV/Vis检测器,目前实验室中最流行

13、的选择 约75%的HPLC检测器配备的是UV/Vis(其中50%是可变波长,25%是PDA) 吸光度与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 在被测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时灵敏度最大,UV/Vis的 优点,简单、可靠 多数人熟悉并喜欢这种技术 可以作梯度实验并且是非破坏性的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有一定程度的吸光度 一般来说灵敏度还可以,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色谱图,UV/Vis的 缺点,由于不是所有化合物都有紫外可见吸收,因此不是通用检测器(有时也是优点) 对某些化合物的检测灵敏度不及其他检测器 样品中不同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不同时,需要使用多波长检测,或使用折衷的波长 受流动相组成的影响: 用截止波长以上至少510nm作

14、为工作波长 缓冲盐、离子对试剂、胺改性剂(抑制拖尾)也会有影响,背景吸收的影响,背景吸收降低了线性范围 多数流动相有背景紫外吸收,荧光(Fluorescence)检测器,发荧光的化合物吸收光(UV或VIS),其分子达到激发态,其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光的现象即荧光。,1. 分子在吸收UV或可见光后进入激发态,分子达到不稳定的高能量状态。 2. 电子失去过剩的能量成为振动能,并达到最低的激发单重态。 3. 电子失去能量达到基态时发出荧光 共轭及芳香族化合物最容易有荧光现象,荧光检测器原理,荧光检测器的应用,环境中的污染物 多环芳烃(PAH),多酚,氨基甲酸酯等 食品、饮料 食品中的毒素;例如:黄曲霉毒

15、素 染料 维生素及衍生氨基酸 生物技术及制药,黄曲霉毒素,多环芳烃(PAH),维生素,荧光检测器的优点,选择性提高 灵敏度提高(在 pg/fg 范围) 低背景技术,荧光检测器的缺点,不是所有化合物都有荧光,需要衍生; 检测器对溶解气体及其他淬灭物质(如甲醇)敏感; Ex及Em的最佳,易受温度、溶剂的极性和粘度、溶剂的pH值及样品浓度影响; 多数仪器的批次间差异较大,同一型号的不同荧光检测器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溶剂中溶解的气体对响应值的影响实例,蒸发光散射(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检测器,用氮气把流动相吹成细雾状液滴; 流动相的液滴通过一个预加热的腔体后被蒸发掉

16、; 蒸发的溶剂被除去; 溶质的挥发性小于流动相,因此产生颗粒束并与入射光相交,产生散射; 散射光在光电倍增管(PMT)上产生信号; PMT的输出与溶质的量呈比例关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原理示意图,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简称:ELSD,入射光,样品颗粒,散射光,光电倍增管,ELSD 优点及应用领域,通用型检测器: 一般情况下,比流动相挥发性小的且能产生颗粒的物质都能被检测 可以作梯度洗脱;检测下限可到纳克级水平 对环境条件不敏感;可以使用有强紫外吸收的溶剂作流动相 应用领域: 碳水化合物 油脂及脂肪酸 未衍生的氨基酸 制药行业 表面活性剂 天然产物,ELSD 缺

17、点,不能使用含不挥发性成分的流动相(例如:磷酸盐); 要求使用雾化气源(一般是氮气,也可使用压缩空气); 当色谱条件改变时,雾化及除溶剂的参数需要重新优化; 破坏性技术; 蒸发出的溶剂要排到室外; 对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不理想,(不出峰); 一般得到的是非线性校正曲线; 某些化合物的检测灵敏度不如其他检测器,光电二极管矩阵(Photo Diode Array) 检测器,Photo Diode Array 简称:PDA或DAD,(Diode Array detector),入射光,流通池,光栅,光电二极管矩阵,PDA检测器 特点,三维水平的吸光度检测器,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是在1982年首度出现的 需

18、要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PDA检测器的用途及要求,光电二极管检测器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功能 光谱信息 色谱峰纯度 谱库拟合 像其他所有的UV/Vis检测器一样,需要: 高的信噪比;好的线性 另外;还需要: 光学分辨率 光谱灵敏度及光谱分析软件,PDA的优点及缺点,优点 好的选择性、线性 提供色谱峰的UV/Vis光谱图(峰确认) 可提供纯度估计(有限度的) 缺点 灵敏度略低于V/Vis检测器,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检测器,MS:是一种按照分子量及其电荷分离物质的技术,经过多年的不断开发及改进,已经使质谱成为一种多功能、高灵敏度,并被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分析技术。 LC/M

19、S:液相色谱与质谱的连用。需要: 除去HPLC的溶剂;产生离子;分离离子;检测离子;计算离子强度;处理数据。,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完全分离,柱效高,选择性()好。, 分离效果差,柱效低,选择性( )低;, 完全分离,柱效高,峰窄,选择性( )低 ;,完全分离,选择性( )增加,柱效低,峰宽;,三、 色谱分离度及其分离条件的选择,1 色谱分离方程式,假设两组分的塔板数相等,k平均=(k1+k2)/2。因此可导出R与n、 和 k 的关系:,分离方程式同时反映了色谱柱效能n和选择性(ri,s 相对保留值)以及容量因子k对分离度的影响,是一个综合指标。,n为理论塔板数;k2为色谱图上相邻两

20、组分中第二组分的容量因子; k平均可用k2代替; 为分配系数比, K2/K1=k2/k1。,分离方程式,(有关色谱方程式的讨论) (1)分离度R 与柱效的关系 分离度R与理论塔板数n 有关。 由色谱分离方程式可得:,因此可通过增加柱长提高分离度。然而,分析时间也相应增加,且峰宽也展宽!为提高柱效,用减小塔板高度 H 的方法比增加柱长更有效。,2 提高分离度的方法,(2) 分离度R与分配系数比 的关系 越大,柱选择性越好,对分离有利。 的微小变化可引起 R 较大改变。如,当 从1.01增加至1.10(增加9% )时,R 则增加 9 倍(但1.5, R增加不大) 。 改变 的方法有:降低柱温、改变

21、流动相及固定相的性质和组成。,(3)分离度R 与容量因子 k 的关系 k 增加,分离度R增加,但分析时间也将增加。当k10,则R的增加不明显。通常k控制在110之间。最好15。 改变 k 的方法有:适当增加柱温、改变流动相性质以及固定液膜厚度。,容量因子(k)、柱效(H)及分配系数比()对分离度(R)的影响,3 分离条件选择的基本依据,在分离多组分复杂混合物时,分子量相近、沸点差小及极性相似的组分,保留值相差小,分离较难。 有必要设立一个指标,表征这种难分离的物质对。,根据热力学参数对分离的影响,设立Sd值作为难分离物质对的量度。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规定:,k1、k2为容量因子,*为动力学系数

22、,(1) 难分离物质对的预测,k2/k1比值越小,*越大,Sd值就越小,分离越难。,k2/k1属于热力学参数,*属于动力学参数。,如温度,如流速,(2) 分离度的确定,分离度的确定,应根据样品的复杂程度、分离的难易程度、误差要求等作出选择。对一个分离来说,并不是分离度越高越好,换句话:够用、且误差符合要求即可。,分离度较低,但可用逢高定量,误差符合要求。,分离度适中,有误差,但是误差5%。,(3) 流动相线速度的选择,根据Van deemter方程式有一个最佳流速,也就是 H 值最小时的流动相流速。但是由于这个流速一般较小,考虑到分析效率,有时会牺牲柱效而提高流速。,(4) 色谱柱温度的选择(

23、主要适用于气相色谱),在保证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达到预期的分离前提下,柱温越高越好,可以缩短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应特别注意仪器和固定相所能承受的温度最高限度。,(5) 进样量选择,考虑到色谱柱的容量、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以及检测器的灵敏度及线性范围,所以,在保证达到检测器灵敏度的前提条件下,采用尽可能小的进样量。,(6) 其他分离的选择,如柱长、流动相种类和组成、固定相、梯度洗脱、程序升温等等,参见后续课具体章节。,色谱柱种类的选择 首选C18柱,可解决约80的分离问题。 其次C8、C2等。 色谱柱规格的选择 常用150mm 4.6mm、 250mm 4.6mm、 柱长小于100mm、柱内径小于4.6mm的色谱柱常用于MS检测器(流动相流速1.0mm)。,四、选择HPLC方法;尝试性分离;建立分离条件,流动相种类的选择 反相HPLC常用的流动相种类一般为甲醇、乙腈、四氢呋喃、水或一定浓度的酸性水溶液(pH17,甲酸、乙酸、磷酸、磷酸盐、柠檬酸、TFA等)。 流动相配比的选择 初步实验:甲醇水或乙腈水 (80:20)或(90:10) 根据峰形及分离情况,逐步调整配比,必要时改变溶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