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ppt_第1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ppt_第2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ppt_第3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ppt_第4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张家口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 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有效果。是对数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对于学生就是指“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 有体验。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 孔子说过的: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

2、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 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一、有效教学应熟悉教材 如何把握和处理教材?,1、教材的呈现及叙述模式。新课标教材在结构编排方面力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拓展与应用”的叙述模式。,解决问题的框架: 教材栏目的设置: 课堂教学的环节:,说一说 议一议,2、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数学问题;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教师讲解理性生华; 拓展应用回归生活。,3、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 怎样理解编者

3、的意图呢? 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 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 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等。,2、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说“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都要求教师既具有比以前更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前提就是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1)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表现为对教材的灵活运用。 (2)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表现为自主开发教辅、教具。 (3)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表现在对新课程资源的综合利用上。 (4)正确区分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对教材的处理,要坚持尊重、用好、创新的基本原则。,二、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学目

4、标的支撑 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现象1:在现实中,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很不明确,往往将目标等同于目的。用目的来代替目标就显得过于笼统和模糊,缺乏操作性和可测性。 现象2: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少考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2)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经历百分数的意义的探索过程。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案例2:六年级“百分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求生活中常用的百

5、分率的过程。 (2)理解达标率、发芽率等各种百分率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 (3)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1、什么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2、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 强调“三维目标”并没有轻视“双基”。 “过程与方法”意味着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质就是关注人的成长。,3、教学目标必

6、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案例3:六年级“圆的认识”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2)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4、课例:生日快乐。(三年级下,数学实践活动课)-目标的落实,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在交流、总结和实践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孝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思想教育。,环节1:情境创设(猜一猜),同学们好,我是小明。我

7、的生日是8月的最后一天。,板书: 8月-大月(31天) 1月、3月、5月、7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年的2月有28天。,环节2:老师想做一个小调查。你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吗?知道的请举手。,积极参与是个情感问题,有效参与是个认之问题,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伴相随,相辅相成。,1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积极参与有三种表现: 情绪饱满。 交往频繁。 参与面广。,2.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独立学习时间多。 思维活跃起来。 获得学习策略。 表现机会充分。 创新能力得到培养。,3. 真

8、正参与是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两个重要维度。 积极参与侧重解决情感态度,是解决学生不愿意学习。 有效参与是侧重解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是解决学生能不能,会不会学习。,案例;“平均数练习-开放题”教学片段,下表是小明,小红和小强在三次考试中的数学成绩,请判断三个同学中哪一个人的数学成绩比较好?,三、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案例1:有趣而没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学“认识图形” 多媒体出示小熊的房子是由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创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小熊的房子上找出图形并认识这些图形。 师:小熊家的房子漂亮吗? 生:漂亮! 师:看了

9、小熊的房子,你有什么发现吗?,案例2: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 思考: 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 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 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 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附:学生学习心境调查问卷示范,(1)你上某教师的课能坐得住吗?是什么吸引你坐得住?你能坚持听课吗?什么原因影响了你? (2)你觉得某教师的教学内容重要吗?上课时有过思想开小差情况吗? (3)你上课时愿意跟教师互动吗?如果轮不到自己发言,会有什么看法或意见?,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

10、成的一种氛围。 问题是情境的内容,氛围是情境的形式。 二者缺一不可。,主题图教学的提问建议: -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问题。,猜一猜,老师要提出什么问题; 如果你是智慧老人,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是老师,你会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你知道些什么,你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请你对大家谈一谈; 你发现了什么?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1、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案例:教学分数的意义 出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睡眠现状令人担忧,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2、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案例:教学“面积单位”。 在学生认识了“平方

11、厘米”的单位后,可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数学课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 学生在测量中会发现测量标准太小、测量次数太多、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创造”出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记得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 教325的老师是合格的老师, 教32?的老师是好老师, 而教326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错误价值的最大化。,案例1:计算15680。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算式。 156和165 正确的思路也许有相似,而错误的思路则各有各的不同。,案例2:判断题:“4个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面积一定是4平方米”。,“这一块到底算不算,还得看究竟什么是面积。”,老师总结

12、说:“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对面积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同学们,是谁帮助我们复习了面积的知识的? 评析:这样的课堂,受鼓励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其背后的独立思考以及不人云亦云的勇气。,3、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案例:教学“相遇问题” 有一天,小明不小心把小芳的作业本带回了家,而小芳急着要用,那么小芳怎样才能拿到自己的作业本? 三种方案-哪种方案最合理 小明送到小芳家; 小芳到小明家拿; 两人电话约定沿同一条路相向而行,小明送,小芳接。,4、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案例:教学“列车过桥问题” 一列火车长120米,每秒钟行20米,全车通过44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列车完

13、全通过一座大桥所行的路程等于车长与桥长之和”,5、教师必须学会提问题。,(1)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关。 (2)避免太一般的问题, (3) 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高回答问题的质量。,案例: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成的长方形个数也就越多。 拼图游戏一节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两个同样的正方形,边长都是1,能拼成长方形吗? 生:当然能! 师:3个同样的正方形能拼成长方形吗? 生:能拼成一个长3宽1的长方形。 师:4个同样的正方形能拼成几种长方形? 生:可以拼成两种长方形。,教师故意给出一个:“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成的长方形个数也就越多”结论。(约停顿2分多钟,有学生若有所悟的叫起来。) 生:不对

14、!17个小正方形只能拼出一种长方形啊!19个也是啊!,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3秒提高到8秒时,就会出现下面一些结果: 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增加。 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减少。 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 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增多。 学生的自信心提高。,(5)针对学生的回答继续跟踪提问,如: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以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推理。 (6)适当使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多种答案,形成讨论的氛围,促进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与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之比较。,结论:如何评价创设问题情境的效果? 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揭示数学的规律、展现或反映数学知识的实质, 其次才是

15、它的趣味性、挑战性和参与互动性。,四、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1、什么是数学化 ?,数学化就是把数学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抽象,用数学语言、图形或模式表达出来,建立数学模型。-摘自标准 (1)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水平数学化) (2)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形式(垂直数学化),案例1: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用小棒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出102、45、124、233、213、82、26

16、5、84这8个数。,观察思考: 用几根小棒摆出的数不能被3整除? 用几根小棒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小棒的根数与“3”有什么关系? 摆数用的小棒根数其实就是这个数的什么? 被3整除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案例2:教学“平均数” 在探求新知的过程则可这样设计: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让三个人一组拍球比成绩,这时用总数就行。 但如果某一组加一个人拍球,学生马上就会说“不能再用总数,这样不公平” 这就是生长点。,(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我们怎样求出平均数呢 ? 你能想办法试一试吗 ? (6 7 9 10) 4=8( 个 ) 也就是用拍球的总个数参加

17、拍球的人数 = 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如学生在一次拍球比赛后告诉教师:“老师,我真的拍了12个,但现在我变成8个了。”教师马上问他:“那你少的4个呢?”学生看了看旁边的同学:“我给他了。”是多的给了少的,少的加上了多的,然后就平均了。 这是不是一个数学过程? 总结:12这个数是8、13、14、12这一组数的平均数。,(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举例: 有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平均体重。 有的说考试统计分数需要平均数。有的说歌手比赛打分时用到平均数,,2、新课程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探索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两种学习方

18、式各有其不同的内涵和功能,各有利弊,各司其职,不可偏废。 自主探索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自主学习应是一种理性的探索性的学习,不是一种“自发的学习”。 对学生而言,自主探索表现为数学学习过程中富有个性的积极思考。,案例:循环小数,片段一:冲突让学生自己体验 男生组题目:(1)21.3055 (2)70.733 女生组题目:(3)214515 (4)103,片段二: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师:每组第二个题目中的商的小数部分可以除尽吗? 生:不能。 师:那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规律呀? 生:10除以3后面总是3 生:小数点后的数字总是一样的,片段三:方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当老师把“循环小数”的准

19、确概念介绍给学生后, 请同学们任意举出无限循环小数点例子 片段四:答案让学生自己评价 片段五: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主要关注点:,学生的学习是否一直被老师所控制? 有无自主探究活动? 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 学生的自主活动是有序的吗? 学生的活动能为探究新知提供帮助吗?,3、合作学习如何从形式走向实质。,案例:“小华买了6个苹果,又买了4个苹果,小华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具体实施时应注意:,(1)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 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 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 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案例:教

20、学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有的学生把手中的圆形纸对折,沿折线把它分成了两份: 有的学生把手中的圆形纸,随意一撕,圆形纸变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份(题目中没有说平均分) 一致的意见-必须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用分数表示 。,(2)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3)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1.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2.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 3.组织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

21、的空间与时间,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着,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 1.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3.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教学。,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1.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会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2.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认识。 3.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 4.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错误和不足。,合作学习不应该理解成狭隘的讨论学习, 合作学习还包括学生在课下与人(伙伴、老师、家长、同学等)的交流, 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收获应该都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如果不经过有序、有方法的

22、讨论训练,就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的。,(4)具体地说,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起如下作用:,规范行为。 发现火花。 排除障碍。 引导深化。 建设教室人文环境。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 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 的意见,合作的目的是“112”。,五、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实效性,1、练习形式多样,要有趣味性。 案例:5的乘法口诀 (1)对口令:同桌两人,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二五”,另一位同学说出“十”;或者一位同学说出一句完整的口诀,而另一位同学说出两个乘法算式。,(2)找卡片:一位同学出示一张数据卡片(5的倍数),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找

23、出两张算式卡片与此对应。(15 3和5) (3)用口诀:出示一首古诗(每句5个字),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共有多少个汉字.并让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2、练习数量适当,体现量力性 练习的份量多-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 练习份量适中-完些作业的时间充裕,工整,准确规范。 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3、练习创设坡度,体现阶梯性,案例: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练习一:总结出公式后,口算图形的面积; 练习二:通过实际测量书面,计算它的面积; 练习三:运用公式解决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谁大; 练习四: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2厘米,求新长

24、方形的面积。 练习层次一般可分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4、练习要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案例: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可以布置让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5、练习要训练思维,注意开放性,(1)条件开放。 “在动物园里有猴子8只,熊猫2只,梅花鹿8只,天鹅3只,大象1头。” 要求学生用学到知识,任选其中两种动物说说它们的倍数关系。,(2)问题开放。 如:“鸡36只,鸭比鸡少18只,鸡比鹅少7只。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

25、)策略开放。 “二年级一班有24名学生参加广播体操表演,请你帮助设计一下,可以怎样排队?”,(4)结论开放。 有一块长方形空地,长8米,宽6米,现要在这块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的面积占整个空地面积的一半。该如何设计花圃的的建造方案? 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是学生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生成资源来自哪里? 一是教师精心预设; 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案例: 24时计时法教学片断。,师:“新闻联播”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生:晚上7时。 师:你们同意吗?(生齐:同意。师板书:晚上7:00),电视画面上是

26、这样写的吗? 生:不是晚上7时,是19时。(师在晚上7:00下面板书19:00),师:这两种写法都能说明“新闻联播”节目什么时刻播出吗? 生:能。晚上7时就是19时。(19时就是晚上7时) 师: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是一张电视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的,并告诉你的同学它们的对应时刻(上午、下午或晚上几时几分),案例:“圆的认识”-六年级教学片断。 利用你身边的一些工具,在纸上画圆。并说出你是怎么画的? 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你能想办法找出它的圆心吗? 请大家打开圆形纸片,除了圆心外,你还看到了什么? 请你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量一量,你能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发现的?,结

27、论: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有价值的问题是重要的生成资源。,案例:分数的基本性质,片段一:唤起旧认知,引起新冲突 师:(出示隐形部分占的圆形) 同学们,你们能用学过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占整个圆形的几分之几吗?还能创造出其他分数来表示它吗?,(学生说出 ,教师随机板书) 片段二:鼓励学生发现,促进知识生成 师:(出示研究要求)各小组从上述分数中任意选取其中的两个进行研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1:我们1组从各个分数的意义发现表示时间的阴影部分相同,即分数相等,生2:我们2组从 , 和两组分数中发现,第二个分数与第一个分数比较分子大1,分

28、母大2,分数的分子加上或减去1,分母加上或减去2,分数大小不变。 生3:我们3组发现各个分数的分母是分子的2倍,当分子,分母有相同倍数时,分数大小不变。 生4:我们3组选取和两个分数 ,发现分子,分母都扩大2倍,分数大小不变。,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 全面了解学生 有效开发资源 适时准确评价 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 理智地认识生成 机智地筛选生成 巧妙地运用生成,课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师:(在上课之前)同学们,我最喜欢发言错的学生。(有学生用怀疑的眼光看着老师)这时,老师真诚的说:这是真的,因为这些学生至少动脑了,知道敢说了,况且,“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的思路是: 用直尺量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乘得来的; 用直尺量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旁边的一条边的长度,相乘得来的, 用剪刀从角的顶点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量出场和宽并求出它的面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然后拼成长方形,量出长和宽并求出它的面积;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得到两个梯形,再拼成一个长方形。,哪些生成的新问题要渲染放大? 哪些问题能引发有价值的再思考讨论,有可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做出理性的判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机智地筛选,巧妙地运用。,案例:一年级学生在做时,一位学生没有按顺序做,先把,再10。 教师首先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