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11脊髓.ppt_第1页
解剖学11脊髓.ppt_第2页
解剖学11脊髓.ppt_第3页
解剖学11脊髓.ppt_第4页
解剖学11脊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讲 脊 髓 Spinal cord,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李鸣,一、脊髓的外形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三、脊髓的功能 四、损伤及临床表现,一、外形,位置 两端 两膨大一圆锥 31节段 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马尾,颈膨大C4T1,腰骶膨大L2S3,两膨大 一圆锥,脊髓圆锥,31节段,C8,T12,L5,S5,Co1,T6 T4,C3 C3,C7 C6,T10 T7,*,*,*,*,*,*,*,*,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髓节,椎骨,灰质 后角 中间带 前角,内部结构,后索 外侧索 前索,白质,二、脊髓内部结构,中央管,板层- 核团对应关系,前角外侧核,前角内侧核,

2、Rexed 对猫的实验观察发现(1952): 脊髓灰质分为 10个板层。无 论是后根传入 的感觉纤维还 是下行的运动 纤维,都较集 中终止于某一 或某几层内。此学说已在人类得到证实并应用于临床。,(一)灰质,边缘层,胶状质,后角固有核 胸核,中间外侧核,骶副交感核,核团,细胞构筑分层,(Rexed 板层学说),中间内侧核,中央灰质,1. 后角posterior horn,(1)后角边缘核():与感觉传入有关 (2)胶状质 () :与加工分析痛觉有关 (3) 后角固有核 (、):与浅感觉传导有关 (4)胸核又称背核() : 与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有关,皮肤的痛温触压浅感觉,后角固有核,脊神经节,

3、脊髓丘脑束,2、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中间内侧核 () :与内脏感觉传入有关。 中间外侧核() :T1L3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 :S24 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T1-L3),中间外侧核,骶副交感核,Visceral motor neurons visceral efferent f. anterior horn anterior root,3、前角anterior horn,前角内侧核(): 支配躯干固有肌 前角外侧核():支配四肢肌,1. Injured ant. horn.?,kwh,Muscle,k,台湾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协会曾将这种病形象的描述为:“我不

4、是植物人,只是全身渐渐不能动了;我有话要说,只是说不出来;我很想吃东西,但是不能吞咽;我很想抓痒,但是手不能动;我很想活动,但是脚站不起来;我头脑清楚,但只有两眼会动;请帮我尊严的活着,安宁的死去。”,(二)白质 1、上行纤维束 2、下行纤维束 3、固有束,1、上行纤维束 Ascending tracts,(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束),肌、腱、关节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脊神经节,薄束和楔束,(1)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 (第五胸节以下脊神经中枢突) 楔束fasciculus cuneatus (第四胸节以上脊神经中枢突),位

5、置:后索 起于:脊神经节 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功能:传导同侧肌、腱、 关节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纤维的排列,2. Fasciculus gracilis ?,皮肤痛温觉、粗触觉压觉,后角固有核,脊神经节,脊髓丘脑束,(2)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 (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触压觉),位置:外侧索的前半部和前索前根内侧 起于:对侧灰质、- 板层( 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功能:传递痛、温觉和粗触、压觉,后角固有核),纤维的排列,3. Syringomyelia ?,传导束 起

6、始 交叉部位 行程 终止 功能 薄束: T5以下 - 后索 薄束核 深感觉(同侧) 精细触觉 楔束: T4以上 - 后索 楔束核 深感觉 (同侧) 精细触觉 脊髓丘脑束: IV-VII 白质前连合 前、侧索 丘脑 浅感觉(对侧) (侧束) 疼、温觉 (前束) 粗触、压觉,白质(上行纤维),总结:,2、下行纤维束Descending tracts,(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内侧纵束),(顶盖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 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前束 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

7、t,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锥体交叉,An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kwh,4. Injured 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纤维的排列,传导束 起始 交叉部位 行程 终止 管理 皮质脊髓侧束: 中央前回 延髓 侧索 脊髓前角 同侧上下肢肌 皮质脊髓前束: 中央前回 -前连合 前索 中胸髓前角 双侧躯干肌 Barne前外侧束: 中央前回 - 侧索前外侧 颈腰骶髓前角 躯干肌 (作用:肢体骨骼肌随意运动 ) 红核脊髓束: 红核 中脑 侧索 脊髓V-VII 兴奋屈肌 前庭脊髓束: 前庭核 - 前索 颈胸腰髓

8、兴奋伸肌 顶盖脊髓束: 上丘 中脑 前索 颈髓VI-VIII 头颈肌反射 网状脊髓束: 延髓脑桥 - 前索 脊髓VII-VIII 兴奋a、r 内侧纵束: 前庭神经核 - 前索 颈髓VII-VIII 眼头协调 (作用:调节肌张力、肢体运动协调),白质(下行纤维),三、脊髓的功能,传导Conduction of excitations是上下行传导路径的中继站 反射Reflex activity 躯体反射-牵张反射、 屈曲反射 内脏反射-立毛反射、 膀胱排尿反射、 直肠排便反射,四、脊髓的损伤及临床表现,半切综合征,脊髓半横断: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对侧身体痛、温觉丧失,同侧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硬瘫,脊髓横切面歌诀白质包外灰居中,灰质断面似蝶形;前角运动后感觉,侧角交感在腰胸;前侧后索传导束,联络脊髓上下行;后索薄楔内外位,深感精触较固定;前侧索内上下全,冷热触压和运动。 脊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歌诀颈节一四相齐,颈五胸四节高一;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十十一;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内部结构 白质周围灰质中,灰质切面倒“H”形;胞体树突集中成,前柱胞体为运动。后柱中间神经元。胸一腰三有侧柱,交感低级中枢部。骶二三四无侧柱,前后角间夹细胞,都是副交感中枢。白质集中有三素,后索内薄外楔束;精细触觉本体觉,两束传递有分工;胸四以下薄束传,胸四以上楔束管。侧索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