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及病毒的遗传作图_第1页
细菌及病毒的遗传作图_第2页
细菌及病毒的遗传作图_第3页
细菌及病毒的遗传作图_第4页
细菌及病毒的遗传作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细菌及其病毒的遗传作图,内 容,一、病毒的一般特性及类型 二、噬菌体的染色体作图 三、细菌的细胞和染色体结构 四、细菌的染色体作图,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性及类型,病毒的一般特性 病毒的类型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一、病毒的一般特性, 形体极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化学组成简单,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 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无细胞结构,为蛋白质外壳包裹核而成的颗粒; 缺乏独立代谢能力; 繁殖方式独特,只能依赖宿主活细胞的代谢机器, 通过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后再装配成完整的病毒 颗粒的方式进行繁殖; 具有双重存在方式,或营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或 在细胞外以大分子颗粒状态

2、进行传播; 对干扰素敏感,而对抗生素不敏感,病毒大小,二、病毒的类型,依据宿主范围 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人、脊椎动物、昆虫) 微生物病毒(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噬菌体感染细菌和放线菌的病毒。 依据遗传物质:DNA病毒、RNA病毒,微生物病毒噬菌体,噬菌体的特点,个体极小:只能借助电镜才可看见,但在实验时一般用肉眼观察它感染细菌后所形成的噬菌斑加以识别。,专性寄生:在活体外不具任何生命特征,往往一个噬菌体只感染一种细菌。侵染过程: 吸附 遗传物质注入 复制 裂解细菌,无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和繁殖方式简单。,不同结构的噬菌体(或不同的突变型)可同时感染一个细菌,并能在细菌细

3、胞内进行基因重组,即混合感染。,微生物病毒噬菌体,尾管,刺突,T4由头部、颈部、尾部组成,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病毒的多样化形态和大小,HIV病毒(反转录病毒),RNA病毒,刺突tail pins,Phaga, bacterioohaga,95nm,95nm,head,neck,tail(24环),尾丝(tail fibers),65nm,噬菌体,噬菌体,烈性噬菌体,三、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寄主细胞的DNA立即停止活动,由噬菌体的DNA指导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产生新的子噬菌体,最后寄主细菌裂解,释放出成熟的子噬菌体,这一类噬菌体称之为烈性噬菌体。通过它对相邻细菌连续不断

4、地侵染和裂解,在长满细菌的不透明的菌落上看到一个圆形的透明区噬菌斑。,噬菌体的增殖包括 吸附 侵入 核酸复制与蛋白质合成 装配 释放,烈性噬菌体的侵染过程,噬菌斑,温和噬菌体,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噬菌体的DNA在宿主细菌体内不立即复制,而只是潜伏宿主细菌体内,与宿主细菌“共存”,并不将主细菌裂解,这一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主要三种繁殖方式:,与烈性噬菌体相似,在宿主细菌体产生很多子代噬菌体,使宿主细菌裂解,这种情况只是偶然或是通过诱导才发生。 当噬菌体的DNA进入宿主细菌体内后,插入到宿主细菌主染色体DNA中,随着宿主细菌主染色体DNA复制而同步复制。与宿主细菌主染色体DNA结

5、合在一起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而携带原噬菌体的细菌叫溶源性细菌。 当噬菌体DNA进入宿主细菌体内后,独立于宿细菌DNA之外,以质粒的形式存在于宿主细菌的胞质中。,某些温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 宿主细菌染色体中。这种处于整合状态的噬 菌体DNA称为原噬菌体。 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胞称为溶原性细菌或溶原体。 原噬菌体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而是随 着宿主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同步复制,并且,随 着宿主细胞分裂而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代代相传,这样便进入溶原周期。,型裂解途径,P1型裂解途径,温和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噬菌体和表型与噬菌体遗传学 基因的细微结构作图 缺失作图 互补测验和

6、顺反测验 负干扰,第二节 噬菌体的染色体作图,一、噬菌体和表型与噬菌体遗传学,寄主范围突变型(h): 由于基因突变能感染两个品系细菌的突变型,野生为 h, h只能裂解野生型的大肠杆菌,h能裂解野生型及抗 性型的细菌。把两者和大量的野生型和抗性型细菌混合接 种,经培养后就可看到两种噬菌斑,透明的是h,半透明的 是h。,快速溶菌突变型(r): 由于基因突变能更快复制并裂解细菌的噬菌体突变,野生型为r,由r 于裂解细菌的速度比r快,所以在同一时间内感染同一细菌时, r形成的噬菌斑小,r 形成的噬菌斑大,而且边缘清晰。,条件致死突变型: 在某种条件下可生存,在另一条件下不能生存的突变 型。如温度敏感突

7、变(ts);在25时能生长,42时不 能生长,色氨酸需要型(c)必须在环境中有色氨酸才能生 存;小噬菌斑型(m);混浊噬菌斑(tu)等都可依据菌斑 形状鉴别。,两种不同的T2突变体进行杂交,两种不同的T2突变体进行杂交,二、基因的细微结构作图,T4噬菌体的rII系统 r型突变体:快速溶菌突变体(rapid lysis)Benzer选择rII突变体作研究的优点是:与野生型rII+ 相比具有不同的宿主范围。rII不能在E.coli K上生长提供了一种选择手段。,T4 rII 突变体和rII+在E.coil上的表型,T4 E.coil B E.coil K() rII 大而清晰园 + rII+ 小而

8、模糊 + + 小而模糊,E.coil B能使rII突变体生长,称为rII的许可性宿主(Permisive host),E.coli K()不能使rII突变体生长,称为rII的非许可性宿主(Nonpermisive host)。,用两种不同的rII突变体感染同一细菌E.coli B,一旦 进入细胞,T4之间的DNA就发生重组,从而产生重组类型的噬菌体。然后感染E.coli K,野生型重组体的数目等于在K上的pfu/ml的数(Plague forming Unit) 优点:用rII系统和两个宿主,不需要筛选大量的噬菌斑就能选择到极少发生的重组体。,用两个不同突变体的噬菌裂解液加到E.coli B株

9、的肉汤培养液中,当二个突变类型的DNA感染同一细菌时可发生杂交。大多数复制的DNA是原来的类型,有时也能重组产生一种双重突变型和正常的重组体(即野生型)。杂交后代植到E.coli B上后,都能良好生长,而植于E.coli K时,只有重组野生型才能生长,双突变体重组型不能生长。,两个不同突变的噬菌体DNA重组的过程,Mix the two phages,Coinfect E.coli B,A,A,r103,r104,Wild type,Double mutant phage,Take some of the phage preparation,dilute it(10-8), and infec

10、t E.coli B,Take some of the phage preparation,dilute it(10-3 ), and infect E.coli K,Plate the cells and observe the number of plaques.,Total number of phages,Wild type phages produced by intragenic recombination,两个不同突变的噬菌 体DNA重组的过程,将8个独立而来的rII突变体成对感染E.coli B。形成噬菌斑后再将其裂解液接种感染E.coli K,只有野生型重组体rII 才能生长

11、,而双重组型(rIIrII)不能捡出,也不能生长。因此计算重组体的方法是以野生型的数2。 公式如下:,基因内重组 Intragenic Recombination,2rII+ 噬菌体数,总 噬 菌 斑 数,2在K上生长的噬菌体数,在B上的噬菌斑数,100%,重组率=,E.coli B,rII ,rII ”,植于E.coli K上选择,T4 rII位点基因内重组的选择。rII不能在K上生长,当二个带有rII不同等位基因的T4感染同一B株后,其某些后代能在K上生长,即已成为rII,结果说明在一个基 因内发生了重组,而不是在基因间。,根据重组率所得基因图: rII1 rII7 rII4 rII5 r

12、II2 rII8 rII3 rII6 _|_|_|_|_|_|_|_|_ 它们的图距就是rII+的重组率,rII基因内重组说明,基因是可以分割重组的,它由更小的单位组成,Benzer称其为重组子recon,重组可以发生在重组子之间,但不能发生在其内部。因此,重组子(而不是基因)是重组的单位,基因是重组子完整的线性顺序,一对核苷酸是重组的最小单位。,缺失作图 deletion mapping,缺 失 区,有一特殊突变体D1,当它分别与带有突变点1、2、3、4、5、6、7或8的突变体杂交时不能获得rII+重组体,那么D1就是缺失18位点的突变体: 9 10 11 12,Benzer利用在rII区域

13、中含有短的缺失的特殊突变体来定位其它新的突变位点。 原理:假定一个由12个突变位点组成的基因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有另一突变体D2,当它与5、6、7、8、9、10、11或12突变位点的突变体杂交时不能获得rII+重组体。即D2就是缺失512的突变体 根据重叠缺失区,可将基因分成三个区域 I II III D1 D2,1 2 3 4,缺 失 区,如何定位新的突变位点 当与D1杂交能获得rII+重组体,与D2杂交却不能, 该突变体的突变位点位于III区; 当与D2杂交时能够,但与D1杂交时不能获得rII+重 组体,该突变位于I区; 与D1和D2杂交都不能得到r

14、II+重组体,其突变位点 位于II区。,在III区里的一个突变体与D1杂交获得rII+的情形,I 和II缺失区,I和II区,D1,新突变体,+,+,+,+,+,III区,突变位点,III区,缺失突变体之间也可以杂交从而象点突变那 样定位,如果杂交得不到rII+重组体,那缺 失区就是重叠的。例如有一缺失图:,1,2,3,利用上述缺失图可将新的突变定位 思考:下图表示T4 rII A顺反子中4个缺失突变体的缺失图 1 2 3 4 现有在rII A中4个点突变体ad,分别试验它们与4种缺失突变体杂交获得rII+的能力,结果如上表。 问:4种点突变的顺序怎样排列?,abcd 1+ 2+ 3+ 4+,三

15、、互补测验和顺反测验,当不能单独在K菌株上生长的两个rII突变体混合感染时,它们能象野生型噬菌体那样在K株上生长,这样两种突变型称为互补的突变型,因为每一种能补偿另一种功能。使两者都能生长。(T4染色体在宿主细胞中暂时二倍化),噬菌体T4的互补作用,不同的rII突变体可以分成两类:即A组和B组。A组中的所有突变体能与B组中的所有突变体互补,而A组中的某一突变体不能与该组中的另一突变体互补,同样B组中的某一突变体也不能与该组中另一突变体互补。A组中的所有突变体能定位到rII区段的一边,B组中的所有突变体能定位到rII区段的另一边上,A组 B组,A互补群,B互补群,混合感染,rII突变体,rII突

16、变体,E .coli k(),互补作用 无互补作用 细胞裂解释放 细胞不裂解无子 出子代噬菌体 代噬菌体释放,rII互补作用图解:两个不同的突变体rII和rII同时感染E.coli K,一般情况下,rII突变体不会裂解K产生子代噬菌体;然而当两个rII能互补时,就会裂解并有噬菌体生长,如果两个突变体不能互补,就不会裂解,也不会有噬菌体生长。,rII突变体互补的解释: rIIA rIIB rII1 (1) (2) 裂解 有两个基因rIIA和rIIB在细菌裂解中起作用,裂解的两个步骤分别由rIIA基因产生的酶A和rIIB基因产生的酶B控制。两个rII突变体分别在rIIA或rIIB区域缺陷,+,rI

17、IA,rIIB,+,rII,酶A,酶B,由于rII1和rII2的染色体各自能产生裂解途径中所必需的一种酶,所以裂解就能发生,即有野生型表型出现,称这两个rII突变体能互补 与二倍体植物细胞染色体互补作用相类似,T4噬菌体的混合感染使噬菌体染色体处于暂时的“二倍体”细胞状况,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互补作用。,顺反子(Cistron),不能互补的突变必然影响的是同一功能单位,能够互补的突变必定影响不同的功能单位,通过顺反试验发现的遗传功能单位称为顺反子。rII区段中包括两个作用单位A和B。也就是两个顺反子。,顺反子的概念来自顺反试验:它是用于说明在同一染色体上(顺式)或相对染色体上(反式)排列的突变位点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